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舆情的网民心态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423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网络舆情的网民心态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舆情的网民心态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舆情的网民心态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舆情的网民心态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于网络舆情的网民心态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基于网络舆情的网民心态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广告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III引言4一、网络舆情与网络热点事件5(一)互联网发展现状5(二)网络舆情的定义6(三)网络舆情事件分类7(四)网络舆情事件特点8二、从网络热点事件看网民心态11(一)网民关注网络事件的特点11(二)网民关注网络事件的心态14(三)网民心态的表现形式15三、网民舆论倾向的深层原因18(一)社会公信力下降18(二)隐瞒事实真相,舆情越演越烈18(三)少数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18(四)部分群体的利益受损,诉求不畅19(五)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太大19四、鉴于

2、中国网络舆情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0(一)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监督20(二)建立政府网络舆论平台20(三)加强网络监管21(四)培养意见领袖22参考文献23致谢24II【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虚幻的世界,网络的开放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情绪宣泄出口,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对现实造成影响。舆情一旦在互联网上出现,其传播势必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找出网民网络舆情传播时的心态,抓住其规律,为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等活动提高关注度、起到最大的效果提供依据。还可以对一些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问题提前进行预警从而使有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影响其传播过程,这对网络的净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

3、重要意义。【关键词】网络舆情;网民心态;意见领袖;网络事件。III【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NETWORKTECHNOLOGY,TODAYSNETWORKISNOLONGERAFANTASYWORLDITNOTONLYAFFECTSTHEREALITYTOSOMEEXTENT,BUTALSOPROVIDESANEFFECTIVEVENTONCEPUBLICSENTIMENTSEMERGEANDSPREADONTHEINTERNET,THEYMUSTHAVEFURTHERINFLUENCEONOURLIFETOFINDTHENETIZENSSMENTALI

4、TYWHENTHEPUBLICSENTIMENTSARESPREADINGANDGRASPTHEINNERRULESWILLPROVIDEUSEFULMATERIALFORTHENETWORKADVERTISINGANDMARKETINGACTIVITIESITCANALSOBEAPRECAUTIONTOSOMEISSUESTHATWILLRESULTINSOCIALSTABILITYPROBLEMS,SOTHATTHERELEVANTDEPARTMENTSCANTAKEMEASURESTOAFFECTITSPROPAGATIONITISSIGNIFICANTTOTHENETWORKSPURI

5、FICATIONAND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KEYWORDS】ONLINEOPINIONNETIZENSMENTALITYOPINIONLEADERNETWORKEVENTS4引言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15年的巨变,对中国的人民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演变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凸显无疑。CNNIC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突破了45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用户达到303亿,在整体网民中的

6、占比从2009年末的608攀升至662,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增幅达186。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1“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这一问题实施了一项调查,共有5674人参加。当调查参与者被问到“如果没有电视,你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吗”时,有231的人认为会。与此相对,有841的人认为“如果没有网络,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可见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2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还有匿名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贴吧、QQ、MSN、BBS、博客、播客、新闻跟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自主表达的空间也随之越来

7、越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虚幻的世界,网络的开放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情绪宣泄出口,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对现实造成影响。舆情一旦在互联网上出现,其传播势必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如“重庆钉子户”事件,一个平常老百姓不愿意搬迁,相关报道在网上出现时,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与评论,并最终受到重庆市高层领导的关注,在大家舆论的压力下得到完美解决。网民的作用是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政府的评论判断。不过,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件网络事件爆发,为什么有的事情会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而有的却石沉大海,网民又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参与这些事件。本文就是以具体网络热点事件出发,研究网络舆

8、情下的网民心态,找出网民网络舆情传播时的心态,抓住其规律,深入分析网民舆论倾向的深层原因,以及对中国网络舆情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12温羽佳、骆家烨今天你“被网络”了吗N楚天都市报2009115一、网络舆情与网络热点事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已经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的发展为民众内隐的情绪和态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表达途径,形成了多样化的网络舆情信息,网络舆情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真实地表达出了网民的态度和情绪,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舆论超强磁场。某个突发事件在网上

