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ies,学习的界定及特征,学习learning 是一种极其普遍而又重要的现象。广义地讲,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是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包括各种行为习惯、态度、人格特质的形成。学习所产生的结果既可以是积极、良好的,也可以是消极、不良的。,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 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
2、改变说明个体 “学会了什么”。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2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所有的学习行为,只有发生较持久的改变才是学习。 学习要通过行为改变来表现,个体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持久的一致性,而不能是暂时的或偶然的。 只有那些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以及学会的某种行为,并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才能称为学习。,3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由个体的经验引起。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在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才能产生。经验一般包括接受信息、简约信息、转换和评价信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来适应或影响环境,生活中习得的习惯、学习的知识、
3、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观念等均属于个体的经验。记忆结果就是学习后对环境的反应,如果某个人忘记了回刚搬新家的路时,就必须重新获得新经验。,一个幼儿迈出了她的第一步。 一个少年感到自己被某些女性强烈地吸引着。 有的儿童生病后打针,以后看到医生他就感到害怕。一个学生在学会如何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方式是:用2除后再乘以10(如20X5=20/2X10=10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本讲提纲,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联结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新进展,行为学习理论关注愉快的或不
4、愉快的行为结果是如何改变个体行为的,关注个体是怎样模仿他人行为的。行为学习的原理包括:结果的作用强化物惩罚物结果的及时性塑造消退强化程序维持,等,案例,他在家里3个孩子中的老二。他喜欢别人对他的注意。他善于吸引他人的注意。他大声回答问题,在老师眼皮底下传纸条,不交作业这一切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开同学的玩笑,在卫生间的墙上写脏话这样同学们也经常注意到他。他经常被叫到办公室去批评,校长也注意到他了。他为什么会通过这些行为吸引他人的注意?你觉得原因可能有哪些?从中你能归纳出一条学习的原则吗?,一 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概述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
5、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http:/ 4:5012:59http:/ conditioning 条件反射 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该中性刺激也引起了无条件反射。 CS Conditional stimulus CR conditional reflex USunconditional stimulus UR unconditional response,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大脑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他认为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
6、经联系的接通。在大脑皮层上分别有无条件刺激物(食物)和中性(铃声)刺激物形成的两个兴奋灶,当两个刺激物多次结合后,它们之间形成暂时功能上的接通,此时中性刺激物变成了条件刺激物。当中性刺激物单独作用时,它引起的兴奋沿着暂时神经联系激起无条件反射皮层区的兴奋,从而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一)习得acquisition个体在学习的两个刺激之间联结的过程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呈现的时间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1同时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同时呈现或条件刺激先呈现若干秒,然后再呈现无条件刺激直至条件反应出现。2延迟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先呈现一段时间,当它还
7、未消失时,无条件刺激出现。3痕迹性条件作用在无条件刺激呈现之前,先呈现条件刺激,并终止了一段时间后,再呈现无条件刺激。一般情况下,条件刺激在神经系统中作用的痕迹保持下来,并与一定的反应形成条件联系。,(二)泛化与分化1泛化generalization在条件反射建立形成初期,不仅原条件刺激本身会引起条件反射,而且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一系列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条件反射的泛化。 狗对三声铃声形成了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后,对一声或两声的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刺激与条件刺激越相似,泛化现象就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的扩散所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原有刺激情境相似的许多情境
