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面对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创设心理情境让学生消除顾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达到情与理的融合。同时教师的上课风格、教师的人格、素养、课上的幽默感,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课标、学生的需求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改变教学教法,以满足中小学生对事物好奇的这一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他
2、们得到健康发展。 正文: 语文是一门接近生活,内容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却丝毫不见增加,只有兴趣的下降。当然原因有很多种。他们认为语文中的知识太简单,并没有认识到语文的博大精深。要想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必要性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怪现象。还因为兴趣对培养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性。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
3、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妙。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当然,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所以对中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幼稚、或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力、意志力较差,他们做事大都凭兴趣去做,对那些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
4、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根据中小学 三、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性措施。彻底摒弃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变被动为主动。 ” 1.精心安排,巧妙引入,振奋精神,引起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学生上课伊始便会精神振奋,兴趣盎然,使学生沉浸在愉悦气
5、氛中,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开首几句生动巧妙的导语,学生课前热烈而活泼的演讲等,都会使一堂课别开生面,熠熠生辉。比如,我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课前安排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题目叫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乡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这首诗里写的那个妃子是谁吗?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满足她的要求,不惜人力物力派人千里迢迢从南方把荔枝运到长安,劳民伤财。那么荔枝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惹得杨贵妃如此喜爱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贾祖璋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荔枝这一南果的。这样一个开头,使学生对荔枝顿生好奇
6、之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还利用课前 3 分钟让学生演讲。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前气氛,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同时,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大大增强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2.精心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课堂提问或讨论应当避免随意性,应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或展开讨论。设计的问题还要考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既要使优等生有“想头” ,又要使中下等生有“答头”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分析石壕吏这首诗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问他的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
7、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表示同意,有的不同意,于是大家纷纷从诗里去找根据,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后来统一了认识杜甫在这首诗里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是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确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平淡中找出新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要关于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是一篇小说,同是为了加强学
8、生对小说人物及主题的理解与把握,在讲授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我在最后一堂课通过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成功地完成了以上教学目标。这场课本剧,学生排练的时间虽然很少,却准备得相当充分、认真、热情极高,而且表演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显示了学生较高的表演水平和才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把课教活教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好之” 、 “乐之”的热情,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不仅仅是需要爱、沟通、理解,还需要一些技巧和一点点幽默。
9、有一位特级教师名叫程红兵,他给我们新一代教师提出了八个给予: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安排;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锻炼;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这就是说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选择权、空间、机遇等,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罗曼罗兰曾说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之灯,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既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是啊,人生犹如一条河,河道有宽有窄,
10、河水有涨有落,我们航行在河上,一路不可能总风平浪静,大风暴雨,惊涛骇浪是难免的。虽然我们的掌舵技术还不高朝,但也要拼一拼、博一博。一次次的失败,就应一次次擦干泪,不要哭” 。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至关重要,更是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桥梁。三、积极运用激趣法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所谓“教学艺术”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艺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激趣法,如导人激趣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或合理运用多媒体等音像教学手段,展示声
11、情并茂的教学背景,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活动激趣法,即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绘画、实验、辩论、分角色朗读、编演课本剧、做调查报告等形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竞争激趣法,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朗读、 背诵、竞猜等用竞赛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问用激趣法,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新颖蕴藉的有效提问,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语言要亲切热情,词语意切,生动有趣。提问要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数量适中,循序渐进,紧随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而进行。提问方式要面向全体,讲究技巧,灵活多变,注意层次,具有吸引力。 四、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 要激发
12、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让“讲读课”成为精讲课,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做到读写结合,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不一定讲得多就是讲得好,要设计适量的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 ,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然后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自然会学得活泼,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对于“自读课文”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喧宾夺主,而要结合语文实际,根据单元要求,或组一套思考题,让学生当堂作答,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读读议议,相互提问,大家探讨。这种做法,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完成作业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逐步达到了牢固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处理作业时要做到“少” 、 “精” 、 “活” ,不搞“题海战” 。教师要精心挑选,优化编排,明确每道题的训练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 ,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不同难度分层次的练习题,通过完成作业,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