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句容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主要内容,定义流行病学诊断评估慢性持续期的治疗急性发作期的处理重症哮喘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性问题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气道重塑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流行病学,患病率全球:至少3亿人中国:约3000万人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控制现状
2、哮喘的治疗目标:实现哮喘的总体控制(2014GINA),即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控制率西欧(2006):5.3% 拉丁美洲:2.4% 亚太地区:2.5%中国:40.5%,但仍低于发达国家(2010年CARE研究),诊断,诊断标准典型的哮喘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及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和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发作时双肺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体征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诊断,诊断标准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绝对值200ml)支气管激发
3、试验阳性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至少连续7天每日昼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两周内最高PEF-两周内最低PEF)/(两周内最高PEF+两周内最低PEF)/2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中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哮喘,诊断,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中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中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
4、胸闷。隐匿性哮喘: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增高者。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诊断,分期急性发作期: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缓解期: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诊断,严重程度的分级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应用价值。根据白天、夜间哮喘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
5、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诊断,严重程度的分级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轻度哮喘:经过第1级、第2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中度哮喘:经过第3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重度哮喘:需要第4级或第5级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控制,或者即使经过第4级或第5级治疗仍不能达到控制者。,评估,评估的内容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如变应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抑郁和焦虑等。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如职业、环境气候变化、药物和运动等。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支气管舒张剂的用量可以作为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过量使用这类药物不仅提示哮喘未控
6、制,也和哮喘频繁急性发作以及死亡高风险有关。评估患者药物吸入技术、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估,评估的内容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正确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是制订治疗方案和调整治疗药物以维持哮喘控制水平的基础,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药情况、肺功能检查结果等复合指标可以将患者分为哮喘症状良好控制(或临床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评估,评估的内容评估患者有无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开始治疗时测定FEV1,使用控制药物后36个月记录患者最佳肺功能值,并定期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哮喘评估未控制、接触变应原、有上述合并症、用药不规范、依从性差以及过去1年曾有哮喘急性发作急诊或住院等都是未来哮
7、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评估,评估的主要方法症状:哮喘患者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昼夜均可以出现当患者因上述症状出现夜间憋醒往往提示哮喘加重。肺功能:临床上用于哮喘诊断和评估的通气功能指标主要为FEV1和PEF。FEV1和PEF能反映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评估指标。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ACT是一种评估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问卷。 ACT得分与专家评估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ACT不要求测试患者的肺功能,简便、易操作适合在缺乏肺功能设备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评估,评估的主要方法症状:哮喘患者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昼夜均可以出现当患者因上述症
8、状出现夜间憋醒往往提示哮喘加重。肺功能:临床上用于哮喘诊断和评估的通气功能指标主要为FEV1和PEF。FEV1和PEF能反映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评估指标。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ACT是一种评估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问卷。ACT不要求测试患者的肺功能,简便、易操作适合在缺乏肺功能设备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评估,评估的主要方法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一氧化氮是一种气体分子,可由气道表面多种固有细胞和炎症细胞在一氧化氮合成酶氧化作用下产生。哮喘未控制时一氧化氮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降低。可以作为评估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可以用于判断吸入激素治疗的反应。FeNO测
9、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别较大,连续测定、动态观察FeNO的变化其临床价值更大。FeNO的正常参考值:健康儿童520ppb,成人425ppb。50ppb提示激素治疗效果好,25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慢性持续期的治疗,治疗目标与一般治疗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应为每例初诊患者制订书面的哮喘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测,并根据患者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慢性持续期的治
10、疗,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慢性持续期哮喘主要通过吸入和口服途径给药
11、,吸入为首选途径。吸入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肺内沉积率,而肺内沉积率受药物剂型、给药装置、吸入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而言,干粉吸入装置肺内沉积率高于气雾剂,超细颗粒气雾剂高于普通气雾剂。,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ICS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对ICS的反应性存在一定的个体和人种差异,多年前我国一项应用氟替卡松治疗哮喘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国哮喘患者接受GINA推荐高限ICS剂量的50%,也能获得与高限剂量相似的效果。ICS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减轻发作时的严
