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 教学设计 蒋艳艳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猫、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现
2、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生:一个蓝色的球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生:原来是个存钱罐师:有什么感受?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游戏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的物体不一样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的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 (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
3、与人交流) 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
4、、右两幅图片。 师:把熊猫的后面朝向学生,请学生说说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熊猫的什么(生交流) ,并找出对应的图片。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熊猫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熊猫的左、右、侧面,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 2、 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介绍你们的玩具吗?(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
5、物体) 3、观察数学书。 (1)请组上同学把数学书立着拼在一起,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书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数学书和笔盒。(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笔盒,放在书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 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6、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 ”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 2、出示一张教学楼的照片。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3、出示天安门三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4、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 (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