8、往往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例如:,2分化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是条件反射的精确化过程,指对某种特定的刺激做出某种反应,而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做出反应。例如,只对某种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给予强化 ,如给动物喂食,而对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强化,结果,个体以后就只对这种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分化使有机体能够对刺激情境的细微特点和差异做出精确的协调反应。,(三)消退消退是对条件性行为不进行强化而造成行为出现率逐渐降低、最终消失的现象。消退的具体状况是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后,多次只呈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以强化),使条件反应逐渐削弱而最后消失。 (四)延迟延迟是因条件反射延迟而产生
9、的抑制过程。在某些情况下,条件刺激出现后,无条件刺激间隔一段时间才呈现。此时,有机体的条件反射就被暂时抑制,如果延迟到一定时间后再呈现即为延迟。延迟的时间同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当,通过延迟可以使有机体的活动变得更经济。,华生的行为主义,恐惧形成实验(1920),http:/ 局限: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亲身体验:情感反应的经典条件反射,一些音乐歌曲总能激起人们的某些感觉。例如,在一次舞会上,她和心仪已久的他,在深情的烟熏你眼的歌声伴奏下,共舞了一曲。以后,每当她听到烟熏你眼时,就感到很幸福。请花上几分钟,想想哪些歌曲曾引发你怎样的感觉:幸福放松悲伤恐怖,二 联结主义理论,桑
10、代克简介:教育心理创始人学习的实验研究猫的学习实验:问题箱尝试与错误,桑代克迷箱,关于学习实质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桑代克超越巴之处在于他提出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关于学习规律主律一:效果律law of effect主律二:准备律主律三:练习律副律一:多重反应律副律二:心向与态度副律三:联结转移律副律四:类化反应律副律五:选择反应律,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们的课堂中哪些刺激(包括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是可以引发高兴和
11、放松的反应,哪些刺激是可以引发恐惧和紧张的。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使学生在课堂里感觉良好了!,如果你在课堂上看到一个学生上课给同学写信,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发现学生没有完全掌握上次教的代数概念,你会怎么进行教学?如果你的学生对做数学题感到紧张,害怕做错,你会怎么处理?,在以下有关联结主义学习观的表述中,哪一表述最为精确?( )。A、联结主义者用思维和记忆这类内在心理的过程来解释学习 B、联结主义者用刺激对反应的影响来解释学习 C、联结主义者认为学习可以在人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 D、联结主义者将自己的重点放在自尊或自我概念这类理念上,三 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
12、g,一、操作条件反射的含义(一)什么是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应的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个体学会把反应与活动结果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以及被强化了的行为会再次发生。,斯金纳Skinner认为,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反应,即刺激反应的应答性反应,这种学习与经典条件反射相似;另一类是操作条件作用 ,这类学习不是由刺激情境引起,而是个体的自发行为所致。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操作条件反射行为。影响行为巩固或再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行为结果,即强化rein
13、forcement。,http:/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学习者是主动地“操作”环境,因此是一种“随意性反应”的学习。在现今的实验室中,这种箱子与计算机相连来提供刺激物和强化物,并记录动物的反应。实验中,动物可能无意中按压了杠杆,于是就得到了食物。如此多次反复,动物就学会了通过按压杠杆来获得食物,在按压杠杆的动作与食物之间形成了联结。,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其形成规律是相同的,即都要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条件反射,共同点是需要强化。强化是个体学习行为的基础,但两者条件反射仍存在差别。在操作条件反射中,个体是通过主动的操作活动而得到强化,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则是被动地接受条件刺激进而得到强化,应该
14、指出,这种主动操作和被动接受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只具有相对意义。,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操作条件反射的规律与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相似,例如,消退、泛化、分化、延迟等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同样存在。在个体建立操作条件反射后,如果没有强化其反应将逐渐消退。 泛化现象在操作条件反射也是可以观察到。 在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强化是比较容易控制的有效变量。在实验中,主试可以操纵强化的类型、方式和时间来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强化物(reinforcer)是指能增强行为的各种结果。一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s二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s正强化Positive reinfo