12、重程度,降低病死率。,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ICS在口咽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吸药后应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选用干粉吸入剂或加用储雾器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ICS全身不良反应的大小与药物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肠道的吸收、肝脏首过代谢率及全身吸收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有关。哮喘患者长期吸入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的ICS是安全的,但长期高剂量吸入激素后也可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轴抑制等。,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口服给药对于大剂量ICS联合LABA仍不能控制的持续性哮喘和激素依赖型哮喘,可以叠加小剂量口服激素维持治疗。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激
13、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等),推荐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泼尼松的每日维持剂量最好10 mg,关于口服激素维持治疗的疗程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的证据。,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口服给药长期口服激素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肥胖症、白内障、青光眼、皮肤菲薄及肌无力等。对于伴有结核病、糖尿病、真菌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抑郁或消化性溃疡的哮喘患者,应慎重给予全身激素并密切随访。,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2-受体激动剂短效2-受体激动剂:维持时间4-6小时比如:特布他宁、沙丁胺醇等。长效2-受
14、体激动剂:维持时间10-12小时快速起效的长效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缓慢起效的长效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还有茚达特罗等,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短效2-受体激动剂(SABA) :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吸入给药:可供吸入的SABA包括气雾剂、溶液等。这类药物能够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通常在数分钟内起效,疗效可维持数小时,是缓解轻至中度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这类药物应按需使用,不宜长期、单一、过量应用。不良反应包括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短效2-受体激动剂:口服给药: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等,通常在服药后1530 min起效,疗效
15、维持46 h。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比吸入给药时明显。丙卡特罗联合ICS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但不推荐用于哮喘的长期维持治疗。缓释和控释剂型的平喘作用维持时间可达812 h,特布他林的前体药班布特罗的作用可维持24 h,可减少用药次数,适用于夜间哮喘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注射给药:虽然平喘作用较为迅速,但因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不推荐使用。,慢性持续期的治疗,长效2-受体激动剂(LABA):LABA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 h以上。目前在我国临床使用的吸入型LABA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和茚达特罗等,可通过气雾剂、干粉剂或碟剂装置给药。福莫特罗起效快,也可作为缓解
16、药物按需使用。长期单独使用LABA有增加哮喘死亡的风险,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LABA。,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ICS/LABA复合制剂ICS和LABA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加倍剂量ICS的疗效,并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大剂量ICS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低剂量ICS/福莫特罗干粉剂也可作为按需使用药物。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的复合制剂有不同规格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和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白三烯调节剂(LTRA)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调节剂和5脂氧合酶抑制剂,是ICS之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
17、长期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目前在国内主要使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但其抗炎作用不如ICS。LTRA服用方便,尤其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浓度茶碱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茶碱的代谢有种族差异性,中国人与美国人相比,血浆药物分布浓度高,总清除率低。因此,中国人给予较小剂量的茶碱即可起到治疗作用。国内研究结果证实,小剂量茶碱联合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与较高剂量激素疗法具有同等疗效,对下
18、丘脑-垂体-肾上腺的抑制作用则较高剂量激素疗法弱。对吸入ICS或ICS/LABA仍未控制的哮喘患者,可加用缓释茶碱作为哮喘的维持治疗。,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茶碱由于茶碱价格低廉,在我国及发展中国家广泛使用。茶碱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多尿等,个体差异大,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多索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不良反应较轻。双羟丙茶碱的作用较弱,不良反应较少。,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抗胆碱药物吸入性抗胆碱药物,如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异丙托溴铵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噻托溴铵,具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较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与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互补
19、作用。妊娠早期妇女、患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适用于需要第5级治疗且血清IgE水平增高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改善重症哮喘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口服激素和急救用药,降低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率,降低住院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抗IgE单克隆抗体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全球数据一致。抗IgE单克隆抗体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通过皮下注射常见吸入变应原(如尘螨、豚草等)提取液,可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变应原
