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系统疾病的辨病与辨证,中医治病的基本思路,教学要求,1、理解神,了解望神、望面色、望舌、望局部的基本方法和临床意义。2、了解闻诊的内容,了解问诊的内容及技巧,掌握触诊。3、了解八纲辨证的内容及基本思路,了解病因、筋骨、脏腑辨证的思路。4、熟悉十三条经脉名称、特点、循行及病变特征。5、了解各种疼痛的特点及性质。,第二节 四诊,1、望 诊2、闻 诊3、问 诊4、切 诊,第三节 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2、寒热辨证3、虚实辨证4、阴阳辨证,第四节 病因辨证,1、六淫2、七情3、劳累过度4、外伤(最易致瘀血)5、痰饮和瘀血,第五节 气血辨证,1、什么是气2、气病辨证3、血病辨证4、气血同病辨证,第五
2、节 筋骨辨证,1、什么是筋骨2、主要病机、疼痛特点3、筋骨与脏腑气血经络的关系,第六节 脏腑辨证,注意五脏与气血阴阳搭配及各自特有的证。一、心病:1、常见证型: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心血瘀阻。2、常见症状:胸部不适、心脏不适,失眠,心情烦闷等。二、肝病:1、常见证型: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寒滞肝脉、肝经湿热、肝血不足。2、常见症状:情志郁结或易怒,耳鸣(突发、声大),目赤,两胁部不适,筋脉拘急,多梦等。,三、脾病:1、常见证型: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寒湿困脾、湿热内蕴。2、常见症状:四肢消瘦乏力,全身困重,消化系统症状(食少、腹胀、便溏)等。四、肺病:
3、1、常见证型:肺气虚、肺阴虚、寒邪犯肺、热邪雍肺、痰浊阻肺。2、常见症状:全身畏风寒,汗多,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气喘、短气)等。五、肾病:1、常见症型:肾气不固、肾阳虚、肾精不足、肾阴虚。2、常见症状:耳鸣(慢性发作、声低)夜尿多,腰腿部症状(酸软无力、怕冷)。,第七节 经络辨证,1、经络的功能作用2、十二正经3、奇经八脉,第八节 疼痛辨证,疼痛的种类及性质:1、胀痛:气滞、气郁多见。2、重痛:伴有沉重的感觉,多由湿邪导致。3、刺痛:痛如针刺,多由瘀血导致。4、绞痛:痛如刀割,疼痛最厉害的一种。5、灼痛:痛如火灼,痛处喜冷,由火热之邪所致。6、冷痛:痛有冷感,痛处喜温热,由寒邪所致。7、隐痛:
4、痛不明显,可以忍耐,缠绵不休。,望 诊,1、望 神2、望面色3、望 舌4、望体态5、望局部,返 回,望 神,1、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2、正常人表现为得神,身体或精神状态受损可表现少神,病重、病危多表现为失神。,返 回,望面色,1、常色(中国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2、白色多为气血不荣,属虚寒、血虚;黄色多为脾虚湿蕴;红赤色多主热证;青色为寒证、痛证、血瘀或受惊;黑色多为寒证、水饮或血瘀。3、注意:女性可能化妆,而不表现真实面色。,返 回,望 舌,正常舌:淡红舌,薄白苔。望舌注意事项:1、光线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照的强弱与色调,常常会影
5、响正确的判断。2、饮食或药品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化。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如饮用牛乳、豆浆等可使舌苔变白,蛋黄、核黄素可将舌苔染成黄色。诸如此类,应予排出。,舌面的脏腑分部,舌面的脏腑分部 舌尖 心肺 舌中 脾胃 舌边 肝胆 舌根 肾,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望舌色,1、淡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润泽。 形成机理:气血充盈、调和 临床意义:正常人;外感病初起。,2、淡白舌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色浅淡。形成机理:阳气不足,气血两虚。临床意义:气血两虚,阳气虚衰。,望舌色,淡白舌的意义,淡白瘦瘪气血两虚;淡白胖嫩阳虚;,3、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更红
6、,呈鲜红色者。临床意义:热证 。实热证舌老红,苔黄燥或起芒刺。舌尖红赤:心肺有热舌边红赤:肝胆有热 虚热证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舌红无苔,舌红苔黄,望舌色,4、绛舌舌象特征:比红舌更深者,呈猪肝色。形成机理:热邪耗伤阴血,血液浓缩。临床意义:外感病(温病)热入营血内伤病阴虚火旺,望舌色,望舌色,5、青紫舌临床意义:寒凝、主气血运行不畅。据医学统计,青紫舌中,癌症病人约占54.4%,非癌症病人30.6%,健康人占15%。中晚期癌症病人青紫舌远高于早期病人。,淡紫舌,青紫舌,瘀斑舌特征:舌面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一。 意义:气血瘀滞。,瘀点舌特征:舌面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瘀点,舌色淡紫。 意义:
7、气血瘀滞,望舌形,1、胖大舌舌象特征:舌体胖大而厚,伸舌满口。形成机理:水湿痰饮内停舌体胖大,舌色偏淡阳气亏虚,津液内停舌体胖大,舌色偏红实热,胃热食欲强,2、瘦薄舌 舌象特征 :舌体瘦小而薄。 形成机理: 阴血不足,舌失濡养 临床意义: 瘦薄舌舌色淡白 气血两虚。 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望舌形,淡瘦舌,红瘦舌,望舌形,3、齿痕舌舌象特征:舌边有齿印形成机理:多伴随胖大舌出现(胖大舌受压)临床意义: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色偏淡阳气亏虚,津液(水湿、痰饮)内停舌体不胖有齿痕,舌色偏淡气血两虚,4、点刺舌舌象特征 :点刺是指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的舌象表现。又称为“杨梅舌”,是因为外形象成熟
