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校园人际关系的作用.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7684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对校园人际关系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对校园人际关系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对校园人际关系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介绍及评述家乡的一项民俗文化 20 分 1000 字以上如何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精神来处理校园人际关系 20 分 1000 字以上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0 分 2000 字以上全部手写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们正处在渴求交往、理解的心理发展期。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生活中构成的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关系。一、学生人际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一)影响人际关系冲突的前提条件影响 校园人际关系冲突的前提条件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 校园的成员是来自五湖

2、四海,不同区域、地域、家庭及成长的环境背景早就造就了大学生们在许多方面的显著差异。1.贫富差距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般人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都会选择与自己身份或是家庭条件相似或相同的人交往,无形中在校园中便形成了人际关系的交流阻碍。2.地域、城乡的差异在农村成长的学生,因为受地域、环境的局限,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学生很少能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交友、交际范围也很小,而成长在城市环境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而且,交际、交友的范围也很宽广,这就是校园人际关系冲突的直接原因。(二)生活习惯、个性差异是影响 校园人际关系的外部因素1.生活习惯的差异因为同一个 校园的学生大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成长的地理位置以

3、及家庭背景的原因,使他们从小便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他们处于有限的 校园生活范围内,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有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线。2.个性的差异当今社会,是一个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个性。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理需要也有着天壤之别,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三)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健全,是 校园人际冲突的内在心理原因当今的大学生大都属于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在心理发展上还不是很成熟。在人际关系的认识上,也具有片面性、狭隘性,一般都以自

4、我为中心、自傲、嫉妒、嫉恨、狭隘、敏感等。1.自卑心理大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每个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切都需要重新去认识和适应。在学习上,有些学生原来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大学里确排在了后面;在生活上,原来什么事情都是依赖于父母,现在要靠自己去处理和适应,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失落感。2.自傲心理有很多大学生原来一直生活在鲜花、掌声和赞美中,这无形中在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心理如果被大学生们移植校园里,就很难使校园成员间达到和睦的平等相处。3.嫉妒心理进入大学后,有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或者是一些外部的因素,不希望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什么事情都希望别人不如自己,心理失去平衡

5、,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别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由于自卑、自傲、嫉妒的心理,从而引发 校园内种种矛盾,以自我为中心,从不管别人感受,为一些小事引发悲。二、建立和谐的大学生 校园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一、“ 仁”的精神 “仁” 的精神是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的象征。在论语中讲“仁” 有 104 次之多,可见“仁”的重要。 “仁”既是道德规范,又是区别善恶的标准。哪些事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都要用“仁” 这把尺子加以衡量。孔子还分别提出了仁的一些具体条目,例如恭、宽、信、敏、惠,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即庄重、自尊。宽即宽厚,对他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信即诚实,讲信用,不说假话。敏即勤快、认真。惠即

6、帮助他人。这五条都做到了,就是真正实践了“爱人”的信条。二、和而不同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 和而不同” ;而小人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就处世待人的方法论而言,和谐精神主张:一是要有独立见解,坚持己见;二是尊重别人,求同存异;三是要通过协商方式,增进共识,取得双赢。三、中和之境 中庸之道是儒家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的一种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礼记中庸篇 讲:“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指的是世事洞察,万物通观,“道中庸” 说的是行事圆融,不走极端。中国文化所蕴涵的讲“执中” 、求“致和”的人生智慧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的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