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16174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1.体液 血 浆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淋巴 (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 水,无机盐(Na+, Cl- ) ,蛋白质(血浆蛋白)b. 血液运送的物质 营养物质: 葡萄糖 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氨基酸等废物: 尿素 尿酸 乳酸等气体: O2、CO 2 等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维生素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

2、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功能:

3、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 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b.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 H2CO3 H+ + HCO3- c. 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

4、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1)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2) 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 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2 营养不良 3 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6、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

5、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

6、-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 3-、HPO 42- 等离子有关;人的体温维持在37 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 0C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 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酸碱度(PH值)渗透压a.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c

7、.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d.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

8、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

9、(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 5 -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 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

10、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 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 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 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二、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抗利尿激素 调节水平衡、血压下丘脑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

11、过程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垂体多种促激素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 T 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 T 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激腺 肾上腺激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素 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胰高血糖素 使血糖水平升高卵巢 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 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6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4、激素

12、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1) 、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2)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3) 、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 2 个来源,促进 3 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A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 2 个来源)4) 、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 B 细胞分泌

13、胰岛素 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血糖升高5) 、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 、糖尿病病因: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 7 -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

14、调节。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两者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

15、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8 -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3、 水分

16、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四、免疫调节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T 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因子2、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

17、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 体液免疫:由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内)抗原刺激B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效应 B 细胞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 B 细胞效应 B 细胞分泌抗体抗体清除抗原4、细胞免疫:通过 T 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 刺激T 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

18、效应 T 细胞- 9 -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 T 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 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6、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其遗传物质是 2 条单链 RNA(3)发病机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使人的免

19、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1、 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2、 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 ,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3、 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4、 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 10 -第三章 植物激素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1、胚芽鞘

20、: 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有光无光都产生生长素)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 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含羞草叶片闭合)植物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向光性,向水性) 植物弯曲生长的直接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光,重力,人为原因)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