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定“提高教学质量能提升学校形象”的意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动力,坚持教风建设、学风建设、考风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主渠道,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工作重点以提高各年级语、数、英学科成绩为切入点,提高六年级学生成绩为突破点,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为活动载体,强化教学常规的过程性管理,促进教师素质的专业化成长,高效率地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学
2、任务。本方案的工作重点是: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教学氛围;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3、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4、强化常规检查,增强工作实效;5、优化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6、完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拼搏。三、具体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教学氛围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教师为成员的教学常规管理领导组。根据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性质和要求,领导组下设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担任副组长,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全面负责教学常规的过程性检查工作。2、通过教师会、学生集会、宣传窗、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让全校师生
3、知晓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学校里、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以此促进活动规范、有序、深入地开展。3、强化值日行政巡视制度,健全学校行政挂钩年级及备课组制度,要求全体行政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教学工作情况,每周深入教研组指导教研工作,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5 节,利用每周的行政例会安排时间专题研究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商定有力整改措施,并以“校长室教导处各教研组各教师”为主线,层层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二)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1、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每周一次不少于 2 课时的备课组活动制度。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教研主题、
4、定专题发言人。建立健全教师外出学习制度。学校每年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老师,要以汇报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汇报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讨论,推广学习成果。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组织教师收看名师教学实录、听专家讲座等,让更多的教师接受新理念,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建立教师读书制度。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教师个人每学年必须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或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摘录,每学期完成 8000 字的读书笔记,并将此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2、建立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教导处在学年初就做好规划,把学校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及本校年轻教师的
5、结对帮扶任务。学校与结对教师双方明确帮扶的相应职责,年终进行相应的考核。3、建立健全教师成长记录袋为了对全体教师实行多元管理,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档案袋中包括以下内容: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计划书(明确每年在专业上的努力方向) ;论文、案例、交流材料等;公开课相关材料,包括教学预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等;专业学习材料,包括听课本、学习笔记、培训笔记等;承担课题研究的有关方案、阶段性成果、总结材料;教师个人业务比赛有关获奖证书及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奖情况;教师常规检查情况表。(三)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严格落实新的课程方案,开齐
6、课程,上足课时,并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过程性管理,实现教学常规工作“五认真” 。即:(1)认真备课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同学科任课教师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教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含说课) ,做到教学进度、目的和练习辅导的大体同步。主备教师提前 3 天写好“教学预案”初稿,复印分发给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必须在备课组讨论之前认真审阅“教学预案”初稿,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备课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积极倡导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5 周岁以下教师每人每学期要应用多媒体开设
7、一节公开课;3645 周岁教师每学年开设一节公开课;鼓励 46 周岁以上教师每学年开设 1 节公开课。严格落实教师教案的抽查和检查制度。检查组对教师教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每学期进行两次教案质量的全面检查,实行每学期一次的教师教案量化考核、等级评定活动。青年教师要求写详细的教案,课后反思不少于教案总数的 1/2;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写简明扼要的教案,写出特色,课后反思不少于教案总数的 1/4。(2)认真上课树立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和蔼可亲的形象,尊重学生,把握好课堂节奏,努力提高课堂 40 分钟的质量和效益。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
8、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多媒体化、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做到密度高、优质、高效,教学体现基础扎实,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学生思维活跃,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校长、教导处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5 节,学校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5 节,每次听课均有较详的听课记录和教学评价,并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在达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由达标课向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过渡和提升。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每学年必须上一节示范课或优质课,鼓励教师在上研究课、示范课或优质课。(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有选择
9、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不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进行不加选择的布置作业。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批改,做到及时、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语文(基础知识) 、数学、英语的作业原则上都要批改,特殊情况下每次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其他科目一般不布置作业,如有布置,都必须批改。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清楚明白,批改文字要工整、端正。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鼓励并有激励性评语。(四)强化常规检查,增强工作实效以教学常规管理检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采
10、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单元达标质量分析、课后辅导、教改教研等工作进行检查,对没有落实工作或工作不到位的教师进行督查,通过检查促落实,增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的主要工作有:1、每两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总结各组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2、每月不定期到课堂听课,同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向学生了解作业批改情况,并与授课教师交流意见,写出评价意见;3、每两月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和单元测试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4、每两周检查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查看教师听
11、课笔记,检查教师出席情况,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记录情况;5、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的业务指导,要求每个课题组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整理和归档工作;6、不定期抽查教师业务档案、教研专题发言稿、教学反思、公开课开课情况等工作的完成情况;7、每学年进行一次教案或论文、课件评优活动,对优秀教案、特色教案或优秀论文、课件进行表彰。(五)优化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1、加强学校的校本教研管理。 (1)健全完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确保学校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教导处定期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和落实。具体要求如
12、下:教研组、备课组期初要及时制订每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活动要与研究的课题相结合。备课组长应做好活动过程记录,整理好有关材料,期末进行总结。教导处加强对各备课组的研究课题、活动内容、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指导。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倡进行小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学校的课题的研究,把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教师要按照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中的教学反思制度和教学问题解决积累制度,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积极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按“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
13、学总结和反思”的基本流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每学期应撰写一份有关课题研究的反思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3、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学校、教研组每学期必须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思考学校的每一项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思考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每个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具体要求如下: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并在自己教学设计中写出教学反思;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每次质量监控的测试后要教学反思,并写出质量分析。(六)完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拼搏结合学校实际,重新修定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评办法,以积分形式进行量化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年教师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对成效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进行后续跟踪。检查组将各阶段检查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常规检查的具体情况,将作为教师在校工作表现、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纳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及年度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