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孙吴政权外交政策研究一、引言对于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外交政策的研究,多数学者把孙刘联盟作为研究的重点,以孙刘联盟赤壁之战、荆州之争、夷陵之战这一条主线索来阐释与论述。也有学者从长江防线建立、孙吴与山越的关系、孙吴与世家大族的关系等角度出发,来研究孙吴的外交政策,这些研究不无道理。但却忽视了孙吴外交政策的高度灵活性以及孙吴与曹魏的外交关系。因此,全面、系统研究孙吴外交政策对明了该时期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有进一步的帮助。二、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孙刘联盟看孙吴外交政策1背景分析均势与制衡三国鼎立时期孙吴外交思想研究(邱宏亮2006)一文中指出在北方,自官渡一战后,曹氏政权基本统一北方
2、的割据力量,实力空前强大,且始终有平灭江南,一统天下的决心,而此时的刘备已经是穷途末路,无立足之地,对孙吴构不成任何威胁,而以孙吴的实力,单凭自身力量抗击曹操是不可能的,加上刘备“誓除曹贼”“汉贼不两立”原则,孙刘联盟,维持强魏与孙刘之间的一种相对的力量均衡成为当下孙刘两家的共同愿望,联盟成立。孙权与吴蜀同盟(刘国石1990)也类似的指出,曹操首先要取荆州,去的荆州之后无疑就是打败江东孙权,一统天下。加之208年,刘表死去,荆州集团内乱不止,曹操趁隙夺取荆州更加容易。此篇文章还分析了鲁肃劝孙权联合刘备的原因第一,只有刘备有能力与孙权联合抗曹,第二,刘备与曹操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三,孙权自己无单
3、独抗击曹操的能力,为形式所迫,必须联合刘备才能抵抗曹操。2孙刘联盟的历程试论孙权的外交政策(金裕凤2000)一文中指出孙吴向来以全据长江为基本国策,所以十分重视夺取荆州。对于孙吴来说,荆州是它的上游门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孙权接受鲁肃的意见,接受诸葛亮以借荆州为条件联合的要求,统一联合孙刘联盟。将荆州“借”给刘备,就意味着暂时修正东吴全据长江的基本国策,但是这也是明智的,联合刘备并资之以土地,在曹魏的西南方再为其树立起一个强敌,如此以来曹魏必然分兵东西两线,孙吴的压力就减少了许多。金裕凤还分析了孙权后来武力夺取荆州的原因刘备势力的扩张,刘备得荆州后,有趁机入蜀夺取了益州,而且在
4、同曹魏争夺汉中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实力大增,这样就在孙吴的西面又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孙权在对荆州用兵的同时,还做出了一个果敢的决策向曹魏称臣,避免陷入两线作战。面对曹魏要征孙登为质子,孙权也做了灵活的周旋,在刘备发用夷陵之战的关键时候稳住了曹丕,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论三国时代的吴蜀同盟(陈乾康1997)一文还论述了夷陵之战后的吴蜀同盟。夷陵之战后,蜀汉认识到吴“可以为援而不可图”方针的正确性,诸葛亮也认识到若与吴国为敌,只会使曹魏得计,非算之上者,但是若与吴重修旧好,北伐就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夷陵之战后诸葛亮从大局着眼,逐步改变了对孙吴的强硬态度,双方关系开始恢复。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5、,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诸葛亮派卫蔚陈震至武昌表示庆贺,双方还签订了共同对魏的盟约。陈乾康先生还把吴蜀同盟建立之初的特点与三国鼎立时期的吴蜀同盟特点进行了比较。首先他认为吴蜀同盟之初是曹操大兵压境之下的应急措施,具有暂时性,而三国鼎立时期的吴蜀同盟不再处于单纯防御地位,也有主动性进攻,具有攻防结合的特点,是两国保存自己进而北定中原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其次,由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及吴蜀荆州纷争的消除,吴蜀间已经没有了对抗性矛盾,这使吴蜀同盟比孙刘联合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它是孙刘联合的发展而不是简单重复。3孙吴外交政策的评价三国东吴政权能够长存的原因探讨(李程2007)认为三国东吴政权能够长存的
6、原因之一就是吴国在外交上奉行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它利用蜀国的力量以抗魏国,又利用魏国的力量来对付蜀国,并将军事对抗与外交妥协结合,使吴国尽可能地避免严重的威胁和危机,从而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吴国的国命。孙权与吴蜀联盟(刘国石1990)肯定了吴蜀同盟的重要性。认为正是吴蜀同盟的存在,形成了掎角之势,曹魏攻吴则须防蜀,攻蜀时又要防吴,不能专心而攻其一,有后顾之忧,此外正是由于蜀国的存在,吴才可以凭借长江之险,西晋灭蜀后,长江上游门户洞开,致使吴国灭亡。因此,刘国石先生否定了孙权用兵夺荆州的策略。他认为荆州之争的后果十分严重,使蜀国元气大伤,陷入攻守两难困境,又破坏了三国之间的平衡,使赤壁战后形成的南
