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隧道施工技术课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隧道建筑在地下的通道建筑物。工程中还常将未加支护的毛洞称为坑道。2.围岩指坑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坑道稳定有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或:坑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受隧道工程施工和使用中车辆荷载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3.支护为维护围岩稳定而施作的人工结构。4.隧道工程理论是人们对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问题的基本认识(即概念) 、力学模型的模拟建立、工程措施的选择原则以及工艺流程的设计思想的总和或核心表述。它体现人们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策略。5.隧道工程设计是出于开拓并持续安全应用地下通道空间的目的,勘察地形、地质、地物等环境条件,确定隧道位置,并根据隧
2、道围岩自稳能力的强弱,选择确定为保持隧道稳定所需提供帮助的多少即需要的加固范围,以及选择确定支护的材料种类、结构形式、力学性能、参与时机、施作方法、监测方法、质量标准等支护技术参数,并评估支护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德一系列工程规划活动。6.隧道工程施工是指按照规定的使用目的、规定的设计要求、规定的技术标准,使用适当的人员、资金、机械、材料,运用适当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在指定的地层中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建筑物的建筑活动。7.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方法是开挖和支护等工序的组合。 (为到达规定的使用目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使用一定的人员、资金、机械、材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遵循一定的
3、作业程序,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建筑物的方法)8.隧道施工技术是指在各种建筑环境条件下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项技术手段和措施。9.隧道施工管理是以履行施工合同为目的,建立和运行隧道施工管理体系,并在运行的过程中加以改进的过程方法。即对施工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程序和方法。10.单层衬砌主要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就地模筑而成,也称为“模筑衬砌” 。11.复合衬砌由初期支护和内层衬砌组成。12.拼装衬砌是将衬砌分解为管片,进行工厂预制,然后运到现场安装。13.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是帮助围岩获得初步稳定,并保证隧道施工期间的安全,以便挖除坑道内岩体的一系列支护结构和工程措施。14
4、.后期支护(内层衬砌)内层衬砌一般是在施作初期支护并使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再施作的。15.锚喷支护锚喷支护就是锚杆(系统锚杆和局部锚杆) ,加喷射混凝土(素喷、网喷或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有时加设钢拱架(型钢拱架或格栅钢架)的组合。16.超前支护针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包括将被挖除的岩体)而采用的一系列支护措施。17.地层改良是为了改良松散地层的工程力学性能,而将适宜的胶结材料按一定的注浆工艺注入到松散地层中的工程措施。也称为“注浆加固”18.锚杆用金属或其它高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的一种杆状构件。19.喷射混凝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拌和料与水汇合成为浆状,喷射到坑道的岩壁上并迅速凝结
5、而成的细石混凝土。20.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造岩、构造变形和次生脱变而成的地质体。 (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成的具体结构特征的地质体)21.岩体结构特征指结构体、结构面及填充物的特征总和。具体包括结构体的形状、大小,结构面的产状、分布、规模、密集程度、空间组合形式和表面形态,填充物的性质和充填状况、含水情况等。22.岩体的流变特性岩体在荷载作用下(受压、受剪),其变形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达到最终值的时间效应。23.应力场岩体存在的应力状态24.一次应力场开挖坑道前围岩处于相对稳定和应力平衡状态的原始应力场。25.应力重分布应力状态的改变26.二次应力场开挖坑道后围岩
6、产生应力状态的改变,形成的新的应力状态27.三次应力场开挖坑道后,由于围岩不能自稳而加以人工支护结构,这种有支护结构参与共同工作的应力状态。28.围岩的应力历程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力岩体从一次应力场经历二次应力场,到达三次应力场这样一个应力状态改变的过程。29.隧道建筑限界铁路/公路线上所有的建筑物不得侵入的范围。30.铁路(公路)隧道净空轨面(路面)以上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31.盖挖顺作法在盖板的保护下由上至下逐层分块挖除并逐次分段施作隧道衬砌结构。32.盖挖逆作法在盖板的保护下由下至上逐层分块挖除并逐次分段施作隧道衬砌结构。33.明挖法当隧道埋置较浅时,可将上覆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及隧
7、道内的岩体逐层分块挖除,并逐次分段施作隧道衬砌结构,然后回填上覆土的隧道施工方法。34.盖挖法隧道浅埋时,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结构顶板施作封闭,并恢复地面原状,其余的绝大部分土地的挖除和主体结构的施作则在封闭的顶板掩盖下完成的施工方法。35.开挖面的支承作用开挖面前方将被挖除而尚未挖除的岩体,对已开挖区段围岩的约束作用。36.开挖方法指对地下空间开挖成形的方法。37.围岩的相对稳定性围岩相对于开挖面大小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称为相对稳定性。38.预留变形量考虑开挖坑道后围岩因失去约束而产生向坑道方向的收缩变形,而将施工开挖轮廓线在设计开挖轮廓线的基础上加大量。39.掌子面隧道施工作业最前
8、段的横截面。40.掘进方式指对坑道范围内岩体的挖除方式(破岩方式)41.感度是指炸药在外界起爆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也就是炸药爆炸对外能的需要程度。42.爆速炸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速度。43.威力炸药爆炸时对周围介质作功的能力。44.猛度炸药爆炸时对与之接触的固体介质的局部破坏能力。45.安定性指炸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46.炸药的爆炸稳定性指炸药经起爆后,能否连续、完全爆炸的能力。47.装药的最佳密度炸药稳定爆炸,且爆速最大时的装药密度。48.装药的临界直径在柱状装药时被动药卷能发生殉爆的最小直径。49.装药的殉爆距离被动药卷能发生殉爆的最大距离来表示被动药卷的训爆能力。50.