9、刚一曝光,即可迅速引爆全国,把一些地区性、局部性或者带有某种偶然性的问题,变成全民“围观”的公共话题,有的甚至会变成需要中央政府出手干预的公共事件。很多突发事件只要涉及官员、警察、司法、央企、富人、下岗工人、小商贩、农民工、房价、物价等敏感因素,很容易引发铺天盖地的舆论声浪。在这种形势下,研究网络舆情,更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动向,找到官民对话和互动的桥梁,找到为社会“活血化瘀”的疗法。(一)互联网发展现状自1994年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至今的十余年间,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拥有的专利,而是由全社会拥有为全社会所利用。它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与现实社会走向交

10、融。互联网的功能从最初的信息共享,到现在的即时通信、娱乐、游戏音乐、购物、炒股等等,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在这十余年中,中国网民的人数也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据CNNIC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6月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6,2003年6月53、2004年6月为67,2006年12月份网民的人数已经达到137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10的临界点”,1“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更是达到了457亿,突破了45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我国网民总数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2中国的网民总数甚至超过了某些国家的公民总数。且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

11、思维方式,也正在渐进的改变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格局与景观。网民是中国公民中社会参与最高的一个群体。“据统计,2009年的384亿网民中有30769亿网民看网络新闻,跟帖、发表看法等,而且部分网友回帖非常有思想深度;在这些网民中,117亿网民访问BBS,221亿网民开博客,评析热点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31汪向东中国网情报告M新星出版社200912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13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6网民不仅对新闻信息高度关注,还对自主权利高度重视,特别是维权意识特别强。甚至一些网民还会把网络与现实联系

12、起来,把在网络上的意见想法付诸于实践。如2008年的“抵制家乐福事件”、2009年的“邓玉娇案”的现场游行,都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发起的、以网民为主题的社会行动。这些都说明,作为新生事物的互联网在中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网民的规模会持续攀升,实现全民上网。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网络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情感宣泄和思想碰撞的平台,网民的舆论也将产生更严重的影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得不对网络舆情日益重视,互联网也将成为国家治理、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二)网络舆情的定义关于网络舆情的概念,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对其进行了定义,但是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其中李昌祖和张洪生先生曾对网络舆情做

13、过定义,他们觉得“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互联网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人们常常将舆论与舆情相混淆,“舆论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聚表现,是多数人形成的一致的共同意见,是单种意见的集合,即需要持有某种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人数达到一定的量,否则不能认为是一种舆论。而舆情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初表露,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2这也是最容易将二者

14、混淆的地方。当舆情产生聚集,网民的观点和意见达到高度一致时就可以形成一种舆论,因而对舆情的管控就是要使舆情不转化为舆论或者使其转化为良性的舆论。(三)网络舆情事件分类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频频爆发,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传播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有些刚开始只是一般性事件,最后却演变升级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给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的挑战。从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史上最牛钉子户”到2008年的“艳照门”、“范跑跑”、“三鹿奶粉”事件,再到2009年的“躲猫猫”、“欺实马”、贾君鹏、钓鱼执法事件,2010年网络红人“凤姐”、李1李昌祖、张洪生网

15、络舆情的概念分析J现代传播201092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81871917刚之子校园撞人事件、腾讯与360互相攻击等等网络热门事件,在网上都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再由网上传递到传统媒体,受到全民关注,并产生广泛的影响。网络舆情事件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有按事件性质划分的,也有按发生的地域位置划分的。以下我们是按照事物性质来划分,网络舆情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民生事件民生可被认为是人的生存发展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这是网民最关注和评论最多的类型。具体代表性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富士康员工跳楼和“被就业”事件等。2、自然灾害类事件属于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

16、境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引起的相关谈论等,当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网络舆论都会紧随着时间跟进,网民的注意力在事情发生那一段时间高度集中。具体代表性事件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日本地震等。3、政法类事件法治事件就是与国家政府法律条例管理相关的事件。对于这类事件,网民的观点高度一致,主要是站在弱者一方,以为他们平反、叫不平的形式聚集。具体代表事件为2007年“华南虎”事件、2009年“躲猫猫”事件和杭州飙车案等。4、政府官员腐败事件官员腐败已成为我国国内矛盾的焦点,网民对于此项特别关注,而且评论都是一片倒倾向,都是讨伐腐败官员,反过来考虑这也不妨为一道有效地政府监督渠道。具体代表性事件为20

