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0.120m/d 的砂土、粉土、 含薄层粉砂的淤泥质(粉质)黏土 等土层的基坑降水施工,适合降低水位深度为3 12 米(单层降低水位 3 6 米,多层为 6 12 米 )。 轻型井点降水系在基坑外围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以下。其优点是机具设备简单,使用灵活, 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的特点。 图 1.1 轻型井点降水示意图 2 主
2、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2.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2012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施工图纸、平面布置图、工程勘察资料、地质条件等,着重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渗透系数;根据建构筑物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围、降水时间、工程环境(施工季节、江河水位、四周地表水等等)影响等进行井点降水设计。 3.1.2 根据地基基础平面形状、技术要 求和降水地质条件,通过对轻型井点的设计,预测计算降水水位和水量,并提出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 3.1.3 对工程环境问题应专门设计,对附近建构筑物是否
3、沉降进行分析,必要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编制降水施工组织程序、施工安排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3.1.4 开工前,编制好降水工程量表、工期进度计划表,组织好人员和设备材料等。并综合考虑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条件,合理布置泥浆池或泥浆坑,做好排污、防污措施。 3.1.5 绘制井点平面布置图、降水设施结构图、降水水位预测曲线平面与剖面图,以备与降水日观测水位比较,并布置排 水设施的数量、位置。 3.2 机具设备 3.2.1 根据降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工艺 , 并相应选用适宜的施工机具。 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具应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降水施工机具设备按不同的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选用。 3.
4、2.2 成孔设备:主要有长螺旋钻机、卷扬机、冲水管、高压水泵、套管或高压水枪等。 3.2.3 降水设备:主要机具设备有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抽水设备等。 1)井点管 用直径 38-55mm 钢管 ,带管箍 ,下端为长 2m 的同直径钻有 10mm梅花形孔 (8排 )的滤管 ,外缠 6号铁丝、 间距 25mm,外包尼龙窗纱二层 ,棕皮三层 ,缠 20 号铁丝、间距 40mm。 2)连接管 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 ,直径 38-55mm;顶部装铸铁头。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3)集水总管 用直径 75-100mm 钢管带接头,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
5、漏气、漏水。 4)抽水设备 分为真空泵轻型井点、射流泵轻型井点和隔膜泵轻型井点三种,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水泵。 3.3 材料设备 3.3.1 滤料 :一般为粗砂,含泥量小于 1%,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 滤管网眼。 3.3.2 滤网 :均应采用耐水锈材料制成,如铜网、青铜网和尼龙丝布网等。 3.4 作业条件 3.4.1 基础施工图纸齐全 ,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 3.4.2 己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 3.4.3 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 ,并设置了排水沟。 3.4.4 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
6、材料已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 4 施工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井点布置 井点管布设井点管与总管接通抽水降水观测 井点拆除 。 4.2 施工方 法 4.2.1井点布置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 6m,降水深度小于 6m 时,可用单排井点,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流上游一侧;当基坑或基槽的宽度大于 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基槽的两侧;当基坑或基槽的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井点布置。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井点管可不封闭,开口间距宜在 4m 左右,开口位置宜留在地下水相对较少的一侧。井点管距坑壁间距宜为 0.7 1.2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
7、方向有 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 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在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 0.9 1.2m。 当地下降水深度小于 6m 时,应采用一级轻型井点布置;当降水深度大于 6m、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时,可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当采用明沟排水和一级井点相结合的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方法,即先挖去一级井点排干的土方,然后再在坑内布置第二排井点。 图 4.2-1 单排井点布置示意图 ( a)平面布置( b)高程布 置 1-总管;
8、 22-井点管; 3-抽水设备 图 4.2-2 环形井点布置示意图 图 4.2-3 二级轻型井点示意图 4.2.2 井点管布设 成孔用冲击式或回转式钻机成孔,井深比井点设计深 50cm;洗井用 空压机或 水泵将井内泥浆抽出;井点用机架吊起徐徐插入井孔中央,使露出地面 200mm,再沿井点管四周均匀投放粗砂,上部 1.0m深度内,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 4.2.3井点管与总管接通 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总管设在井点管外侧 50cm 处,铺前先挖沟槽,并将槽底整平,将配好的管子逐根放入沟内,在端头法兰穿上螺栓,垫 上橡胶密封圈,然后拧紧法兰螺栓,总管端部用法兰封牢。一旦井点干管铺好后,用吸水胶管