15、rcers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rs,增强行为 消弱行为正强化 无强化如表扬或奖励 如忽视负强化 取消性惩罚如摆脱讨厌的任务或情境 如阻止接触喜欢的事或情境 呈现惩罚 如强迫接触不喜欢的事或情境,例子,母亲在表扬孩子时给了他一块糖,糖是 。老师看到学生好成绩时高兴的拥抱了他。这是 。他不喜欢读英国文学课布置的阅读任务,觉得糊涂且难懂,因此总是草草浏览一点,就去找另一些事情做。这种拖延是 。,对以下情境中的哪一个情境最适宜教师每当有行为发生便给予强化()。A、小明刚开始学习怎样正确地做前空翻B、教师给四年级学生复习加法的事实性知识 C、小丽已形成每天交作业的习惯D、小刚学会了
16、上课举手才能回答问题,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相对,是指个体的每次正确反应均得到强化的训练方式,即每次正确行为后都给予以强化。经过这种强化的行为更容易形成条件作用,但是,一旦不强化则行为反应就很容易消退。间断强化是指个体做出的正确反应中只有部分得到强化的训练方式,即间隔一段时间或次数才给予强化。间断强化与连续强化不同,不必对每个反应都给予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在间断强化条件下,建立条件作用需要的时间要比连续强化多得多,而且一旦形成也较难消退。,与正强化和负强化相伴相对应的是惩罚。惩罚punishment是个体在一种行为发生后随即出现厌恶事件从,而导致该行为出现率下降的现象。 惩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行为
17、之后施加厌恶刺激;另一种是在行为之后取消正强化。 厌恶事件会把受到惩罚反应产生的本体感觉的反馈信号变成“条件性厌恶刺激”;当后来产生反应时,来自先前的运动反馈会成为厌恶性刺激,而使反应停止。,不使用惩罚,惩罚在处理有害行为时,常常见效很快。不使用惩罚是放弃了可能有效的处理办法。,海姆吉诺特博士说: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埃文海曼博士说:体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研究表明,遭受惩罚痛苦的人、受到惩罚的人以及看人受罚的人都会这么认为。惩罚并不能帮助孩
18、子们形成民主社会所需要的自我约束力。鲁道夫德瑞克博士认为:现在的孩子让父母和老师很难管理。现实要求我们采用新的方式去影响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诸如打屁股、打手掌、剥夺权利、贬斥之类的惩罚都已过时,这些都不能有效管理孩子们。阿尔伯特班杜拉博士说: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是不能教给孩子正确行为,甚至不能减少他们做坏事的念头。,实用的强化物(有效使用强化物的原则是:最好使用那些能起作用的不太贵的非物质强化物。)自我强化:自我表扬、自我安抚表扬:口头表扬、通过微笑、眼神等传达鼓励关注:聆听、点头或走进学生评定和认证:公开展示、荣誉家庭强化:家长给孩子某种特权特权:如因表现好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活动强化物:
19、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物质化强化物食物,课堂中强化的使用,强化你所希望反复看到的行为:确定想要学生作出的行为,当这些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告诉学生你所期望的行为表现;在恰当的行为出现之后,尽快给予强化。,案例,周一,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哥伦比亚的位置。小马知道它在哪里,他微笑着,双手放在桌是,希望老师叫到他。但是老师叫了其他同学。周二,老师问哥伦比亚名字的来历,小马知道他是以航海家哥伦比亚的名字,命名的,于是他把手举了起来,但老师又叫了其他同学。周三,老师问为什么哥伦比亚人说西班牙语,小马了解那是因为那里早期殖民者来自西班牙。他把手举得高高的,但老师还是叫了其他同学。周四,老师问为什么哥伦
20、比亚出产咖啡而加拿大没有。小马明白是因为咖啡的种植需要在特定的气候中。他高高举起手并不断晃动,这一次老师叫了他。周五,只要老师问的问题小马能回答的,他就高高举起手并不断晃动,时间安排的重要性,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远比延迟一段时间再出现更能影响行为。因此,我们要及时反馈目的两个:一是使行为与结果直接的联系明确化;二是提高了反馈的信息价值,随着孩子的成长,要让他们满意就越来越难。他们会放弃小的瞬间的刺激物,而去寻求更大的刺激物,这就需要他们更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学龄前的儿童比较容易选择她马上就可以得到的刺激物;8岁的孩子愿意为他想要的东西等上一两天;许多青少年可以等上几
21、周。,塑造新行为,塑造(shaping)对学生的每一步都予以强化,以引导学生实现最终的目标。,活动强化的使用,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祖母规则”,如“做完家务你才可以去玩”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不太喜欢的活动,再做喜欢的活动,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如约翰没写数学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是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强化不相容行为,如果两种行为不能同时发生,即为不相容。例如,坐着和站
22、着不能同时进行;吃东西不能同时唱歌,至少是唱得不好;人站着不能睡觉当我们试图减少或暗示某种不恰当行为的努力不成功时,可以考虑使用不相容地方法。,例子:中学生小沃总是把一些垃圾,如果皮、糖纸等东西乱丢在教室、走廊。当学校成立“学生卫生委员会”时,他被定为委员之一,随后又被定为主席。在他的领导下,委员会组织了反乱丢垃圾运动,通过海报、监督等来全面阻止乱丢垃圾的行为。小沃受到大家的注意,运动也很成功,从此也不到处乱丢垃圾了。,长期保持必要行动,消退(extinction),当强化取消后行为会逐渐减弱,直到最终消失。维持(maintenance),无需强化的行为也会出现行为。这是因为这些行为受到内部强
23、化,也就是说,作出行为的过程是令人愉快。,促进内部强化使用间接强化,泛化(generalization),在一定条件下习得的行为迁移到其他情景中。策略,如“实战培训”,你可以采用哪种条件反射来训练学生恰当的举手行为呢?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根据行为学习理论,你可以使用哪种策略让学生先举手再发言?A奖励那些遵守规则的学生B惩罚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学生C忽视那些遵守规则的学生D惩罚破坏规律的学生之前,先停顿片刻,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正是运用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