9、炸药单耗量指爆破单位体积岩体所消耗的炸药量。51.光面爆破是通过调整周边眼的各爆破参数,使爆炸优先沿各孔的中心连线形成“贯通的破裂缝” ,然后内圈岩体裂解并向临空面方向抛掷。52.辅助作业修建隧道时为配合隧道开挖、出渣运输、初期支护及内层衬砌等基本作业而进行的其他作业的统称。53.净空铁路(公路)隧道净空是指轨面(路面)以上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54.收敛隧道围岩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的位移之和。 二、填空1、隧道结构由_、_、_和_四部分组成。 (围岩、支护、洞门、附属设施)2、隧道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可以从长度和断面两个方面加以区分。我国铁路隧道的开挖断面按其开挖断面等级可划分:断面积在
10、10m2 及以下的为_,断面积在 10m2 以上至 50m2 的为_,断面积在 50m2 以上至 100m2 的为_,断面积在 100m2 以上的为特大断面。 (小断面、中等断面、大断面)3、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两大理论体系分别是:_、_。 (松弛荷载理论,围岩承载理论)4、隧道衬砌的构造与围岩的地质条件、隧道结构条件和隧道施工条件密切相关,不同情况下衬砌的构造也不尽相同。一般衬砌分为_、和_。 (单层衬砌、复合衬砌和拼装衬砌)5、隧道洞门的结构类型有_、_、_、三种。 (洞口环框、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6、明洞是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其构造形式常因地形、地质条件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采用最多的
11、结构形式是_和_。 (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7、岩体工程力学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是_、_和_。 (变形特征、强度特征、结构特征)8、受压岩体的典型全应力一应变曲线可分为_、_、_、_四个阶段。(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9、在工程地质学中,以结构面的特征为主要分类指标,并考虑结构体的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质背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可将岩体结构分为_、_、_、_四大类型。 (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10、隧道在交付使用后,有害气体和热量不断积聚,使隧道内的空气变得污浊、潮湿、闷热和缺氧,进而威胁到车辆司乘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健康。其有害气体主要有_和_,为使洞内空气达到无
12、害程度,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常用的通风措施分_和_两种。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11、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观察,开挖坑道后围岩发生的破坏失稳大致有_、_、_、_四种表现形态。 (脆性破坏、块状运动、弯曲折断、松动解脱和塑性变形)12、围岩二次应力状态与岩体强度能力的关系实践和实验证明,只有围岩的二次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能力时,才能造成岩体的强度破坏。伴随着强度破坏,围岩出现_和_。岩体的强度破坏和有限的变形,是围岩坍塌失稳的_条件。 (塑性变形、位移、必要)13、围岩二次应力状态与岩体变形能力的关系工程实践证明,隧道围岩是高次_结构,_的强度破坏造成的有限变形是围岩整体失稳的
13、前兆,它并不是会导致围岩的_。除非渐进的强度破坏引起的变形积累超过其变形能力才会导致围岩的整体失稳,这是围岩失稳的_条件。一些隧道在施工中,发生不同规模的整体坍塌失稳,正式变形积累而未加控制的结果。因此,对于流变性岩体,尤其是_很强的岩体,在施工中尤其要注意对其_加以控制以保证围岩的整体稳定。 (超静定、岩体、坍塌失稳、充分、流变性、变形)14、关于围岩稳定性分级,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推荐的分级方法是:以围岩的结构特征、完整状态、_和围岩的弹性波速度作为基本分级指标,将围岩划分为_个基本级别,然后适当考虑_和_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对基本级别予以适当修正。 (岩体强度、6、地下水、地应力)15、
