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6602090111学分:4总学时:64课程开设院(系): 音乐系适用专业:音乐教育前期课程:大学语文 、 乐理 、 视唱练耳 、 声乐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掌握中国音乐的历史而开设的一门音乐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其它音乐课程的基础科目。该课程主要解决学生音乐知识面、音乐编辑、音乐鉴赏等知识结构与能力问题。课程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对中国远古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音乐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作有选择的概括阐述;对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音乐家、作品和成就,作较系统的分析介绍。增长中国音乐文化的历
2、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概况。(2)掌握了解音乐历史上重要的音乐品种、音乐家及其作品。(二)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音乐人文素养。(2)通过分析、讨论、自己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本课程以老师教学讲授为主。2、配合以相关参考书目的阅读及音乐作品赏析。3、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批改作业、解答学生们的学习问题,达到教学目的。五、考核方法考试方式为笔试;平时成绩与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编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
3、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教学要求:了解各时期音乐发展特点,辨别骨笛、埙、磬等乐器的图片及音响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乐史学研究概述一、音乐史学的源流二、音乐史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特点三、中国音乐史的三大分期及中国音乐的三大来源、体系与特点第二节 远古、夏、商音乐一、中国古籍记载的音乐起源文字二、历史传说时代的乐舞与乐器三、夏、商乐舞和出土乐器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分期及特点2、远古时期的音乐教育及乐器3、远古时期的古乐舞及其特点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学要求:了解这一时期主要的音乐思想,聆听、演唱部分反映这一时期风格的作品。教学内容:第一节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4、上)一、 周代宫廷礼乐和礼乐教育二、 诗经 、 楚辞与音乐的关系三、 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与乐器的八音分类第二节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律科学成就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教学重点:1、西周礼乐是如何建立和实施的2、 诗经 、 楚辞与音乐的关系3、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历史意义4、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教学要求:了解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聆听古琴音乐作品。教学内容: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上)一、 汉乐府的职责及历史影响二、 相和歌与清商大曲三、 鼓吹乐的出现与应用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下)一、
5、 琴的定型与琴艺的发展1、琴的定型和古琴艺术的发展2、琴曲广陵散赏析二、 嵇康与声无哀乐论三、 百戏与歌舞教学重点:1、汉魏相和歌曲大曲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影响2、鼓吹乐的分类3、古琴曲广陵散赏析4、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5、歌舞戏大面 、 拨头 、 踏摇娘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教学要求:了解唐代的宫廷燕乐形式、机构;了解隋唐时期中国与西域各国的音乐交流。教学内容: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上)一、 曲子和诗歌二、隋、唐、燕乐和音乐机构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中)一、隋、唐时期的乐器、器乐和乐谱二、隋、唐时期的音乐家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下)一、隋、唐时期的音
6、乐理论著述二、与亚洲各国音乐文化的交往教学重点:1、民间曲子和变文的音乐形式2、隋唐燕乐的体制和乐舞3、琴曲离骚赏析4、法曲霓裳中序第一赏析第五章 宋金与元时期的音乐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宋代的词调音乐以及宋、金、元时期戏曲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 宋、金、元音乐一、市民音乐之兴盛-两宋城市音乐活动二、 散乐及歌舞大曲的演变第二节 宋、金、元音乐一、词乐与文人词乐创作二、戏曲音乐的成长第三节 宋、金、元音乐一、乐器与器乐二、音乐理论和音乐文献教学重点:1、两宋民间音乐的兴盛2、姜白石的歌曲创作3、词曲扬州慢 、 杏花天影赏析4、琴歌胡笳十八拍赏析5、散曲的发展6、琵琶古曲海青拿天鹅赏析第六章 辽、
