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CS系统概述,-概念、发展与技术概况,主要内容,一 PACS基本概念二 PACS的发展历史三PACS建设目标四 PACS的效益,PACS概念,Communication,System,Picture,Archiving,通讯与传输,计算机系统,医学影像,获取与存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就是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不同型号、类别、地点的设备产生的图像,在统一的数字图像格式标准下,进行存储,按用户需求检索、调阅,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对图像作各种处理,辅助诊断和治疗。,PACS技术发展历
2、史,从PACS的技术发展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上世纪末)第三阶段(上世纪末现在),第一阶段(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计算机自身性能有限,CPU主频仅几十兆,内存只有64兆字节,而且价格昂贵。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用有限的计算机资源处理大容量的数字图像,如用各种算法优化、硬件加速等。而显示技术也不能保证图像显示的一致性。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设备的图像交换困难,DICOM (Digital Imaging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标准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PACS系统以单机为主,速度慢,功能单一,基本上没有RI
3、S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显示质量不高,人们普遍认为不可能用软拷贝代替胶片。PACS显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PC机性能的大大提高,使PACS用户终端的速度和功能加强了。而显示技术的发展和显示质量控制软件的出现,图像显示质量基本达到读片要求,PACS的诊断价值开始得到临床的认可。应诊断报告和信息保存的要求,RIS系统出现。临床的应用使人们关注工作流的问题,即在检查登记、图像获取、存储、分发、诊断等等的步骤中PACS如何与RIS/HIS沟通,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阶段(上世纪末-现在),DI
4、COM标准被广泛接受,PACS、RIS开始与HIS全面整合,PACS被用于远程诊断。显示质量控制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医用显示设备的出现,淡化了温度、寿命对显示器显示质量的影响。PACS系统中引进临床专用软件,以利于辅助诊断和治疗。无胶片化的进程,促使人们开始研究PACS系统的安全性。,PACS 所支持影像模式,PACS所支持影像模式具有多样性灰阶影像 :CR、DR、CT 和 MR 超声(彩色或灰度)核医学和正电子扫描 (PET) 视频(如内镜),PACS系统示意图,1、图像信息的获取 :,CT、MR、DSA、CR、DR及ECT等数字化图像信息可通过工作列表(worklist)直接获取 。
5、B超、内镜等非数字化图像需经信号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化图像信息才能输入 。但这种现象在1990年前后已经出现改变,新设备也开始逐步可以直接获取工作列表。,2、图像信息的传输,1.以局域为主:光纤和双绞线2.远程可用:公用电话线 光导通信 微波通信,PACS图像传输遵从DICOM协议,DICOM 与图像传输技术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的缩写。1993 年,美国 ACR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和NEMA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
6、ssociation)指定的图像传输标准。,DICOM3标准的内容涵盖医学数字图像的采集、归档、通信、显示及查询等所有信息交换的协议;定义了一套包含各种类型的医学诊断图像及其相关的分析、报告等信息的对象集;定义了用于信息传递、交换的服务类与命令集,以及消息的标准响应; 详述了唯一标识各类信息对象的技术; 提供了应用干网络环境(OSI或TCP/IP)的服务支持。,3、图像信息的储存与压缩,储存可用磁盘、磁带、光盘和各种记忆卡片 压缩方法多用间值与哈佛曼符号压缩法,影像信息压缩1/51/10,仍可保持原有图像质量,4、图像信息的处理,计算机的容量、处理速度和可接终端的数目决定着PACS的大小和整体功能。软件则关系到检索能力、编辑和图像再处理的功能 检索 :输入图像信息时要同时准确输入病历号和姓名等,便于检索时使用 。编辑 :删去无意义的图像,以避免不必要的存储,并把文字说明与相应的图像信息一并存入。 再处理 :包括图像编组,对兴趣区作图像放大,窗位与窗宽。,PACS系统硬件网络图,PACS结构,路由器,因特网,PACS建设目标,为医学影像管理服务为临床诊断服务为远程医疗服务,PACS的效益,实现医学影像的无片化管理。节约胶片。 节省胶片管理所需要的空间。方便医、教、研,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水平简化就医流程实现医学影像无损采集和传输,提高远程会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