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作文结构方法指导篇一列好作文提纲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 ,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
2、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 、 “次详” 、 “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
3、的作文提纲:题目:难忘的一件事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结构安排: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 (略)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 (重点段)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 (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 。 (详)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 (次详)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 (略,点题)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第
4、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 ,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
5、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思考练习】(1
6、)制定作文提纲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制定作文提纲要注意哪些问题?(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二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开头开头,就是指文章开始的那个自然段,或指文章开篇的那一两句话。由于开头是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如果不精心设计,就会影响全文效果,所以文章开头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这话并不是夸张。开头写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为不知怎样开头、不知怎样写好开头而犯愁。其实,文无定法,开头就更无定法了,五花入门,各式各样,乐于怎样写就怎样写,觉得怎么写好就怎么写。这一点,同学们务必要清楚,千万不要为
7、刻意追求某种写法而大伤脑筋。开头无定法,但也决不是说就没有“法” 。各种各样的开头,可以大致地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的方法,二是“形象化”的方法。第一, “开门见山”的方法。此中的“山” ,决不是单指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指文章的题目,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人、事、景、物等) 。这种方法就是文章一下笔,就直截了当地点明题目或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让别人读了开关,就能知道文章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开头方法,也是最容易学习的一种方法。同学们要对这种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开门见山”呢?(1)采取叙述的方式。文章一开篇就介绍一下人物
8、活动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如,菜市场里的风波:星期日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来到菜市场,准备多买一些蔬菜回去。用较少的话概述一下文章的中心内容。如, 我们的新班主任:暑假开学后,李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半年来,李老师热爱学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交代事情的起因。如, 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村前的公路旁有一座“垃圾山” ,每到夏天,臭味弥漫。这个星期六,我们第一少先小队的队员们自发组织起来,准备铲除它。采取倒叙方式挑明事件的结果。如, 我的同桌: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望着语、数双双跨入“优秀”等级的试卷,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同桌小方的手,不知说啥好。从某一个侧面
9、进行叙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妈妈心中的天平:每当我独自一人时,就会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心中的那架天平。先写其他人物或事物,再引出要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如, 我的二婶儿: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都出了名。但凭心而论,比起我的二婶儿来,妈妈还差得远呢!(2)采取描写的方式。文章一下笔,就直接描写一下文中主人公的外貌或行为表现。如,今天可丢丑了: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 “呀!七点二十了,还差十分钟就上早读了,今天可是我执勤!”我顾不得刷牙、洗脸,提起书包、抻过领巾,撒腿就往学校跑。(3)采取议论的形式。一下笔,便就文章要写的人物或事物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感情。如, 小草
10、:有人喜爱婀娜多姿的垂柳,有人称颂高大挺拔的白杨,而我却羡慕那自强不息的小草。选用与中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言、歌谣、成语等,直接点明题意,透露自己的写作动机。如, 人间真情:“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人间需要真情,人间也处处充满真情。(4)采取抒情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对所要记叙的人事景物就抒发一下爱、憎、好、恶的情感,点明题旨,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 李老师的品格:李老师是我现在的班主任。我喜爱李老师秀美的身材,我羡慕李老师满腹的文化,我更敬佩李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格!(5)采取设问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如, 可喜的变
11、化: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乡啦。家乡至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火车在疾驰,我真恨不得马上踏上家乡的土地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需要注意的是:“开门见山”是见“远山” ,见“山”的轮廓;至于“山”中的景物,要到“山”里才能看清。不是见“近山” ;如果是座“近山” ,挡在门口,门一开, “山”就碰鼻子,也没趣味。第二, “形象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常采取描写的方式:开头不先交代文章要记叙的人物、事件、中心,却先描写一下人物活动或事情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先描写一下与人物、事件有紧密联系的景物,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进而起到渲染气氛、引出事件或人物的作用。这种方法,总的追求就是不先将要写的对象、中
12、心等和盘托出,而是含而不露,引读者循文入境,渐入佳境。如, 童年趣事:四面温柔的小丘环抱,中间是千亩沃土良田,一条清亮的小河从南山脚下流过,默默汇入京东潮白河中。这便是养育我的家乡。这里,顺便提一下对写开头的要求。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开门见山” ,也不管采取其它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简洁、明了,要尽快进入主要内容的记叙。要以奇句夺目,要像放炮,骤然而响,使人耳目一震;要以佳句生辉,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秀美,使人一见而惊,不肯放弃。要成为全篇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能自然引入正文,更好地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思考练习】(1)为什么说一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为什么说开头无定法而又有法?开
13、头都有哪些基本方法和要求?(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开头方法,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三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结尾结尾,指的就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或结束全篇的话。和开头一样,结尾是文章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读者来讲,它就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这粒是香甜的,它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这粒是苦的,它不但影响了前面的味道,也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和开头一样,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第一,自然式结尾。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把要记叙的内容写完了,文章也便自然收束。就说写事,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
