1、1研究专题: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一、学情分析:本课字里行间都带有作者自身特有的创作背景和强烈的个体情感,那份如丝雨般的思乡情怀对于没有远离故土的十岁孩子来说自然有难度,因此,设计将努力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贴近文本语言文字,并高度尊重儿童自身体验,依据其身心特点、学习能力而设计教学。教学前,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本能,提供助学题,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序列的“先学”。 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则要围绕重难点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品读中去想象,去感悟,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勾连
2、生活体验与课外阅读,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感悟文字背后所蕴含着的美好画面与丰富情感时,给予及时评价,让学生在步步深入中由“乐”而生“情” 。同时揣摩作者写作手法,在以文本语言锤炼表达中达到发展儿童语言和心灵文化。二、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师的角色作用是组织与引导,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潜隐支撑和基础。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语实践活动,重视析文品句,入境悟情,融合课内外知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与互助中引导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阅读表现方式展示阅读成效,从而整体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词义并加以积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 对比读思中品味母亲分享桂花带给全村人的香甜生活,从而自然悟得母亲说的话的含义,体会母亲和“我”的思乡情感以及“我”对童年生活乐趣的深深眷恋,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写法。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2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桂花的朴实,香味迷人。二、教学过程: (
4、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浓郁思乡之情。3.理解“我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教具准备关于桂花树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桂花雨是天上落下来的雨吗?(不是)那是什么雨呢?桂花落下如雨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生答。 (美的感受)师评价:
5、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那就请你美美的读一读课题。 (生读)师读后评价:太棒了!你读得真美!2.说到桂花,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香)那么桂花雨就更香了。当我们沐浴在这香喷喷的桂花雨中心里有感到怎么样呢?3.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课题。4.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生答。师评价:老师发现你不仅从文中找到了答案,还读得很美!35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生答。教师出示句子“它的香
6、气味儿真是迷人。 ”在黑板上,并指名一学生读。生: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后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但是要能把儿化音读出来就更好了,你愿意再试一试吗?师:(点“迷人”二字)迷人是什么意思呀? 生答。6.同学还记得前一段时间我们校园里桂花开的时候的感受吗?回忆一下当时什么感觉?(陶醉其中) (读桂花不与.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师评价:你们真棒!可以看出平时你们观察得真仔细!7.这儿有个词用得特别妙“真是”你还可以换成哪个词?(十分,特别,格外,很)再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香气迷人.1.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我好像也闻到了那醉人的香味。那香气味儿令人陶醉。怎么使人陶醉呢?
7、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认真自由朗读第二节。 )2.“没有不”在这里指什么?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呢?生答。师评价:回答得真好,我们要向他学习。3.“不说香飘十里” ,有没有“香飘十里”?(没)4.文中哪一个字能说明它真的“香”? 【板书:浸】5.我们写“香”一般用“飘”的,为什么用这个“浸”字啊?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生讨论后回答。6.小结: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这里是指沉浸。就是说人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7
8、.指导朗读。生:(朗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评价:你的表现真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4师:是呀!村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桂花香里。这时,请你们再次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生:有感情地读师:都要陶醉了。还有谁来读?(一生再读,更有感情)师:是呀!此刻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了!(板书:“香“)现在谁再来读一读指板书:“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设计意图: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对话,这里的设计以学生讨论展示为主,在学生发言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给了学生开放的展示空间,更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
9、习三、四、五段,享受“摇花乐” , 品味生活香浓。师:前后左右的邻居们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琦君一家呢?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师:谁来说一说?生:最让作者难忘的是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师:那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体现哪里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师:谁来说一说?生:“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我听出来你把“大”字读得特别的高。那什么是大事?你们有哪些大事呢?生答。师评价:你们的大事可真多呀!师:摇桂花对我来说是大事,所以我怎么做的?(老是缠着
10、妈问.)师: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 ,谁来缠缠我?生:(娇声地)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我知道你很想摇桂花,可是还不到时候,你开始有些急了,你会怎么做?生:(撒娇般地)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还不到时候,你迫不及待了。生:(皱眉着急地)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生:(欲哭似的)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哟!看你无奈地都快要哭了。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生:我想生:我想生:我想5师:摇桂花是件大事。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大家快来摇吧!(学生做动作摇)师: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时你是什么心情?生答。师:好,让我们一起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
11、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大家读得很认真,也用了感情去读,如果将这几句话用喊的口气去读,那会有更好的效果,谁来喊一喊?生读。师:(深情地)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生:生: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师:对呀!桂花如雪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桂花雨在你的眼中又变成了桂花雪。真的使小琦君陶醉了。这时,你再读读这句话?生:读师:你最后一句读得那样轻,看来你真的陶醉了。谁再读?生:读师:同学们通过想象,读得真如陶醉一样。我们一起来读。生读师:沐浴着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雨,呼吸着这阵阵的桂
12、子花香,小琦君是无比的快乐,然而,快乐的仅仅是她一个吗?生答:不是,还有.师:那她的父母亲都做了些什么呢?(引生齐读: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从哪可以看出母亲的喜悦?从哪些词?说明母亲是如此的珍爱桂花。师:哪些语名是描写父亲的?写出的父亲什么心情?从哪里可看出来?生答:口占一绝指:随口吟诵出一首绝妙的诗。师:你真能干,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师:在摇桂花的这一天,白天,花雨缤纷。作者是多么的快乐,晚上,夜深人静,小琦君睡得多甜啊!