14、隧道设计为曲线隧道时,由于曲线外轨超高,致使车体_和_,使得所需横断面积有所增加,因此当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 250m 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 (内倾、平移)16、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原理主要有_作用、_作用、_作用、_作用。 (加固、支承,提高层间摩阻力,悬吊)17、岩体的初始应力包括_和_。 (垂直应力、水平应力)18、水是影响隧道正常施工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隧道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避免和减少水对隧道工程的危害,我国隧道工作者已总结出“_、_、_相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截、堵、排)19、围岩_条件(工程所处的地下建筑环境条件)主要表现为围岩的自稳能力和抗扰动能力、被挖除岩体的
15、坚硬程度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隧道_条件主要表现为隧道断面大小、形状及隧道所处的位置等;隧道_条件主要表现为隧道施工对围岩的扰动、支护结构对围岩提供帮组活限制的有效性、施工对作业空间的要求等。(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工程施工)20、 传 统 矿 山 法 施 工 的 基 本 原 则 可 以 概 括 为 少 扰 动 、 早 支 撑 、 、 。少 扰 动 , 是 指 在 进 行 隧 道 开 挖 时 , 要 尽 量 减 少 对 围 岩 的 扰 动 次 数 、 扰 动 、 扰 动 范 围 和 扰 动 。早 支 撑 , 是 指 开 挖 后 应 及 时 施 作 , 使 围 岩 不 致 因 变 形 松 弛
16、 过 度 而 产 生 坍 塌 失 稳 ,并 承 受 围 岩 松 弛 变 形 产 生 的 压 力 。 ( 慎 撤 换 、 快 衬 砌 : 强 度 、 持 续 时 间 ; 临 时 构 件 支 撑 )21、 新 奥 法 施 工 的 基 本 原 则 可 以 概 括 为 少 扰 动 、 早 锚 喷 、 勤 量 测 、 紧 封 闭 。少 扰 动 , 是 指 在 进 行 隧 道 开 挖 时 , 要 尽 量 减 少 对 威 严 的 扰 动 。 因 此 要 求 能 用 机 械 开 采 的 就 不 用 钻 爆 法 开挖 ; 采 用 钻 爆 法 开 挖 时 , 要 严 格 地 进 行 控 制 爆 破 ; 尽 量 采
17、 用 ( 大 : 小 ) 断 面 开 挖 ; 根 据 围 岩 类 别 、 开挖 方 法 、 支 护 条 件 选 择 合 理 的 循 环 掘 进 进 尺 ; 自 稳 性 差 得 围 岩 , 玄 幻 掘 进 进 尺 应 ( 长 ; 短 ) 一 些 ;支 护 要 尽 量 紧 跟 开 挖 面 , 缩 短 围 岩 应 力 松 弛 时 间 。早 喷 锚 , 是 指 开 挖 后 及 时 施 作 喷 锚 支 护 , 使 围 岩 的 变 形 进 入 受 控 制 阶 段 。 这 样 做 一 方 面 是 为了 使 围 岩 不 致 因 过 度 而 产 生 坍 塌 失 稳 ; 另 一 方 面 是 使 围 岩 变 形 适
18、 度 发 展 , 以 充 分 发 挥 围 岩 的 自 承 能 力 。( 大 、 短 : 初 期 、 变 形 ) 。勤 测 量 , 是 指 以 直 观 、 可 靠 地 测 量 方 法 和 量 测 数 据 来 判 断 围 岩 ( 围 岩 +支 护 ) 的 , 或判 断 其 动 态 , 以 便 及 时 调 整 支 护 参 数 、 开 挖 方 法 和 施 工 速 度 , 确 保 施 工 安 全 和 顺 利 进 行 。 ( 稳 定状 态 , 发 展 趋 势 )紧 封 闭 , 一 方 面 是 指 采 取 喷 射 混 凝 土 等 防 护 措 施 , 避 免 围 岩 因 长 时 间 暴 露 而 导 致 和 稳
