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228673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特征: 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有两个要素 a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B 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因此传播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3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即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为能量,物质,信息。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非人类传播,人类传

2、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社会传播(传播基本类型)-自我人际组织大众传播。5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a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1.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b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C传播是经济与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6学习传播学意义:一般意义a传播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构架的体系化,而且在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b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探索大众媒介的运作规律,指导推进实际工作。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相当的理论意义。7广告学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A广告传播理论是广告活动全面性的理论指导B

3、有助于广告人面对环境的挑战C为制定广告传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符号1、简述符号的定义。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中介物,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答:(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3符号结构: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5符号的特性A指代性;

4、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B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C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2、符号的意义的分类?答: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1、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答: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meaning) 。它是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时间的产物。从社会传播的角度对意义作出如下界定: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

5、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意义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的范畴,但它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式。1语言符号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人类特有的有声符号系统,包括语言与文字。从功能上看 语言符号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人们借助语言符号来使思想得以表达,知识得以交流。从哲学意义上看,思想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与其他符号不同在复杂性;暧昧性主要特征:语言的有声性;语言中语义和声音结合的偶然性;语言机构的层次性2非语言符号人际传播

6、的重要媒介是指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于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它包括认得表情手势神态打扮环境等。非语言符号的种类大体有:体态符号;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非语言符号特性:传播情境可信组合隐喻性。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比较A语言传播是共时性,不能保存和延续,而非语言传播是历时性,整个过程可以跨越很大的时空范围。 、B语言传播是单一的线性的,不能两句话一起说,而非语言传播可以多渠道的互动和叠加。传播的基本类型1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是心理学范畴。2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间进

7、行的,面对面的或者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特点:直接性随意性强保密性强反馈迅速可控性强(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的动机功能:罗洛夫认为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主要是六种资源:物品金钱服务信息地位爱。马洛斯五个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尊重的实现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人际传播的动机:认识自我;建立人际关系;控制周围环境;进行情感沟通。3组织传播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

8、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具体而言,组织传播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什么事组织?组织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 a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b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c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者等级制组织传播的方向组织传播的形式:自上而下(布置工作,发布命令和指令,召开会议) ;自下而上(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水平(工作交流,信息协作) ;内外之间(信息输入:DDS 决策支援系统;信息输出:广告,公关宣传)组织传播的功能:a 内部协调形成整体 b控制环境决策应变 c形成共识,情感交流 d鼓舞士气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

9、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特点:传播者的职业化向组织化;媒介的机械化向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手中的大众化向分众化细分化;反馈弱化向强化。大众传播新的发展:信源多元化,技术融合化,内容个人化,传受交互化,关系平等化。大众传播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4、 。大众传播的信息即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

10、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2、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1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麻醉精神,取消行动能力;若传播者收到不良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大众传播的正面功能可能变为负面功能。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自身成为非常重要的产业经济部门;通过广告推动整个经济前行。传播者,传播内容1、大众传播者的特点是什么?答:(1)地位稳固;(2)大众传播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3)大众传播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2、试析

11、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答:组织目标:宣传、传授或讨论,社会成员的参与具有自发性。制约因素:(1)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2)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3)公共性与公益性。3、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答: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公共性和公益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4、试析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答:作用:(1)在传播内容中极力夸大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民主、和自由,制造“幸福生活”印象,灌输资产阶级价值观,以求增强社会成员对资本主义制

12、度的向心力;(2)通过无休止地刺激人们的享受欲望和把他们引向娱乐领域的方法,来转移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问题的注意力;(3)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变形为抽象、暧昧的“我们与他们” 、 “市民与官僚” 、 “温和的多数与好斗的少数” 、 “英国人与他们的敌人”的对立和冲突,抹煞阶级统治关系,抑制劳动阶级意识的成长。 (4)它们以传播通俗文化为名,实际上主要是选择通俗文化中落后的、对统治阶级有利的内容加以传播。实质:大众传播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或“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理解把关活动的实质之际,我们不应仅止于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分析,而是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

13、虑在内。这是因为,第一,大众传播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 ,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要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1.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答: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

14、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2.试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答: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者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2.你认为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答: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以 19世纪 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大量化复制化: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大众性。2大众传播内容研究的目的:a 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媒介分析结合,探索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技巧为传播者更好的进行传播内容的制作服务 b和控制分析结合可以透过最终信息产品分析传播者的

15、意图和观念 c和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结合,可以分析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能对哪些受众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和影响 d可以对其反映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传播媒介1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介包括下面四个。2施拉姆认识媒介八个原则:媒介所刺激的感官;反馈的机会;速度的控制;讯息代码;增值的力量;保存信息的力量;克服弃取得力量;满足专门需要的力量。3胡正荣四个方面:传播手段,时效性,持久性,受众参与程度。1. 报纸媒介风格;静止的抽象的深度的 印刷媒介优势:(1)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生活。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到几十万份。3)读者不限

