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个方面来表现关羽的忠义关羽是三国演义中重笔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武艺高强,神勇盖世,同时又“义不负心,忠不顾死” ,是忠义的化身。笔者以为三国演义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表现关羽的忠义的:一、为义而盟。关羽杀了本处势豪,逃难江湖,闻招军破贼,前来应募,结果与刘备,张飞幸遇,交谈甚是相投,于是三人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为兄弟。这是第一回开篇所述。标题不说“结拜”“结盟” ,而说“结义” 。誓曰:“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可以说, “义”起领全篇,又贯穿全篇,成为全书中的一个神眼。守义者便颂,背义者则伐,不论身在何方,皆用“义”来作褒贬的界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魏吴蜀相争,本无是非正邪之分,但小说就是要
2、把蜀汉写作正面,曹魏定成反面,很多人对此不解以至反感,其实,这里面还是一个“义”在起作用。刘关张重义,曹操背义,曹操最初行刺董卓不果,逃跑时对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九口,悉数杀尽,并且大言不惭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正是背义的宣言。作者抓了一个“义字,也使全书有了神韵。关羽忠义一生,最后中了东吴吕蒙陆逊的计,战败被俘而死。刘关张结义之后,便把相互之间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结果张飞蛮干,在军中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并且怒打要求放宽时限的下级军官,终于激怒范疆、张达。二人杀了张飞然后夜投东吴张飞为“义”而死,其间有冤亦有愚。刘备在关羽被害之后,执意伐吴,被众人劝阻,似乎明白
3、当下应集中精力对付曹魏,联吴讨魏的策略不能改变。但张飞一死,刘备再也不能冷静分析形势,而是为“义”而动,兴兵伐吴,结果促成魏吴联盟,最终战败,病死白帝城。刘备为“义”而死,其间有误亦有命。桃园三结义,三人焚香盟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刘关张三人皆一生重义,相对而言,关羽的重义之举,更为完美一些。二、守义而战。兴兵之初,诸侯会集,共讨汉贼。刘备投奔,并不被看重,只因是帝室之胄,才被袁绍赐于末座。关羽张飞叉手侍立于后。恰好华雄到寨前大骂搦战,接着几名大将出寨迎战,均被华雄斩于马下。关羽请战,并非于己邀功,实为刘备
4、争位。面对强敌,关羽不饮热酒,“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大战华雄,瞬间即胜。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精妙的侧面描写,历来为评论家看好,正面不着一字,尽得“斩”字风流。从关羽“又手侍立于后”便能看出他对刘备“末位”的愤懑不满,斩华雄应是关羽全然为“义”而战之一证。在关羽的戎马生涯中守义而战的例子还不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数斩颜良,诛文丑。当时兵败,刘备附绍,关羽降汉,兄弟之间互不知晓,关羽领命与颜良对阵,首先是想打听刘备下落,以便尽早相聚。二是报曹操的不杀之思,以尽信义之举。斩
5、杀二将,颇显关羽神威。颜良不可一世,连斩曹部二将,关羽出阵,快马飞刀,突出一个“速”字。诛文丑,又有一个“巧”字,先是用计令文军大乱,然后截住厮杀,取胜亦速。此乃守义而战。此后,关羽进军,闻知刘备确在绍部,欲星夜而往, “但恨吾斩绍二将,恐今事变矣。 ”一个“恨”字,现出多少忠心与信义。三、重义而动。在关羽的心目中,刘备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小沛为吕布追杀,兵败之后,刘备暂投曹操,用韬晦之计巧过难关。身在曹营,刘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曹操却邀刘饮酒时,说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后借雷声掩饰。就在煮酒论英雄之时,关羽、张飞闻知刘备被请走,立即“撞入后园,
6、手提定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 ”见到刘备与曹操之后,两人便按剑而立。尊刘护刘,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四、护义而降。刘关张早期根基不稳,不断依附他人以保全自身,又不断寻机自立,徐州、小沛几收几失。关羽自守下邳,保护着刘备妻小。曹操大军压境,张辽在关羽失城困窘之中前来劝降,晓以利害,关羽也自知不降必死。按勇士之志,可杀而不可辱,可死而不可降,但关羽正肩负着保护刘备妻小的重任,弃任而死,似有不义,因此,便有降曹一段。但关羽又不同一般降将,他要降汉不降曹,还要让刘备家小得到皇叔俸禄善赡,并且一经知晓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样的投降,恐怕古今中外难找第二,但关羽就是