19、 定 性 衰 减 , 尤 其 是 对 于 的 软 弱 围 岩 ; 另 一 方 面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指 适 时 对 围 岩 施 作 , 这 样 不 仅 可 以 及 时 阻 止 围 岩 变 形 , 而 其 可 以 使 支 护 和 围 岩 能 进 入 良 好 的 共 同 工 作 状 态 。 ( 强 度 、 易 风 化 、封 闭 形 支 护 )22、 当 隧 道 埋 置 较 浅 时 , 可 将 上 覆 一 定 范 围 内 的 岩 体 及 隧 道 内 的 岩 体 逐 层 分 块 挖 除 , 并 逐 次 分 段 施 作 分 段 隧 道陈 其 结 构 , 然 后 回 填 上 覆 土 , 这 种 施
20、工 方 法 是 。 按 照 其 对 边 坡 维 护 方 式 的 不 同 , 可 将 该 方法 分 为 、 、 、 、 四 种 。 ( 明 挖 法 , 放坡 明 挖 法 , 悬 臂 支 护 明 挖 法 、 围 护 结 构 架 支 撑 明 挖 法 )23、 盖 挖 法 按 照 盖 板 下 土 体 挖 除 和 主 体 结 构 施 作 的 顺 序 可 分 为 和 。 ( 盖 挖 顺 作 法 , 盖 挖 逆 作 法 )24、 常 用 的 隧 道 开 挖 法 有 、 和 。 ( 全 段 面 开 挖 法 , 台 阶 开 挖 法 , 分 布 开 挖 法 )25、 岩 体 的 抗 破 坏 性 是 指 岩 体 的
21、 坚 固 性 和 岩 体 的 。 ( 抗 暴 破 性 )26、 隧 道 工 程 中 常 使 用 的 凿 岩 机 有 和 。 ( 风 洞 凿 岩 机 、 液 压 凿 岩 机 )27、 隧 道 工 程 爆 破 一 般 采 用 方 法 , 即 在 一 个 小 范 围 内 的中 装 入 足 量 的 炸 药 , 先 榨 出 一 个 小 型 “槽 口 “,为 以 后 爆 破 岩 体 开 辟 出 较 多 的 零 时 空 面 : 然 后 逐 层 将槽 口 扩 大 至 设 计 的 断 面 形 状 和 。 掏 槽 形 式 有 式 掏 槽 和 式 掏 槽 。 ( 掏 槽 爆 破 , 钻 孔 , 大 小 ,直 眼 ,
22、 斜 眼 )28、 出 渣 运 输 是 隧 道 作 业 的 基 本 工 序 之 一 , 其 工 序 可 分 解 为 装 渣 、和 。 ( 运 渣 , 卸 渣 )29、 围 岩 压 力 是 坑 道 围 岩 与 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 。 ( 支 护 )30、 产 用 的 掘 进 方 式 有 钻 研 爆 破 掘 进 、 、 和 四 种 ( 全 断 面 掘 进 机 掘 进 、 自 由 断 面 挖 掘 机 掘 进 、 人 工 掘 进 )31、 锚 杆 按 其 对 围 岩 加 固 的 区 域 可 分 为 、 和 超 前 锚 杆 三 种 。 ( 系 统 锚 杆 、 局 部 锚 杆 )32、 根 据 盾
23、 构 前 部 构 造 不 同 可 分 为 盾 构 和 盾 构 两 种 。 ( 敞 胸 式 和 闭 胸 式 )33、 喷 射 混 凝 土 是 以 为 动 力 , 将 掺 有 的 混 凝 土 拌 合 料 与 水 汇 合 成 浆 状 、 喷 射 到 坑 道 的 岩 壁上 并 迅 速 凝 结 而 成 的 细 石 混 凝 土 。 喷 射 混 凝 土 的 工 艺 流 程 有 干 喷 、 和 。 ( 压 缩 动力 、 速 凝 剂 、 潮 喷 、 湿 喷 、 混 合 喷 )34、 干 喷 是 将 骨 料 、 和 按 一 定 比 例 干 拌 均 匀 , 然 后 装 入 喷 射 机 , 用 使干 集 料 在 软
24、管 内 呈 悬 浮 状 态 到 喷 枪 , 再 在 喷 嘴 处 与 混 合 , 以 较 高 速 度 喷 射 到 颜 面 上 。35、 钢 拱 架 按 结 构 形 式 有 和 两 类 。 ( 钢 拱 架 花 钢 拱 架 )36、 按 作 用 机 理 可 将 注 浆 加 固 分 为 两 类 : , 即 用 各 种 大 小 压 力 是 用 水 泥 沙 浆 活 化 学 浆 液 挤 压 填充 土 的 孔 隙 或 岩 层 缝 隙 ; 电 动 注 浆 是 在 施 工 中 以 注 浆 管 为 、 滤 水 管 为 , 通 过 直 流 电 电 渗作 用 下 孔 隙 水 的 流 动 , 在 土 中 形 成 渗 浆
25、通 道 , 化 学 浆 液 随 之 渗 入 孔 隙 而 使 土 体 结 硬 。 ( 压 力 注 浆 、 阳 极 , 阴 极 )37、常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法有常规的地质法、 和 。 (物理探测法、钻探法)1822563110338、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量测的项目有 、坑道周边相对位移、围岩内部位移、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支护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应力用 进行量测。 (拱顶下沉,收敛计,位移计,钢筋计,压力盒)39、单层衬砌主要是通过调整断面形态和 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按其断面形态可将单层衬砌分为 和 。 (衬砌厚度、直墙式衬砌、曲墙式衬砌)40、内层衬砌的施工方法有 和 。 (顺作法、逆作法)4