14、收尾了。这种结尾的特点就是自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看到“垃圾山”被清除,公路旁干干净净的劳动现场,大家露出会心的微笑。第二,总结式结尾。即总结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文章的结束语。采用这种结尾方法,文章有展有收,容易给读者留下明晰的总印象,也便于读者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如, 可喜的变化:“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 “泥屎胡同”变成了绿荫掩映的胡同,低矮的石头房变成了高大敞亮的砖瓦房。望着这一切,怎不令人激动呢!第三,篇末点题。此中的“题”字,既指题目,又指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 。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收束全文时,紧扣题目或点出中心思想。和“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一
15、样,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同学们在设计结尾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这种结尾方法,不但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或进一步深化,而且在结构上也会起到收拢全文的作用。如何在篇末“点题”呢?(1)可以明“点”:采取议论形式,点出题目,或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及悟出的道理。如, 菜市场里的风波: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遇,这是一种缘份;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一些谦让和理解。采取抒情的形式,借事、借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如, 我们的新班主任:望着李老师消瘦的面庞,我的心里充满酸涩,李老师啊,您像妈妈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深沉的爱!将来,无论走到
16、哪儿,我都会把这份爱心深藏心中!采取反间的形式,表达自己确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如, 小草:啊,多么可爱的小草!你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格,怎不令人赞叹呢?(2)可以暗“点”:采用含蓄的手法,象征的手法,将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发人深思,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如, 可爱的校园:教室窗前,那一簇簇鲜花,沐浴在阳光下,争芳吐艳,也像是为生长在这美丽的校园而自豪。展示未来,给人以鼓舞和激励,令读者心里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如, 我爱家乡:父老乡亲正以旺盛的斗志建设着家乡,改造着家乡。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家乡,必将变得更加美好、富饶。转出别意,宕出远神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自然地向深处或
17、广处扩展延伸,使中心主题得到升华。如, 我爱家乡的红枣:大家一边拾枣,一边吃,都夸这枣甜。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也像这红枣一样的甜吗?提醒同学们,在设计文章结尾时,要注意防止如下三种病症:一是防止无结尾症,即写到哪里算到哪里,文章还未结尾便戛然而止了。二是防止口号症,即结尾表决心,喊口号,让人厌烦。三是防止离题症,即结尾扯到其它地方去了,与中心无关,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对写结尾的要求。无论采取哪种类型、形式的结尾:要简洁、生动。防止啰啰嗦嗦,该结尾时不收笔;避免平平淡淡,白开水一杯。或干脆,或含蓄。干脆,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富有鼓舞力量;含蓄,就要像海绵吸水一样,
18、含而不露,具有启发性,使结尾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要与文章主体浑然一体,找到与文章内容最切合的结尾。要考虑写作目的的需要,要为表现、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思考练习】(1)对于读者来说,结尾为什么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结尾都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设计结尾时要注意什么?(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结尾方法,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四考虑好怎样过渡写文章,层次(结构段)之间、段落(自然段)之间、句子之间,要衔接连贯。这是一篇优秀文章的重要之一。怎样做到“衔接连贯”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文章由一层意思转向另一层意思、由这段转向另一段或由这句转向另外一句时,给当中搭个“桥
19、儿” 。这就是过渡。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就能够使文章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就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反之,缺少这样的过渡,文章自然就会显得松散,前后不连贯,甚至让人难以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考虑、设计过渡呢?首先,要考虑好过渡的形式。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用词语过渡(即过渡词语) ,用句子过渡(即过渡句) ,月一个简短的段落过渡(即过渡段) 。文章再由一句话转向另一句时,多使用过渡词语;在由一段转向另一段时,既可以使用过渡词语,也可以使用过渡句,在由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时,不但可以使用过渡词语、过渡句,还可以使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过渡段,承上启下,把几部分内容连成一体
20、。过渡段只用于文章层次之间的衔接;在一篇文章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过渡段。另外,提醒同学们:在构思、布局谋篇阶段,设计好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是考虑的重点。至于句子之间的过渡,到下笔行文时重视这一点,就可以了。第二,要依据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恰到好处的过渡方法。(1)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可以用“也” 、 “再” ,“又” “另(另外) ”、 “还(还有) ”、 “既”,也(又)”“一边,一边” 、 “一方面, (另、又)一方面” 、“不是(是),而是(不是)”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参观完了前院,我们又顺着甬路,穿过绿荫,来到了后院。妈妈既关心我的学习成绩。也
21、关心我的身体。(2)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顺承关系的,可以用“就” 、 “便” 、“才” 、 “于是” 、 “先” 、 “再” 、 “接着” 、 “然后” 、 “最后” 、“跟着” 、 “起先,后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自从那次闹了矛盾,我们俩的关系便逐渐疏远了。起先我对他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后来经过一次具体接触,我真正了解了他的人格。(3)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到深、或由易到难)的,可以用“更” 、 “还” 、 “甚至” 、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爸爸重视自己的仪表,更重视
22、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奶奶不但自己勤俭节约,还教育我也要这样做。(4)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前后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面的内容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写,而是转了一个“弯儿” )时,可以用“倒” 、 “不过” 、 “可(可是) ”、 “但(但是) ”、 “却” 、 “然而”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却、而) ”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爸爸对自己这么“抠门儿” ,对我倒是满大方的。尽管花朵很小,香味却很浓。(5)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可以用“由于” 、 “所以” 、 “因此” 、 “因为,所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由于老师的热情鼓励,我终于重新振作起来。妈妈因为热爱学生
