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拔罐耳豆基本操作技术.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610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拔罐耳豆基本操作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针灸拔罐耳豆基本操作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针灸拔罐耳豆基本操作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针灸拔罐耳豆基本操作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针灸拔罐耳豆基本操作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针灸拔罐技术基本操作,针刺疗法,拔罐疗法,呼吸科常见疾病针灸治疗,一、毫针的结构与规格,针尖 松针状 钩 钝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 平柄、管柄针尾 角度 艾灸,毫针的结构和检查,长短规格,粗细规格,规 格,毫针结构与规格,体 位,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二、针刺前的准备,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体 位,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

2、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体 位,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体 位,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体 位,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体 位,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操作方法两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持针身法两

3、手持针法,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持针法,持针之道,坚者为宝。,(二)进针法,以刺押手势分法 以进针速度分类,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插入速刺法 弹入速刺法,爪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缓慢捻进法压针缓进法,又称下针法,将毫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技术方法,双手进针法,爪切法 夹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爪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操作方法,双手进针法,爪切法 夹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

4、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操作方法,爪切法 夹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舒张进针法 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双手进针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操作方法,爪切法 夹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提捏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双手进针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操作方法,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

5、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操作方法,管针进针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操作方法,(三)针刺的角度方向,直刺法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法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平刺法(横刺)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操作方法,进针角度,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合理选择针刺角度和方向,一方面可保证针刺的安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有助于针刺提高效果。,操作方法,腧穴部位定深浅证候性质定深浅 表里寒热虚实疾病部位定深浅 经络筋骨皮肤患者体质定深浅时令定深浅 针感、补泻定深浅,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四)针刺深浅,素问 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临床运用临床上可需要灵活运

6、用,注意事项针刺深浅以得气为准安全性:熟悉各部腧穴解剖结构针刺进退时宜慢、注意体察针下感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五)留针法,操作方法 静留(一般2030分钟) 动留(间歇行针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针刺得气后,将针留置穴内一段时间后,再予出针的方法。,(十)出针法,操作方法,刺手稍捻针柄使针下轻松滑利,押手以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刺手慢慢将针退至皮下并出针。出针后可用消毒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毫针技术操作的最后步骤,是针刺达到要求后将针取出的方法。,四、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晕针,现象: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悸,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智昏

7、迷,扑到在地,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一般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预防:对于晕针应注意预防。接受针刺治疗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不要空腹进行针刺。医者在针刺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征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四、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滞针,现象: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

8、,则病人痛不可忍。处理: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四、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血肿,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致局部小块青紫,可用棉球压迫止血。,四、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气胸,现象: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不畅,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处理:小量气胸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于1-2周内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需送外科救治。预防: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胸背部穴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气胸的发生。,拔罐疗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玻璃罐,常

9、用的拔罐方法多用闪火法。拔罐法的应用:临床应用拔罐法时,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法。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5种:1、留罐法2、走罐法3、闪罐法4、刺血拔罐法5、留针拔罐法,拔罐法,在临床操作中要注意拔罐法的禁忌症: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者,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呼吸科常见疾病针灸治疗,风温肺热病(肺部感染),一、治则治法1.治疗原则:以清热泻火为法,热入营血者清热凉血,疫毒薰蒸者泻火解毒。2.治疗方法:只针不灸,可配合刺络放血、闪罐、走罐、留罐及耳穴压豆。,1.主穴:以手阳明经穴为主: 大椎,风池,风府、曲池,外关,列缺,合谷。方义:大椎

10、属督脉,为诸阳之会,可宣散周身阳热之气;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风府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难经二十九难云“阳维为病苦寒热”,取此二穴以解表清热;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肺与大肠相表里,配合手阳明经原穴合谷宣肺解表,清泻阳明实热;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宣达三焦气机,疏散风热。2.加减:风热咽痛加尺泽、鱼际、少商清热宣肺利咽; 气分热盛加内庭、支沟通腑泄热; 热入营血加曲泽、委中、中冲、神门清营凉血; 高热神昏加十二井穴或十宣穴开窍泻热;3.操作:各腧穴均常规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大椎、尺泽、曲泽、十二井穴、十宣、委中可配合点刺放血。每次留

11、针20-30分钟,每周治疗3-5次。,二、针刺处方,1.取穴:大椎、大杼、风门、肺俞等。2.操作:各腧穴可闪罐、留罐;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可走罐;大椎、肺俞可配合刺络放血。留罐时间建议每次5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3次。 四、耳针及耳穴压豆1.取穴:耳尖、神门、屏尖、对屏尖、肺、支气管、三焦、咽喉、平喘等。2.操作:耳尖及耳背静脉可点刺放血;其余诸穴可采取王不留行籽行单侧耳穴压豆。每日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3-5日后换对侧耳压豆治疗。,三、拔罐处方,呼吸科常见疾病针灸治疗,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一、治则治法1.治疗原则:外感咳嗽以宣肺止咳为法;内伤咳嗽以调理