16、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4)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5)信息多内容广 6)威望高专业性强特性:报刊是视觉媒介,时效性差,保存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读者有很大选择权。缺点文盲无法充分使用。2广播媒介风格:流动的单一的内省的。特性:听觉媒介;时效性强;保持性和选择性弱;影响面广。优势:可逼真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声音;传播信息迅速及时有时几乎同步;传播范围无限广阔,无处不在;一听就懂易于沟通;盛情并茂是从不妨碍我们的朋友,缺点过而不留无法重复,受众较被动。3网络风格:联结的仓储式的互动的特性:网络是速储多感官的媒介;网络的时效性选择性保存性都是

17、最强的;网络可控性差。互动媒介优势:高度综合性,充分交互性,方便快捷。缺点不安全容易被盗看盗听篡改,充斥有害内容。4电视风格:变幻的纷繁芜杂的开放的特性: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与一体,通过影象,画面,音声,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的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保存性和选择性较弱。电视形象感强;时效性强。影视媒介优势:画面传播一看就懂,声像并茂视听兼容,形象生动,传播范围广人数众多。3、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答:电报本身并不是大众传媒,但它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讯手段,而作为现代重要传播媒介的通讯社,也是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与电报不同,电影一开

18、始出现就是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的,电影很快成了艺术和娱乐和大商业和现代技术的融合。电影虽然创造了新的大众文化,但它并没有进入一般人的家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是广播。它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介。群体1、试述群体的社会功能。答: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局部社会“。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之际,首先是作为局部社会群体的一员出现的,一个人不能做一个合格的群体成员,同样也做不了合格的社会成员。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

19、,调节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因此,群体对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不仅如此,群体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因此,群体同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群体对个人成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如何形成的?答:所谓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无疑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

20、意基础好。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双向性意味着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一句话,群体的凝聚力更强。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答: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每个群体都有一般成员承认并且拥护的规范体系,成员个人的群体归属意识越强,也就越倾向于积极维护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在成

21、员个人对群体作出了贡献的时候,可以得到群体的奖励,包括获得其他成员的赞扬和在群体内角色地位的上升等等;当从事了不利于群体或违背群体规范的行为之际,个人成员将会受到群体的制裁,包括受到其他成员冷淡而陷于孤立状态、各种不同程度的处分直至被排除于群体之外。因此,当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规范发生冲突时,他所面临的群体压力是巨大的。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组织1、试述组织传播及其功能。答: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功能也是如此。概括起来说,组

22、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2、组织内传播过程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答: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其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一般来说,横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性质,因此,根据信息的流向,纵向传播又区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3、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答: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非正式渠道中的传播主要

23、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组织成员工作之余的交谈、单位内外的各种私人交往等等;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各种自发的革新小组、兴趣小组或联谊会中的信息交流等等。非正式渠道中的传播是一种摆脱了组织的制度性结构压力的一种传播活动。4、试述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的作用和意义。答: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以企业组织为例,企业的目标是从事生产,生产的产品是否为消费者所需要、能否在市场上销售出去,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的成败;同时,消费者需求和外部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能不能及时把握这些变化并根据变化的情况来调整生产活动,同样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

24、响。因此,企业组织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输入渠道。5、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作用?答: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1)公关宣传。指的是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 (2)广告宣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而且具有直接的促销效果。 (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主要是利用普遍接触和重复记忆机制来系统塑造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其效果非常显著。在现代社会里,除了企业以外,其他机构、团体等是社会组织也都普遍展开了企业标识宣传活动。受众1受众界定: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也

25、称受传者,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同时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受众类型:要是传播的信息和传播方式被受众认可和接受,就需对受众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社会特点接受方式兴趣爱好等进行研究,对受众分类。根据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内容范围分为一般受众和专门受众。根据接触媒介方式的差异,分为读者观众和听众。受众特征:a 每种传媒都由具有共同经验的个人组成 b受众作为群体的个体受到人际传播与社会联系的影响,并按现实与自身习惯有意识地选择信息 c受众由成分复杂的一大批人构成,且不是一成不变的。d 由于受众心理不同在对信息内容的选择认知上都不同 e由于传授双方的时空间隔,穿着对受众的了解间接而笼统2

26、受众动机目的:获取信息认识外部世界;娱乐消遣满足精神情感需要;获取知识传授关系:传授双方具有内在联系,穿着的信息传递与受众的讯息接受相互依存,形成互动;传者只有提供那些符合实际需要或趣味信息才会被受众接受取得良好效果;年龄教育性别生活方式对受众选择何种媒介及传播内容有不同影响,这些因素息息相关。3选择性注意:指认知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义的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注意力的方式。要吸引注意可改变形式强化和更新内容具体把握原则:信息具有显著性和对比性;信息有易得性;形式灵活多变;考虑到受众对媒介的接触习惯不同。4选择性理解:指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