20、明确,且在严格的环境控制和药物治疗后仍控制不良的哮喘患者。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与评价,变应原制备的标准化也有待加强。AIT存在过敏反应的风险,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舌下给药(SLIT)较皮下注射简便,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但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慢性持续期的治疗,药物: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阿司咪唑、氮司丁及特非那丁,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如曲尼司特、瑞吡司特等,在哮喘治疗中作用较弱,主要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制定治疗方案一旦哮喘诊断确立,应尽早开始规律的控制治疗,这对于取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开始控制治疗前需要再次确认哮喘诊断、记
21、录哮喘患者症状和危险因素(包括肺功能)、考虑影响治疗选择的因素、确保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安排适当的随访时间等。对于成人哮喘患者的初始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级别,若处于两相邻级别之间则建议选择高的级别,以保证初始治疗的成功率。,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制定治疗方案整个哮喘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连续进行评估、调整并观察治疗反应。控制性药物的升降级应按照阶梯式方案选择。哮喘控制维持3个月以上可以考虑降级治疗以找到维持哮喘控制的最低有效治疗级别。,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第一级治疗:按需吸入缓解药物。推荐治疗方案:按需吸入SABA能够迅速而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但单独使用SABA存在安全性隐患,因此仅限
22、用于偶有短暂的白天症状(每月少于2次,每次持续数小时)、没有夜间症状、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症状超出上述程度,或存在任何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如FEV1占预计值%1支(200喷/支)、依从性或吸入技术差、FEV1占预计值%60%、吸烟或暴露于变应原、痰或血嗜酸粒细胞高、存在合并症(鼻炎、鼻窦炎、肥胖)或有重大心理或社会经济问题,或存在固定性气流受限等,一般不推荐降级治疗。确需降级也应在严密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降级治疗应选择适当时机,需避开患者呼吸道感染、妊娠、旅行期等;,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哮喘降级治疗的原则通常每3个月减少ICS剂量25%50%是安全可行的;每一次降级治疗都应视为一次试验,有可能失败,
23、需要密切观察症状控制情况、PEF变化、危险因素等,并按期随访,根据症状控制及急性发作的频率进行评估,并告知患者一旦症状恶化,则需恢复原来的治疗方案。目前的降级治疗推荐意见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推荐的药物减量方案的选择通常是首先减少激素用量(口服或吸入),再减少使用次数(由每日2次减至每日1次),然后再减去与激素合用的控制药。,慢性持续期的治疗,降级治疗参考方案,慢性持续期的治疗,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即使给予最大剂量的治疗,部分哮喘患者仍有急性发作;一次急性发作会显著增加未来一年内再次发作的风险;可通过优化哮喘药物治疗方案来减少急性发作;关注并识别有急性发作高危因素的哮喘患者,制定干预策略减少未
24、来急性发作的风险。,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CVA是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CVA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部分患者有季节性。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常伴发过敏性鼻炎。感冒、异味、油烟和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此临床特点不具诊断价值。,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最重要的条件,但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绝大部分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
25、加,少部分显著增加,但总体增高比例不如典型哮喘。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FeNO增高提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但检测正常不能排除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CVA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激素治疗反应,临床上须注意鉴别。,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结核有时亦可能会误诊为CVA。CVA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ICS加2受体激动剂有效,很少需要口服激素治疗,治疗时间在8周以上。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治疗。LTRA治疗有效。对于气道炎症严重的CVA或吸入治疗效果不佳时,可
26、以短期使用中小剂量口服激素治疗。,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近年来我国专家发现存在以胸闷为惟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患者以中青年多见,起病隐匿,胸闷可在活动后诱发,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哮喘的病理特征,并对ICS或ICS/LABA治疗有效。,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围手术期哮喘管理围手术期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约在术前57d至术后712d。围手术期哮喘管理目标:降低围手术期哮喘
27、急性发作风险,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气道不良事件的风险。,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围手术期哮喘管理术前准备完整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及哮喘的良好控制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评估应包括症状评估及围手术期急性发作风险评估。对于择期手术,哮喘评估应至少在术前1周进行。哮喘症状未控制及近期发生过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其围手术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增高。围手术期哮喘患者推荐常规行肺功能检查,尤其对于症状未控制的哮喘患者,,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围手术期哮喘管理术前准备所有哮喘患者择期手术应在达到良好哮喘控制后进行;对于急诊手术,则应充分权衡患者可能存在的气道风险与手术必要性。所有哮喘患者
28、,围手术期应规律应用维持药物。静脉激素治疗可能更适合于急诊手术患者。,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围手术期哮喘管理术中管理神经肌肉阻滞剂是最常见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阿曲库铵、米库溴铵等,均可诱导组胺释放效应,而罗库溴铵适用于哮喘患者快速气管插管。七氟醚作为吸入性麻醉诱导剂,其耐受性良好且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围手术期哮喘管理术后管理术后良好的镇痛、加强呼吸训练、控制胃食管反流等可能有助于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气管拔管后持续气道痉挛的哮喘患者可能获益。,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应用某药物而引起的哮喘
29、发作,称为药物诱发哮喘(DIA)。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其他药物还有降压药、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和某生物制剂。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这是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SAIDs不耐受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AIA)。,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AIA的典型临床表现:在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10120min后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常伴有发绀、结膜充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或伴咳嗽。大多根据服用阿司匹林等环氧酶抑制剂后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史而诊断,阿司匹林激发试验被用于诱导支气管痉挛,以
