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西关幼儿园科研工作总结 2016 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一、 以优质教育资源支撑 科研的开展 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除了有办学思想的引领,还需要自身优质资源的支撑,以保证研究的质量和保证课题完成。 专家资源。西关 幼儿园是广州市少年宫艺术发展中心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教育基地、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荔湾区博物馆教育基地, 专家在幼儿园定点定时进行 送展、 研讨活动; 专业知识的学习 ; 国 内 外信息的交流等,为幼儿园科研提供大量信息、技术和经验的支持。 教师资源。在教师群体中有 70%的教师 有 课题研究的 相关经验和能力:她们先后 参加 了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九
2、五规划课题幼儿民间艺术教育 、省学前教育协会课题 构建幼儿艺术综合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课题儿童英语兴趣教育研究的子课题英语语言环境创设的研究。 06 年以来,参加了广州市“十五” 教育规划课题构建西关民俗风情幼儿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荔湾区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师师资培训的研究 。以上课题得以顺利 开展和 结题,这 当中有丰富幼儿园管理经验和教科研经验的行政班子,也有积极向上、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这些人才资源为幼儿园开展 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支持。 环境资源。幼儿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教学活动场地设置合理,配套完善;电教设备先进,其中设置幼儿电脑活动室和
3、配备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以及其它每班一台投影仪等电化教育设备,建立了全园信息管理系统。这些2 优质的电化教育资源为教师备课,教学具使用,信息互动提供了网上共享和交流。 二、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民主管理,形成教师分层发展。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教科研的质量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一互动过程,相互依托,相 互促进,相互发展。我们采取“解读教师,了解需要,支持发展”的思想组织科研实践,根据教师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 1、 点面结合,互相促进。我们认为,实践性研究有别于理论性实验研究,我们的研究在于将成果转化为全
4、园教师的实践行动。所以,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做法,即全园使用幼儿园自编课程,各级设重点班起示范作用。由于幼儿园为骨干教师提供示范平台和网络的支持,使其他教师能借鉴示范老师的经验实施课程。 2、 放中有引,放而有序。教科研管理权下放,不是园长不抓教学,而是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放大集体的智慧,这 当中关键在于园长如何去“放”。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网络管理。最上一层是园长。园长担任课题负责人,全面掌握课题研究动向,系统步署每个研究阶段的中心工作,检查下一层级落实情况。第二层是教导主任。负责落实每阶段中心工作,制定具体措施和计划,布置下一层组长工作,第三层是骨干教师的带动。 三、 06 年以来,我园
5、主要开展了二 个课题的研究 (一) 开展 广州市“十五”教育规划课题构建西关民俗风情幼儿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 2005 年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为“十五”立项课题。 课题研究 从传承、借3 鉴、弘扬、创新理念出发,组成由专家 ,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为研究实施的研究小组,尝试研制和开发西关民俗风情幼儿教育园本课程整合性主题教育课程。 课程开发与建设从幼儿生活出发,从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出发。 1、将课题、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园本培训、园本教研有机整合 ( 1)专家引领 邀请 袁爱玲、刘军、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林淑媛、 广州市少年宫艺术学校副主任周嘉儿为课题的指导老师。幼儿园同时也得到
6、 其他专家,如省学前教育协会会长、市幼儿美术教育研究会、市教研室、区教科所等专家不定期的指导和帮助,在名师的指导下,大大提高了师资培训的质量。 ( 2) 同伴互助、案例研讨 采用参与式培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现场研讨、案例回放,进行有效的教学与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我们将教师发展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隐藏期、张显期、稳定期,这样不是为了分好中差,而是为了尊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隐藏期重在“扶”,除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与肯定外,更多地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和准备,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具体的指导。张显期重在“扬”,强调给予机会,正视他们求新求变的需求,在专业上给予针对性强的引领。如要求他
