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历史学杨光先反天主教原因探析清朝康熙年间的“钦天监案”对当时的西学东渐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这件大案表面上是东西之间历法的争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西方历法较之于当时中国的历法毫无疑问是先进的,但这场辩论仍然持续了很长时间就不能简单的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待了。很显然在历法之争的背后是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较量,“钦天监案”的主角之一杨光先极端反对天主教行为,正是当时保守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钦天监案”的发生是当时中国社会在西学东渐大背景下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必然产物。西方的天主教徒进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努力使天主教的教义和中国儒家思想相匹配,努力从中国的典籍中挖掘
2、一些与天主教想通的概念,尽管有时候这种联系很牵强,有时甚至曲解,但他们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收到了一部分开明士大夫的认可,并有不少知识分子加入天主教。除了通过研究儒家文化与天主教的联系之外,传教士还利用希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笼络是大夫,并努力与皇帝想接近,利用这样的条件来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天主教徒虽然为基督教的本土化做了种种努力,但是还是受到了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的强烈抵触,产生这种抵触心理的原因首先是两种文化本质上差别太大,这也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传统社会本身具有的惰性力及寄生于这个社会肌体上顽固执着于固有文化和传统伦理的大多数中国士人的狭隘、小气。“钦天监案”的发生,反映出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天
3、主教之矛盾已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以致最终酿成人命官司。国内对于西学东渐时期中国思想状况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还是很多的。比较典型的有罗东阳的论明末清初西学的分期与特征,王剑的论天主教文化与明末清初的儒学环境,汪小虎的明末清初传教士与西学东渐,郝志洁的硕士论文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何兆武的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价,王冰的明清间耶稣会士来华的背景及其影响,胡代聪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和选择,李天纲的天儒同异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学说评述,王军、孟宪凤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略论,贾庆军的冲突抑或融合明清之际浙江学人与西学东渐。论明末清初西学的分期与特征一文把西学东渐分为
4、三个阶段,分阶段的概述了天主教徒在中国的活动概况。论天主教文化与明末清初的儒学环境主要论述了明末清初中国心学、理学和实学的发展情况。明末清初传教士与西学东渐从文艺复兴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当时中国历史陈静杨光先述论,载清史研究,1996年第20期。郝贵远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05期。的当务之急、当时东渐西学之性质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明末清初之际西欧的天主教传教士带来的知识体系仍然是中世纪欧洲文化,进而得出真正对中国近代化起作用的是中国是19世纪末受西方影响的中国士人的结论。明清间耶稣会士来华的背景及其影响重点介绍了明清之际世界的形势以及对中国思
5、想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和选择在论述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时简单的介绍了两种文化的冲突。天儒同异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学说评述介绍了从“中学西源”和“西学中源”两种说法,并研究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揭的文化心态。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略论重点介绍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冲突。冲突抑或融合明清之际浙江学人与西学东渐一书则从文化深层来剖析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通过这种差别证实中西文化冲突的必然性。对于钦天监历案过程的研究,学者的研究不是太多。钱志坤“钦天监教案”起因探析从政治角度分析了这场大案发生的原因。夕羊的康熙历狱始末用叙事的手法简单介绍了案件发生
6、的过程。杨珍清初权力之争中的特殊角色汤若望与顺治帝关系研究之一一文从汤若望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私人关系着手,展示给我们清朝宫廷的政治斗争。安双成的汤若望案始末在简单介绍杨光先与汤若望之后,又总结了两人之间的主要争论要点历法、天主教等,最后接好了案件的审判经过。对于杨光先生平的记载,文献不是太多,但是他的著作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学者研究他以及时人思想的重要文献。杨光先的主要著作由其自己编辑成书,即不得已。目前学者对杨光先研究的依据也是此书。不得已主要包括以下各篇请诛邪教状、与许侍御书、辟邪论(上)、辟邪论(中)、辟邪论(下)、邪教三图说评、正国体呈稿、中星说、选择议、摘谬十论、孽镜、日食时刻辩、日食天
