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族理论论文.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7896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族理论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族理论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族理论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族理论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族理论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中华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摘要: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特点鲜明,相对而说中国的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也相当的显著。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成就了荣辱与共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尊严是 56 个民族的共同尊严,尊严,对于人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民族也是至关重要的。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尊严,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儿女的共同需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尊严既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也需要一个团结的互助的多民族大家庭。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

2、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是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中的最高利益,也是个民族的共同愿望。关键词:民族问题,政策,当代大学生,责任我国是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携手向前,从容应对并经受住了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考验,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我们党关于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活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

3、团结日益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一、 民族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在我国显得更加重要,民族问题如果处理恰当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相反,如果处理失当则会给我国带来重大的影响,给人民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是生命威胁,以至于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从而促进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

4、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9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这些年来,我们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风险,有政治领域的也有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外的,但我们都顶住了,保持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始终同心同德、紧密团结”“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民族问题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在我国 56 个民族大家庭中民族问题并非是民族矛盾,我们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民族矛盾只是民族问题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但是民族矛盾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指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同民族由于民族特

5、点、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要求不同,利害不同,在相互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和矛盾。民族矛盾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和敌我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没有你死我活的非对抗性矛盾,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大量的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在民族平等和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它们之间只是有一部分交织的,不能说谁的范围更大。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民族问题发生的历史时代、具体社会条件以及民族的性质,决定着不同历史时代、具体社会中民族问题发生的内容、性质和表现形式。民族问

6、题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压迫、剥削以及由此造成的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和冲突,甚至是战争。阿拉伯与以色列的纷争,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斯里兰卡的民族纠纷等等不都是民族纠纷的典型案例吗?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差距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西藏的“3.14”打砸、抢烧,新疆的“7.5”事件给我们已经敲响了警钟,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应该是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间的差距。民族间的差距消除了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也就解决了。 毛泽东、周恩来把消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解决民族问题比喻成还债,我们应该

7、以还债的情感与思想境界来帮助少数民族,这样才更有利于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面对我国当今民族问题的加剧,加快解决民族问题是迫在眉睫,国家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国家和先进民族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帮助落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快地发展、繁荣、逐步缩小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繁荣。二:民族政策建国以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 56 个民族长期共存且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

8、发展比汉族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逐步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1 民族平等政策2 民族团结政策3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 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政策为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国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特殊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在政治方面,加大培养与任用少数民族干部,重视少数民族干部数量,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在经济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科技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民族文化方面,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总之,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一套民

9、族政策以及这套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地区五十多年的稳定。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

10、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不无公允地说,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时至今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极端的后果是,近年来,大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可否认当

11、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识。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

12、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

13、 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有了这一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的约束,必将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才能时时感受到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任何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