7、西夏、金、元时期的音乐教学要求:对比南戏、元杂剧的发展异同。教学内容:第一节 辽、西夏、金、元时期的音乐 一、 院本、杂剧与南戏教学重点:1、元杂剧和散曲的音乐构成,主要作家与作品2、杂剧窦娥冤斩窦 、南戏拜月亭双拜赏析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四大声腔以及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教学内容: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 一、 戏曲的发展1、四大声腔2、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3、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及其代表作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 一、民间歌曲:弦索调、小曲、俚曲、岔曲。二、说唱音乐:鼓词及大鼓类的发展。三、民间歌舞:维吾尔族木卡姆 、藏族囊玛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 一、明清的器乐
8、1、琴乐2、吹打乐3、丝竹乐二、明清时期的重要曲谱三、明清的乐律成就 四、明清的音乐理论著作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2、明清时期的吹打乐、丝竹乐3、明、清的乐律成就与音乐理论著作下编 中国近代音乐史第一章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教学要求:掌握传统音乐在近代历史时期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史引论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概述;二、新民歌的发展;说唱音乐的发展(以苏州弹词和京韵大鼓为例) ; 三、戏曲音乐的发展(以京剧的形成、发展、改革为例) ;四、民族器乐的发展(古琴、琵琶的不同流派及传谱,早期的乐社) ; 第二讲 传统音乐的演进(1 学时)一、说唱音乐的发
9、展(河南坠子等北方说唱及苏州弹词的各种流派) ;二、戏曲音乐的发展(地方小戏大量入城-评剧、越剧、楚剧等) ;三、民族器乐的发展(各种民乐社团的建立及活动,阿炳等民间艺人的贡献,以及广东音乐的发展) ;四、工农运动中的革命歌曲(国际歌的传入、 赤潮曲 、 华沙工人歌等外国革命歌曲的传播、 国民革命歌及工农兵联合起来等) 和革命根据地的音乐(根据地的文艺教育机构,根据地的革命歌曲,红军歌曲及东北抗联军中的歌曲)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2、工农革命歌曲和根据地的音乐。第二章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了解西洋音乐传入的途径、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
10、教学内容:第一讲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人与学堂乐歌一、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基督教音乐的传人;军乐队的建立;军歌的编写及传播;二、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概况;学堂乐歌的基本特点(思想内容、艺术形式) ; 三、学堂乐歌作者的主要代表-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教学重点:1、学堂乐歌产生的主要背景及主要目的;2、学堂乐歌的主要形式特点; 3、三位主要代表的不同成就。第三章 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早期中国新音乐机构、新音乐的创作发展,演唱、聆听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教学内容:第一讲 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及萧友梅、赵元任等一、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和城市音乐生活-北
11、大音乐研究会、中华美育会、大同乐会、国乐改进社等,及其活动; 二、早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北大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等; 三、新型艺术歌曲的创作与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音乐创作问 、 卖布谣 、 教我如何不想他 、 海韵等; 第二讲 儿童歌舞音乐及黎锦晖,国乐改进及刘天华一、儿童歌舞音乐的发展及黎锦晖(儿童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 、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 葡萄仙子 、 小小画家等。 二、国乐改进事业的发展及刘天华(刘天华的国乐改进思想及其艺术实践-病中吟 、良霄 、 空山鸟语 、 光明行 、 烛影摇红等)教学重点:1、 初期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2、 赵元任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成就。3、黎锦
12、晖儿童歌舞音乐取得了巨大影响的原因。4、刘天华“国乐改进”的理想和主要实践。第四章 20-30 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创作教学要求:了解掌握二三十年代城市音乐生活、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创作状况教学内容:第一讲 20-30 年代的音乐思想、理论研究的发展及王光祈 、 青 主、 丰 子 恺 (1 学时)一、初期的音乐理论研究(萧友梅的理论研究活动,叶伯和、童斐等人)二、王光祈及其音乐理论研究(对欧洲音乐的全面介绍及对中国音乐的研究和对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等)三、青主的音乐理论研究(乐话 、 音乐通论等美学论著及各种专题性的评论)及丰子恺的音乐著述第二讲 30 年代城市音乐生活及黄自等人的
13、音乐创作(1 学时)一、30 年代城市音乐生活的概貌(以学生为主的歌咏活动、中外专业音乐家和音乐团体的音乐表演; 二、音乐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普及,专业音乐教育的提高和发展(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 ; 三、黄自等人的音乐创作(黄自及其创作-抗敌歌等合唱作品、 南乡子等古诗词艺术歌曲及春思曲等现代艺术歌曲,清唱剧长恨歌等; 四、青主、李维宁、刘雪庵、江定仙等人的创作(大江东去 、 玉门出塞 、 中国组曲 、 长城谣 、 静境 、 岁月悠悠等) ;教学重点:1、王光祈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成就。2、黄自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成就。3、30 年代中国城市音乐生活的新特点。