27、解释媒介内容;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要控制引导传播内容,尽量消除减少受众理解偏差的可能,信息编码准确,尽量减少曲解信息后二次传播的可能提高信息被受众接受和理解的质量。5选择性记忆:记忆是在受众心理需要态度情绪信息传播形式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6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A社会文化 b 心理因素 c 受众个体差异而产生选择性心理或逆反心理 d 受众需同环境保持一致,以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7.受众权力 a通过传播获得信息或知情权 b使用传媒进行交流的权力 c受众享有讨论权 d受到新闻侵害时有要求补偿的权利。一,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8.个人差异论起源:理论基础是“刺激反应”论,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来研究受

28、众。观点:同一信息不同反应是由于人们性格和态度上差异造成的。受众的不同决定了她们对信息有不同的接受和理解,进而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个人差异论最大发现在于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启示:传播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传者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传者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9社会分类论:强调群体内部的统一性,同时注意群体的差异性。启示:媒介应考虑到不同群体受众对信息接收倾向性的差异和受众的接受理解会受到所属群体的引导,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制作节目,安排内容,使自身传媒别具一格。10社会关系论强调群体关系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把注意力放在群体压力合力对个人接收传播信息所产生的影响上。观点:受众所属团体的压力

29、对受众接收的影响很大而媒介通常难以改变人的固有观念。启示:群体对受众接受信息产生重要影响,对大众传播也产生影响,群体可使受众态度定型,了解某人认可的团体可帮助我们有效的传播。11文化规范论前三者以受众为出发点。文化规范论以传播媒介为出发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会促使对象发生种种变化。观点:受者能从媒介内容里学到新观点但由于受众实在社会文化中生活的,因此大众传播可以先改变社会文化从而实现对受者改变。12受众观念的基本结论a大众传播的受众不断变化 b受众各不相同 c大众媒介内容会对受众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加强现有的社会文化规范创造一些新的社会风气 d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大众宦波的参与者1.什

30、么是大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大众是一种性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 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特点:(1)规模巨大性;(2)分散性和异质性;(3)匿名性;(4)流动性;(5)无组织性;(6)同质性。2.简述大众社会心理的形成和演化?答:(一)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早期的 大众社会理论者主要是一些保守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对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工人和劳动大众作为主要的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感到恐惧和危机,并站在贵族主义的立场上队对这种现状进行批判。二)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这个时期的大众社会理论,主要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

31、果,并试图由此说明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三)站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肆认为,在现代社会,出现了“新中产阶级“,即白领阶层。李斯曼主要从人是的社会性格或社会适应方式的变化来说明大众社会的成因。恐豪瑟则强调现代大众社会具有双重性质。4.简析作为“大众“的受众观?答:(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2)作为市场的受众。 (3)作为权利的主体的受众。1.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如果我们把受众看做是社会群体的成员,就会发现受众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团体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虽然是个人的活动,但这种活动通常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及群体

32、规范的制约。受众的群体背景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二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大众传播的影响。早在 20世纪 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 IPP指数分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3.试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不过,对受众市场性质的看法,随着时代变迁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他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性。20 世纪 80年代以后,多数传媒把受众看做是一个未分化的“大众”市场,其有效经营方式是提供能够满足普通需求的信息产品或服务;而在媒体丰富化的今天,许多传媒则认为大众市场已经饱

33、和,因此,准确进行受众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成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4.为什么说受众是权利主体?简述受众的基本需求。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或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当我们把受众看作是社会成员和公众的时候,受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基本需求:传播权:受众有权将自己的经验、思想、观点等等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知晓权:受众有权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媒接近权:受众有权利用传播媒介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1.什么是“使用和满足“?如何理解受众需求?使用和满

34、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把他们的 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是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早期“使用和满足“研究揭示的周中媒介接触动机和满足的形态有哪些类型?1)对广播媒介的使用和满足的研究。2)对印刷媒介 的使用和满足的研究。3)对电视媒介的使用和满足的研究。3.试分析受众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少年儿童的电视接触行为与他们在家庭、学校中的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制约成人媒介接触行为的 社会 条件就更为复杂,这里既有他们完成社会化过程的环境,也包括他们 的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社会的地位、价值观、群体归属关系和人际关系等众多的因素。5.如何评价“使用和满足“研究?1)使用和满足研究过于强调个人 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教浓。 2)它脱离开的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的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的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3)使用和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 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传播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量化)1基本研究流程:提出问题做出理论假设-确定研究方法,方案-找到测量对象,获得量化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回答问题,验证或推翻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