24、榜,这是一种_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正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班级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在悄悄说话,有的同学在摆弄小东西,有的同学在看课外书,这时,老师看到小婷坐姿端正,静静地等待着上课。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小婷同学,上课之前地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请用行为主义原理分析老师的做法。,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亲身体验:这样做有何代价?
25、,想象这样的情景:作为你的老师,我要求你在课后用1小时辅导两位学习困难的同学。那1小时你并非有非做不可的事。比如你可以和朋友去逛街、去吃饭、去聚聚。如果你辅导同学,你付出了什么代价?是为了迎合我吗?如果我给你一盒糖果作为报酬你会去辅导吗?如果是给你50元呢?你会因为可以帮助他人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去做吗?你可以从我提供的答案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己给出新答案。,再次考虑“这样做有何代价?”在前面的练习中,你考虑了在什么情况下,尽管你可以和朋友聚会,但你选择去给同学补课。看看你的原因属于哪一类强化物:得到老师的赞赏有糖果吃有钱挣喜欢帮助他人,四 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
26、rning1什么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个体并不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只对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并非仿造其行为去表现,从而习得这种行为的过程。对观察榜样的行为进行观察,也学习到类似的行为。这是社会性间接学习,因此也称为替代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lbert Bandura)认为,人的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亲身经历的学习,是从学习者亲身经历的行为后果或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中得到的学习。这类学习的作用是有限的。另一类是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行为准则。 观察学习不是对榜样行为的简单重复,而是包括个体在行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内部认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27、,人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榜样的信息,而是结合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评价,并把信息组织成抽象的认知表征,以便今后付诸行动。,http:/ 18:09http:/ 行为主义的新进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新发展就是将多种认知过程(如思维、知觉、期望、自我陈述)融入行为主义的框架中。自我管理自我言语,行为学习理论小结,早期学习的研究探讨了刺激对反射行为的影响.巴普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的观点.桑代克提出了效果律,强调了当前行为的结果后续行为的影响.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强化物和惩罚物塑造了行为.,就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课堂纪律、动机、教学模式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28、而言,行为学习理论功不可没。然而,行为学习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它们只探讨那些能直接测量的、可观察的行为。,课堂管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除了老师和学生,所有教育界人士也活在这个阴影之下。这个是教室管理的问题。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品格无从建立,也无法培养良好公民应具备的道德观。通往成功教室的大道不只一条,
29、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六阶段”,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 第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孩子们因为良好行为而得到奖赏之后,就会大大提高重复我们所认可之行为的可能性。,第
30、三阶段,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 。第四阶段的思维,鉴于行为不当的年轻人为数众多,大多数教师在受训时学到要在上课的第一天制定规矩。毕竟,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不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很多学生将这个忠告牢记在心,没多久,这个想法便开始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虽说没有什么事情比遇见一个达到第五阶段的孩子更让我开心的,但我还是想要我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困难的任务莫过于此,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去尝试。 第六个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56号教室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