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颖,1.为什么要学习问题学生教育理论?,4.问题学生转化及理论基础,2.什么是问题学生?,学习要点,3.问题学生的成因,令人担忧的现状,(之一)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的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差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百个卢森堡的人口。有的研究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8%-12%。,一.为什么要学习问题学生教育理论?,(之二)学生门事件:继北京市顺义五中惊现脱裤门事件后,近日,网上又相继爆出浙江慈溪职业高中摸奶门,上海一家初级
2、中学惊爆喂奶门, 湖南一家培养幼师的学校惊爆摸鸟门,宁波XX职高黄瓜门,湖南高中秋千门事件一时间这“门”那“门”不断挑战着公众神经。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门事件”的主人公们无一例外都是“90后”的青少年。,(之三)目前,全国网瘾和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人数高达2000万,初中生网瘾最高,调查显示为23.2%。60%青少年犯罪牵涉网络,是国家干预的时候了!,图为初中生邓某某在南宁市的“广州励志青少年成长辅导中心”戒网瘾时,被几名“辅导教师”打死。,(之四)心理学家索里等人认为,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10-20%,甚至超过了20%。在日本有所谓的“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
3、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法国小学的留级生高达20%。,综上:问题学生具有普遍性启示: 一方面,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 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加强。,问题学生教育中的误区,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品质差,问题学生转化就是德育1.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品质差 个体心理问题和个体思想品质问题是两类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就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性质而言,问题学生的问题更多地属于个体心理方面,而非思想品质问题。2.问题学生转化就是德育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心理有病,期望过高或过
4、低(皮革玛丽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2.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3.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4.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5.影响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精神品质的养成急于求成转化问题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是因为:1.探寻问题学生背后的原因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2.转化问题学生的心态和行为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育环境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问题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昆体良说:差生(问题学生)缺少的不是天赋的能力而是培养。夸美纽斯说:智力低下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世上是不能找到这样的人的。布鲁姆说:1-5%的儿童是天才,5%以下的儿童智力上有缺
5、陷,90%以上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达到应有的水平。,“问题学生”能够教育好的理论依据,科学研究表明,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问题学生” 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冰山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二.什么是问题学生?,含义: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存在,但不等于每个学生都是问题学生,与“问题学生”几个相近的概念,1.差生是从性质上对学生进行评定。(贴上“标签”)2.学习困难生是从
6、学习状态的角度对学生加以评定。3.学业不良是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对学生加以评定。,问题学生实质上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不良,问题学生的类型,1.学习问题类 常见的问题有: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偏科、马虎、学业不良等;,2.行为问题类 常见的问题有: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贪小便宜、经常性迟到、顶撞老师、随意说谎、离家出走、抽烟喝酒等;,问题学生的类型,3.心理问题类 常见问题有:早恋、迷恋网络、自残、暴力倾向、孤独、不合群、自卑、耐挫性差、考试焦虑等。,问题学生的类型,好动起哄、挑衅滋事、经常迟到(旷课、睡觉、说话)、搞恶作剧、小偷小摸、顶撞老师、随意说谎、抽烟喝酒、离家出走、打架勒索等。,
7、举例:行为类问题学生常见的行为,行为问题的危害: 行为类问题学生传染最快、影响最坏、危害最大,最使同学讨厌、最使班级倒霉、最使老师头疼。,“顶撞老师”行为问题教育漫谈,1.顶撞老师的表现:对老师吼叫、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辱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动粗”。,2.顶撞老师的危害: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4.如何避免“顶撞”事情的发生,(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尊敬。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理论-环境影响人;社会认知理论-模仿,(2)强化思想工作,注重因材施教。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强化;社会认知理论-主观能动性,(3)建设良好班风,发挥榜样作用。理论
8、依据:学习动机理论-主客观因素影响学习动机;社会认知理论-模仿,(4)批评讲究艺术,处罚把握尺度。理论依据:学习动机理论-学习诱因;行为主义理论-强化,5.学生顶撞老师的12种常见的原因,1.老师冤枉了学生2.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3.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4.老师要请学生家长5.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老师误认为是顶撞6.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7.学生想压住老师,好为所欲为8.学生想表现自我9.老师不公平10.和老师套近乎11.学生对老师业务水平有看法12.学生缺乏教养,“偷窃”个案分析,说谎个案分析严重缺乏行为规范学困生分析,学困生的系统化研究,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一)、
9、从智力测验的结果去探明学困生的智能结构特征,是其语言因子与思维因子处于相对劣势。(二)、从学困生学习认知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出学困生的三个特点:(1)学困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速度;(2)学困生的读写算技能及其速度、学习活动的组织能力与自我检查能力的发展;(3)学困生的既有知识存在缺陷。,(三)、研究证明:认知风格的差异造成了学业的差异。一般认为,智能与认知风格的相关极低,两者是各自独立的因素。从总的学业成绩看,非分析型优于分析型,表明信息处理的风格影响学力。就是说,分析型主要是以知觉属性为线索作出反应的,可以认为,属表明刺激间关系或推论性反应方式的低分析者,拥有更高级的思维能力。 另一测验证