17、08年的周久耕事件、2009年邓玉娇案、2010年李刚之子校园开车撞人事件等等。5、文化娱乐事件文化娱乐作为现在人们生活无趣的一个调剂品,很多网友也对此乐此不彼,有的甚至就是一句无厘头的话,也会引来无数网友的围观、评论,最终形成一个网络事件。不过现在有的人或商家为了炒作,有的是真实的,有的也可能是虚构的,具体代表性事件为网络红人“凤姐”、“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2010年世博会的“小月月”等等。6、国际性事件国际性事件主要包括我国与其他国家相关问题的事件,或发生在其他国家但对我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主要代表性网络事件有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年的抵制家乐福事件等。(四)网络舆情

18、事件特点由于网络热点事件的频频爆发,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每年网络都会根据各个网络事件的受关注度,网民参与度评选出年度十大热门网络事件和网络事件的排行榜。像2010年的十大热门网络事件分别是腾讯与360互相攻击、上海世博会、网络红人“凤姐”、8李刚之子校园撞人事件、富士康员工跳楼、袁腾飞言论惹争议、北京查封“天上人间”、郭德纲弟子打记者事件、唐骏“学历门”和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其中发帖超过10万条的事件有7项,超过100万条的有2项。”1然而网络每天都会出现成千上万的网络事件,大多数都石沉大海,为什么这些会浮出水面,被大家所关注呢。通过总结发现,这些网络热门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1、突发性

19、网络舆论的形成常常都是偶然的,而且传播非常迅速,一个网络事件的存在再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都可以成为一件全民关注的网络热门事件。如“贾君鹏”事件,2009年7月16日上午10时59分,一网友在百度“魔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内容只有“RT”两个字母,意思为“如题”。就是这么一句近乎调侃的话,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烧”红网络。“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截至7月17日2354,回帖数已达30万。”2大概这个时候网民已被禁止在电脑上跟帖,但仍可用手机跟帖。网民们就继续用手机盖楼。贾君鹏的迅速走红,也

20、吸引了许多不玩魔兽的人纷纷涌到该贴吧围观,甚至还有网友杜撰贾君鹏的故事。“截止至2010年8月8日1400,该贴达到25014页,回复766431条,823598楼,点击量35676196截止到2011年1月28日20点47居然达到912563楼,共有432720篇帖子。网页量有1040万,新闻量有8310,论坛量227993,博客量44800。”3整个事件,发生的非常突然,在最短时间的时间内,聚集了30多万的人气,三千万的点击量成为传说。2、传播迅速由于网络技术的支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便快捷,网民可以通过BBS、新闻点评和跟帖、博客网站等随时发表自己的言论、立场以及观点,瞬间就可以将大量的

21、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打破了国界的限制。例如,“当温州公款出国旅游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后,网络上对这一事件的点击率至少在百万人次以上,仅新浪网一条相关新闻的网页,在几天里网民评论就高达8098条”。4全国各地的网民虽然都不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但都同时对此事件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与评价中去。可见,在网络的环境下,群体性事件传播速度的迅速与影响的广泛。1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0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R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1162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3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4彭兰网络传

22、播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93、多元性网络世界涵盖的内容丰富,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与网民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网民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服务或相关资讯,或者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让整个网络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不同阶层、享有不同经验的公众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从个体角度出发,无限制地过滤信息,以至于失去信息全面的收集,甚至会出现某些过于主观的观点。例如“中华女事件”,由于刚开始信息的传播不全面,再加上本来网民的仇富心理,喜欢站在弱势群体一边,导致全体网民都声讨“中华女”,可是后来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所有人又反过来声讨那位记者。所以网民发表信息很主观,还有信息的不完全公开,也会影响网民

