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内容摘要】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往往只会简单模仿,不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换个操作形式,学生就无从下手,丧失了学习兴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关 键 词】问题意识 自主学习 解决策略【正 文】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时,经常会下课后把老师“围困”在讲台、教师门口直到下一节课上课,有的甚至跑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却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根本不会去想“这一操作为什么
2、这么操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问题。老师怎么做,他就照着模样做,如果换个形式,他就没办法了,一点学习兴趣都没有。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教学的解决策略?通过实践与探索, 我们通过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在课堂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
3、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解决有意义的问题,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1变“教学”为“导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课堂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网时,大部分学生有上网的经历,对于网络并不陌生,所以在学习
4、开始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去观察网络中部分优秀网站,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网站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的操作,工具栏上的工具尝试用一下都有些什么作用。学生经过多次的观察尝试,逐步养成了“观察尝试思考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快掌握了上网技巧,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例如:在教学 SAI 绘画过程中,因为学生有画图软件的经验,教师不直接教学 SAI 画图,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两个软件操作的比较,学生发现两个软件的操作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快熟悉了这种绘画软件,对于画笔那部分教学,学生更乐意于用 SAI 的画笔,因为比画图里面的更好用,画出的效果更好。经过多次的引导和比较,学生很快就掌
5、握了这种绘画软件,并画出了自己满意的电脑绘画作品。在这样交替循环的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在探索中自觉得出结论并获取知识。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的起点关键是自主观察、发现问题。我的思考:在上面案例中,教师没有按部就班的教学生上网,通过“观察尝试思考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发现、反思,最后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通过知识内化,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对于 SAI 绘画软件的教学,也是通过画图软件为切入点,最快的时间掌握了一门新软件。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
6、、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直接、最真实、最好的问题情景。(1)生活素材入课堂在学习 word 制作电子表格软件时,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 word 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学习 powerpoint 时,让学生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游玩过的地方等为题材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放弃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总是“教”的教学风格,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搜集素材去完成任务,使我们的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
7、题学生在学习中锻炼了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还应该进一步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例如学期期末帮助老师统计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各门学科成绩,写好的作文能通过邮箱发给老师,教师节给老师制作电子贺卡等。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也自然而然地想到用信息技术技能来解决。在实际生活这样一个广阔的问题情景中,通过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不断尝试,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3巧妙设计任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要想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任务的设计是关键
8、。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要触及每一个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1)注重任务素材来源对 word 中表格的学习,我们通常的任务设置是给出一个表格,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但如果将任务改为为学校设计一个全校班级人数统计表或者为班级设计一个值日表、课程表、班干部轮流表,学生就需要完成一下工作:分析、搜集要统计的数据;根据数据特点初步设计表格;发现问题,逐步调整修改表格。这样设计任务,就把发现问题这一环节留给学生,学生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所要学的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模仿,而变成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设置一定的综合
9、任务,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综合任务的设置与完成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会更加有效,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重大的作用。学生在完成用动画软件制作一个精彩动画的任务时,即使学生在动画软件的每一个具体操作都比较熟悉了,在制作之前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创意,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制作一个完整的个人动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充满艰辛与快乐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经历,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全面,同时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大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这些都是一般的任务所不能达到的。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情境,建立和
10、谐的师生关系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能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所以要想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就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条件,没有了兴趣,学生就根本不想去学,更谈不上主动去学了。在上课开始时应该创设好每一个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也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的,毕竟是学生在听你说话,学生对问题有趣的,就很容易融合到课堂上来,学习就有了一个动力,对问题任务的解决也起到了好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那种创新的欲望。在上网上赏西湖这一课中,学生学会了简单的从网页上复制文字和图
11、片,粘贴到 Word 文档中。在调整图片时,发现学生对于图片的环绕方式和大小的调整的不是很合理,整堂气氛不活跃。课后反思,是不是这部分内容有难度?重新调整思路,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课时,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去调整图片的环绕方式和大小,通过一个小游戏,给寓言故事配幅合适的图。例如,给乌鸦和狐狸的故事配图,图 1 站在树上的乌鸦,图 2 狡猾的狐狸,通过简单的调整,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自己心中也产生了很想试一试的冲动。这节课通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感人心者
12、,莫过于情” ,以情动人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之中,学生才能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的投入到学习之中。2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奇思妙想给予积极的鼓励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认真态度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乐于质疑,乐于创新,从而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的大小都不一样,所以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差别,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又不会觉得难不可为。总之,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不应该只停留在对例子的简单模仿上,学生应该自己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而这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进行课堂尝试,总结经验。参考文献:1李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4).2叶丽华.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教育革新,2007(11).3杨志俊.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9(16).4董玉琦、刘向水.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5周振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深层次思考J.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