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ppt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8008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0.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 体 发 育 学,学 习 目 标,1.掌握人体发育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2.熟悉:人体发育学的正常发育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人体功能发育和异常发育;能运用人体发育不同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人体异常发育进行评定。3.了解人体发育学的异常发育及评定方法,一、基本概念,1.人体发育学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主要研究人体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包括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许多方面,体现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人生轨迹的全过程,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学科。2.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范围 运动功能发育、心理功能发育、智能发育、社会功能发育、人格特征的

2、形成。3.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意义(1)促进各相关学科从传统的非人体发育研究转向对人的行为的总体全面研究。(2)促进与年龄相关的人生阶段和事件互相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一个更富于意义的整体。(3)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康复治疗技术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言语疗法。,二、人体正常发育与异常发育,(一)人体正常发育规律1、不平衡性生长和发育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其中各阶段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不尽相同,各组织器官之间生长和发育速度也不等同。2、渐进性由头到尾是指发育次序从头逐渐向下肢进行。由近到远是指以躯干为中心,先近端后远端。由粗到细主要表现为在运动过程中先发育粗大运动,后发育精细运动的过

3、程。,由动到静是指小儿活动时先学会动的动作,后学会静的动作。3、个体性生长和发育在指标上呈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影响个体性主要因素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人体异常发育规律人体异常发育主要体现在行为及运动功能上,按诱因分为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按进程分为暂时性运动功能障碍、稳定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进展性运动功能障碍。一般包括以下问题:生物功能行为问题(遗尿、多梦、厌食等)运动行为问题(允吸手指、挖鼻孔、咬指甲等)社会行为问题(攻击、说谎、破坏等)性格行为问题(惊恐、害羞、忧郁等)语言问题(口吃等),三、发育评定,(一)体格发育评定1、体重 反映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最易获得的敏感

4、指标;临床计算药量、输液的重要依据。出生体重:男3.30.4kg,女3.20.4kg生理性体重下降:6-9。若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致第10日体重未恢复到出生水平,则为病理状态。,小儿标准体重的粗略计算公式,出生(3kg) 1 岁(3倍出生体重,约9600g) 2岁(4倍出生体重,约12000g)体重计算公式: 1-6月标准体重(kg) 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月标准体重(kg) 6000g年龄(月数)250g1岁后标准体重=8kg+年龄2kg,站式(1岁),(坐式(67个月以后),准备:晨起、空腹 排尿、脱衣,盘式(婴儿),测量:体重,2、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距离,反映骨

5、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出生(男约50.6cm,女约50cm)6个月(65cm) 1岁(75cm) 2岁(85cm)2-12岁平均每年增加5cm左右2岁后平均身长= 年龄7cm70cm测量方法:3岁以下小儿使用标准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取仰卧位,面朝上,头顶接触头板并固定,双膝部甚至双下肢紧贴紧贴底板,足底紧贴活动足板,量板两侧数字之差为测量结果;,3岁以上小儿测量一般用身长器或固定于墙上的立板或软尺测量,取直立位,使其紧贴身长器,双足跟、臀、肩均应接触立柱,两眼向前平视,与头顶平行数字即为结果。上部量和下部量:上部量为: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下部量:耻骨联合至足底的长度上部量与脊柱增长有关;下

6、部量与下肢长骨生长有关;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3、头围,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出生:约34cm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测量方法:用软尺,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绕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读取测量值。,4、囟门,囟门分前囟和后囟,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测量方法为:测对边中点连线距离。前囟出生时为1.5-2cm,出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后囟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额骨,额骨,顶骨,顶骨,枕骨,冠状缝,人字缝,前囟,额缝,

7、失状缝,后囟,前囟早闭或过小:头小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减、脑积水前囟饱满、凸出: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失水或极度消瘦者,5、胸围,胸围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出生:胸围头围12cm,约32cm1岁时胸围头围,约44cm;2岁后逐渐大于头围测量胸围时:3岁以下小儿可取立位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被测者处于安静状态,两手自然下垂或平放(卧位时),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被测者右侧或前方,用软尺由乳头向背后绕肩胛角下缘1周,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6、骨骼,(1)颅骨颅骨骨缝出生时稍分开,3-4个月闭合,囟门和骨缝的闭合反映颅骨的骨化过程,早闭多见于

