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赋》蕴涵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成因【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3691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园赋》蕴涵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成因【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园赋》蕴涵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成因【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园赋》蕴涵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成因【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小园赋蕴涵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成因【摘要】文学史上对小园赋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对其文学价值的探究中,近年,开始有学者从新的角度挖掘小园赋的新价值。园林史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小园赋的园林价值,但还没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笔者将从园林美学的角度对小园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挖掘其蕴含的美学价值。关键词小园赋文学价值美学思想一、文学史上对小园赋的研究庾信的小园赋写于北朝时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直受到文人、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篇佳作被众多作品集选入,学者们对其蕴含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顾竺的苍凉郁悒,忧思哀怨读庾信(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2、986年第4期,第103页)首先探讨了小园赋的主题,认为这篇赋抒写了庾信屈体仕北的痛苦和深切的乡关之思,然后顾竺通过对小园赋的阐释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其主题。顾竺从美术的角度鉴赏此赋,发现庾信在小园赋中运用了国画散点透视法。这样结合其他学科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不仅有利于学科间的互相交流,更有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张宏义的略论庾信的(驻马店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第16页)中将小园赋分为五段详细阐释后,从艺术表现方面、语言运用、典故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园赋的文学特色。在艺术表现方面,张宏义从辞赋气势、对偶、句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语言运用方面,张宏义分析了赋中不同的两种语言风格。典故运用方

3、面,张宏义分析了赋中典故的贴切与灵活。陈信凌的“穿过象征的森林”置于一个特定视野下的庾信四赋(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8卷第3期,第4页)中从象征主义的视角研究了庾信的小园赋。首先,陈信凌从原文分析中发现,庾信在文中大量使用突接和复叠的手法,即前一句写小园景观之美,是个宜居之处,后一句却大异其趣,写人心枯发乱,时感悲畏。陈信凌认为庾信这样写是有深意的,他在文中说“它喻示了作者一而再地投身于小园的虚拟化意念性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一而再地自行消解稀释的过程,展现了陆沉小园的艰难与虚妄。在这个意念性行为的总体设计上,小园是个与现时当下的生存环境相对立的处所,寄寓着作者逃逸现实挣脱俗世的

4、强烈企求。”P75他认为庾信这样写是为了彰显主旨。接着,下文中陈信凌分析了小园赋中“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等句子所蕴含的暗示,论述了小园赋中的象征特色。贺劼的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看庾信的艺术成就(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23页)中除了论述小园赋中的词句、风格、典故外,还描述了赋中运用白描手法产生的效果。另外,贺劼还揭示了小园赋音律上的成就、意象的运用。接着,贺劼从庾信的家世、生平,文化背景阐释了庾信艺术成就的形成基础,最后,结合庾信的际遇与文化背景阐述了小园赋中蕴含的精神境界。贺劼在文中提到,他并不认为小园赋中的归隐是事实上的归隐,而只是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安宁与超脱。笔者同意

5、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小园”的独特形貌。刘凤祥的占尽风情向小园庾信鉴赏(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第12期,第57页)主要从庾信生平、借景抒情、典故、情调四个方面鉴赏小园赋,研究深度较浅,仅仅停留在普通的鉴赏上。迄今,外国文献中还没发现对小园赋的研究资料。二、园林史上对小园赋的研究小园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在园林史上也发现了它的重要价值。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提到小园赋时说“私家园林因此而形成了它的类型特征,足以和皇家园林相抗衡。它的成就尽管尚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中却率先迈出了转折时期的第一步。”【1】周维权认为,私家园林在南北朝时

6、期从追求宏大变为了追求小型规模,园林内容从粗放向精致过渡,造园方法从单纯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过渡。从周维权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他认识到了小园的重要园林史价值。但是,很可惜,周维权没有详细研究小园赋,没能进一步深刻地挖掘小园赋中的重要园林美学思想。王毅在中国园林文化史一书中也有提到过小园赋,文中提到“但这前后的一些士人园林也已经主要以花木为艺术景观,此时花木的数量、品类、造型等就更多地依美学需要而定了。如庾信小园赋写园中有三竿两竿之竹,可见配置之灵活”【2】“庾信之园欹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这都是极言其小,实际情况虽不见得尽然,但仍可以看出空间条件变化之大,加之美学风尚的

7、转变,所以【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8页。【2】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5页。此时的士人园林,即使如谢灵运庄园那样占有较大的地域,园林空间的艺术处理也与昔日不同”【3】从文中王毅对小园赋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王毅已经认识到了小园赋中的一些美学价值了。但是,王毅并没有进一步对小园赋蕴含的园林美学思想进行研究,使得这篇重要文献又一次被园林史忽略。三、研究新方向在对小园赋文学价值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学者们都努力从新的视角来研究与鉴赏小园赋,试图通过新领域的知识来挖掘小园赋中的价值。通过新知识来重新认识旧知识,挖掘旧知识中的新

8、价值,这应该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趋势。所以笔者根据周维权先生的叙述,对小园赋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笔者选择建筑美学的角度,对小园赋重新进行了认识。笔者通过翻阅园林史了解园林的发展变迁,了解园林的风格类型;通过了解小园赋的文化背景;通过了解建筑构造的原则;通过了解园林美学思想等知识,发现了小园赋中蕴含的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及其成因,以及其在园林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参考文献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4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9、5计成园冶图说M山东山东书报出版社,2003。6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张洪、倪亦南“曲径通幽”之美学意义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上的应用J中国园林13卷(4),1997。8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MAGGIEKESWICK,CHARLESJENCKS,ALISONHARDIETHECHINESEGARDENHISTORY,ARTANDARCHITECTUREJ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3,394011萧统文选卷四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3】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