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来源于网络 2012-10-08 09:1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
2、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二、
3、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三、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
5、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 飞霜。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
6、,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四、想象描述类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题型示例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西江月辛弃疾明月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7、 转溪头忽现。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五、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
8、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题
9、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赏析题入手方法新浪教育 2012-08-28
10、09:39 【大 中 小】【我要纠错】赏析题是初中阶段语文文学类阅读的重要题型,在平时考试及中考中都占到比较大的比重。此处针对初中文学类阅读的赏析题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介绍全面了解文学类阅读中的赏析题,做题能更有针对性。初中阶段文学类阅读的赏析题基本可细分为“赏析内容”、“赏析结构”和“赏析语言”三块。对初中学生而言,赏析重点又放在“赏析内容”与“赏析语言”两块,此处针对二者介绍。(1)内容赏析赏析内容即赏析文章的具体描写对象,可分成对人物,事件,景物以及物体的赏析。1)赏析人物。表现在具体题干上,即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从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及性格特点这些方面按点分析。2)赏
11、析事件。通常在“材料与文章的关系”题型中涉及。考查方式主要是“文中描写了某件事,有什么作用?”需从此事在文章的内容,结构及主旨三方面的作用去赏析。3)赏析景物。即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其答题要点通常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时令季节、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等等。4)赏析物体。即赏析文中描写到的某个物体。会如此设问“文章中重点描写了(第段描写了)事物,你认为有什么好处?(你对这个事物有什么看法?你是否欣赏这个事物?)”。赏析物体题中需要注意这一物体上所寄托的情感或者这个物体上所承载的某种精神。(2)语言赏析一篇文章的语言从小到大可分为“字、词、句、段、篇”,
12、故“赏析语言”类题目也可作如下细分:1)字词赏析。即问某字/词为什么好。答案需分为三部分:解释字/词的含义+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简言之,即:本义+语境义+一般表达效果。2)赏析句子。句子可分为“非修辞句”和“修辞句”两类。对“非修辞句”的赏析,通常还是对句中某核心词的赏析,因此需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答题模式与“赏析字词”的模式相同。对“修辞句”的赏析更常见,答题模式是:修辞方法+具体分析+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3)赏析段落。段落较短,且在文章结构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如首段、过渡段、尾段。故除赏析段落内容(方同赏析句子)外,还需回答此段在结构上的作
13、用。4)赏析全篇。此类题考查方式分两种:第一,赏析全篇语言风格。常见风格有幽默、雄浑、华丽等。此类极少考。第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人物描写。文学类阅读的常见表现手法如下:间接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以小见大。直接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其他重要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欲扬先抑。人物描写主要包括:细节描写(外语动神心)、用如上表现手法或八大修辞来描写。初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来源于网络 2012-09-28 11:54 【大 中 小】【我要纠错】一、 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诽谤(fi) 进谏(jin) 宫妃(fi)B.衣冠(gun) 畏惧
14、(wi) 寝室(jn)C.蒙蔽(b) 间进(jin) 期年(q)D.邹忌(j) 窥视(ku) 昳丽(y)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 纳谏 讽刺B.昳丽 孰与 窥镜C.畏怯 偏爱 寡人D.面刺 蒙敝 伫立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形貌昳丽(光艳美丽)B.朝服衣冠(穿戴)孰视之(通熟,仔细)C.客之美我者(美丽)谤讥(诽谤)D.王之蔽(受蒙蔽)皆朝于齐(朝见)4.选出与所给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朝服衣冠A.于是入朝见威王B.皆朝于齐C.朝济而夕设版焉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
15、战国策。B.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 33 篇。C.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越国以鄙远C.又欲肆其西封 D.晋军函陵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B.邹忌能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中发现与人比没好处。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D.齐王听从邹忌的讽谏后,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
16、。8.翻译下面句子。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解释下列加点词错误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B.能谤讥于市朝(诽谤,污蔑)C.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1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
17、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12.翻译下面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二)课外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曾子,名参,孔子的学生。 女,同“汝”,你。 彘(zh),猪。 婴儿,小孩。1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女还(回来) B.顾反为女杀彘(返回)C.特与婴儿戏耳(开玩笑) D.遂烹彘也(烧煮
18、)14.下列加点字“之”,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曾子之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其子随之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曾子欲捕彘杀之(它,指猪)妻止之曰(他,指曾子)听父母之教(的)A. B. C. D.1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A.今天儿子被欺骗,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B.今天儿子被欺骗,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C.今天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D.今天你欺骗儿子,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1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曾子之妻答应“杀彘”,只是为了哄骗儿子。B.曾子要“捕彘杀之”,是为了使妻子信守诺言。C.曾子认为,孩子是无知的,全靠有学问的
19、父母来教诲。D.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三、综合性学习17.仿照下面两个例句,另选一种事物,写一句简短而富有意味的话,要求能含蓄地概述出这种事物的特征,并能给人以启迪。例句:蜡烛自身站得不正,必然泪多命短。胶水在夹缝中生存,实现自身价值。四、写作训练18.题目:生活中的启示提示:邹忌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细心领悟出了治理国家的大道理。那么,同学们请你仔细思考一下在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能给你一些启示呢?请你记录下来吧,字数 500 左右。参考答案:1.D 2.D3.C.美,认为美4.C 5.C 6.C 7.C8.能在公共场合批评我的过失
20、,传到我的耳朵里的。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9.B10.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1.“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12.(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13.A(“还”意为“返回、回去”)14.B(中“之”是动词,到、往。 中“之”为代词,指“捕彘杀之”这件事。)15.A16.C D17.示例:水彩笔没有各自的“心血”,就不会有色彩斑斓的画面。橡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量角器要测度他人,必须先自
21、己“胸中有数”。订书器有压力,才有动力。毛笔:脚步虽慢,留下的却是难以磨灭的印迹。18.略九年级语文阅读精选精练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null 2010-12-03 13:22 【大 中 小】【我要纠错】一、母亲的诗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 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