14、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音乐生活及创作教学要求:掌握了解左翼音乐运动及其代表作曲家的作品教学内容:第一讲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一、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在左翼剧联领导下的各种音乐组织等) ; 二、聂耳及其音乐创作(大路歌 、 码头工人 、 毕业歌 、 铁蹄下的歌女 、 翠湖春晓等) ; 三、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及任光、吕骥、张曙等人的创作(渔光曲 、 新编“九一八”小调 、 保卫国土 、 日落西山等) ;四、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牧童短笛 、 春天里 、 游击队歌 、 嘉陵江上 、 晚会等) 。教学重点:1、 左翼音乐运动和救亡歌咏运动开展的社会原因; 2、聂耳音乐
15、创作的艺术特色、成就、和影响。3、抗战音乐创作的基本特点; 4、贺绿汀各类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第六章 解放区音乐生活及创作教学要求:了解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活动,聆听、演唱黄河大合唱 ,歌剧白毛女等作品。教学内容:一、沦陷区的音乐生活(东北、华北、华东等沦陷区各种音乐机构及其活动)及江文也音乐创作(台湾舞曲 、 山地同胞歌等) ;二、40 年代国统区音乐生活及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三、抗日民主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生活的概貌(“鲁艺”等音乐机构,民歌演唱及研究等) 及抗日民主根据地与解放区的音乐创作(李伟、何士德、马可、李劫夫 、徐曙、瞿维、沈亚威等人的创作) ;三、冼星海及其音
16、乐创作四、新秧歌运动及秧歌剧(兄妹开荒 、 夫妻识字 、 减租会等) ;五、 白毛女及新歌剧的发展教学重点:1、冼星海各类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 2、新秧歌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意义。 3、歌剧白毛女的艺术分析和评价。八、课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序号 教学内容 必讲/选讲 参考学时合计(二)实践教学序号 实验/实训项目 必做/选做 参考学时合计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提供不少于四门书目)(一)必读书目:1、田可文,1997, 中国音乐通史提要 。武汉:武汉音乐学院教材。2、夏野,1989,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3、刘再生,1989,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7、4、杨荫浏,1980,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5、廖辅叔,1964,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6、吴钊、刘东升,1993, 中国音乐史略 (增 订 本 )。 北 京 : 人 民音乐出版社。(二)选读书目:1、 中国音乐辞典编辑部编 , 中国音乐辞典1 984。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 罗忠镕主编, 现代音乐欣赏辞典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缪天瑞主编,1998音乐百科辞典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4、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1989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5、 当代中国音乐编委会 , 1997。
18、 当代中国音乐 。 北 京 ; 当 代中国出版社。6、 俞人豪 、 梁 茂春等 , 1997, 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 。 北 京 : 人 民音乐出版社。7、 向延生主编 , 1994,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14)。沈阳:春风出版社。8、 梁茂春,1999, 香港作曲家 。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9、郑觐文,1 929, 中国音乐史 。上海:望平印刷所。10、王光祈,1934, 中国音乐史 。北平:中华书局。11、朱谦之,1989, 中国音乐文学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2、黄翔鹏,1 997, 中国古代音乐史 。台北:汉唐乐府。13、孙继南、周柱铨,1991,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济
19、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4、金文达,1994, 中国古代音乐史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5、汪毓和,1996,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修 订 本 )。 北 京 : 人 民 音 乐 出 版 社 。16、修海林、李吉提 , 1999,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 北 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张世彬 , 1974, 1975, 中国音乐史论述稿(上、下)。香港:友联出版社。18、田青,1984, 中国古代音乐史话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日)田边尚雄著,陈清泉译。1937, 中国音乐史 。北平:商务印书馆。20、(日)岸边成雄著,梁在平、黄志炯译,1973 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上、下)。台北:中华书局。21、 梁茂春,1993, 中国当代音乐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2、汪毓和主编,1991, 中国现代音乐史纲 。北京:华文出版社。23、李纯一,1994, 先秦音乐史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4、秦序,1994, 中国音乐史 。北京;文艺出版社。25、叶伯和,1922, 中国音乐史(上)。成都:昌福公司。26、沈知白,1992, 中国音乐史纲要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