23、,所以也赢得了学生的爱。第三,过渡的语言要灵活、自然,与文章内容浑然一体。以描写景物为例:(1)可以通过描写作者的动作,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沿着石径走到院子里再往前走几步,一簇簇菊花呈现在我面前我俯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作者通过几个动作就把院子的景象、菊花的景象、菊花的香味这几层意思自然连接起来了。(2)可以通过介绍景物的位置,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作者通过“旁边” 、 “右边”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既写清了景物的位置,又把两个景物自然连接起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线的转移、人物的语言或对话等把景物连接起来。【思考练习】(1) “
24、过渡”指的是什么?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考虑、设计过渡?(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缺少“过渡” ,哪些地方“过渡”有失误,然后动笔改一改。五考虑好如何照应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要有所预示。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1)考虑好文题照应。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
25、中心内容,照应题目。如:题目: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开头:小学 6 年,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是一节历史课。题目:游泳能手小菊开头: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我们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菊了。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 、开宗明义,照应题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2)考虑好尾题照应。尾题
26、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 ,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如:题目:理发员叔叔真好结尾: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题目:我是这样的人结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考虑好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头相应和,使
27、文章浑然一体。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如, 我是这样的人:开头:我的性格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实的体育尖子了。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如, 我爱家乡的景色: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哪里的景色可迷人啦!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
28、。如, 家乡变了样: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尾: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如, 向大家介绍我: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年级,说话就要小学毕业啦。你们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 ,伏笔照应” (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代、照应) ,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 。【思
29、考练习】(1) “照应”指的是什么?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考虑好每一方面的照应具有什么重要意义?(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哪些形式的照应,哪些地方还缺少照应,然后动笔改一改。六考虑好如何点题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文章题目的含义。由于题目的含义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与主题思想相关。因此,点题恰到好处,就犹如画龙点睛,既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又会方便读者阅读,给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呢?(1)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
30、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 ”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
31、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 6 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段话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 ,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 ”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
32、。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 ,点出“老” ;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 ,点出“水” ;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 ,点出“牛” ;写他“辈份最大” ,点出“爷爷” 。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3)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 36 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 ”这里
33、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
34、彩。(4)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除“反复” 、 “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
35、得益彰;决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思考练习】(1) “点题” ,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小学生作文主体内容指导篇一、怎样写人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一
36、)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
37、;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三)学会刻画人物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
38、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
39、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3.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 ,因此
40、,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 。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4.心理描写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
41、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 ) ,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
42、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二、怎样写事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 。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 “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 “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一)怎样写事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 ,文章就具体了。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 、 “怎么做的” ,又是“怎么想的” ,一定要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