7、象验和阍辞疏四篇。其中,辟邪论篇集中反映了杨光先的反天主教思想。目前国内学者对杨光先极端反天主教行为的原因研究也是比较多的。他们大多多是从不得已总结出杨光先反天主教的思想来源,如阎丽娟、陈静的杨光先排教思想概观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杨光先反基督教的原因。第一,国家和社樱的安危考虑,杨光先认为西洋传教士到中国来,居心巨测,是谋为不轨,应予立即马困逐。第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氛围和儒家伦理为根基,认定天主教是一种荒谬、卑鄙的宗教。主张厉行禁止。第三,从正统的中国封建文化及传统的天文学体系出发,认为传教士的西洋新法,在名分上有碍于中国的礼义,在推算的若干细节上背弃了中国前贤一贯奉行的原则。这篇文章对于杨
8、光先反基督教的思想原因写的还是比较全面的。陈占山的“有识之士”的称号,杨光先实担当不起与谢景芳先生商榷,一文批判了一些学者把杨光先当成有识之士的观点,并总结出杨氏排教的思想认识基础是传统的华夷观念。王剑的情绪化的批判从杨光先的不得已说起独辟蹊径,认为杨光先反天主教主要是受主观情绪化得影响。陈静的杨光先述论一文中写了杨光先的生平经历和他的排教思想,这篇文章的排教内容与他和阎丽娟合著的杨光先排教思想概观一文大致相同。郝贵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天主教与儒家的分歧,第一,宇宙是天主造的吗第二,耶稣即是天主第三,夭堂和地狱。第四,耶稣圣人乎罪人乎通过这四个方面
9、双方的争执说明了东西方文化在根本上的差异性。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对西学东渐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内容研究比较多,普遍认为东西方文化的这种交流对中国是有益的,但是对于两种文化本质差别的研究深度有待加强。对于杨光先的研究只是集中于从他个人的著作来考察他的排教思想,而从整个社会角度和文化深层来解释这种冲突的必然性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要从东西方文化的本质上来看待两种文化的交流,对杨光先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他个人,而要从社会的角度,包括和他同一时代的人的观念对比上来看待杨光先的排教行为。参考文献1陈占山“有识之士”的称号,杨光先承担不起与谢景芳先生商榷,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10、版),2007年第04期。2王剑情绪化的批判从杨光先的不得已说起,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01期。3谢景芳杨光先与清初“历案”再评价,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06期。4郝贵远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05期5陈静杨光先述论,载清史研究,1996年第02期。6阎丽娟、陈静杨光先排教思想概观,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01期。7邓建华杨光先与康熙朝“历案”兼谈明清人士对待外来文化的传统心态,载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04期。8钱志坤“钦天监教案”起因探析,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04期。9夕羊康熙历狱始末
11、,载文史春秋,2001年第06期。10王军、孟宪凤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特点论略,载北方论丛,2009年第04期。11李天纲天儒同异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学说述评,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03期。12安双成汤若望案始末,载历史档案,1992年第03期。13杨珍清初权利之争中的特殊角色汤若望与顺治帝关系研究之一,载清史研究,1999年第03期。14乔凌霄明清之际的文化心态与西学传播效应,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02期。15王冰明清耶稣会士来华的背景及其影响,载甘肃社会科学,199年第01期。16王芳恒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儒学理念的趋同与解构,载中国天主教,2001年第0
12、4期。17王剑论天主教文化与明末清初的儒学环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03期。18胡代聪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和选择,载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9年第01期。19罗冬阳论明末清初西学的分期与特征,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20何兆武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价,载学术月刊,1999年第01期。21郝志界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22戴望云明清两代基督教进入中国社会之研究,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23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分析,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24贾庆军冲突抑或融合明清之际浙江学人与西学东渐,海军出版社,2009年。25吴相湘编天主教东传文献(一),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26吴相湘编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三),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28PETERHRICHTERSCIENCEANDCALENDARSINCHINAANDTHEWESTFROMCLAVIUSTOXUGUANGQIANDSCHALLJ,HTTP/WWWNONLINEARPHYSIKUNIBREMENDE/PRICHTER/PDFS/CHINAKALEND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