13、6师:通过这首诗,还可以看出什么呢?生:这一年是一个丰收年。师:哪一句可以看出来呢?(竞收.)师:请同学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大人们是怎样“竞收桂子庆丰年”呢?师:谁来说一说生答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答。(设计意图:本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作者写摇桂花这件事,从摇花前的迫切心态,到听到母亲说提前摇桂花的兴奋之态,到摇桂花时又喊又叫的狂喜之态,到母亲敬拜桂花的恭敬之态,到父亲即兴吟诗的快乐之态,一幅阖家摇桂花的欢乐图画跃然纸上。本环节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了孩子们充分读、说、辩、演的舞台。唤起学生真切体验,放飞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灵动的思维,让文字和情感一起跳动,在思辨和朗读中共同分享这
14、场“桂花雨”的缤纷美妙。 )师: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凉的桂花茶,顿时心旷神怡;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冒着热气的桂花茶,生:我们用桂花泡茶,一年四季都喝,我们可以做做桂花糕,在烧菜时洒点桂花,做糕点时放点桂花。师:除了泡桂花茶,做桂花糕,还可以干什么?一年四季都可以享有,怪不得琦君说你来读师: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有桂花,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只送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吗?只送给他们两个吗?还会送给谁?说得真好,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所以说,全年。人人都可以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这香真是沁人心脾,男同学读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可以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一起读
15、。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是沉浸在了(浓浓的乡情)里。师:在桂子开花的时节,我们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在没有桂花的季节里,我们还可以吃桂花卤,喝桂花茶,吃桂花糕。这样我们全年都能感受到桂花的香味。所以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从父亲的这首诗中,我们不但读出了摇花乐,也读出的竞出桂子庆丰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师:这场缤纷的花雨不仅给我带来了摇花乐,还给父母亲,乡亲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真是花雨缤纷入甜呀!此时此刻,他们会做些什7么梦呢?生:她会梦见生:她梦见师:是啊!摇桂花非常的快乐!梦多甜呀!师: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一甜蜜的梦,不是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梦吗?师:是
16、呀,正因为如此,大多年以后作者在离开故乡,到了外地后。仍然对家乡的桂花,为家乡的那一场桂花雨念念不忘。而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作者每次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每当这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 ”师: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生答师评价: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师: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来对母亲说:外地的水真甜。那母亲会说:.师: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来对母亲说:外地的桔子真红:那母亲会说.师: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来对母亲说
17、:外地的人真好呀,那母亲会说.所以我每次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每当这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设计意图:理解母亲话中的思乡情无疑是本文难点,然而,由前文对摇花的快乐,父亲的诗歌以及全村人的甜蜜一一体悟,并由此让学生对母亲和“我”感怀家乡,对美好幸福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便有了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四、总结全文我童年时的桂花雨不仅为我带来了欢乐,也给我全家人带来了欢乐,给全村人带来的幸福。是的,现在琦君.已经 80 多岁了,为了寻根,她又回到故乡,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
18、禁泪水涟涟。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五、作业:练习仿写: 学习了课文,一定也勾起了我们对童年趣事的快乐回忆,请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按一定顺序写一件小小的童年趣事,记得用上一些准确的动词。8(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不是教学的全部与终结,它应开启和贯通学生的课前阅读和课后拓展,让学生通过课文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它应唤醒和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当前思考,它是学生语言实践、锤炼思维、锤炼表达的载体和凭借。 )六、板书设计12 桂花雨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七、教学反思桂花雨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童年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的迷人
19、的香气,接着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而本课教学的重、难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
20、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所以,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和理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三是给予正确的评价。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的话,那么精彩的鼓励性评价就成了这件珍品上一颗颗闪烁光彩的珍珠。毋庸置疑,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论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1、。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这也是全文的重点、教学的重点。只有把这种欢乐充分理解之后, “思乡情”这个难点才可以水到渠成,不讲自悟。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时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让学生从体会关键词句着手,9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大事?理解什么是“大事” ,正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里,我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如“大事” ,与“乐事”进行比较感悟。由此来感受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通过反复朗读,让孩子
22、们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我”的乐逐渐提升到“母亲”的乐、 “父亲”的乐,而父亲的诗其实对“桂花香”和“摇花乐”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这场缤纷的花雨不仅给我带来了摇花乐,还给父亲、母亲、乡亲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正因为如此,摇花带给作者无比快乐、无穷的回味。许多年以后作者在离开故乡,到了外地后。仍然对家乡的桂花,为家乡的那一场桂花雨念念不忘。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在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快乐后,细读课文,体会母亲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也就是说教学必须把学生“学”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给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留有足够的空间,学生自然就会碰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