8、的杨梅。 临床意义:热证 舌尖生点刺 心火亢盛。舌中生点刺 胃肠热盛。脏腑阳热亢盛舌边生点刺 肝胆火盛。 点刺鲜红血热,(三)望舌形,红点,芒刺,5、裂纹舌舌象特征:舌面出现形状各异、深浅不一、多少不等之裂纹。 沟裂中有舌苔覆盖者,多见于先天性裂纹。临床意义 : 舌淡 气血亏虚 裂纹舌舌红苔厚而干热盛灼津 舌绛无苔阴虚液枯,(三)望舌形,望舌下络脉,观察方法: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 观察内容:长度、形态、颜色、粗细、舌下小血络等 正常表现:呈淡紫色,少有迂曲,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五分之三,舌脉粗长 瘀血内阻,舌象特征
9、:苔质致密,颗粒较小,紧贴舌面,刮之难去 形成机理:湿浊内盛,郁遏阳气,湿浊停聚于舌面临床意义:腻苔湿浊、痰饮、食积白腻:痰湿黄腻:湿热,腻苔,白腻苔,黄腻苔,望苔色,1、薄白苔 舌象特征:舌面附着白色苔状物。,苔薄白而润:正常人、表证、轻证。,苔薄白而干:属风热表证。,苔薄白而滑:属外感寒湿,或水湿内停。,白 厚 苔,白厚腻苔:属痰饮、湿浊、食积。,白厚干苔:属痰浊湿热。(一般为急性感受外界热邪),2、黄苔舌象特征:淡黄、深黄、焦黄临床意义:热证,里证。 苔色由白转黄提示邪已化热入里苔黄与热证轻重的关系苔色愈黄,邪热愈甚。可与黄苔伴随出现的其它舌象特征?,(二)望苔色,薄黄苔,黄厚苔,黄燥苔
10、(转黑),3、灰黑苔舌象特征:灰苔与黑苔同类(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 浅黑苔灰苔; 深灰苔黑苔 临床意义:热极或寒盛 灰黑而干 热极伤阴,或阴虚火旺 灰黑而润 阴盛阳虚,痰湿久郁,(二)望苔色,常见舌色及舌苔归纳,1、淡红舌,薄白苔:正常人、平和体质、轻微外感病或外感病初起。2、淡红舌,薄黄苔:热证3、淡红舌,白厚苔:痰湿,食积4、淡红舌,黄厚苔(黄腻苔):湿热5、淡白舌,薄白苔,舌体胖大:气虚、阳虚、水湿内停6、淡白舌,薄白苔,舌体瘦小:气血两虚7、淡白舌,薄黄苔:虚人感受热邪,常见舌色及舌苔归纳,8、淡白舌,白厚苔:虚人痰湿、食积9、红舌,薄白苔,舌体胖大:胃热食欲强10、红舌,薄白苔
11、,舌体瘦小:阴虚内热11、红舌,薄黄苔:热证12、红舌,黄厚(黄腻)苔:湿热13、红舌,灰黑苔:热极14、绛舌,无苔:阴虚火旺,返 回,望体态,1、可用于体质的估判。2、“肥人多湿(痰),瘦人多火”。3、弯腰、缓行、驼背者多有脊柱系统疾病。,返 回,中心性肥胖,腰椎病,望局部,1、肿胀:阳性(急性发作、病位表浅、红热肿痛明显、软硬适度等);阴性(慢性发作、病位较深、不红不热疼痛不明显、硬如石或软如绵)。阴性肿胀可能是结核、肿瘤等。2、畸形:结核、风湿、类风湿等。3、功能活动。,返 回,肿块,闻 诊,1、听声音语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生理性)呃逆、嗳气、哮喘、太息(病理性)2、嗅气味口气
12、:臭味者多为胃热、食滞、口腔疾病等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蒜气叶:有机磷农药中毒身上尿臊味:尿毒症,返 回,问 诊,1、既往史:注意病人可能隐瞒,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或男女朋友陪同时,必要时应单独并承诺保密情况下问诊。2、月经史:原则上避免给孕妇进行理疗,经期末或月经干净后短期内避免活血治疗(手法治疗应尽可能避开腰骶和下腹)。3、家庭史:对遗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部分非遗传疾病也具有家族多发性。(注意血缘性),返 回,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切
13、诊,1、脉诊:将右手食、中、无名指并拢,轻轻放置于病人腕部桡动脉上,食指紧靠腕横纹,食、中、无名指下分别称为脉的寸部、关部、尺部。2、触诊:皮温肿块压痛畸形与异常活动,返 回,表里辨证,1、表证:病位浅,病在皮毛、肌腠;起病急、病程短,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可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2、里证:病位深,精神神志症状,消化症状;可有发热或恶寒,但不会同时出现。,返 回,寒热辨证,1、寒证局部表现:皮色晦暗、不红、不热、麻木。面色苍白、肢冷畏寒、喜暖喜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2、热证局部表现:皮色鲜明、红肿热痛。面红目赤、发热喜凉。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返 回,虚
14、实辨证,1、虚证阴虚:舌红少苔,五心烦热,盗汗。阳虚:形寒肢冷,夜尿多,大便滑脱,完谷不化。气虚: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少气懒言。血虚:心悸气短,舌质淡、指甲淡、嘴唇淡。2、实证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实证正气虚为虚证,返 回,阴阳辨证,阴阳为八纲之总纲,阴(寒、里、虚),阳(热、表、实)。1、阴证:阳气虚衰、寒邪凝滞。表现为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的特征。2、阳证:表现为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的特征。,返 回,六 淫,淫:过多,过度。1、风:风为百病之长,风寒、风热、风湿。2、寒:外寒、寒湿、内寒(阳虚则内寒、阴虚则内热)。3、湿:外湿、内湿、湿热、寒湿。4、热:外热、内热、湿热5、燥:秋季多见,阴虚者