7、北均势也发生变化,由南北相抵而变成南弱北强。二)孙吴与山越、世家大族的关系孙吴与山越的关系关系到孙吴政权的巩固,也是孙吴对外采取外交政策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孙吴的外交政策要以孙吴与山越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孙吴与山越的关系初探(黄佩芳1986)一文探讨了,孙氏兄弟到达江东以后,面对山越的顽强抵抗,所采取的政策也是比较灵活的,他认为对山越中的下层采取“安抚”政策,对上采取镇压与怀柔相组合的政策。到孙权的时候,由于已“略有六郡”,最大的敌对势力已消灭,从而对山越的态度也强硬起来,以树立自己作为臣住的威严。正是孙吴对山越的军事征伐和安抚政策,从而巩固了在江东的政权,在内部稳定统一的情况才,才能全
8、力对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世家大族也为孙吴的外交政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世家大族分为南渡的北方大族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等,江东的世家大族则以吴郡的顾、陆、朱、张为首。孙吴政权与世家大族(邱少平1995)认为南北世家大族都希望有一个理想政权来维持江东的稳定局面,因此都皆追随孙氏,为之出谋划策、攻城占地。力荐孙刘联盟的就是鲁肃,他为孙权出谋划策,是促成孙刘联盟的功臣,张昭、诸葛瑾也是著名的谋士。孙策过世时就把孙权托付给了张昭,可见张昭之才。而周瑜、吕蒙又是在军事上又有出色的才能,为孙吴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坚定的军事保证。三、结语以上的文章都不同程度上的以一种角度来论述孙吴的外交政策,但是笔者
9、却发现孙吴的外交具有前贤所论不一致的特点,也就是孙吴外交政策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在蜀汉和曹魏两强之间及时周旋,最重使孙吴政权免遭首先覆亡之运。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本文主要观点为首先,对于学者比较少关注的赤壁之战之前的外交、内政问题有所述及,之所以述及内政,是因为笔者认为孙吴的内政是它所采取外交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对孙吴通辽东的外交也有一点论述。最后,重点还是论述孙吴自赤壁以后至通辽东的外交。这样的论述,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孙吴外交递进式的特点。主要参考文献1西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93张大可三国史研究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4何兹
10、全三国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6邱少平孙吴政权与世家大族J益阳师专学报,1995(4)41437黄佩芳孙吴与山越的关系初探J丽水师专学报,1986(2)24588李程三国东吴政权能够长存的原因探讨J红河学院学报,2007(3)17209刘国石孙权与吴蜀同盟J东北师大学报,1990(1)424610邱宏亮均势与制衡三国鼎立时期孙吴外交思想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6(3)747911陈乾康论三国时代的吴蜀同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4)12212612赵国华三国时期的吴蜀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1)11311913金裕
11、凤试论孙权的外交策略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606214张东华荆州之争与吴蜀关系新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3(2)596415杨洪权孙吴谋荆州述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4)434716刘国石三国时期外交人才述论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11)212617陈冬阳孙权时期孙吴战略决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333618XIUGUIZHANGANCIENT“REDCLIFF”BATTLEFIELDAHISTORICALGEOGRAPHICSTUDYJFRONTIERSOFHISTORYINCHINA,2006121423519DECRESPIGNY,RAFEABIOGRAPHICALDICTIONARYOFLATERHANTOTHETHREEKINGDOMS23220ADJBRILL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