7、们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向专业型教师发展;实施“培带”措施,让他们但任层 级组长,科研学习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学习研讨,上示范课等。稳定期重在“放”,强调突破。在科研实践中要求他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吸取新的信息,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 3)参观交流 吸收外园 教育信息。参观广州东方红、 晓港中路、西村、 深圳银鹰 、莲4 花北 等幼儿园,吸收其他幼儿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2、课程目标、 内容 的整合 西关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将它所蕴涵的内容进行了大致的分类,结合幼儿阶段认知的特点, 从文化的脉络上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整理归类,然后经由各年龄班教师反复的实践摸索以及全园的整体调整,得
8、出课程内容的八个部分:荔枝湾畔、粤语童声、名胜建筑、粤韵风华、风俗礼仪、食在广州、七彩之夜、美在生活。为了能够更加清晰本园对西关文化的选择,在每一个标题后面都有相关内容的简要介绍。当然,作为一种文化,它本身的内容是浑然一体的,并没有这般条目巨细,我们为了便于操作,才将这宏大的地域文化进行了分类与整合。 3、课程形式、方法的整合 ( 1)教育活动与实践基地活动相结合 与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广州市青少年宫 、荔湾区博物馆签订了教育基地的合同书。每学期教师、幼儿到基地活动已成常规工作。 ( 2)教育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注重课外实践活动是近年来学习的共同趋势。参与“走进博物馆”亲子活动;
9、在荔湾图书馆举行“大小眼睛看西关”幼儿美术作品展览;参与广州市政府主办的“阅读广州”之粤剧篇、建筑篇、广绣篇、广彩篇的拍摄活动;到八和会馆认识粤剧的历史;到上下九步行街、仁威庙收集西关建筑的资料;与父母完成调查问卷、收集主题活动资料等;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发现、大胆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 3) 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每周一升旗活动,幼儿唱园歌欢乐属于你我他和粤曲小调行为5 规范歌,每周的活动中都有西关小知识的教育环节。 每周有两天上午进行一小时的西关主题教学活动。八大主题内容的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在一年的主题活动日中进行教学。 每周开周五是西关特色活动
10、日。班上根据各自的特色开展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各自的特色能力得到提高。 每月末的周五是西关文化活动日。主要以粤剧、西关工艺美术 、 西关美食、西关童谣游戏为内容,有时是层级间打破班界的活动,有时是全园上下打破班界进行活动,幼儿在交往活 动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每年六一是西关小彩虹艺术节。幼儿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如进行粤剧表演;粤语童谣表演;武术、舞狮表演;西关文化舞蹈表演;西关文化美术作品展等,幼儿的艺术才能在艺术节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4、创设艺术性、教育性、操作性主题课程环境 环境是不可忽略,最有价值的教育手段之一。在西关民俗文化教育主题的牵引下,幼儿园室内室外每一角落都成为师生感知、
11、表现、创造的场地。如大班主题教育重点是粤剧,他们所处的室内外环境随处可见粤剧脸谱、服饰、器乐,时常听到看到师生在小舞台查笃撑的表演。 二楼外走廊成为了有趣的“西关人家”、“西关美食街”,小班幼儿随时进入,自主游戏。最具特色的是中班西关建筑和大班广彩坊,小朋友制作的砖雕、灰雕、彩绘形态各异,琳琅满目。另外,课室内用来装饰旧墙壁的小方格纸,风扇、桌椅都成为幼儿绘画,表现感受的工具材料。 5、阶段性成效 ( 1) 完善了幼儿园课程的建设: 西关文化教程是构建我园民族艺术教育课程其中的一部分,它为幼儿园以后继续开发其它种类的民族艺术教育、6 幼儿美术专科教育提供经验,为在幼儿园中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提
12、供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课程模式,有利于将音乐领域、文 学领域、美术领域、社会领域等元素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社会性教育的相互融合。 课程的推广:完成了西关文化教程的编写工作,作为荔湾区的本土文化教程,西关文化教程受到区教研室的重视,在教研室编著荔湾风情教材中选取了其中若干内容加以应用。西关文化教程还作为园本课程开发案例,就文化与课程及课程的内涵、功能、课程中的关系处理在社会中进行推广。 (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 在开展西关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发展者。教师参与课程目标的制定、设计、实施和评 价,增强了教育的开放性,提高了教师在课程建
13、设中的主动性。西关文化教程的开发,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有助于将多元智能教育理念转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收集信息,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的社会常识和艺术修养。全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3) 增进了家、园、社区的沟通与联系。 在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理念中,幼儿、教师、家长三者构成园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前两者所发挥的作用不再赘述,家长资源的利用却往往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 家园互动,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平衡家园教育的不一致,而且为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思路注入了活力。在我们开展的每一个
14、主题活动中,都有家园互动环节,它以亲子问卷的形式展示给家长,家长要和幼儿一起经过实地考察或者共同商量完成问卷,这种亲子之间的合作对幼儿7 社会性的发展影响巨大。 ( 二 )开展荔湾区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师师资培训的研究 2005 年经荔湾区教科所批准为“十五”立项课题。 在研究中,我们的做法是: 1、 务实做好学科常规教育、教研工作,确保美术教育教学稳步发展 ( 1)积极认真地参加省、市各级培训。通 过培训学习, 从自身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努力使 教师成为合格的理论型、研究型、学者型教研人员。 ( 2) 针对我园美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加强美术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坚持每学期每位美术教师上一节
