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必修二 5-7 章综合检测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56分)1下列变异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利用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 B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的三倍体无子西瓜C提供优良的水肥条件得到的穗大粒多的小麦 D利用杂种优势培育的高产油菜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肯定会导致肽链上氨基酸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3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图中哪些过程可以
2、发生基因重组 ( )A. B. C. D.4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D )5在调查某种遗传病的过程中,发现某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I-1 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B-4 不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C-l 患该病的概率为 0D-3 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26人 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 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 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据此所作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患儿致病基因来
3、自父亲 B卵细胞 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C精子 21号染色体有 2条而产生了该患儿 D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 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 50%7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分析下面遗传系谱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B2 的基因型为 AaXbY,1 的基因型为 aaXBXbC如果2 与3 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9/32D两病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注: 4无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 A、a 表示,乙病基因用 B、b 表示。)8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
4、品种,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组 F2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1/3BI、三类矮秆抗病植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少的是CA、B、C 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A组D矮秆抗病通过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方可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9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B基因工程中对 DNA分子的“剪切”和“拼接”发生在生物体外C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导人外源基因D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10.一年生植
5、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适者生存的结果11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 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12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
6、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1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
7、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二、非选择题(共 44分)15(14 分)以下各图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A图所示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基因型与亲本中的 相同。(2)在 B图中,由于物种 P突变为物种P1,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处氨基酸由物
8、种 P的 改变为 。(缬氨酸 GUC;谷氨酰胺 CAG;天冬氨酸 GAC)(3)C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 ,其原理是 。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处 。 (4) 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是 ,其原理是 。若要在 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 。(5) E图表示的育种方法是 ,其原理是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与 D方法相比较,E 的突出优点是 。16(8 分)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说,如图所示:(1)湖泊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 ;“假说乙”的观
9、点是 。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 。 (3)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湖泊 I中红褐色鱼与 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4)对湖泊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 DD和 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5%和 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和 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5% 和 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方向决定于 。17(9 分)图一为某家庭
10、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 (A、a 基因控制)、乙(B、b 基因控制)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另一种是白化病;图二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图一 图二(1)根据上图判断,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4 的基因型是 。(2)4 和5 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图二中细胞处于 期,该家庭中 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图二中表示。(4)图二中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其成果对治疗
11、人类遗传病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过程中共需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18.(13 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 和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植株的花粉表现 (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 (可育或不3育),结实性为 (
12、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 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 ,花药壁植株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必修二 5-7 章综合检测1-5:CCCDA 6-10:CCCCC 11-14:DCCB15.参考答案 11 分(1)甲(2)天冬氨酸(GAC) 缬氨酸 GUC(3)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从中选出矮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5)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
13、限16.参考答案 11 分(1)红褐色鱼是灰色鱼的变异(红褐色鱼起源于一种灰色鱼) 洪水将湖中红褐色鱼带到了湖中(2)生殖隔离(3)湖泊中的金黄色鱼(4)没有进化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5)种群 自然选择17.参考答案 11 分(1)红绿色盲 AaX BXB 或 AaX BXb (只答一个不得分)(2)1/32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5(4)2 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5)24(22 条常染色体+X+Y)18.参考答案 11 分(1)RrBb (2)RRbb rrBB (3)可育 结实 24 (4)可育 结实 24 (5)自然加倍 基因型纯合 基因型杂合 (6)将植株分别自交,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