26、1、在洞口的选择上,一般应遵循 原则。 (早进晚出)42、为减小水的危害,一般水文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均应设置排水设施以汇集、引流、江隧道内的水排到洞外,隧道内的排水设施有 、 和 等几种。 (盲沟、泄水孔、排水沟和渡槽等)43、隧道施工期间的排水包括洞外排水和 。洞外排水主要要做好洞口的防洪和,防止雨季到来时山洪或 倒流入洞。 (洞内排水,排水设施,地面水)44、在隧道施工中,由于钻眼、爆破、装渣、喷混凝土等原因,洞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防尘工作。在隧道施工中采取 、 、 和 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尘措施。 (湿式凿岩、机械通风、喷
27、雾洒水和个人防护)45、隧道施工方法的原则是;首先考虑围岩的 ;再者考虑隧道的工程结构条件;最后考虑随到的施工使用条件。充分研究、综合考虑确定。所选的施工方法必须与围岩的自稳能力相适应;必须与被挖除岩体的坚硬程度相适应;必须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相适应:必须与隧道 、 及洞室的组合情况相适应;必须与施工技术水平相适应;必须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等。 (工程地质条、断面大小、形状)46、隧道施工工程中采用的供电方式有 供电和 供电两种。 (自设发电站、地方电网)47、隧道洞口段施工应遵循 的基本准则。 (先护后挖)48、在隧道的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阶段都应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依次是初
28、步设计组织设计、 、和 。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9、隧道施工采用的辅助坑道有 、 、 、平行导坑四种。 (横洞,斜井、竖井)50、隧道围岩内部位移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隧道围岩的 和 ,优化锚杆参数,指导施工。 (径向位移分布、松弛范围)51、围岩作用于钢支撑上的压力可以用测力计量测,风速测定,施工粉尘浓度测定, 和 两大类。 (液压式、电测试)52、隧道通风测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压力测定,风速测定,施工粉尘浓度测定, 和 等。 (有毒气体测定,烟雾浓度测定)53、车辆在白天接近并通过没有照明不良的长隧道时,司机的视觉在车辆驶入隧道时会出现 ,而在驱出隧道时会出现 。 (黑洞
29、效应,白洞效应)54、喷射混凝土具有支撑作用、 作用、粘结作用和 作用等。 (填补、封闭)55、瓦斯爆炸条件是空气中瓦斯含量达到一定 并有 。 (浓度、火源)三、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按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可将隧道分为( )A.土质隧道 B.石质隧道 C.山岭隧道 D.矿山隧道2、按隧道的不埋置深度可将隧道分为( )A.浅埋隧道 B.深埋隧道 C.水底隧道 D.水下隧道3、行业习惯上常按隧道的作用将其分为( )A.交通隧道 B.输水隧道 C.市政隧道 D.矿山隧道4、按隧道所处的位置可将隧道分为(ABCD)A.山岭隧道 B.水底隧道 C.地铁隧道 D.水下隧道5、我国公路(铁路)隧
30、道按长度等级可划分为(ABCD)A.段隧道 B.中长隧道 C. 长隧道 D.水下水道6.我国铁路隧道按开挖断面等级可划分为(ABCD)A.小断面隧道(断面积=100 m2)7.以下各项中部署与隧道支护结构的时(D)A.单层衬砌 B.符合衬砌 C.拼装衬砌 D.初期衬砌8.以下各项中属于隧道附属设施的是(ABCD)A安全避让设施 B.排水设施 C.电力、通讯信号的安防设施 D.洞门检查梯9.常见岩体的结构有(ABCD)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破裂结构 D.三体结构10.受压岩体的经典全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ABCD)A.压密阶段 B.弹性阶段 C.塑性阶段 D.破坏阶段1
