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59297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比较教育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 1、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2、 专题比较: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3、 总体比较: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4、 纵向比较:可以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的交叉比较。5、 横向比较: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它是对两个国家、多个国家的某个教育问题或几个教育问题,甚至整个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 6、 朱利安:第一提出比较教育概念,他在 1817 年发表了一本小册

2、子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这本书里,他提出以下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 7、 葵卯学制:模仿日本的学制,学习年限很长,实行九五三三制,儿童 6 岁入学,小学堂九年,中学堂五年,高等教育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 3-4 年,还有通儒院五年。 8、壬戌学制:模仿美国学制,采用六三三四制,儿童 6 岁入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至六年。 9、 帝国大学:拿破仑于 1806 年宣布建

3、立“帝国大学”负责组织全国的教育,帝国大学只是一个行政机构,管理全国公里教育的学校和人 员。具体教学工具,则分别由小学,取代中心学校的市立中学,文、理、神、医、法学院负责。 10、 大学校 :是高级官员、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位于法国高等教育象牙塔的顶端,为中学的高材生所瞩目。11、 双轨制 :其一轨是为地主和资产阶级子女办的由预备学校或家庭教育、文科中学和大学组成的学术教育系统,另一轨是由国民学校与各种职业性教育机构组成的旨在训练平民子女成为守纪律、虔敬上帝和忠于统治阶级的臣民的学校系统。12、公学 :是新型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公学最初曾收容一些平民子弟,但很快发展成为专

4、门收上层子弟的贵族学校,其毕业生都升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深造。 13、 导生制 :19 世纪初,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开斯特分别发明了著名的导生制,使一名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同时可教数百名学生。导生制的出现,为大众教育的开办者解决了经费和师资的不足问题,因而被誉为一种廉价的教育制度,一时成为典范。14、行为环境论模式:是一种由教师发起活动、幼儿活动的模式。 15、特殊教育:广义的理解是指对身心发展异常的儿童、青年进行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天才儿童,品德不良者,感官和肢体缺陷者,精神、言语和学校障碍者等。狭义的特殊教育也称作“缺陷教育” “残障教育” ,指对有生理和心理发展缺陷的儿童

5、、青年进行的教育,其教育对象不包括天才儿童与品德不良者。二、简答 1、 比较教育学的作用:首先通过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第二,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吸取国外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借鉴。第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已经具有世界的规模,我们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还可以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比较教育研究应注意下列基本原则:求是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过程性原则 3、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两类:专题比较: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

6、起进行比较总体比较: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4、 汉斯分析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条: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等因素宗教的因素,其中包括天主教传统、圣公会传统和青教传统等因素世俗因素,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因素。5、英国埃德蒙金主要思想: 十分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 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动作作出贡献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6、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

7、思想的意义:面向现代化,就要认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这个战略重点恶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教育体制,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等问题。面向世界,就是要把中国教育摆在世界教育的背景中加以研究。面向未来,就是要注意研究世界教育发展包括中国教育发展的长远趋势和近期趋势。 7、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必须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必须改革开放,借鉴外国教育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教育规律,建立中国特色的

8、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必须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8、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体现改革精神,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 9、 现行印度教育的特点: 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学制,成为印度教育发展的首要特点与全国统一学制相适应,在初等教育和初中阶段要求具有共同的学习计划,此称普通教育课程印度虽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完善的学校类型,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的发展并不

9、平衡。 10、 现行日本教育的特点: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吸收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过程,无论在战前还是战后,教育价值观都表现出东西方文化冲突,但西化的进程基本上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比较密切结合起来教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工具,特别是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具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基础教育拥有较高的质量,但高等教育在尖端科技和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与欧美货架尚有一定距离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文部省有着较大权限,地方教委和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强。 11、 德国教育的特点:教育联邦主义注意办教育的效率。 出色的职业教育制度:a以法律形

10、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 b 重视双重训练制职业教育 c 严格训练注重实践。12、英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以西方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英国教育的最初发展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共教育的发展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逐步递进,从注重数量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均等的实现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13、英国现行公共教育的特点: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所谓的 “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重视专业咨询机构的中介作用义务教育不实施分流,课程方面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义务教育后实施灵活的分流机制师范教育已由定向型模式向非定向型模式过渡。 14、美国教育的历史经验:在教育建设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勇于创

