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笔记.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8241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6.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微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经济学原理微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经济学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 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主流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由于一

2、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3、只有当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3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1)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与家庭一样,国家也能从相

4、互交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劳务。(2)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3)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单纯的市场调节经常会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场结果。4关于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基本结论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

5、们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 。最后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1)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一国的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2)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发行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3)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人们通常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即降低通货

6、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权衡取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一、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正如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观察一个事件,建立一种理论,并收集数据来检验这种理论。但是,收集数据来检验经济理论是困难的,因为经济学家通常不能从试验中创造数据。这就是说,经济学家不能仅仅为了一种理论而控制经济。因此,经济学

7、家通常采用从历史事件中收集到的数据。2假设的作用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通过理解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这种假想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来更好地理解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更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3经济模型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他们的主题。像所有科学家一样,他们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并建立了简化的模型,以便解释周围的世界。两个简单的经济模型是循环流量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1)循环流量图循环流量图是指表明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以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如图 2-1 所示。在这个模型中

8、,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这些投入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图 2-1 循环流量图图 2-1 中,经济决策由家庭和企业做出。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是买者而家庭是卖者)上相互交易。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物品与劳务的流向。循环流量图的形式是简化的,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简化模型,因为它不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2)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获

9、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经济可以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或它之内的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但不能在该边界以外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不是它以内)的点代表有效率的生产水平。生产可能性边界图示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 A 和 B 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2 表示。图 2-2 生产可能性边界该图形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 A 产品和 B 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 C 点)是不能达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 D 点)可以达到,但没有利用完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

10、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 E 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界也表明了用另一种物品来衡量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从而增加了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1)含义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经济学。(2)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即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

11、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3)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1)含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它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2)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12、。(3)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1)二者的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2)二者的区别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固有的联系,但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探讨不同的问题,所以,它们有时采用相当不同的方法。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即实证表述,是

13、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即规范表述,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这两种表述的关键区别在于如何来判断其有效性(validity) 。原则上,实证表述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是否定的;而规范表述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一项政策是好是坏不仅仅看科学事实,还包含对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哲学的看法。当然这两者也是互

14、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value judgment) 。研究经济学需要记住这两种分析的不同,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当经济学家解释经济运行情况时,他使用前者,此时他是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的;当提供帮助来改善经济后果时,他使用后者,此时他站在政策顾问的立场上了。四、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经济学家向政策制定者提供相互冲突的建议的原因有两个:1科学判断的不同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因而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例如,经济学家对家庭储蓄对储蓄税后收益变动的敏感程度看法不同。2价值观的不同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

15、,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例如,经济学家对于是否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看法不同。在现实中,虽然经济学家对于许多问题有正常的分歧,但在许多经济学原理上是极为一致的。一、专业化与贸易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二、比较优势原理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

16、种物品时的能力。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1)绝对优势的含义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最高生产率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

17、am 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2比较优势(1)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所放弃的使用该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绝对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则是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

18、弃的东西,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2)比较优势与贸易无论绝对优势如何,如果生产者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不同,每个生产者就应该专门生产其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这就是说,每个生产者都应该生产他们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然后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些产品交换其他产品。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量就会

19、增加,而且,经济蛋糕规模的这种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是因为它使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3)贸易的价格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者的机会成本之间,卖者可以以高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出售一种商品,买者可以以低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购买一种商品,结果双方的状况都将改善。三、比较优势的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由于在现代世界中相互依存如此之普遍,所以,比较优势原理有许多应用。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国家与个人,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原理支持各国间的自由贸易。各国之间的贸易遵循同样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国外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物品称为进口,在

20、国内生产并在国外销售物品称为出口。即使美国在生产汽车和粮食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也应该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东西。由于美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低(更肥沃的土地)而日本高,所以,美国应该生产更多的粮食并出口到日本,以交换从日本进口的汽车。一、市场与竞争1市场的含义市场(market)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劳务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2市场类型的划分与特征市场类型的划分与特征如表 4-1 所示:表 4-1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3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指竞争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

21、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有两个主要特征:(1)用于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如此之多,以至于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价格。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以,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二、需求与供给1需求(1)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3)需求的表示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根据需求定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22、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可以得出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在所有其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时,一种物品的总需求量如何随该物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5)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当人们改变他们在每种价格上希望购买的量时,需求曲线移动。使需求曲线移动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互补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嗜好。如果你的偏好转向一种物

23、品,这就引起该物品的需求增加。预期。对未来收入或价格的预期将影响当期一种物品的需求。买者的数量。买者数量越多需求量越大,反之,越少总之,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2供给(1)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2)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3)供给的表示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24、图形。根据供给定理,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4)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市场供给量是在每种价格上所有卖者供给量之和。为了得出任何一种价格时的总供给量,可以把个人供给曲线轴上表示的个人供给量相加。市场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总供给量如何随着它的价格变动而变动。(5)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当生产者改变他们在每种价格上希望出卖的数量时,供给曲线移动。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投入品价格。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用投入品的价格负相关。技术。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增加供给量。预期。对未来的预期将影响当期一种物品的供给。卖者的数量。总之,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

25、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3供给与需求的结合(1)均衡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使市场趋向于均衡。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的过剩,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短缺,引起市场价格上升。(2)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

26、曲线移动,或者是在某些情况下,使两种曲线都移动。第二,确定曲线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第三,用供求图来比较原来的均衡与新均衡,以表明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3)供给曲线移动被称为“供给变动” ,而需求曲线移动被称为“需求变动” 。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移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而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4)当供给或需求曲线移动时,价格和数量如何发生变动的具体如表 4-2 所示。表 4-2 当供给或需求移动时,价格和数量发生的变动4价格对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对于经济中的每一种物品来说,价格确保供给与需求达到

27、平衡。因此,均衡价格决定了买者选择购买多少这种物品,以及卖者选择生产多少这种物品。一、需求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公式需求价格弹性指衡量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需 求 变 动 的 百 分 比需 求 价 格 弹 性 价 格 变 动 的 百 分 比一般用中点法计算( , )和( , )两点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1PQ2P1212/QP需 求 价 格 弹 性分子是用中点法计算的数量变动百分比,分母是用中点法计算的价格变动百分比。(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

28、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需求倾向于缺乏弹性,而奢侈品需求倾向于富有弹性。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时间框架。一般说来,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3)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由于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所以,它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图 5-1 表示不同需求价格弹性下的需求曲线形状。图 5-1 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4)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总收益指厂

29、商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等于该产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 时,总收益和价格同方向变动;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 时,总收益和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价格弹性正好等于 1 时,总收益是固定的,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2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需 求 量 变 动 百 分 比需 求 收 入 弹 性 收 入 变 动 百 分 比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的商品为正常品,正常品的需求量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的商品为低档品,低档品的需求量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衡量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