23、的舆论倾向。4、情绪性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再加上网络缺乏相关的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平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发表的言论都带有自己主观的情绪,多是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鸣不平者,人们在网络上自发形成志同道合的群体,群内同质化又引发对群外异质的疏离,在信息的选择和是非的判定上对本群体高度依赖,甚至形成偏颇的“群体极化”的强势观点。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如网民自发组织的“69圣战”,网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韩国的粉丝们,支持韩国明星的网友,被声讨的对象;另一类是声讨

24、他们的所谓正义网友,主要由他们发起,整个事件的操纵者,这占绝大部分网友。声讨的网民,都是以辱骂、讽刺为主,言辞多粗俗。如网友“居委会副主任”发帖“NC棒粉最无耻了,自己动手打人,还诬蔑武警。就凭武警那身手,真打了你们还能上网来号丧你们自己抓挠踢打,把人家挤倒在地,还反咬一口,是个人都不能这么不要脸的”;网友“52010903”回复支持SJ粉丝的帖子回复“贵族贵族贵族贵族贵族,麻烦你去读读莎士比亚好么,装什么B啊,还木瓜香,你他妈菊花香吧气死老娘”;网友“PAPARAZZIS”跟帖“可笑你看个毛看,管你P事,你闲的蛋疼了吧”;网友“四秃子”继续跟贴“啊嘞LZ发的这是什么一滩SHI吗”等等,都带有

25、明显的情绪倾向,且有的发表评论脏话很多,略显粗俗。5、网络与现实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不仅仅是虚幻的世界,网络事件也不仅仅发生在网络上,而且极有可能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中,引发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并对现实社会造成一定的影10响。比如贵州的“瓮安”事件和湖北的“石首”事件都是因当事人非正常死亡而酿成的打砸抢烧事件,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大量民众通过网络对突发事件的跟进报道和热烈讨论,但是发现光是评论不能解决问题,于是网民们通过网络集结在一起,演变成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标志着网络使从虚拟到现实的重大转变。网络舆论的兴起为实施舆论监督提供了新途径,更利于发挥为社会减压的功

26、能,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聆听民意、汇集民智的新渠道,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民主社会建设。但是当网络信息升级为热点事件,事实和舆论出现偏离,强大的网络舆论会对事态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网民、传统媒体等多种力量的推波助澜下,舆情的发展极易出现失控局面。因此,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对新闻传播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消极影响,加以引导。11二、从网络热点事件看网民心态(一)网民关注网络事件的特点1、关注度偏向于负面新闻。“从舆情角度做简单二分法,网络新闻可分为负面新闻和非负面新闻,所谓负面新闻,主要就是曝光“权贵”如何欺压“民众”的新闻,在网友眼里,网络新闻的主干就是负面新

27、闻。”1在负面新闻中,又有一些会被当成大热点,如“宜黄拆迁”、“宝马碾童”、“李刚门”等,每个大热点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也显示,“在2010年网络舆情中,征地拆迁、反腐倡廉、涉警形象的事件在网民关注度排行前三甲”。2像“重庆钉子户”、“邓玉娇”、“李刚门”事件,都是矛头指向政府等执法机关的负面新闻,网友对此发表看法都乐此不彼,趁机大肆声讨政府官僚主义,官员贪污等等不良作风。而且跟着还会出现一些以批评为主的网络“意见领袖”,他们通过对时事的评论,引起网友的共鸣,从而成为网络名人,如李承鹏、时寒冰、郑渊洁等,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一般,但是依靠声讨,却渐渐博得了美名

28、,这些网络的“意见领袖”,一度占据了今年百度人物风云榜前十席的一半。在今日话题中,通常只要是涉及负面新闻的主题,不管内容做得好不好,好评一般在七成以上;而如果是触及宜黄拆迁这类大负面新闻,则好评可轻松攀上九成。反之,“如果主题涉及的是非负面新闻,那么不管内容做得多好,也就能拿下六成的好评”。32、评论都是一边倒的形势。网友都喜欢站在相对的弱者一方,讨伐强者,为他们抱不平。强者指的是一切未能自证清白的政府部门、官员、公务员、国企、大的私企、富人、精英等。在“重庆钉子户”事件中,相对于政府,户主杨武和吴萍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网友们都是一边倒地支持户主杨武和吴萍,还有邓玉娇案中,网友们都支持邓玉