15、区内或园级公开课,发挥组内备课、教研优势,鼓励教师互相说课、听课、评课。通过教学研讨,座谈会,论文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构建一个开放、宽松、畅通的对话机制,使美术教师能及时交流经验、体会,为美术教师开辟了一条宽松的教学教研路径 。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注重教研的实效性 组织美术学科教师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时 间积极学习有关教研教改的理论文章,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使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1、如何指导小朋友作画。如:教研时,每人带班上小朋友的高、中、低水平
16、的作品来,通过说课、反思,分析如何有效地指导不同水平幼儿作画。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美术展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3、开展“大师与他的作品”美术主题 活动 开展“大师与他的作品”美术主题活动 ,在 幼儿 当中有了很大的效果。它体现在 : ( 1) 培养 了 幼儿 的 口语表达能力 。 ( 2) 培养 了 幼儿 敏锐的感知8 能力。 ( 3) 提高 了 幼儿 的审美理解力。 ( 4) 挖掘 了 幼儿 的审美创造潜力 。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孩子无拘无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学 会了异想天开,孩子们的作品变得更富有个性。 工作成效分析 近二年里,幼儿园通过科研促进办园特色的形成已被社会认识,
17、师生在西关民俗文化教育中共同成长受到社区赞扬,幼儿园品牌位置在人们心中慢慢形成。 06 年 12 月 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莲子、红豆、绿豆等传统配料自创月饼的报道你看你看 Q 月饼被刊登于现代育儿报,第 708 期,首版;07 年 1 月 粤剧课堂颂扬西关文化,展示品牌风采展演,展示幼儿园在粤剧、广绣、风情画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刊登于岭南少年报,现代育儿周刊,第 9 版,园区风景线; 07 年 5 月幼儿园到陈家祠博物 馆举行西关文化展示。孩子当场制作粤剧戏服、木偶、刺绣等活动刊登于岭南少年报,现代育儿周刊,园区风景线版面; 07 年 5 月师生联诀表演的粤曲粤韵育新苗刊登于羊城晚报, 2007
18、 年 5 月 31 日 A10 版,广州社区版面; 我园教师 10 多篇活动设计、论文获省、市、区奖励及发表 ; 07 年 11 月袁主任在广东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一五”课题阶段总结暨混龄教育交流会上发言 ; 08 年 1 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组织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讨活动在我园进行; 08 年 1 月我园于 1 月 8 日进行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 讨活动”刊登于岭南少年报,现代育儿周刊,第 2 版,新闻眼版面,题为“分享” 。 综上所述,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幼儿园走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科研课题定位准确,研究过程收到实效,能彰显幼儿园办学理念和办学个性
19、,带动品牌学科形成,促进品牌教师成长,推进幼儿园上层次,上质量,上水9 平,上效益。 今后工作思路 主要围绕广东省“十一五”课题广州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课程的研究开展工作。 一、 研究时间: 2008 年 2 月 2010 年 1 月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2、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 2008 年 2 月 2008 年 6 月 1、制定研究方案,成立研究实施小组,建立研究工作的管理机制; 2、组织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工作,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3、利用各种方式对家长进行有关广州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课程和本次研究的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家长有效参
20、与和支持; 4、添置相关资料设备和书籍,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 第二阶段: 2008 年 9 月 2009 年 11 月 1、各研究人员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开展初期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研究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专题研讨, 定期进行园内观摩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3、进行专门的、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工作; 4、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各项具体研究方案; 5、综合利用社区、幼儿家庭等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西关民俗风情幼儿教育开展创设多种渠道; 6、探讨广州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课程的模式框架(课程实施的原则、10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 2009 年 12 月 2010 年 1 月 1、总结汇报,汇总研究成果; 2、课题成果鉴定,申报结题。 西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