10、明:不同的认知风格在学业成绩方面,熟虑型优于冲动型儿童。 不过,我们不能认为直觉思维是绝对有碍于学科学习的。,(四)、现代教育不仅仅在于单纯掌握种种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旧有信息发现新知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却是个难题。(五)、一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记忆能力起着极大的作用。(六)学困生记忆能力的缺陷 1、缺乏背诵,是学困生表现劣等的学习成绩的原因 。 2、缺乏联想记忆的编码。 3、缺乏范畴化。,二、学困生的一般性格特征,(一)、学困生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心神不宁、神经质、固执、不合群、懒散、缺乏敏感性、不适应环境、智力控制能力低、思维刻板、意志薄弱等。 学习积极性、学习
11、方法两个特征与学力的相关系数特别高。(二)影响学力的性格特征的发展变化。 经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上进心、积极心这一类有关学习意欲的特征是学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学年的递升,自省精神、自我控制这一类调节自身行为的性格特征变得重要了。,学困生的动机体系与学力,(一)、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学习意欲(以学业为目标的动机)与学力有密切关系;学习意欲(比之成就动机)更是左右学力水准的因素。(二)、焦虑对于学力而言,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学业不良与学习方式,(一)、编码型学习方式(二)、表象型学习方式(三)、假设验证型学习方式(四)、自我强化型学习方式,(1)切忌感情用事。 (2)避免正面冲突。(3)
12、不要居高临下。,6.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班主任在问题学生教育中的地位,1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2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成长的磨刀石;(班主任的成长要有三种境界:“恨铁不成钢”、 “悲天悯人” 、“上善若水”)3、问题学生教育过程是班主任素质提升的过程;4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集中体现.,综上所述,对于教育者而言,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完整的生命,“有教无类”才是真正的教育民主。有多少类型的问题学生出现,我们就要想出多少种方法来帮助他们重新赶上“队伍”,不能把问题学生丢在路上,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有使命感的教育者绝不会因此把他们抛给社会。我相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能给在座的教
13、育者启迪,我希望 本次培训能帮助大家走出问题学生教育的“迷宫”。,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代沟问题孤独问题情感困惑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自残问题自杀倾向问题适应性问题学习焦虑问题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入学适应问题 2、学习方面的问题3、厌学与逃学问题4、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5、意志障碍6、问题行为7、人格障碍8、依赖心理9、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三.问题学生的成因,国内外对问题学生成因的研究:1.三层级说2.双因素论3.同心圆论4.四因素说,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整理自陈仲庚人格心理学P205213,心理问题:美.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的人格发展,1、 信任对不信任(出生一点五岁) 如果这一阶段
14、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 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惧怕。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一点五岁三岁)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3、主动对内疚(三岁六岁) 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卑感。4、勤奋对自卑(六岁十二岁)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十二岁二十岁)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
15、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6、亲密对孤立(二十岁二十五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7、繁殖对停滞(二十五岁六十五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 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8、自我完整对失望(六十五岁死亡)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家庭治疗大师亚历山大鲁宏说:“人的成长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生长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着爱和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着嬉戏与玩耍;少年的一圈,代表着创造与幻想;青
16、年的一圈,代表的是情爱及探索,成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一个完整的人(发展健全的人格),是具备上述所有特征的。”,问题学生的成因(新的认识),外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文化. 家庭因素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 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内因(自我因素):智力,人格,身体等. 自我因素中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是成熟度.,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我因素,有 问 题 的 学 生,问题学生,外因,内因,成熟度,生活方式,教育方式,文化影响,教育目的,教育职业道德,无助,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我不好你好 ,我不行你行我好你不好
17、,我行你不行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情景假设:甲男是乙女的男友,后来两人分手,但甲一直都对乙有很深的感情。后来乙有了男朋友,甲还是爱着乙。 这时候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的选择分别是什么?,关于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四、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问题学生教育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助人自助原则无病假设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要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强化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 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 科学奖惩的教育观及实施策略,一 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定义: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就是受外部环境及其条件影响的一些行为功能:通过掌控外部环境及其条
