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的王国,大量的商业巨制电影从这里产生,进而风靡世界。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电影, 阿甘正传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好莱坞大片。今天我们就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这部经典的作品。本片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影片通过阿甘对自己生活的讲述,深层次的剖析了美国当代历史,以幽默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和战争进行讽刺。作为一部以人物记录历史的影片,阿甘作为主要线索,经历了美国最动荡的一段历史。影片也同样倡导了美德的回归,进行正确的精神引导,大力提倡人性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它是好莱坞反智潮流电影中的经典名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的时代。于是好莱坞便
2、出品了一系列贬低现代文明崇尚回归原始阐释人性的影片。其中阿甘正传便是通过一个智力障碍者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战,政府丑闻,外交,种族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生活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 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就是让美国人回顾自己的历史,重新审视自己。阿甘在此片中被塑造成一个天生弱智,却具备了人类最优秀美德的人。他坦荡的面对生活带给他的挑战,在混乱中接受锤炼,只冲着一个方向奔跑,最终跑向了他的终点。这是一部人生寓言,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在这部影片中,人物造型有很强烈的对比。阿甘的形象出现时一般是清爽整洁的,与影片中出现
3、的其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汤姆汉克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先天性智力残疾,却朴实真挚的阿甘。幼年时阿甘拙笨,说话缓慢而坚定,而成年的阿甘说话滔滔不绝,包含了一种绝对的自信。珍妮,她一直是阿甘的天使,正因为听了珍妮的话,阿甘才能永不停歇的跑着。但是与阿甘不同,她的生活始终是随波逐流居无定所的,她从生活上到精神上都是个流浪者,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她想成为歌星,却只能在街上或者色情酒吧里卖艺,与一帮狐朋狗友们吸毒。她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色情,暴力,毒品这些负面因素。所以影片塑造出的珍妮的形象总是阴暗的,模糊的。但是她对阿甘又是真诚的,所以在影片结尾处,珍妮的形象又回归了初识阿甘时的纯洁美丽。丹中尉,一开
4、始出场便是狂野的,翻脸如翻书,上一刻还在开玩笑下一刻又在严肃的下达命令。他在战场上一门心思的求死,延续他家族的“光荣”捐躯历史。在做完截肢手术后的丹中尉异常绝望,他认为生活的希望全都结束在了战场上,他本该死在那里,对阿甘的救命之恩完全不领情。从战场回来后变得有些神经质,穿着邋里邋遢,说话粗声粗气,宣泄着他的不满。但是在新年夜里,他的悲伤抑制不住的外泄,让观众感受到他真正的内心世界。后来在海上他与风暴进行搏击,又以不屈不挠的反抗者形象出现。最后“他和上帝讲和”后,以及在阿甘结婚时出现的形象是温和的,这是他在经历人生几大起伏后回归本性的表现。影片的拍摄技巧也是很值得称道的。在体现珍妮和阿甘两个人的
5、生活时,经常用不同的光效和色调。在阿甘的生活中,大量的运用暖调。而珍妮的生活片段则运用较多的冷色调。影片中多次出现阿甘跑步的画面,跑步在这部片子里面算是出现最多的动作段落。第一次跑步,阿甘摆脱了他腿上的支架,在这一场景中依旧出现大量的绿色,背景拥有很清晰的轮廓,自然的和谐美丽使人心情明朗。第二次他得到了橄榄队教练的青睐,随后凭借着跑步这一特长,为橄榄球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在这一场景中出现了大块的红色和黄色,观众席上也是大片大片的红色标语,把球场比赛热烈气氛烘托起来,让人兴奋。依旧是暖色调为主。随后是越战中他在丛林中奔跑,救了自己的战友们。这里也是使用大量的绿色和黄色,并且光线充足,线型较为清楚