30、诊断AIA,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和吸入赖氨酸-阿司匹林激发试验,但因能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和具备一定抢救条件下进行。,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预防DIA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该类药物;对于那些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来控制哮喘症状,或常规治疗难以改善鼻部炎症和息肉病变,或因其他疾病而需服用阿司匹林的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脱敏治疗。控制鼻部疾病、LTRA治疗均有助于阿司匹林性哮喘症状的改善。,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妊娠期哮喘妊娠期哮喘是指女性怀孕期间出现的哮喘。大约4%8%孕妇患哮喘,1/3哮喘患者因妊娠而加重,多发生在妊
31、娠第2436周;妊娠哮喘不仅影响孕妇,还影响胎儿;未控制的妊娠哮喘会导致孕妇发生子痫或妊高症,还可增加围产期病死率、早产率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妊娠期哮喘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基于妊娠安全性考虑,药物选择要慎重;在妊娠过程中停用ICS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LTRA可减少症状,且不增加早产的风险。,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妊娠期哮喘妊娠期哮喘的全程化管理可以减少哮喘症状波动或急性发作给孕妇和胎儿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评估和监测哮喘病情:监测PEF变异率;控制哮喘加重的因素,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妊娠哮喘急性发作时,咳嗽胸闷气急、喘息或PEF下降20%,胎动减少以及SaO212%且绝对值升高
32、200ml)、FeNO增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既往有哮喘病史,则需考虑ACOS诊断。,特殊类型的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哮喘患者经过36个月规范治疗仍然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再结合有害气体或物质暴露史、高分辨率CT(HRCT)判断肺气肿存在及弥散功能下降,则有助于ACOS的诊断。ACOS的治疗推荐联合应用ICS与LABA和(或)LAMA,同时,ACOS治疗应包括戒烟、肺康复、疫苗接种和合并症的治疗。,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的管理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通常可以使哮喘的病情得到满意的控制。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有效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有助
33、于患者获得疾病知识、自信和技能,在哮喘管理中发挥作用。哮喘管理的长期目标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急性发作、固定性气流受限和不良反应的未来风险。,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的管理基于控制的哮喘管理:在基于控制水平的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中,评估、调整治疗、监测治疗反应形成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在选择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反应时,兼顾哮喘控制的两个方面(症状控制和未来风险)。,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的管理哮喘指南的实施: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当地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诊治规范和实施计划,然后评估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指南实施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务人员教
34、育的目标:培训哮喘管理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患者教育目标: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的使用。,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患者的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构建并改善医患之间伙伴式、互动式的关系,可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力,减少急性发作、住院率、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患者的教育:用药依从性及其他指导治疗干预: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策药物/剂量的选择,如有可能尽量选择长效制剂,最好每日一次用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
35、提下使用单一吸入装置多种药物联合制剂;随时评估患者吸入装置的使用情况,查看患者药物使用细节,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提高疗效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干预: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制定书面治疗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患者教育和提供相应的信息。,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患者的教育:用药依从性及其他指导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完善教育和管理结构:哮喘专病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哮喘患者协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疾病控制水平;发挥社区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电话随访进行干预。,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患者的教育:正确使用装置技巧的培训70%-80%的患者
36、不能正确使用装置,许多医生也不能正确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好吸入装置,故而,吸入装置的运用技巧培训非常重要。鼓励患者参与装置的选择过程不要同时使用多种吸入装置以避免混淆反复对患者进行吸入技术教育医务人员以实物演示每种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入视频教育模式,并多次练习,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哮喘常识传授哮喘的诊断、基本治疗原则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的区别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症状及急性发作如何认识哮喘的恶化及应该采取的措施何时/如何寻求医疗服务管理并发症,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由医护人员指导的哮喘自我管理培训由健康教育团队(包括医生、药师和护士)有效指导的哮喘自我管理可大大降低哮喘的致残率,医护人员因
37、经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哮喘知识宣传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并针对性的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哮喘行动计划有助于提高哮喘的控制率。书面哮喘行动计划由医生帮助患者制定,包括自我监测,对哮喘治疗方案及控制水平进行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峰流速提示哮喘水平变化时如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达到维持哮喘控制,如何及时接受治疗等。,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病情自我监测和管理控制哮喘的关键环节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准确记录哮喘日记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日志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及患者对哮喘的严重程度、控制水平及治疗的反应进行正确的评估,总结分析哮喘发作与治疗的规律,据此选择和调整药物。PEF对症状严重或不明显的患者是一个有用的监测方法,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手段。短期监测:急性加重后监测恢复情况、调整治疗后评估治疗反应长期监测:哮喘急性发作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