11、新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善于借鉴别国教育经验地方自主办学,联邦协调发展。 15、美国多元化的教育特点:地方教育自主社会团体参与 多元文化兼容办学形式灵活大众教育与天才教育结合。 16、 各国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是: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开办形式多样的幼儿教育机构强调多种幼儿教育模式各有所长,注意多种幼儿教育模式的相互补充重视师资在幼儿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幼儿师资。 17、 幼儿教育的基本经验:(一)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开办多种类型的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体系不同财政来源的不同适应家长需求的不同。反映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不同(二)多种模式的幼儿教育课程相互补充。浪漫主义派文化传递派进

12、步主义派(三)多层次多渠道地培训幼儿教育师资 16、义务教育的基本经验:认清意义,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重要国策 重视教育立法,为实施义务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免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筹措所需要经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济保证培养足够的合格教师是保证义务教育的关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原则。17、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强制性普遍性采取学校教育形式 18、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 世纪后半叶到二战结束,这是各国大力发展和普及初等教育并再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中等教育体制的阶段从本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发达国家中小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在中等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改造和调

13、整上,使之趋于公平化和合理化,并对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 80 年代以来的十几年间,各国中小学相继进行了以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率为核心的全方位改革。 19、 中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将有所不同,各国正在进行的全面的教育改革将持续进入下一世纪,现代信息将导致中小学教育出现新的变革。 20、 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经验: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适当分流 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多种形式审度需求变化,合理调整专业加强基础教育,注意实践训练注意能力培训,重视职业知道培养合格师资,创造必要条件总结历史经验,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法规。21、美国前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的生计教育的内容: 成

14、为所有学生的,而不仅仅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小学一年级到高级中学甚至大专院校的所有年级中使中学毕业生,甚至中途退学者,都掌握某种职业技能,能够维持生计。 22、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认清高等教育的地位,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适度发展方针 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加强高等教育与实践的联系,促进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深化教学改革,实现高级人才的按需培养有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化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平衡机制。23、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师资培养向终身化发展 专业化运动仍将继续深入全面提高教师个人素质。24、各国成人教育发展和改

15、革的基本经验:重视立法工作,保障成人教育的实施 采取多形式多规格办学,适应各种社会需求加强理论研究,使教育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协同发展成人教育事业。25、教育管理包括内容:一是国家通过政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对教育工作起着指挥调节保证和促进的作用二是学校内部的管理,称为“学校管理” 26、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劳动力智能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教育带来的影

16、响27.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分组教学 个别教学 小队教学28、 各国课程改革措施1、加强基础课程 2、扩大选修课程 3、开展综合课程 4、开设活动课程三、论述1、 美国教育制度的基本轮廓? 从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美国教育的创新时期,美国特色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地方分权制的确立公立中学运动的发展中小学学制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 2、 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信息化 4、教育全球化 5、教育个性化(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面临问 题的不同,将采取的改革措施不会一致,

17、发展前景也会各具特色。 (二)各国中小学教育正在全方位改革运动将持续进入 21 世纪(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远距离教育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3、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普遍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按通行说法,一国高校入学率在 15%以下为尖子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50% 以上可算是达到普及。(二)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从两个方面观察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更大程度的社会化,一方面,高等学校日益从相对封闭走向更为开放,社会更多地参与高校事务,政府给予搞笑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更多的非学校组织成为高校教育的场所或渠道。两种趋势继续发

18、展,也许就是人们预期的“学习化的社会” 。 (三)国际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国际化在这里有以下含义:各国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扩大,内容将更为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果,除了全球机构从中协调,地区间的教育合作更为普遍留学教育将进一步扩展具有国际燕国的人才成为重要培养目标。与国际化互为表里的是民族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表明,对外开放,吸取各国成功经验,并在考虑本国国情基础上加以改造,为我所用,是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四)个性化成为重要办学方针。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就高校自身而言,能否找准自己在本国高校系统中的位置,能否确定恰当的发展空间和奋斗方

19、向,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面向全社会而立足于本地区,则是办出特色、显出个性的重要条件。 21 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无疑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趋势之一:终身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空前加快。 “贯穿终身的学习已经成了丰富人生经验、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和谐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拒绝终身学习的人,必然沦为新时代的落伍者。 趋势之二: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为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等。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投资主体多元