12、脏腑机能配合化痰止咳为法,如补肺、健脾、益肾、清肝等。2.治疗方法:外感咳嗽以针刺为主,风寒者可配合艾灸;痰湿阻肺者、脾肾阳虚者可针灸并用;肺肾阴虚者、肝火灼肺者只针不灸。可酌情配合刺络放血、闪罐、走罐、留罐及耳穴压豆。,1.主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方义:咳嗽病变在肺,局部取穴按俞募配穴法取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配合肺俞可宣通肺气;太渊为手太阴肺经之原穴,配肺俞可宣肺化痰;上述腧穴合用可收驱邪化痰、宣肺止咳之效。2.操作: 中府、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太渊穴注意避开桡动脉;其他腧穴常规针刺。肺俞、

13、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根据辨证可酌情予艾灸、温针灸或火针治疗。大椎、尺泽、曲池可配合刺络放血。每次留针20-30分钟,外感咳嗽者可每日针刺治疗1-2次,内伤咳嗽者每周治疗2-3次即可。,二、针刺处方,3.加减:风寒束肺加风门、合谷祛风宣肺; 风热犯肺加大椎、曲池、尺泽祛风清热; 燥热伤肺加太溪、照海润燥止咳; 痰湿阻肺加足三里、丰隆化痰止咳; 肝火灼肺加行间、鱼际泻肝清肺; 肺肾阴虚加肾俞、膏肓、太溪滋阴降火; 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培补脾肾; 胸痛加膻中宽胸理气; 胁痛加阳陵泉疏利少阳; 咽喉干痒加照海滋阴利咽; 痰中带血加孔最清肺止血; 盗汗加阴郄滋阴敛汗;肢体浮肿、小便

14、不利加阴陵泉、三阴交、水道健脾利湿。,1.取穴: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膏肓、中府、尺泽、膻中等。2.操作:各腧穴可闪罐、留罐;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可走罐;风热证或兼有血瘀证者大椎可配合刺络放血。留罐时间建议每次5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3次。 四、耳针及耳穴压豆1.取穴:肺、气管、支气管、咽喉、平喘、口、神门、脑干、枕、脾等。 2.操作:诸穴可采取王不留行籽行单侧耳穴压豆,每日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3-5日后换对侧耳压豆治疗。,三、拔罐处方,呼吸科常见疾病针灸治疗,哮病(支气管哮喘),一、治则治法1.治疗原则:寒饮伏肺者温肺散寒、止哮平喘;痰热壅肺者清热润肺、化痰平喘;肺肾两虚者补益肺肾

15、,降气平喘;肺脾两虚者,培土生金,降逆平喘。2.治疗方法:寒饮伏肺者针灸并用;痰热壅肺者只针不灸;肺肾两虚者针灸并用;肺脾两虚者针灸并用。可酌情配合刺络放血、闪罐、走罐、留罐及耳穴压豆。,1.主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列缺、孔最、定喘、丰隆。 方义:哮病病位在肺,取肺之俞、募穴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止哮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膻中为气会之穴,可宽胸理气、调理气机;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可宣肺降逆;孔最为肺经郄穴,主急性发作性病症,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穴;丰隆为豁痰要穴,针对痰饮伏肺的病机。2.加减:寒饮伏肺加风门、太渊疏风宣

16、肺化饮; 痰热壅肺加大椎、曲池清热化痰; 肺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培土生金; 肺肾两虚加肾俞、气海、关元、太溪滋肾益肺。3.操作: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兼有阳虚证可于气海、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加灸法、温针灸或火针;兼有血瘀证者或热证者可配合大椎、曲池刺络放血;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次留针20-30分钟,发作期可每日治疗1-2次,缓解期每周治疗3-5次。,二、针刺处方,1.取穴: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膏肓、脾俞、肾俞、膈俞、中府、膻中、神阙等。2.操作:神阙以闪罐为主;其余各腧穴可闪罐、留罐;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可走罐;兼有血瘀证者或热证者可配合大椎刺络放血;留罐时间建议每次