29、娇,同情她的遭遇,并为她声讨,还有“李刚门”也是,网友一片都是对李刚之子行为的不满和愤恨已经形成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定势,也是由于网友一边倒的态度,才从舆情转为了舆论。3、舆论领袖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上诉说的评论一边倒地形式,绝大部分的原因是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所谓舆论领袖又称“意见领袖”,“是指在网络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1刘彦伟2010年网络舆情总结J凤凰周刊201112郭虹、章莹2010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中国新闻网201143刘彦伟2010年网络舆情总结J凤凰周刊2011112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

30、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1“识别网络的意见领袖,可以根据网络知名度和号召力来判断,其中具体包括时事关注度,原帖数、浏览数、跟帖数量和帖文转载数等等。”2对于时事的评论和评判,首先大多是都是由他们提出,再由他们传递给大众。例如2010年的网络红人“犀利哥”,当众多网友都沉浸在对犀利哥的调侃当中,一名叫“老馋猫”的网友在网上发了一组关于“犀利哥”悲惨生活的照片,讲述了他不为人知的生活,缺少与人沟通,靠捡垃圾桶的食物为食等,震惊了整个论坛,网民也一改对他的嬉戏态度,转为对他的同情,并号召其他网友为他做点什么,给予他帮助。此时,跟帖的内容也大都偏向于正义的和善良的,唤起人们对于社会底层人们

31、的同情和关爱,整个事件最终却演变成为一个公益活动。“邓玉娇案”、“李刚门”、“69圣战”也是由网络的意见领袖先发起观点,然后其他网友跟贴评论,形成的一股舆论热潮。4、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形式。网络舆情的产生离不开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新老媒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更新快、无地域限制、民众参与热情高、民意充分体现但是观点分散,无权威性;传统媒体具有公信力、权威性,更能将舆情传递到政府或机关。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补,把网络舆情推向高潮。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互动主要有两方式。“第一种就是传统媒体首先就某一事件进行报道,经过门户网站转载后,引发第一轮网络舆论,此后在一些BB

32、S和网络社区出现相关的讨论帖,同时部分专业人士通过发表博客就事件进行评论,形成第二轮舆论。”3“邓玉娇案”和“李刚门”事件就是属于这种传播方式。“第二种情况则更为普遍,事件往往首先出现在博客、微博客、SNS社区、BBS等网络媒体上,经过网络写手和BBS版主推动,引发网友大范围的关注,形成第一轮舆论,关注度达到一定程度,传统媒体会跟进报道并核实消息,最终形成较为完整、可信度较高的事件信息。这些信息被互联网再度转载,引发门户网站新闻评论、BBS评论、博客评论,形成第二轮舆论。”4“华南虎”事件、“贾君鹏”事件、“重庆钉子户”、“南京医生偷菜门”等都是属于这种传播方式。网络热门事件无一不是网络媒体与

33、传统给的结合,才让事件达到舆论的顶峰。如果只是靠单一的一条宣传途径,传播的面相对狭窄,不足以形成热门事件。1邱素琴网络语境下“意见领袖”在理论传播中的角色与作用发挥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第5期2宋玮、訾红“被就业”事件网络舆情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3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4杜骏飞沸腾的冰点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135、持续时间短。在发生事情的那一段时间网民群情激昂,都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但是等事件水落石出后,或告一段落之后,声音就会慢慢平息,人们又会去寻找新的关注点,这件事情就会消失在人们的眼球,以后也会很

34、少有人提起。如“69圣战”,在开始之前,网友们都是纷纷转载,讨论,互相口头宣传,6月9号当天达到一个顶峰,等事件过去一段时间之后,没有新的进展之后,慢慢就会被人淡忘,又去关注新的热门事件。6、贴吧、论坛等是网络事件的高发地带。热门的论坛、贴吧如猫扑、强国论坛、百度魔兽世界吧等等,都是网络热门事件的高发源地。“重庆钉子户”事件、“邓玉娇”案、“李刚门”、“69圣战”和“贾君鹏”事件在网络上的发起都是由贴吧或论坛先开始,再转载到其他各论坛,而门户网站等主要是以专家等的点评为主。还有近年兴起的博客微博,也是网络舆情事件聚集地。微博在历经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已一跃成为了继新闻报道、论坛爆料之外的第三大