8、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症和脑积水。(2)脊柱新生儿脊柱是直的,3个月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出现胸椎后凸,一周岁出现腰椎前凸。,颈椎前突(3个月),胸椎后突(6个月),腰椎前突(12个月),7、牙齿乳牙:20颗4-10个月(约6个月)出牙,先上颌后下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尖牙例外。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22.5岁出齐2岁内牙齿数公式=月龄(4-6)恒牙:28-32颗6岁(乳牙脱落,第一颗恒牙)12岁第二磨牙20-30岁第三磨牙(智齿),8、呼吸、脉搏、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1)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新生儿平均呼吸频率为40-45次/分,8-14岁者接近成人,为18-20次/分。

9、(2)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新生儿脉搏平均为120-140次/分,8-14岁接近成人为70-90次/分(3)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一般只测一侧上肢,怀疑有主动脉缩窄或大动脉炎时,测下肢血压4岁以内小儿血压为11.5/8.0KPa。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7-5.3kPa,二、运动发育评定,(一)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反射的评定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评定 胚胎期大脑的发育(出生时脑重约300g,6个月时600g,一周岁时900g,成人后1360g) 神经传导通路纤维外层髓鞘的形成 脊髓的发育(出生时重26g,成人时重增至4

10、5倍),2.神经反射的评定,1)反射分类2)发射发育分为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1)原始反射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发射称为原始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脑桥,也可称为新生儿反射。常见的重要原始反射有:吸吮反射、握持反射、足握持反射、拥抱反射、阳性支持反射、侧弯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吸吮反射,将奶头或其他物品放入口中,或触及唇周时,即引起吸吮动作。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的动作。存在期:出生后04个月。,握持反射和足握持反射,将手指或玩具触及婴儿手、足心时,婴儿握住不放,但不持久。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卧位检查方法:对手

11、掌或脚掌持续加压反应:手指或足趾屈曲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足趾跖屈,妊娠28周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5个月,足趾跖屈,出生后9个月时。,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在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检查方法:仰卧位,五种方法:a声法 b落法 c托法 d弹足法 e拉手法 反应:a拥抱型:小儿双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b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于3个月以上婴儿。存在时期:拥抱型,出生后0

12、-3个月,伸展型,出生后4-6个月。,阳性支持反射,检查方法:使小儿保持立位,足底着桌面数次。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存在时期:出生后0-2个月 膝 反 张,侧弯反射,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存在时期:出生后0-6个月,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检查方法:小儿取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反应:小儿颜面侧及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及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存在时期:出生后0-4

13、个月。,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存在时期:出生后0-4个月。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存在时期:出生后0-4个月。,(2)立直反射,立直反射是指身体的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颈部和躯干主动恢复正常姿势的反射。中枢位于中脑和间脑,大部分在原始反射消失后出现,出生后7-12个月最明显,部

14、分在5岁时消失,大部分终生存在。颈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取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持续时间:出生后持续6到8周躯干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反应:此时小儿头部随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迷路性立直反射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不要过分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持续时间:出生3-4个月出现,5-6个月时最明显视性立直反射视性立直反射是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立直的反射。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

15、睁眼的幼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持续时间:出生后4个月出现,5-6个月明显。,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3)平衡反射,仰卧位倾斜反射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持续时间:出生后6个月时出现,终生存在;出生后

16、6个月未出现者,提示为神经发育落后。俯卧位倾斜反射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版向一侧倾斜,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持续时间:出生后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出生后6个月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四爬位倾斜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取四爬位,检查者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或小儿取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者将检测台一侧抬高而倾斜。反应: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另一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持续时间:出生后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坐位倾斜反射检查

17、方法:小儿取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双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持续时间:坐位前方于出生后6个月左右出现,坐位侧方于出生后7个月左右出现,坐位后方于出生后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跪位倾斜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持续时间:出生后15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立位倾斜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取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持续时间:立位前方出生后12个月左右出现,立位侧方出生后18个月左右出现,立位后方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