31、1.常见围岩的破坏失稳形态有(ABCD)A.脆性破坏 B.块状运动 C.弯曲折断 D.松动解脱和塑性破坏12.岩体的强度破坏和有限的变变形,是围岩坍塌失稳的(B)条件。A.充分 B.必要 C.充要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13.在一定的工程结构条件和一定的施工条件下,隧道围岩整体坍塌失稳的充要条件是(C)A.岩体强度破坏 B.岩体强度破坏和有限的变形 C.岩体的强度破坏和整体变形过度 D.岩体整体变形过度 14.关于围岩稳定性分级,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推荐的围岩分级方法是那些参数作为基本分级指标(B)1、围岩结构特征 2、围岩完整状态 3、围岩变形特性 4、岩体强度 5、围岩弹性波速度 6、围岩含水
32、率 7、地应力15.隧道位于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A)的地段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A.250m B.200m C.300m D.150m16.复合式衬砌不包括的内容是(D)A.喷锚支护 B.钢拱架支护 C.二次衬砌 D.七千导管预注浆17.隧道用水治水方案应根据下列哪个确定(D)A.经济合理 B.确保围岩稳定 C.环保 D.以上答案均正确18.明挖法施工说明正确的是(B)A.开挖到预定深度后,按底板侧壁顶板的顺序修筑为逆筑法B.在开挖过程中结构物的顶板利用刚性支撑结构先行修筑;后进行开挖为逆筑法C.分部开挖法委一次性开挖到设计标高,在进行支护。D.以上说法都对。19.下列不属于隧道初期支护的是
33、(C)A.喷射混凝土 B.钢格栅 C.二次衬砌 D.错杆20.关于矿山法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围岩是隧道的主要承载单元,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围岩。B.为充分发挥威严的结构作用,应允许围岩无限变形。C.围岩变形主要是监控量测人员的工作,与其他工作人员无关。D.隧道施工过程中其围岩和支护结构力学状态几乎是无变化的。21.铁路隧道技术规范中治水原则为(C)A.采用防水措施 。B.采用防排结合的措施。C.截、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效果。D.采取排水措施,将洞内水引到洞外。22.排水措施不包括(B)A.较长的地下水流向明确,设泄水孔排水。B、在二衬背
34、后设置防水层C、在衬砌背后设置纵、横排水沟 D、洞内设置排水沟23.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由内之外的布置顺序为(D)A.二次衬砌、围岩、初期支护B.二次衬砌、防水层、围岩喷射砼C.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围墙D.二次衬砌、防水层、初期支护、围岩24.浅埋段隧道指的是覆盖层不知毛洞洞跨(B)倍的隧道或隧道段A.1 B.2 C.3 D.425.洞门的特点和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CD)A.洞门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在隧道两端和地面接壤处B.洞门是隧道施工中最不容易坍塌的地方C.洞门保持洞口边坡的稳定和坡的安全,引离地表水流D.洞门可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装饰洞口26 处理隧道涌水可采取的辅助工方法有(
35、ABCD)A.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 B.超前小导管预注浆 C.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 D.井点降水27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包括(ABC)A.周边位置 B.拱顶下沉 C.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D.锚杆内力28.明控法的施工一般分为那三大类(BCD)A.沉井 B.坑基开挖 C.支挡开挖 D.地下连续墙29.山岭隧道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改善线形、提高车速、节省时间(D)A.疏导交通 B.简化施工 C.减少用地 D.缩短里程30 隧道纵坡通常不小于 0.3%,并不大于(C)A.1% B.2% C.3% D.4%31.直墙式衬砌一般用于(A)A.垂直围岩压力为主,水平压力小 B.垂直压力小,水平压力为