7、关羽。曹操爽快答应三条之后,关羽又让曹操退军,容他人城禀告刘妻,这真有些得寸进尺。但其间全然没有一点私心私利,都在忠刘“义”上。护义而降之后,还有一个细节,即关羽随曹军班师还许昌。 “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 ”这个细节看起来平常,但足见曹操奸诈。当初张辽向他禀呈关羽三约时,他不允“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一条,认为“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 ”是张辽劝他“更施厚恩以结其心” ,方才应允。曹操看出,仅凭施恩,难以留住关羽,而乱了他的君臣之礼,关羽自己也不便再
8、 去投刘备了。使其与嫂共处一室,实属为人所不齿之下策,但曹操却做得出来。关羽光明磊落,夜立户外,其忠义之心更是跃然纸上。三国演义写降事比比皆是,但不是无奈,便是不义,唯有关羽、黄忠之降,写出了光明与大义。五、奉义而辞。关羽知晓刘备下落之后,立即辞别曹操,曹操避而不见,便不辞而别。一路上,由于没有拿到曹操文书,守将一一阻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演出了流传千古的夺路之争,也写就了关羽忠义最有气势的篇章。可以说,到这里,全书对关羽忠义性格的刻画既是高潮,也是完成。在过关斩将的过程中,关羽每到关口。总是下马施礼,好言求路。总是对方不允,先行动武之时,才被迫反抗,杀将求路,对其余军士,一概晓以缘委,不予诛
9、杀。并且把刘备的两个妻子甚是看重,精心护卫,不让出一点差错。即使受了箭伤,亦毫不怠慢,其忠义之心,着实天地可鉴。从思想性格的刻画而言,到了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的忠义形象已经完成。此后还有诸多义举,最典型的是义释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在诸葛亮的精心设计下,终于有了一次捉拿曹操的机会。如果消灭曹操,掌握北方,便有了压倒孙吴之势,平定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就可能成为现实。但关羽与曹操面对面的时候,竟不忘旧恩,心中不忍,放走曹操,正是这一放,使蜀汉江山永在下风,诸葛亮晚年六出祁山,终不能灭魏,反而出师未捷身先死。关羽义释曹操,当作对蜀汉不义而论。从以上五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关羽的忠义思想确实具有中国
10、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有着相当复杂的内容。这种忠义思想,有如下特点:第一,好汉不从二主。关羽一旦跟了刘备,便铁了心,万变不改,万死不辞。关羽的“义” ,是信义,义气。关羽追随刘备,在三方争斗中,屑弱势的一方,尤其是早期,屡屡兵败,没有立足之地,但他意志坚定,决不动摇。为了保全刘备妻小,他一度暂附曹营,曹操为了收买他,三天小宴,五天大宴,达到无所不予的地步,但他毫不动心,一旦打听到刘备的去处,任何力量都不能阻他前行。关羽的重义,达到了对其他一切都看轻的程度。这是值得肯定的。第二,言行为义而动。关羽的言行,始终与“义”连在一起,为了“义” ,他可以快马飞刀,令人头落地,也可以勒转马头,让敌首逃跑;可
11、以勇斩强敌,转瞬取胜,也可以心头不忍,刀下留人;可以不睬军师,自行其事,也可以俯首听命,忠心效力。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受“义”的牵制,为“义”而动。 “义”高于一切。第三,重义不惜废公。关羽的“义” ,有浓厚的个人义气的成份,华容道放走曹操,是因义害公之举,不足为训。 三国演义写到此处,多次提到“义” ,如借曹操之口说:“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 ,岂不知庚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又偌作者之口说“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年 曹操许多恿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 ”这真是把害义写成了熏义,这样的“义” ,实不足取。关羽为孙权所害, 三国演义颂之曰:“天日心如镜, 春
12、秋义薄云。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 ”褒扬之重,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关羽亡后,在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建庙,四时致祭。这恐怕是最早的关庙了。随着关羽忠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关羽从历史上的忠臣形象成为万众效仿的偶像,他的地位也从臣到帝。在明清两朝,对关羽的崇拜达到高潮。到处修建关帝庙,长年烟火不断,成为民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从我们荆州市来讲,为关羽修建的庙宇楼阁更是繁多,稍大一些的村镇,镇镇都有关帝庙,江陵与沙市城区更有规模较大的关帝庙,沙市中山公园内还建有春秋阁,与孙叔敖墓相邻,成为城内的重要景现。对关羽的推崇,对忠义思想的颂扬,从关帝庙这一特有的形式中表现出来。对
