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3797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逡巡的傀儡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里,施蛰存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鼻祖,虽然在其创作期间左翼文坛颇有微言,新中国成立后也给予了不公平的待遇,但90年代开始,随着文学研究逐步步入正轨,这位心理小说大师自然而然就被推到幕前。本人论文主要从施蛰存的小说里的人物心理入手,结合新感觉派的文学理论支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展现作家独特的魅力。而之前先把学者们就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梳理和归纳。一、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心理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大致活跃在古代与现代都市两个环境中。郁达夫当年读了将军底头后曾经说过,“历史小说的优点,就在可以以自己的思想,移植到古代的人的脑

2、里去。”而这本文集也成为研究者尤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傅建安在论文中评论石秀之恋“在文本的建构中贞洁与放荡惩戒与占有美丽与邪恶欲望与险恶构成双重反讽,从而形成艺术的张力。石秀的力比多带着正义的面具得以释放,在唯美表象下体现出畸形的性意识。”(1)解构了梁山好汉仗义的形象。将军底头中,花惊定将军,则处于种族、信义、爱欲的三重冲突之中。如吉海霞所说,“小说结尾部分那阴森而奇丽的场面,是性爱心理和意志的升华。”(2)鸠摩罗什中,段榕,罗燕评论到“从容绵密的笔致写了鸠摩罗什在道与欲冲突中的前后两个时期的修道生涯。它以弗洛伊德眼光深究僧人鸠摩罗什的深层心理,并以此思考着人性的斑驳沧桑。”,更把这篇文章提升到

3、海派文学的典范的地位。(3)我们看出,大多的文学评论都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入手,这也是新感觉派心理小说的一大特色,相比一般小说为丰富人物形象,或推动情节发展而设置心理描写不同,新感觉派的心理活动描写有着更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它才是文章的主体与精髓,人物形象只不过是为了它更具体地展现给读者的载体罢了。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在分析施蛰存小说的人物形象时,都以分析人物展现的精神分析特点为主,并不放精力与发掘人物本身的价值。而在都市题材中,由于是写当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当时被冠以“糜烂”“颓废”“邪恶”的头衔,直到90年代以来才被公正的看待。在现代都市中,文明这个鲜明因素被放大,在这类题材中文明与人

4、性欲望的冲突十分强烈。文茜在论文中就把这中冲突分为三类人的欲望被文明压抑后陷入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困境;欲望受到压抑后长期不能得到适当的宣泄,便会导致性心理的变态或其他心理障碍,这反而会使欲望发生异化,转而以变态的方式发泄出来;欲望战胜文明的伟大力量。(4)第一类,如周夫人中,被压抑的性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只能靠暗示性的幻觉以求安慰;第二类,如魔道中,主人公竟然对私人产生性欲望,把“嘴里的红红的番茄”当成了陈夫人朱唇;第三类,如鸠摩罗什中人的本能欲念终于战胜佛家鼓吹的灭欲,主人公最终敌不过诱惑染指了一位宫女。二、精神分析阐释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主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个人人格可以分自我、本我、

5、超我三个部分,而施蛰存笔下的人物无不在这三个解构中挣扎求生。在小说中,有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如梅雨之夕中主人公潜意识寻找初恋情人。有变态性的心理极端描写,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欲与生俱来,并强大无比。在石秀之恋中,最终石秀压抑的情绪爆发,变成了一个性变态的虐待狂。但施蛰存又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所区别(5)首先,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潜意识对人的主宰,强调了潜意识完全脱离客观而存在的非理性特征。但施蛰存笔下的人物常常是意识和潜意识交织在一起;其次,弗洛伊德在分析潜意识时,多从病理角度分析,而施蛰存还从社会角度分析,社会不改变,生活环境不改变,人也难以改变。第三,施蛰存的小说是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并对精神分

6、析偏颇处有所取舍。三、施蛰存的比较作为一代大师,他不仅吸取了中外优秀作家之长,也影响了下一代的年青作家们。所以,关于相关的比较论文,也有必要进行梳理。首先便是施蛰存与川端康成的类同比较。新感觉派是由日本泊来的,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新感觉派作家,对国内致力写心理小说的作家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胡希东的论文中,就论述了两者的美学观念上的不同。(6)日本的近古的幽玄美学和好色的美学思想,佛教的色彩成为他们的共通性,并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共同的特点。其次,施蛰存在翻译过程中,也受到了翻译的影响。杨迎平的论文中就阐述了施蛰存与施尼茨勒之间翻译与影响的关系。在他的另一篇论文中,也阐释了其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而张

7、宜琳更从女性人物矛盾心理入手比较了他与茨威格。(7)(8)而也有众多论文,以纵向来比较。如刘艳就郁达夫、施蛰存、张爱玲的历时性考察,同时也有新感觉派内部多个作家间的比较。四、个人观点、主张与课题发展动向在分析文本的时候,不仅仅依赖精神分析的框架,更要把人物当做完整的人,换一个以人物为重点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命运。并且我将投入关注“女性”这个点,试图通过女性形象,能在不同方面阐释一些。同时更多的我将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分析人物,并不拘泥精神分析,给人物还原生动形象的模样。在精神分析阐释的时候,我将加入之后文艺心理学流派的一些观点,去丰富与充实支撑论文的文学理论。目前研究者更关

8、注洛伊德、蔼理斯、显尼志勒对施蛰存的影响上,实则施蛰存依然收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作品上,施蛰存的小说被过分关注,而其诗歌、散文、剧本被忽视。这些彰显了研究的不足,之后的课题动向,更多的可以从这些切入点去研究。参考文献(1)傅建安青楼女性的男性想像评施蛰存石秀之恋中国文学研究2010,3(2)吉海霞从将军底头看施蛰存心理小说的创作风格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3)段榕,罗燕灵魂在刀锋之上行走阅读鸠摩罗什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14(4)文茜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欲望主题中国文学研究2006,2(5)杨迎平“受其影响,又摆脱影响”施蛰存与弗洛伊德理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6)胡希东“新感觉派”的“异端”与“他者”施蛰存与川端康成的类同性论析贵州社会科学2006,6(7)杨迎平论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文艺理论研究2004,(1)(8)张宜琳现代文明中女性个性的压抑与矛盾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矛盾心理比较谈大众文艺20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