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改变浅谈,功能 1.产生、排出尿液: 排出废物、毒物, 维持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2.分泌激素: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胆钙化醇,解剖生理单位: 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肾小球系膜,血管极,尿极,肾球囊,肾小球Cap丛,滤 过 膜,1 有孔内皮细胞 2 基底膜 3 上皮细胞裂孔膜,滤过屏障的通透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有孔内皮细胞,足细胞,肾 小 球 肾 炎部位 肾小球损害为主性质 变态反应性炎症 多为增生性炎肾小球肾炎:原发性 & 继发性,病因及发病机制,一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二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三 细胞免疫在肾小球肾炎发生中的作用四 炎症介质的作用
2、,(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致病机制: 内、外源性可溶性Ag(非肾小球性)Ab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肾小球损伤,相关抗原:,内源性抗原(非肾小球性抗原): 机体的DNA、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等。外源性抗原:病原体成分(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药物,异种蛋白等,影响因素:,复合物分子大小溶解度所携带电荷的种类: 阳离子物质:沉积在上皮下 阴离子物质:沉积在内皮下 中性物质:沉积在系膜区,阳离子物质阴离子物质中性物质,颗粒状荧光,循环免疫复合物,(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发病机制: AbAg(肾小球性、植入肾小球性) 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肾小球损伤,肾小球性抗原:,肾小
3、球基底膜抗原抗GBM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整合素等上皮细胞抗原 膜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抗原系膜基质抗原、细胞表面抗原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抗内皮细胞抗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抗原,肾小球基底膜抗原,连续线形荧光,植入性抗原:,非肾小球抗原+肾小球某一固有成分 植入抗原 相应抗体 抗原抗体在肾小球内原位结合 损伤 成分:免疫球蛋白、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的产物和某些药物。,植入性抗原,颗粒状荧光,(三)细胞免疫(四)炎症介质 1 补体的激活 2 炎细胞及其产物 3.肾小球固有细胞及其产物,临床表现,(一)尿的变化 1 少尿或无尿 少尿:24h尿量400ml; 无尿:24h尿量
4、100ml 2 多尿、夜尿和等比重尿 多尿:24h尿量2500ml 3 血尿 镜下 血尿: 3个RBC/HP 肉眼 血尿: 0.1%的血液,4. 蛋白尿(150mg/d)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等低分子蛋白,肾小球的电荷和大小选择屏障损伤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肾小球的选择屏障损伤较重。5.管型尿 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 上皮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二)系统性改变,肾性水肿肾性高血压血肌酐值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2.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3. 慢性肾炎综合征4. 肾病综合征5. 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血尿6. 隐匿性肾炎综合征7. 肾功能衰竭8.
5、 尿毒症,基本病变,变质性变化 渗出性变化增生性病变 (1)内皮C、系膜C增生为主Cap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肾小囊壁层上皮C增生为主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系膜基质增生硬化性GN,弥漫性病变,局灶性病变,球性病变,节段性病变,病理学分类 范围,病理学分类,1. 轻微肾小球病变 2.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3.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1)膜性肾小球肾炎 (2)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5. IgA 肾病 6. 未分类肾小球肾炎,一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
6、肾炎,又称感染后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儿童青少年多见病原菌: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增生性炎(弥漫性内皮C、系膜C),PSGNnormal,光镜: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3.电镜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之间(上皮下)见高密度、大块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免疫复合物,电镜: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间有致密物沉积。,4.免疫荧光 毛细血管壁表面有粗颗粒状荧光(IgG、C3),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肾炎综合征 转归 预后好,95%儿童数周数月恢复,二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概述 发病急,预后凶险,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快速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又称为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分型-
7、病因型:抗基底膜型、患者血内有GBM抗体型:免疫复合物介导型-病变肾小球内有免疫复 合物沉积型:血管炎型,患者血内有中性粒细胞胞浆抗 体(ANCA)型:混合型,ANCA和抗GBM抗体均(+)型:特发型、所有抗体均阴性,特点 大量新月体形成(50%) 病变 呈弥漫性 光镜:毛细血管管壁坏死 纤维蛋白原大量滤出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形成,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 电镜: 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有时可见基底膜 断裂缺损、新月体形成,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3.免疫荧光: 型和型: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呈线状沉积。 型:免疫球蛋白和C3在肾小球不同部位沉积 型和型:IgG和C3阴性,临床
8、病理联系,预后不好 主要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 肾移植,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Goodpasture syndrome),特点 肺出血 & 肾小球肾炎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 临床 咯血 & 快速进行性肾功衰,三 膜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膜性肾炎,又称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病 理 变 化,光镜: 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上皮下可见IC沉积,新生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Cap.壁增厚,膜性肾小球肾炎(HE染色),膜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壁可见大量粉红色上皮下沉积物和黑色的钉状突起。,电镜: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及致密物之间
9、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分4期:图示,免疫荧光: IgG、 C3沿cap 呈颗粒状沉积。,临床病理联系,肾病综合征原因:基底膜严重损伤,通透性明显增 加,包括一些大分子的蛋白可滤 出,形成非选择性蛋白尿。,四、轻微肾小球病变(轻微病变性GN),光镜:肾小球无病变,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空泡-脂性肾病电镜:上皮细胞足突部分融合-足突病。免疫荧光: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临床特点: 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激素治疗效果好,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五)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特点 病变只
10、累及部分肾小球,被累 及的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 临床病理联系 肾病综合征 常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六)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 年龄 青、中年多见,病理变化 光镜:1.系膜细胞、系膜基质重度增生,插入毛细血 管壁,使毛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小;2.基底膜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3.毛细血管丛分叶明显。,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嗜银染色),基底膜增厚呈车轨状,电镜: 型: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内皮细胞 和基底膜之间 型:在基底膜致密层内有粗大呈带 状的致密沉积物-又称致密沉 积物病 型:致密沉积物同时分布在内皮 下和上皮下,
11、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右 型,左 型,免疫复合物,免疫荧光: 型、 型主要为IgG、C3 型主要为大量 C3沉积,故 血清C3明显减少,又称为低补体血症性肾小球肾炎,型高电子密度沉积物沿基底膜呈带状沉积,临床病理联系 大多表现为持续性进展的 肾病综合征; 型血清C3明显降低,(七)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特点 肾小球系膜增生,系膜区 增宽,有时伴局灶节段硬 化,病理变化 光镜: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电镜: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电镜: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系
12、膜区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 IgG、C3在系膜区沉积临床病理联系 隐匿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八)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发病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临床病理联系 复发性镜下或肉眼 血尿,系膜增生,IgA 肾病,This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graph demonstrates positivity with antibody to IgA. Note that the pattern is that of mesangial staining.,immunofluorescenect features: IgA in the mesa
13、ngial area,(九)慢性肾小球肾炎,(diffuse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病变 光镜:1.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其 所属肾小管萎缩、纤维化、消失2.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3.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4.间质内小动脉增生性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玻璃样变肾小球纤维化,慢性肾小球肾炎,玻璃样变,大量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可见纤维化的肾小球,多数肾小管萎缩,少数肾小管代偿扩张,管腔内充满蛋白管型,另可见肾小动脉玻璃样变。,颗 粒 性 固 缩 肾,临床联系,早期: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 进展快慢主要与病理类型有关。 晚期:肾衰、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