35、网络舆情源头。2010年9月,新浪发布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其数据显示,“2010年36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1万人增长到10307万人,月度有效浏览时间从76107万小时增长到303569万小时”。1“报告中称,2008年是“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是舆情迅猛发展的一年,2010年则是中国“微博元年”,政府机关对网络民意日渐重视,从这可以显示出,网络传媒的重要性。”27、网上网下互动。以“邓玉娇案”最为典型,网友们觉得只是网上的声讨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也行动起来,如网友“屠夫”直接到达巴东,进行现场报道;律师夏霖和夏楠接受了邓玉娇及其母亲的委托,开始有关法律代理工

36、作;更多的网民在街上演行为艺术、游行等实际行动。如5月24号,在北京西客站,一名女青年模仿邓玉娇展示浑身被白布层层缠裹,极力挣扎却无力挣脱的行为艺术,旁边是几个大字“谁都可能成为邓玉娇”;还有在武汉广阜屯电脑资讯广场,一名女青年面带有红色十字X的口罩,身体用白色纱布紧紧包裹,代表失去话语权与自卫能力的民间弱势女子,旁边站着一群人举着“谁是下一个邓玉娇”的字牌等等行为艺术。还有在“犀利哥”事件中,也有网民专程到宁波寻找犀利哥,对他进行采访报道,并把他的生活写照发放到网上。1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0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R人民网络舆情监测室20111162微博成网络舆情第三大源头N扬子晚报20

37、113HTTP/WWWDONEWSCOM/NET/201103/404037SHTM14(二)网民关注网络事件的心态网民为什么对于这些事件如此关心,他们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参与这些事情的通过不同的网民在对热门事件的评论中,可以反应出他们有以下几种心态1、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结。他们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愤懑,呼唤正义。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是这部分人基本的价值观,他们参与争议性事件为了还清事实本来的真面目,希望借己之力铲除违法的造假人士。在“邓玉娇”一案中,他们通过言论以及后来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关注,还有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具有英雄的气概和作风。“69圣战”通过对韩

38、国偶像团粉丝们的讽刺谩骂,也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浪潮。并且网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面对随时有可能被侵害的个人权利和自由,网友们变得更加敏感,也懂得利用网络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南京医生偷菜门”事件,受害人“徐宝宝”的父母觉得南京市卫生局出具的第一次调查结果疑点重重,无奈又没有线索,就通过西祠胡同发帖求助,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并且在大量网友的帮助调查和舆论中,最终推动了第二次调查并修正了调查结果。2、娱乐心理。娱乐时尚心理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表现为追逐某种生活方式的一种趋势和倾向,包括“时髦”、“热”和“时狂”。“享受生活、注重现在”是他们真实的心理反应。在贾君鹏事件中,源

39、于网友们生活太无聊,在网上发了一个无厘头的帖子,大量网友跟帖,其他人将网名改为“贾君鹏妈妈”、“贾君鹏爸爸”、“贾君鹏妹妹”、“贾君鹏二姨妈”、“贾君鹏爷爷”等,模拟相应的人物口吻回帖恶搞。再加上网络可以匿名,更方便他们角色扮演。归根结底,网友就是为了图个乐子,给闲暇时光找点乐趣。更为典型的例子要算“犀利哥”事件,网友们都是抱着娱乐的心态,留言也都以恶搞为主,网友的留言几乎都是惊叹于犀利哥的魅力,并把他和许多明星相对比,觉得很有明星范儿。如网友的点评“犀利哥甩掉日韩明星一条街”、“犀利哥气场好强大,绝对有明星范儿”、“犀利哥应该去娱乐圈发展”等等。后来,又有网友恶搞,给犀利哥的照片P图,比如放