15、难耐6、暑:湿热为主,返 回,七情相关,返 回,劳累过度,1、“劳则气耗”,过劳多表现为气虚(精神疲惫,少气懒言,四肢困倦)。劳心过多者多表现为阴虚。2、房劳过度耗伤可致肾阴阳两虚。3、安逸过度可导致气血不通畅、脾胃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肌肉力量下降易劳损。4、现代养生应提倡:动其形而静其神。,返 回,痰饮和瘀血,1、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2、痰饮:傅杰英教授认为痰饮是脾的功能不足导致代谢的半成品。痰饮又可分别称为痰湿和水饮。中医体质养生3、瘀血(表现为刺痛,疼痛日轻夜重)。,返 回,什么是筋骨,筋:中医的概念,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黄帝内经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主
16、筋证据:肝硬化病人会表现脚抽筋,甚至身体抽筋。肝风内动的人可表现角弓反张。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主骨临床证据:肾能分泌活性维生素D3,促进钙质的吸收。,返 回,角弓反张,返 回,主要病机、疼痛特点,1、外力伤害2、筋骨失养:肝肾亏损,气血虚衰,气虚不能行血,血虚不能养筋。3、劳损伤害:慢性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不活动易导致肌肉、韧带等慢性劳损)。4、风寒湿侵袭:多为劳损后导致气血虚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返 回,筋骨与脏腑气血经络的关系,1、筋骨与气血的关系气血的关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血瘀气血两虚2、筋骨与脏腑的关系肝主筋藏血,
17、肾主骨生髓。肝脏养生应注意保持情志舒畅、不食过酸、不可过怒。3、筋骨与经络的关系,返 回,经络的功能作用,1、经络沟通表里上下,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贯穿上下、联系内外。2、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通过经络气血可通达全身,营养全身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3、疾病能通过经络发生传变。,返 回,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循行规律及主要病症,1、循行顺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2、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3、表里经在四肢末端相接,同名阳经在头部相接。4、各经病症除所属络脏腑的病症外,循行所经部位均可出现病症。,返 回,奇经八脉,1
18、、组成: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足乔脉、阳足乔脉。2、督脉:总督一身阳经,称为“阳脉之海”。3、图及动画经络督脉.gif,返 回,膀胱经特点,1、人体14经中穴位最多的经络,共67个穴位。2、12经中唯一循行背部的经络,唯一有相同循行方向分支的经络。3、人体所有背俞穴集中所在的经络,且背俞穴都集中在本经的第一侧线(内侧)。,演 示,4、风门(风邪出入之门户)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腰背痛。5、肺俞(背俞穴,脏腑之气输布于背腰部的穴位)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6、心俞定位:第5胸椎棘
19、突下,旁开1.5寸。应用:心痛、健忘、心烦、咳嗽、咯血、盗汗。7、膈俞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胃脘胀痛、呕吐、气喘、潮热、盗汗、背痛、脊强。,8、肝俞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等。 9、胆俞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等。 10、脾俞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11、胃俞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胸胁前、胃脘痛、腹胀、肠鸣、恶心、呕吐。12、三焦俞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肠鸣腹胀、水谷不化、呕吐、泄泻、水肿等,13、肾俞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男科病、妇科病、遗尿、肾虚引起其它疾病。14、大肠俞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腰痛、肠鸣腹胀、泄泻、便秘。 15、小肠俞定位: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小腹胀痛、痢疾、遗精、尿血、遗尿。16、膀胱俞定位: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应用: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等。补充: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穴位现归于经外奇穴,名胃脘下俞,或胰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