13、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其间的精神内涵,即文化底蕴。笔者研究粗浅,提出几点看法,请专家们指正。第一、忠义与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传递出正直的处世原则。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与春秋实在联系不多,但作者却有意识地把关羽的忠义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称赞他“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又说“天日心如镜, 春秋义薄云。 ”关羽奉是一名武将,征战一生,就是由于忠义。才成了儒家学说的履行者。可见,崇关与尊孔是一致的。孔子的儒家学说与关羽的忠义思想,传递出正直的处世原则,这一点是非常鲜明的。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关帝庙连年不断的朝圣活动,应当说是一种趋善的行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关羽就是一十大好人、大善人,要
14、去学习他,效仿他。在我们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尊孔的历史,孔子的学说,具有很强的规范人的行为的力量,是一种准则,这是不能随意抹杀的事实。而对关羽的推祟,倡导忠于国君,讲究信义,使孔学的规范作用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具体化了。第二、忠义与报效国家结合在一起,传递出一种有为的进取精神。关羽从民间义士到蜀国栋梁,走了一条报效国家,进取有为的道路。他的人生轨迹实质上也成为一种精神向导,引导人们走进取之路。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的民族英雄,他们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写下了许壮丽的篇章,如岳飞、郑成功等等,这些英雄人物也都在人民群众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关帝庙常常把关羽与这些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有些地方建庙,干脆以“
15、关岳庙”命名,这种精神传播更加直接明了。在我们荆楚大地,不论是关帝庙还是关岳庙,都非常突出地向人们传递了报效国家,奋进有为的思想。 “男儿志四海”成为民众中间的时尚与追求。一代接着一代的荆楚儿女读书习武,应考投军,每一个朝代都出了许多志士名人,他们的生活历程,都有着忠义思想的探深烙印。第三、忠义与清正廉洁联系在一起,传递出一种为国为民的人生追求。在沙市中山公园,春秋阁是专门为弘扬关羽的忠义思想而修建的,楼阁里面,有关羽塑像一座,关羽一手持着青龙僵月刀,一手捧着孔子春秋专心研读。在春秋阁旁,是楚国名士孙叔敖之墓,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为官清廉,享誉一方。据考证,孙叔敖死后,楚国出现多处他的墓
16、冢,大多为衣冠幂,说明老百姓怀念之深。中山公园里的墓也是衣冠冢,墓与阁连在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就是把忠义与清正廉洁联系在一起,人们来到这里,凭吊两位先人的英灵,传颂他们的故事,并不断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后人。因为有了这样的墓,阁景点,周围的居民都知晓其中的故事,并且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小孩子,传播一种清正的文化思想。正是因为关帝庙的普及,其精神得到广泛传扬,许多家庭的家教都以此为内容,可见其深入人心,影响广泛。应该说,在长期崇尚关羽忠义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关帝庙的文化底蕴,集中了其中优秀的,本质的一面,因此,是进步的,有价值的。关帝庙得以经久不衰,也是有民众基础的。据说, 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人物刘掸
17、死后,也曾在成都为其修了庙宇,但这个亡国之君没有群众根基,人们讨厌,庙也被拆掉了,而关帝庙遍及全国,尤其是在荆州,历代修建,受人瞻仰,没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是办不到的。当然,我们也还是应当看到,关羽的忠义思想,确实有着以义害公的成份,有太重个人义气的成份,这种负面的东西,也十分自然的对后人带来负面影响,这种界限,我们现在必须分清楚。正是因为有了负面的成份,关羽本人在过关斩将之后,一直发展不顺,不是太骄,便是太软,以致最后大意轻敌,败在年轻的东吴人陆逊手中。这本身也是一个历史的教训。所以,关羽的最后悲剧,也是与“义”有关连的。新中国建立之后,城镇上的关帝庙大多被拆除了,到了文革期间,更是荡然无存。现在,在有些地方又开始复建,尤其是在一些乡镇,关帝庙又燃起了香火。时代的发展,会给关帝庙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这是不容量疑的。让我们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