40、他在台上走秀等,把帖子的娱乐氛围推到了极点,网民们对于“犀利哥”的追捧态度几乎已经达到极致。更有些好事的网友,为了增加事件的娱乐性,并开始为“犀利哥”编写身世,各种版本都有,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从抗洪老兵到富姐的老公,从落魄的贵族再到痛失爱人的金领等等。探析这些热心回15帖的网民,其实他们关注“犀利哥”这一整件事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消遣娱乐,甚至连消遣都算不上,他们都是被一种力量裹挟了进去,不知不觉的跟随大众参与此事,评论此事,关注此事。如果这个事件就这么结束的话,那顶多也就算一次恶作剧式的网络狂欢。3、宣泄情绪。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可以使人们在不暴露的自己身份的情况下,与他人进行

41、交流,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接触与使用信息。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各种顾虑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常常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宣泄心中真实的情绪,以获得心理的平衡。例如“在“华南虎”事件中,网民们并非指虎说虎,而是把华南虎作为一个靶子射中政府公信力、政府作风、财税监管制度等问题。对此有意见的网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到不满的待遇,对一些行为心存异议,网民的情绪借“华南虎”事件风波得到一定的宣泄。”1还有“李刚门”,在现实中对于权贵,官府的事情不敢大声反抗,然而在网上,谁也不知道是谁,他们就可以把内心积压的各种情绪,包括对权贵的反抗心理表达出来,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4、从众心理。当人们对自己的判

42、断不确定时,就越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群体特征对于从众心理得影响也很明显,如果群体由三个或更多个体组成、凝聚力高、意见一致、地位较高,则从众的程度越高。”2还有一些网民,纯粹只是一些看客,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时群体中抛出了具有吸引力的、引导性的言论,就会有人跟贴表示赞同,随着跟贴人数的增加,群体之间不断强化着心理暗示,受到感染的人群不再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只有一个舆情指向。还有一些网民,为了不使自己陷入孤立的状态,态度也会跟随大众走,如“69圣战”,大家一股脑的都骂韩国偶像团体的粉丝是“脑残”,如果你站出来为他们辩解或者说相反的观点,就会遭到其他网友的破口大骂,恶毒诽谤,在这种舆论压力下,越来

43、越多的网民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弱智、不是白痴、很正义、爱国等,也跟着主流声音一起辱骂韩国粉丝。于是就形成了很多网民不管具体事件真相,而是根据舆论的声势判断真相的盲从场面。三网民心态的表现形式网络的匿名性给予网民发表评论更广大的空间,畅所欲言。针对不同的网络事件,网民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且在表达上也会截然不同。有的人可能会比较极端的就开始辱骂、脏话连篇;有的人可能会温和的去号召大家去感染大家,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的人没1王茜网民卷入争议事件的心理成因分析以华南虎事件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222第30卷第L期2彭兰网络传播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16有自己的观点就在后

44、面跟帖,表示赞同就好等等,以下主要总结了网民比较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1、愤怒、讽刺、辱骂讽刺、辱骂是网友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也与网络文明建设有关。网民在平时的生活中积压太久,正好借网络的平台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都不是对具体的事物,而是莫名的一通极端的辱骂。例如在“69圣战”事件中,有个名为“乔克二叔叔”的网友的签名直接就是“哈韩哈日哈你妈,非人非够非主流”,还有在“3Q大战中”,网友“11811236”发帖“TX我顶你顶你的肺顶你的胃顶死你我用360用QQ”,网友“韩渡草尼玛”在对“李刚门”事件发帖“李启铭对着药家鑫得意地笑我爸是李刚,你爸是谁”,网友“宥嘉很赞”也跟帖“药家鑫说;丫的

45、,我爸是李逵、给我俩板斧、我还敢去河北大学砍人那”等讽刺的话语。在网络上这种讽刺、辱骂的帖子几乎占据了网友评论的一大半,政府也应该加强网络文明的建设与引导。2、赞同、盲目跟从在网络的评论中,除了网友的愤怒的开骂,还有一大部分网民是没有自己的主要观点,看到别人的帖子,觉得说的还有理,就跟在后面表示赞同,盖楼。例如在“69圣战”中,所有参与这个事件的网民,都保持统一的队形,再被攻占的论坛、贴吧、博客上发帖“脑残不灭,圣战不休”连基本的符号都保持一致,这算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再如,在“3Q大战”中,网友“11933119”发帖“自从有了QQ人们就网恋、无辜少女、少年、迷上了网络QQ害人害己”,虽然下

