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能力到素质谈谈个人能力的系统性作者: wuzhimin 分类:坊间人语 阅读:7,860 次 添加评论文/周爱民什么是能力,而什么又是素质呢?前者可以变成行动方案,是可以有技术方法,进而有技巧的;后者则是涵养,先天因素或许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则要靠累积。 素质提升与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强耦合的,例如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没有代码经验的人能在调试时准确地设下断点,同样也不能指望写了几十年的程序的人就不犯低级的错误。但是,总体来说,当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素质得以提升的时候,相应的能力总是表现出很大的增强。 反过来说,往往的,能力的提升在于对个人素质的拷问。1看山见形,看水见势,是谓大局 我们学知识
2、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多数时候是在学,很少去用;另一种呢,则是大多数时候是在用,而很少去学。后一种常常是重复性劳动,例如石匠,前一种则是 IT 行业中最常见的,因为从事的是知识更新频繁的、智力性的劳动。我们一般会把这种常常学而很少用的行为称为“ 开拓视野” 。 但我们的视野真的因此而开拓了吗? 马谡是个好同志,但是被诸葛亮同学挥了挥泪给斩了。千百年来,人们都说马谡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家伙,其实不然。马谡的纸上兵法读得多少用得多少在街亭之战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假如马谡同学通地理,山脉之中固有水脉,掘地三尺也就是了;又假如他知天文,几天后下雨连下个半月三旬,那也渴不到他。所以这么说来,马谡不是知
3、识多了,而是少了。但是如果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么史书上就该称赞马谡而不是孔明了吗?当然不是。 诸葛亮的长处并不在于书读了多少或者懂得多少门类,在于他在隆中对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局观。学了再多的东西,那只是能力,看得到有多么广远,那才是素质。平衡度势,决策谋算,于天下局面中争三分、守三分,数十年南征北伐,未出于先生的观瞻构画。这才是他的大局观,他是旷世之才,便因为他是能读懂大局的。2一往无前并不是执行力强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执行力” ,无非是要一往无前,要令行禁止,以及要一个足够有效的体制来保障这样的效果。但执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却少有人过问。例如说企业战略,首先被战术化,变成各个的目标;然后再
4、进行分解,变成部门和组织的实施;最后这些实施的效果被量化为 KPI,以保障最初的战略。可见,到了讲求“执行力”的团队这个环节,就只剩下了 KPI,前面的整个过程已经完全被组织结构给消化掉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执行者遇到了明显的、对整个实施存在影响的错误怎么办?我的意思是执行者在实施中对这项 KPI 的置疑,而非是否有能力完成的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团队以及个人如何决策呢? 对于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和个人来说,正确的选择是“继续执行”。因为很多的事实表明:与全局性的战略决策相比,去判断一项具体任务的正误,其“判断”这个过程的代价往往大于实施但显然的,这个实施的结果可能是“无效的”。所以,对于一
5、个“有效的执行力团队”来说,更加正确的做法是“1做;2反馈;3为停下来做准备”。 既要勇于行,也要勇于止。听得见别人的话语,看得见过程的疏失,知道“何时”、“如何”等等这些行事的边界,这些才是素质。3表达要适时适度 很多人都参加过辩论赛,应聘的时候也常把辩论赛的成绩作为一种资本。但事实上论辩只是一种能力在学识、语言以及对问题和信息的敏锐方面等等。它甚至也能展现你在这些方面的素质,但是却唯独不能展现你在“表达”方面的素质。的确,辩论用到的是“表达” 的能力,而往往会忽略它的素质。表达能力过强的人出现在一个会议中的时候,要么就是他在滔滔不绝,要么就是挑起了几方的纷争。大凡事情,在一个会议中要得到结