6、,营造出很好的光影效果。与阿甘的生活段落色彩刻画相比,珍妮的生活环境大部分降低了色彩的明暗度,表现起其生活的压抑,同时体现珍妮本人内心的消极厌世。影片通过这种明暗,色调的对比方式,暗示了阿甘与珍妮两人个性的相悖与命运的走向。而在最后,珍妮重新回到阿甘身边的时候,两人的内心世界逐渐相统一,珍妮场景的色彩也与阿甘趋于一致,光效也统一使用了自然光效。珍妮一身白色裙子向阿甘走来,色彩又如同两人幼年的时候,白色与绿色相间,开阔明亮,充满朝气。让观众明白珍妮的生活已经不像从前一般,而是以一种更乐观的方式面对人生,也喻示了珍妮经历若干波折后的精神上的重生。影片通过对光线与色彩的配置,更加完美的塑造出人物性格
7、,也表达了导演的意图和影片的主题,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同时能激发观众的想象里,让观众潜意识的接受这些暗示信息。色彩与光效的使用也推动了叙事,增强影片真实感,加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想必也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那根飘浮着的羽毛。这根羽毛也多次出现在镜头当中。影片一开始便以羽毛作为视线引导,镜头追随羽毛,一直到人物出现。结尾处,羽毛又随风而起,飘荡到更远处。在阿甘正传的一开场,一根羽毛引导观众的视线,同时出现了开场音乐,钢琴的轻盈与小提琴的柔美融合在一起,为“羽毛”塑造出声音造型,也推动着影片的气氛。随着羽毛的起伏,观众感受到的音乐也是如羽毛般飘忽不定,随风
8、飘荡,正如生活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感,难以预料。而在影片结尾处又重复出现这一主题,此时,音乐的含义却多于开头,有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慨,多了几分感动。生活就像这根羽毛一样,或随风飘荡,或落于尘泥,我们无权选择它的方向。但是我们有权利选择如何面对。在美国的社会中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的问题。种族问题也是阿甘正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首先是阿拉巴马的民权运动,州长华莱士拒绝黑人入校,但最终妥协。在开往军营的车上,观众可以看到车上都是白人与白人坐在一起,黑人与黑人坐在一起。阿甘在车上碰上了从前在校车上一样的钉子。最后他和黑人巴布坐在一起,这也是他在军营中唯一的好朋友。巴布的祖先都是做虾的,在饭店里给白人端菜。在阿甘
9、送给巴布母亲股份之后,人物关系转换了,换成了白人给黑人端菜。种族问题以一个幽默的报复方式呈现处理。电视在这部影片里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段,通过它,展现了美国当代的政治文化包括阿拉巴马州民权运动,华莱士被射伤,肯尼迪总统接见全美大学生橄榄球队,约翰逊总统接见越战功臣,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福特总统被刺杀,尼克松水门事件,还有登月电视新闻经常作为一个剪辑点建立起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只见的关系。在叙事上,也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呈现出美国社会状态暴力冲突严重,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的真实情况。声音是一部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声在影片中表现为对话和旁白以及内心独白,整个故事由阿甘的旁白来讲述
10、,阿甘的声音柔和,平缓,情绪起伏不大,娓娓道来,奠定了整部影片舒缓平实的基调。幼年时的阿甘,说话有些木讷,字字清晰,虽然拙笨但是很朴实。阿甘总是重复“笨有笨的的作为。 ”,这句话塑造出了阿甘自信的性格,而“我更加的思念珍妮。 ”这句话贯穿影片始终,成为珍妮场景与阿甘场景的剪辑点,连接两个人的关系,推动了情节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情专一,真诚的阿甘。而电影音乐,也记述了这一时代最有代表性的音乐摇滚。电影中的摇滚音乐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帮助影片叙事推进影片节奏,也同样发人深省,突出了人道精神和人文主义情怀。音响为影片增添了生活气息,阿甘的场景中,总是宁静的,充满自然的气息。而珍妮的场景中,充满了城市噪音,是浮躁而喧闹的。这些场景中,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对现代工业的排斥与对自然的向往。影片中关于漫漫人生的种种韵味,苦与乐、生与死、战争与爱情、冷 漠与友谊、成功与失败,伟大与卑微,值得我们去一辈子细细品味。在我们骄扬跋扈时,在我们患得患失时,在我们迷惘彷徨时,在我们伤痕累累时,我们想总可以在满目的荒谬之中苟活下去,就冲着阿甘这个理由。我们还要尽我们的所能,让更多人知道阿甘的故事,纵然这世界走到尽头,必然是消失于无形,但活着的人总需 要一缕希望的曙光。或许人生就像那根飘浮的羽毛一样,要么飘浮不定,要么乘风破浪,但是人生也像那根羽毛承载着我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