46、面不乏有网友表示QQ也还好,但是大多数的网友都是表示会支持360;然而另外一个网友有发表一些有利于QQ的消息,内容是“腾讯有错么360好用么网友们还清醒么中国要崛起的”,很多网友又会转移方向,支持QQ等。这就反映很多网友都是盲目的,都为了在这个贴吧里占据自己的位置,不跟大家相反,就会跟着表示赞同,或者顺便发几句牢骚等等。3、号召在面对弱势群体时,网友们都会号召大家来做一些事情,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例如在“邓玉娇”案件中,整个事件都是由网友“超级低速屠夫”发起的,他首先在凯迪社区“猫眼看人”论坛上发起为邓玉娇平反的帖子,立刻就受到大量网民的关注,之后再被各大门户17网站争相转载。还有“犀利哥”事

47、件,当众多网友都沉浸在对犀利哥的调侃当中,一名叫“老馋猫”的网友在网上发了一组关于“犀利哥”悲惨生活的照片,讲述了他不为人知的生活,缺少与人沟通,靠捡垃圾桶的食物为食等,震惊了整个论坛,网民也一改对他的嬉戏态度,转为对他的同情。还有更多的网友发帖号召大家比如支持360,打击“韩国棒子,为中国人争光”等等。4、调侃网民有时会苦于生活太枯燥,无聊,会发起一些让你给大家都觉得无厘头的闹剧。典型的就要数“贾君鹏事件”,当有网友发了个“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时,陆续就有其他网友注册了“贾君鹏的妈妈”、“贾君鹏的二姨妈”、“贾君鹏的姥爷”、“贾君鹏的继父”,更有人直接说自己是“贾君鹏”,形成庞大的

48、“贾君鹏家庭”,并模仿其职位的口吻相互调侃。在“犀利哥”事件中,有网友给犀利哥P图,其他网友借此图发表评论,相互调侃,如有的人说“犀利哥可以甩掉韩国明星一条街”,或者“犀利哥可以进军好莱坞”等等。网友都是找到一个点,开始调侃,满足自己平时生活太无聊的空虚,找点乐子。18三、网民舆论倾向的深层原因网民在对网络事件发表看法和评论时,有英雄主义情节、娱乐时尚心理、从众心理、宣泄情绪等特点,我对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发现网民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社会公信力下降公信力的缺失是成为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的一个关键原因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处理案件严重不公平或者相关报道严重,导致公众对公权

49、力的不信任,对司法公正的失望,对社会公正的丧失信心等认知情绪,相信只有靠自己才能获得真相,才能得到完美解决。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的一再验证,让这种情绪更加得到强化。如“欺实马”事件、“邓玉娇”事件、“躲猫猫”事件等,政府部门在案件的处理上交给大众的答案严重不公,还有“华南虎”事件,经过那么多专家验证还有相关部门的检测,都说是真实的,结果最后还是空闹一场,这些事件都导致了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力下降。对政府、相关部门拿出的消息都抱有质疑的态度去研究。专家的公信力低落,也值得忧思。在山西等地发生的地震恐慌中,地震局专家也是一再被公众当作调侃的对象。(二)隐瞒事实真相,舆情越演越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网络事件发生,网络热点事件之所以能从众多的网络事件中浮现出来,受到大家的关注,有的甚至从一件件普通的刑事或者民事案件上升为全国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官方对信息的不公开做法已经变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每一次网上公共事件刚在青萍之末,官方就开始信息封杀掩盖,结果导致信息和信息需求者如“投石入水”般涟漪迅速扩大,最后官方像挤牙膏似的将信息呈现,民众获得信息满足,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反复,民间对官方也越来不信任。”1如“直播门”事件,“南京市发生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后,有官员在现场质问电视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哪个让你直播的”当天,网友发布有关内容的微博近3000条,微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