9、将井点管与干管连接,并用号铁丝绑牢。一组井点管部件连接完毕后,与抽水设备连通,接通电源,即可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后方可使用,如压力表读数在 0.15-0.20MPa,真空度在 93.3kPa 以上,表明各连接系统无问题,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图 4.2-4 井点管与总管连接 图 4.2-5 降水管连接图 图 4.2-6 降水管连接图 4.2.4抽水 先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泵抽水 ,井点降水系统运行后,井点管系统运行,应保证连续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为“先大后小,先浑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
10、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应经常观察,一般真空度应不低于 55.3 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因为管路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手扶管子较热等简便方法进行检查,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冲洗井点管或拔除重新埋设。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及管线 进行沉降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4.2.5 降水观测 1)井点监测 在重要的工程中,或者降水工地周围有较为重要的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还需布置进行井点监测。 2)流量观测 流量观测很重要,一般可以用流量表或
11、堰箱。若发现流量过大而水位降低缓慢甚至降不下去时,可考虑改用流量较大的离心水泵,若是流量较小而水位降低却较快则可改用小型水泵以免离心泵无水发热,并可节约电力。 3)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观测井的位置和间距可按设计需要布置,可用井点管作为观测井。在开始抽水时,每隔 48h测一次,以观测整个系统的降水机能。 3d或降水达到预定标高前,每日观测 12次。地下水位降到预期标高后,可数日或一周测一次,但若遇下雨时,须加密观测。 4)孔隙水压力观测 通过降水期间观测地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预计地基强度、变形以及边坡的稳定性。孔隙水压力的观测平常每天 1次。在有异常情况时,如发现边坡裂缝、基坑周围发生较大
12、沉陷等,须加密观测,每天不少于 2次。 5)沉降观测 对于抽水影响范围以内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应进行建筑物的沉降和地下管线处地层沉降的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设置在井点影响范围之外。 沉降观测可用水准仪和分层沉降仪进行。观测次数通常每天 1次,在异常情况下须加密观测,每天不少于 2次。 4.2.6 井点拆除 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井点管拆除一般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挖机等,所留孔洞用土或砂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以下 2m 应用黏土填实。 5 成品保护 5.0.1 井点滤网应注意保护,在堆放、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不使受压、踩踏,防止滤网遭到受损坏,在下井点管以前,必须
13、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 5.0.2 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滤料以防塌孔。 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5.0.3 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5.0.4 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置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5.0.5 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 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6 质量标准 6.0.1 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6.0.2 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6.0.3 埋入
14、地下的井点管及井点联接总管,均应除 锈并刷防锈漆一道,各焊接口处焊渣应凿掉,并刷防锈漆一道。 6.0.4 降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观测井内的水位 。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 55.3-66.7kPa,压力应保持在 0.16MPa。 6.0.5 井点 施工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表 6-1 井点施工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井点管坡度 % 1 插管时目测 2 井管间距(与设计相比) % 150 尺量 3 井管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 mm 200 水准仪 4 过 滤砂砾填满(与计算值相比) mm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5 井点真空度 kpa 55.3-66.7 真空度表 7 质量记录 7.0.1 放样记录、钻孔记录、井点管施工记录。 7.0.2 原材料质量检查记录。 7.0.3 降水观测统计表。 7.0.4 周边环境监测记录。 7.0.5 降水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8 安全 、环保措施 8.1 安全措施 8.1.1 冲、钻孔机操作时 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落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8.1.2 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 安全 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