20、化、教育行为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共办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应运而生,传统意义上的全日制学校正规教育所占比重逐步降低。教育对象也从以青少年在校学生为主,演变为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表现为: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还出现了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特种教育等教育,国内教育同国际教育相互渗透,从而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型官办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 趋势之三:分权化 为追求教育产出的最大化,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教育分权化改革;政府组织和非政府民间组织共同承担各类教师的培训;在推行教师管理和教育活动分权化的同时,应维持适当的法律与规范的集中控制

21、。 教育分权化使私立和国立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将得到进一步扩大,民办教育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政府对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和干预将大幅度减少。 趋势之四:远程化和多媒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如今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趋势。远程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加快相应技术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工具的技能,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趋势之五:个性化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实现由工业经济时代的同质教育模式,转化为因材施教和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人们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跨越时空的交互式自由学习的条件下,教育的个性化更

22、容易实现。 趋势之六:产业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产业化特征将日益突出。教育产业化趋势集中体现在教育运行方式的变革当中,产业化最终使教育资源走向预算约束的轨道,使教育成本缩减, “投入产出”结构得到优化,成果和效率得以提高。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规模的扩大、教学活动越来越以产业活动的需要为导向、企业与高校联办的科技园区的兴起,都是教育产业化趋势的重要标志。 趋势之七:市场化 如今发达国家在扩大对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来筹措教育经费,加速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各类教育机构也开始通过向“人才市场”和“科技成果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来获得市场的对等回报。教育机构业绩的评价尺度也越

23、来越依赖于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因为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如今已经开始步人“教育致富”的轨道。 趋势之八:大众化 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机会的大众化(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教育大众化是以经济高度发达为物质基础的。 大众化是各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发展中国家距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仍然有相当差距,但实现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仍然是大有潜力的。 趋势之九:竞争普遍化 教育的远程化、产业化、市场化必然使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人员暴露在日益广泛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必然带来教育竞争的普遍化。竞争的普遍化必然带来教育产业的优胜劣汰和业绩改善,也使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成为必要。 趋势之十:

24、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是信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教育国际化反过来又将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未来的教育将是日趋国际化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是大势所趋。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网络,使现代教育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媒体信息化1课程多样化。能方便地交流各国的课程方案供学生选择,文科学生能方便地选修工科课程,反之亦然。2课程综合化。在现有的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可能出现许多新的交叉,例如历史海洋学、考古信息学,目前我国教育界出现的“计算机红学” ,就是计算机介入红楼梦研究的典型的大跨度综合研究。3 课程软件化,当然包括试题软件,使得课

25、程设计更趋于科学和精确。交互网络上可以集中国际一流专家,他们既是科学权威,又是教育心理和生理专家。他们熟知科学逻辑,又了解当代学科发展趋势,掌握学科生长点,这批专家聚集开展一些专门化的或专题性课程,无疑比之现在各自为政的小农经济式的封闭型课程设计要强得多,他们开发的软件可以随时供学生选择学习。4课程积木化。交互网络上可能造成一种奇特的知识结构,像搭积木一样,产生许多新奇的功能,当然这种课程还取决于学生本人的知识结构。5 课程模块化。模块(Chunk)这个词借用于建筑上的配件,组装之后形成一座建筑物。课程模块即课程软件的分类,由学生选择装配。当然,如何选择搭配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

26、展,使现代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实用价值。1、 接近并使用信息:包括图书馆和参考书,电脑数据库,商业和政府机构的有关资料等。2 培养清晰的思维,包括:分辨语意学、逻辑、数学、电脑编程、预测方法、创造性思维等。3 有效的沟通:公开演说,身体语言,文法,语辞,绘画,摄影,制片,图形绘制等。4 了解人的生活环境: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和地理学,生物和生态学,人种和遗传学,进化论,人口学等。5 了解人与社会:人类进化论,生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种族学,法律,变迁的职业形态,人类存续问题等。6 个人能力:生理魅力与平衡,求生训练与自卫,安全,营养,卫生和性教育,消费与个人财务,最佳学习方式和策略,记忆术,自我动机和自我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