17、5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3次。 四、耳针及耳穴压豆1.取穴:肺、内鼻、咽喉、肾上腺、气管、支气管、角窝中、对屏尖、风溪、平喘、神门、脑干、枕、脾、肾皮质下、交感等。2.操作:选取适当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行单侧耳穴压豆,每日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3-5日后换对侧耳压豆治疗。,三、拔罐处方,呼吸科常见疾病针灸治疗,喘病/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治则治法1.治疗原则:风寒袭肺者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痰热郁肺者清热化痰、泻肺平喘;痰瘀互阻者化痰活血;肺脾两虚者培土生金、益肺健脾;肺肾两虚者滋肾益肺。2.治疗方法:风寒袭肺者针灸并用;痰热郁肺者只针不灸;痰瘀互阻者多针少灸;肺肾两虚者针灸并用;

18、肺脾两虚者针灸并用。可酌情配合刺络放血、闪罐、走罐、留罐及耳穴压豆。,1.主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天突、中府、膻中、列缺、定喘、肺俞、太渊。 方义:喘病病位在肺,取肺之俞、募穴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降逆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膻中为气会之穴,宽胸理气、调理气机;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宣肺降逆;定喘为降逆平喘经验穴;太渊为手太阴肺经之原穴,配合肺俞以宣肺降逆、化痰平喘。2.加减:寒饮伏肺加风门、阴陵泉疏风化饮; 痰热壅肺加大椎、曲池、丰隆清热化痰; 气机郁滞加合谷、太冲理气解郁; 痰瘀互阻加膈俞、血海、委中、丰隆活血化痰; 肺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培土生金; 肺肾两虚加

19、肾俞、膏肓、关元、太溪滋肾益肺; 心肾阳虚加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至阳补益心肾、振奋元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加阴陵泉、三阴交、水道、太溪利水消肿; 潮热盗汗加阴郄、复溜滋阴敛汗。,二、针刺处方,3.操作:风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兼有虚证可于气海、关元、肺俞、肾俞、脾俞加灸法、温针灸或火针;兼有血瘀证者或热证者大椎、委中可刺络放血;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治疗3-5次。,1.取穴: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膏肓、脾俞、肾俞、膈俞、中府、膻中、神阙等。2.操作:神阙以闪罐为主;其余各腧穴可闪罐、留罐;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可走罐;兼有血瘀证者或热证者

20、可配合大椎刺络放血。留罐时间建议每次5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3次。 四、耳针及耳穴压豆1.取穴:肺、咽喉、肾上腺、气管、支气管、角窝中、对屏尖、平喘、神门、脑干、枕、脾、肾、皮质下、交感等。2.操作:选取适当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行单侧耳穴压豆,每日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3-5日后换对侧耳压豆治疗。,三、拔罐处方,呼吸科常见疾病针灸治疗,肺痿病(间质性肺病),一、治则治法1.治疗原则:虚热证者滋阴清热、润肺生津;虚寒证者温肺化痰;痰热郁肺者清热化痰、泻肺平喘;痰瘀互阻者化痰活血;肺脾两虚者培土生金、益肺健脾;肺肾两虚者滋肾益肺。2.治疗方法:虚热证者只针不灸;虚寒证者针灸并用;痰热郁肺者只

21、针不灸;痰瘀互阻者多针少灸;肺肾两虚者针灸并用;肺脾两虚者针灸并用。可酌情配合刺络放血、闪罐、走罐、留罐及耳穴压豆。,1.主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穴为主: 天突、膻中、肺俞、列缺、定喘、太渊、合谷、太冲。 方义:肺痿病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属于虚证,取肺之俞穴肺俞配合手太阴肺经之原穴太渊,调理肺脏气机,益肺平喘;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膻中为气会之穴,宽胸理气、调理气机;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宣肺降逆;定喘为降逆平喘经验穴;合谷配合太冲为四关穴配伍,可调周身之气机。2.加减:痰瘀内阻加膈俞、血海、委中、丰隆活血化痰;痰热壅肺加大椎、曲池、丰隆清热化痰; 肺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培土生金;

22、肺肾两虚加肾俞、膏肓、关元、太溪滋肾益肺; 心肾阳虚加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至阳补益心肾、振奋元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加阴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利水消肿; 潮热盗汗加阴郄、复溜滋阴敛汗。3.操作: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兼有虚证可于气海、关元、肺俞、肾俞、脾俞加灸法、温针灸或火针;兼有血瘀证者或热证者可配合委中点刺放血;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治疗3-5次。,二、针刺处方,1.取穴: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膏肓、心俞、脾俞、肾俞、膈俞、中府、膻中、神阙等。2.操作:神阙以闪罐为主;其余各腧穴可闪罐、留罐。留罐时间建议每次5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3次。 四、耳针及耳穴压豆1.取穴:肺、肾上腺、气管、支气管、角窝中、对屏尖、平喘、神门、脑干、枕、脾、肾、皮质下、交感等。2.操作:选取适当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行单侧耳穴压豆,每日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3-5日后换对侧耳压豆治疗。,三、拔罐处方,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