36、主 C.膨胀性地层 D.以上三种都不是32.我国道路隧道围岩分类是以(B)为基础的。A.围岩强度 B.围岩稳定性 C.围岩的结构面发育程度 D.岩石坚固性系数33.传统矿山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ABCD)A.少扰动 B.早支撑 C.慎撤换 D.快衬砌34.盾构法用于(A)地层中。A.软土 B.中等坚硬岩石 C.非常坚硬岩石 D.破碎岩层35.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类标准将围岩共分为(C)类。A.4 B.5 C.6 D.736.传统矿山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ABCD)A.少扰动 B.紧封闭 C.勤测量 D.早喷锚37.按盾构前部构造可将盾构分为(A)A.敞胸式和闭胸式 B.无气压式、局部
37、气压式和全气压式C.圆形、拱形马蹄形和矩形 D.手工挖掘式、半机械挖掘式和机械挖掘式38.以下施工方法中属于盖挖顺作式的是(B)A.在盖板的保护下由下至上逐层分块挖除并分段施作隧道衬砌结构B.在盖板的保护下由下至下逐层分块挖除并分段施作隧道衬砌结构C.由上而下分层开挖隧道所在位置及其上方的土体D.在围岩结构的保护下由下至上逐层分块挖除并分段施作隧道衬砌结构39.沉埋隧道的断面形式有(AD)A.圆形 B.半圆形 C.拱形 D.矩形40.当围岩稳定性很好且隧道断面不太大时,隧道可采用(A)进行开挖。A.全断面开挖 B.台阶开挖 C.分部开挖 D.人工开挖41.下列属于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的是(ABC
38、)A.对围岩的扰动次数较小 B.围岩应力重分布的次数少C.可采用大型机械,施工速度快 D.要求较强的出渣能力42.下列各项中属于隧道掘进方式的有(ABCD)A.钻眼爆破 B.人工掘进 C.全断面掘进机 D.自由断面挖掘机43.隧道施工常用的炸药有(ABCD)A.铵梯炸药 B.浆状炸药和水胶炸药 C.乳化炸药 D.硝化甘油炸药44.采用掏槽爆破进行隧道施工时,常采用的掏槽方式(BC)A.正三角形掏槽 B.直眼掏槽 C.斜眼掏槽 D.圆形掏槽45.炮眼的布置顺序是(D)A.扩大眼 掏眼槽 周边眼 B.扩大眼掏眼槽 扩大眼C.扩大眼周边眼掏眼槽 D.掏眼槽扩大眼周边眼46.出渣运输的工序有(ABC)
39、A.装渣 B.运渣 C.渣 D.产渣47.炮眼的布置方法(C)A.整体布置 B.环状布置 C.分区分层布置 D.等面积三角形布置48.隧道规范中规定隧道内空气的卫生标准;列车通过隧道 15min 后,空气中的 co 浓度应在(A)一下。A.30mg/m B.20mg/m C.10mg/m D.8mg/m49.隧道纵坡一般不小于(B)A.0.1% B.0.3% C.0.5% D.1%50.双浆预注浆堵水时,双浆指的是(AB)A.水泥浆 B.水玻璃 C.石灰浆 D.泥浆51.对软弱破碎围岩条件的隧道施工应遵循(D )A.先开挖后支护 B.直接开挖 C.边开挖边支护 D.先支护后开挖52.锚杆在岩体
40、中的锚固形式有(ABCD )A.全长黏结式 B.端头锚固式 C.磨擦式 D.混合式53.喷射混凝土的工艺流程有(ABCD )A.干喷 B.潮喷 C.湿喷 D.混合喷54.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压力注浆加固作为初期支护,压力注浆按其压力大小可分为(AD)A.渗透注浆 B.电动注浆 C.超前小导管注浆 D.劈裂注浆55.作为隧道永久性支护的锚喷支护,一般应分两次完成,其主要原因是(B)A.施工工作面条件的限制 B.为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C.加快隧道施工进度 D.锚喷支护的强度大大增加56.台阶开挖法的台阶长度一般为(A)A.35m B.57m C.710m D.1012m57.围岩内部松弛范围可用(D )进行量测。A.收敛剂 B.钢卷尺 C.压力盒 D.多点位移计58 岩石抗暴破性分级是以(D)作为分类基础的。A.岩石强度 B.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 C.地下水的分布 D.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59.在洞口的选择上,一般应遵循(B)原则。A.早进洞早出洞 B.早进洞晚出洞 C.晚出洞早进洞 D.晚进洞晚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