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TS修改后课件.ppt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3799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FTS修改后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SFTS修改后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SFTS修改后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SFTS修改后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SFTS修改后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 SFTS) 华中科技大学 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童巧霞,背景,20042005年,我国华东等省份报告了不明原因发热伴全身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多脏器损伤的病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病人多来自丘陵地区,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症状疑似流行性出血热。2006年安徽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近年我国还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等省份,都曾出现该类病例,且有死亡病例报告。2009年湖北发现相同症状病例报道,背景,此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

2、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有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等中毒症状,还可有颈部或腹股沟浅表淋巴结的肿大及触痛。可伴有心肝肾胰等多脏器功能损害。这类患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起初以疑似无形体病命名。2010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概念,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该类疾病主要经蜱传播,并存在人际间传播,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区,散发,以农民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特征:发热、消化道症状、

3、意识障碍、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危重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DIC以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病原学,2006年,该病被认为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但未分离到病原体。2010年4月份以来,在无形体阴性的病例标本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2010年8月,国家CDC在SFTS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病毒,最终确定为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SFTSV基因组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M和S),L片段全长为6368 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

4、框架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M片段全长为3378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编码1073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前体;S片段是一个双义RNA,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其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布尼亚病毒科其他病毒相比,呈高度差异性。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流行病学,1、传染源SFTSV可感染牛、羊、狗等脊椎动物和蜱等节肢动物,这些动物体内可检测到SFTSV的核酸或抗体。也有多篇报道证实人传人的存在。,2、传播途径虫媒传播:蜱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接触传播:人传染可能通

5、过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感染,裸露皮肤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具有较高的危险性。SFTSV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很小。,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97%的患者为农民,中老年居多,没有明显性别差异。,4、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及日本、韩国等地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5、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5-7月为高峰期。,临床表现,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一般为5-14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意识障碍及多器

6、官损害等。可分为发热期、多器官功能损伤期、恢复期。,发热期,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明显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查体常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上腹部压痛。,多器官功能损伤期,可与发热期重叠,一般出现在病程5-10天,个别重症病例发病2-3天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肝、胰、肾、血液系统、脑、心、肺、肌肉等器官均可受累。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下颌抖动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烦躁、抽搐及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

7、肺出血等出血倾向,可因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恢复期,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各器官功能逐渐改善,实验室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病毒载量高、单核细胞低及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严重者可低于30109/L。 可出现不同程度AST、ALT、LDH、CK、BNP、BUN、Cr、血淀粉酶升高,常有低钠血症。大部分患者APTT延长。半数以上出现蛋白尿,少数出现尿潜血或血

8、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蛋白、糖、氯化物正常,部分可检测到SFTSV核酸。血清等标本中分离SFTSV、检测到核酸或抗体。,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发病前2周内有SFTS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 (1)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阳性; (3)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 (4)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

9、毒。,病例定义,中国CDC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试行)稿中,将该病例定义为: 发热(体温38)伴血小板降低,或 发热伴出血症状(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出血症状中至少一项)。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但未做血象检查或无血象检查结果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尽快对其进行血象检查。明确诊断的血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排除。,治疗,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对疑似病例可进行经验性治疗。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监测生命体征

10、及尿量。对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体弱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胃肠营养、新鲜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病原治疗,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对该病毒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试用利巴韦林10mg/(kg24h)静滴。继发细菌、真菌感染者,应当选敏感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1.对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解热镇痛剂。2.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补充凝血因子。3.对合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早期使用肝素,进行相应治疗。4.对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对少尿患者,应

11、碱化尿液,注意监测血压和血容量变化。对足量补液后仍然少尿者,可用利尿剂。如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6.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7.应慎用激素。对中毒症状明显的严重患者,在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8.重症倾向者,建议及早给予免疫球蛋白,总量1-2g/kg,分2-3日给予。9.危重病例可试用持续血液滤过或血浆置换。,并发症的治疗,该病容易重症化,可出现肝功能严重受损、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继发真菌及细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必须积极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

12、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疑似病例的报告疾病类别应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对于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当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条目下的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进行报告或订正报告。,隔离及防护,对于一般病例,按照传染病常规隔离防护即可。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消毒。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尤其病人有出血或呕吐现象时,应高度警惕,切实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预防,减少接触感染蜱是降低患病风险的主要措施。应尽量避免暴露于蜱栖息地,包括草地和树林等。如确需到以上地区,尤其到已经发现过病人的地区活动,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穿着紧口、明亮色、光滑的衣服,以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且容易发现附着的蜱。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抹躯避剂如DEET(n,n二乙基甲苯酰胺)等来驱除蜱。,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上有无蜱附着。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将蜱轻轻取走。因蜱身上或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捻碎处理。,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