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中华文化在当代突围刘冠丛美国新闻周刊最新调查表明,全球网友心中美国与中国分别位居“21世纪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国家”的榜首与榜眼。源远的中华文化在当代仍备受认可,实在可喜可贺。中华文化不仅承载和延续着中华大地的优秀传统与历史精华,更是维系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的整体象征,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亦是植根于此。然而,当中华文化这位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从千年的历史深处走来,他是否依旧矍铄?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大热,屡屡刷新播放记录,而众多国产抗战历史剧却无人问津;红了一部甄嬛传 ,就有千千万万个宫廷年代戏蜂拥而来中华当代文化圈浮躁之气凸显,大量文艺作品的模仿与复制着实伤了我们
2、的文化自尊。面对文化实力强劲的对手,呈现式微之势的中华文化应如何在当代突出重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绵延的“丝绸之路”维系起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用坚固的长城筑造起杜绝不良文化渗透的堡垒,在唐诗的韵律中感受先人吟咏的心境,在灵动的书法中寻回久违的淡泊,在先哲的谆教中捕捉那一次次睿智的回眸我们应在传统中汲取营养,重新认知自身文化价值的魅力,找到中华文化前行的原动力。中华文化如同潜有蛟龙的沉寂深渊,若要将“死水盘活” ,唯有不断注入新鲜活泉。生物学领域著名的鲶鱼效应,就是依靠鲶鱼的竞争激发鳗鱼的活力,从而使鳗鱼生存得更好。我们须得承认,美国以其仅二百多年的历史所创造的
3、现代文明确有可取之处,哈佛大学着眼“改变世界” ,NBA 教会我们进取拼搏,华尔街是探险与勇气的代名词,感恩节“饮水思源” ,自由女神像向往平等与和谐面对这些,我们不应抱有“酸葡萄”心理,而是以理性的“拿来主义”,博采其长,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也激发自身文化的创造活力。但是,文化的影响力取决于其对人心灵的抚慰和对人生的促进,而非沉湎于历史或狂热地期待未来。龙应台曾言:“人就好比一粒粒散落的珍珠,而文化则是那根细软的穿珠线。 ”无论是文化之于人,还是人之于文化,都十分重要。所以,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博采众长的同时,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回应人民群众的内心需求,正确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作品。“咿咿呀呀”的京剧吊嗓不会成为历史的绝响, “吼吼哈嘿”的中国功夫也不会止于人们对于李小龙的记忆。面对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前所未有的互相激荡之势,中华文化寻准立身之地,笑迎“他山之石” ,回归人民群众,必能以蛟龙出水之势,突出文化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