6、果是很难的,而表达能力强的人在这种场景下往往会把控局面,尽量展示自己。但是,这事实上与选手在赛场上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胸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表达上的竞技,就是辩论赛。但将竞技的能力用在表达上,无助于达到表达的目的,亦即是沟通和传达。所以往往的,我们希望在会议或日常交流中的表达是趋于平和的,而不是像论辩那样非得有一个焦点、矛盾或者结果。事实上,往往表达只是陈述与沟通,而不是寻求一种结果。所以总体来说,表达的能力在于言讲、争议与决策,但是表达的素质在于适时、适度。4交际的素质在于真诚我有一些朋友是不善于交际的,怯于与人交往。交往不见得是交朋友,交朋友也不见得就是做知己。或多或少的来说,交际总有一定的
7、目的性,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社会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展示,但仅仅是这一点来说,就存在某些“表现欲过强”的人,这算是交际中的反例。人群对“表现欲” 的承受程度是不同的,这在主体或客体上都适用。例如东方人喜欢含蓄一些,但一个西方人,进入一个东方人群体时表现欲强一些却没有什么不妥。同样的道理,我们任何一个人与其他群体或个人接触时,也应该考虑对方的习惯、文化与边界。这些是交际的基本常识。交际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行动和知识背景。一般来说,擅长沟通表达总是好的,对目标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也很必要。但就行动来说,有很多是需要注意的,例如很多人不愿意将交际的目的性开诚布公,甚至不愿意承认这种目的。但是总的来说
8、,承认这一点更好。这些都只是能力方面的,左右逢源便是能力的极致。有种人叫“好得让人没话说”,大概就是如此了。但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所以这并不是交际的理想状态。因为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或缺点都很容易,指出来也不难,甚至做到容忍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深一层的则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理解。宽怀大度,容人之量,是以理解为先的。否则所谓的宽容就成了“憋屈 ”,你憋屈别人也憋屈,表面上和气一团,内底里却存着芥蒂。但服人之口与服人之心,甚至于感人五内这些还都只是能力而已。说到最终的素质,是“真诚”,由此给人的感受是 “亲和”。5能力与素质要成系统我看过很多杂家,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会,而且几乎什么都不错的那一
9、类人。这其中也可以说高手林立。因为博杂,所以能做的事情也就很多,所以简而言之就是强人。我很喜欢与这类朋友打交道,谈什么都可以谈得进去,也颇不俗。这种博杂不群,就是系统的能力了。我在前一段的校园招聘中就见过这样的一名同学至少是具有这种基本能力的同学。既然是面试,我便问了他许多问题。我一边笑着一边随口出着考题,他则逐个解答着,开始显得有条不紊,慢慢地就有些慌乱了,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他都不能答得更加深入。最后我问他:我问了你十几个问题了,你觉得你答对了多少。他回答说:大概能有三成是对的。我笑了。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博杂到有多少正确性都不知道。博杂这件事情,最容易的就是流于表面,而疏失其本质。真正的
10、博学家是有目的的,他博学的目的是为了相互印证,而相互印证的本质,就是一以贯之。在所有涉猎的范围之内,有一个共通的观点或理念,围绕这个核心来组织自己的知识,以期联为一体,这才叫系统。在系统这个层面上来说,任何一方面的动摇或置疑,都可以在其他的方面中找到旁证。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我们总可以更快地理清观点与论据,这就是系统性的价值。如果上面那位同学稍稍系统性一些,那么任何一个方面的深入,都可以找到基点,或者门径。善言而无知,连去天桥说书都是说不成的。我们在各方面的能力要相互补正以成系统,同样,相关的素质也要成系统。更进一步来说,能力+素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例如说南拳北腿,重拳与重腿都不能算得全面的能力;拳腿双学固然不错,但即使练到极致,仍然是个武师。要到大师的境界,还是一个能力与素质并举的系统问题。作者简介:周爱民,国内软件开发界资深软件工程师,技术作家。有 10 余年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经验,现任支付宝公司业务架构师。著有大道至简、Delphi 源代码分析和JavaScript 语言精髓与编程实践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