18、件,人的心理及行为是可预测和可控制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 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与操作,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了解环境,便能预测行为;只要控制环境,便能控制行为。,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的关键 行为得到强化会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 行为不再得到强化行为消退乃至消失;行为得到惩罚避免再次表现类似行为。强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性质与类型: 物质报酬强化控制学生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逐渐降低 言语信息强化支持学生学习自律,强化本身所引发的情感体验或态度倾向: 正向情感体验继续保持原有行为 负向情感体验逐
19、渐减弱原有行为 引发受罚者消极情绪,强化时机、程序与时间间隔 时机上: 行为出现立即强化在行为和后果间建立直接联系 程序上: 小步子强化使被强化行为反应形成良性行为。 时间间隔上: 连续强化短时间内巩固或消除某种行为 易导致膺足现象,降低强化效果 间歇强化形成稳定行为,很难被消退,强化对象强化的量与强度 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后一次强化前一次强化,强化的形式 “有功即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奖赏的期待 “有过必罚”有助于学生改变原有不良行为 “以赏代罚”有助于鼓励学生不做不好的事 “无功即过”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有过必罚”理论追踪,赫尔巴特主张首先利用惩罚性的威胁,以强制性的手段管理儿童
20、。其次要运用监督的办法,监视儿童的行为,不让其撒野。第三是命令和禁止,使儿童绝对服从。第四是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主要办法有批评、警告、“站墙角”、“剥夺自由”、“禁止吃食物”、“关禁闭”、使用惩罚簿等。此外,赫尔巴特还提出了要把教师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手段。教育要不要惩罚? 蒙台梭利无奖惩教育观,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一是不当众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不全盘否定: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三是深入了解犯错原因:避免批评盲目性四是妙用表扬和奖励: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理论拓展:科学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正确实施奖惩1.奖惩的动机应是肺腑之爱2.奖惩的指向应准确科学 奖惩:对事,不对人 奖惩:
21、过程结果并重3.奖惩的理由应合理公正4.奖惩的形式应生动多样5.奖惩的方法应灵活变通6.奖惩都应把握一定的“度”,二: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值,学习要点: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相互决定论 模 仿 自我效能 自我强化 期望和期望值 2.社会认知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社会认知理论案例导入,为啥家长争着为自己的孩子找“好班 ”?孩子怎么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不一样?,相互决定论理论板块,定义:个体主观上的认知系统状态影响自身行为的塑造。 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彼此联结、相互决定。这种个体、个体的行为及行为所处的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持续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相互决定论”。相互决定论的
22、启示:创建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体性,模仿理论板块,模仿也叫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发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模仿是儿童习得各种行为的基础,其作用广泛地显现于动作模拟、语言掌握、态度习得及人格形成诸领域。 模仿的机理:儿童主动介入的过程模仿理论的启示:观察学习,榜样示范,自我效能理论板块,定义: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对自己完成这一活动所做的能力判断。 功能:个体认知对个体行为起主导作用,这种认知因素的核心成分就是自我效能。比之现实的能力,这种自我效能感对行为主体产生更大影响。 自我效能感强:面对新的问题往往兴趣浓厚,全力投入,与之相随的
23、是自我效能的不断强化与提高。 自我效能感差:总是不自信,害怕困难,其目标往往也比较低。,如何培养问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 实施“赏识教育” “一句鼓励的话比一千句批评更管用!”2.激发成功体验 “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的关键在于体验成功!”,自我效能理论拓展,自我强化理论板块,人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强化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达到标准的行为。 前提:获得行为的标准和前提 过程: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表现:自我调节,期望和期望值理论板块,定义:期望是事先预料的行为结局,也指在实际遭遇某情境之前就对它作出预期。功能:个体可以减轻焦虑、提高应对能力。定义:期望值是遵照享乐主义原则,
24、个体对行为的某个特定结果所赋予的值。功能:正性期望值促进个体行为改变,反之阻碍个体行为改变。,陶行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三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学习要点:学习动机理论概说 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 学习动机的构成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概念1: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概念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从事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内部状态。,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1.需要理论:需要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25、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动机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4.归因理论:归因动机5.强化理论:强化动机,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学习动机的构成 1.学习内驱力的产生机制 2.学习诱因的产生机制: 外部条件;目标本身 3.两者引起学习动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 学习目的性及学业抱负水平 学习兴趣 学业自我概念 自尊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成绩 归因倾向,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2.客观因素 外部强化 外部环境 学校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 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理论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