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5 页 珍稀与观赏动物学教学提纲 第一章 珍稀动物资源及其保护 一、野生动物的概念 1、 动物:有 家养(家禽家畜) 和 野生 之分 。 (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养殖的、自然状态的。) 2、 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栖息,不受人管束的动物。 广义上包括自然界中从低等原生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的所有自由栖息种类。狭义上野生动物概念常因时间及地区而变化。在我国理论上使用广义的概念,实践中野生动物即指珍稀动物。 3、 珍稀动物:珍贵稀有、濒危、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动物。 二、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林牧渔业生产。 野生动物是 自然界的重要组成,对维护生态系统内
2、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依赖于系统内各生物群落的稳定,生物群落内各成员通过食物直接或间接地联结成一个整体,这种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中各物种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每一种动物都占据着特有的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食物链中某个环节上的物种发生变化或数量有所增减时,就可能影响上下链环,使之发生改变。若某个环节遭到的破坏超过自然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则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必将受到损害。 食物链遭受破坏的后果是严重的: 例一:人类捕杀鼠类天敌(狐狸、鼬科动物及蛇类) 鼠类大量繁殖 农林生产及人类生活遭受严重危害 人类投放化学药品杀害老鼠(只
3、有短期效果) 幸存的鼠类天敌吃了药死的老鼠后又二次中毒死亡;同时化学药品又污染了环境,危害其它生物乃至人类的安全,后果是严重的。(人类在牛羊猪肉、禽蛋、牛奶、甚至孕妇的乳汁中检测到农药 DDT) 例二: “荔枝 荔枝蝽蟓 麻雀 ” 例三: “大颅榄 树 渡渡鸟 ”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掠夺: 自然界物种的形成和灭绝速率原本是一致的 (如大约平均每 3000 年形成一个脊椎动物新种、每 3000 年有一 个脊椎动物种灭绝),这一状态维持到 16 世纪。 16 世纪以来, 物种灭绝速率大大加速, 地球上灭绝的鸟类约 150 种、哺乳动物约 95 种,两栖爬行类约 80 种。 北美洲的旅鸽: 19 世纪
4、末种群数以亿计,仅 10 余年就被全部捕杀,仅存数十只标本 由多个保护动物组织所组成的 “零灭绝联盟 ”( Alliance for Zero Extinction, AZE)公布的 “濒危物种 ”报告中,指出位于全球 595 个地点的近 800 种动物即将绝种,其中两栖动物占了其中的 1/3。 北京麋鹿苑有一块象征性的动物墓地,摆放着近 300 年来灭绝的动物名单,墓 碑一块压着一块倒下,而在最后几块尚未倒下的墓碑上,赫然写着的是人、鼠类、昆虫,当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的时候,人类也在劫难逃。 如果人类还不迅速改变自己的错误的生活观念,还以万物之灵自居,下一个灭亡的必将是人类自己。猎天
5、必被天猎,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2、经济价值 ( 1)提供食品 食品动物 (Food Animals):供应人类丰富营养来源的肉、乳、禽、蛋、鱼等。 第 2 页 共 35 页 人类所需的蛋白质有 1/4 来自动物的肉、乳 沿海国家和地区海产动物产品在食物中占更大比例 人类饲养的家禽家畜也都来自野生动物 ( 2) 提供 工业原料:毛皮、香料等 毛皮 制裘制革的主要原料 毛皮动物:能够提供毛皮产品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也称毛皮兽。绝大多数体型稍大的哺乳动物都可以作为毛皮动物。 香料 四大动物香料:麝香、灵猫香、河狸香、龙涎香 ( 3) 提供 工艺美术品与装饰材料 象牙(现在属于禁止);牛
6、角、贝壳、珊瑚;动物标本;鸟类羽毛 ( 4)役用动物 (Labor Animals):为人类提供骑、驮、拉的动力,如马、驴、骡、骆驼等。 3、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1)药用动物与动物药 凡是动物身体的全部或局部,以及其衍生物、分泌物、排泄物、病 理产物、动物制品等可以入药的动物,如麝、鹿等,都称作药用动物。药用动物所产生的药物都称为动物药,如麝香、鹿茸、羚羊角、五灵脂等等。 麝:麝香 近 300 种中成药的成分 鹿:鹿茸 补精髓、壮阳、健筋骨 熊:熊胆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狗:狗宝(结石) 牛:牛黄(胆结石) 马:马宝 穿山甲:鳞甲 高鼻羚羊:羚羊角 蝙蝠:夜明砂(粪便) 鼯鼠:五灵脂(粪便)
7、 海豹、海狗:肾 燕窝 乌骨鸡 ( 2)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对象 犰狳与麻风病 犰狳,哺乳纲贫齿目犰狳科,是南美洲的特征动物之一。 麻风病是由麻风病杆菌引起 的传染病,麻风病菌侵犯人的皮肤和神经,毁容致残,导致死亡。 犰狳是已知唯一能感染麻风病菌的动物,并且可以提供大规模试验所需要的麻风病菌 利用患有麻风病的犰狳制作的麻风疫苗可以使实验小鼠接种麻风病菌而不发病,科学家也在人身上做同样的实验。 犰狳为人类研究防治麻风病立下了大功,许多治疗麻风病的药物就是最初以犰狳为实验对象而研制出来的。 九绊犰狳由一个受精卵产生 4 个相等的胚胎(同卵 4 胞胎),这 4 个胚胎的免疫性完全相同,可以为实验上需要
8、免疫性完全相同的动物时专用。 猕猴与小儿麻痹疫苗 :猕猴既是重要的实验对象,又是生 产小儿麻痹疫苗唯一可用的动物,用猴肾研制成功的小儿麻痹疫苗,使全世界亿万儿童免遭夭折或终生跛足之苦。 小儿麻痹症疫苗制造需要大量猕猴, 1954-60 年期间,全球先后有 150 万只猕猴为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制造而献出生命。最近十余年,找到了其它办法来制造该疫苗,减少了对猕猴的需求。 树鼩:体型类似长嘴的松鼠。多数树栖,杂食性,动作敏捷,富于攻击性。用其内脏进行组织培养,第 3 页 共 35 页 用作病毒的接种工作效果很好。 旱獭:陆生、穴居、草食并具冬眠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主要栖息于气候寒冷的丘陵草原地区,旱獭
9、全身均是宝:其肉可食;脂肪可入药 ,内可治咯血,外可治烧伤,还可加工制成高级化妆品,具有润肤、护肤作用。作为乙型肝炎(乙肝的动物模型)和肝癌的实验动物。 小白鼠 野生鼷鼠(小家鼠)的变种; 大白鼠 野生褐家鼠(大家鼠)的变种; 仓鼠、豚鼠(荷兰猪)、兔子 猕猴、猩猩:每年,全球需要约 4 万只灵长类动物被用实验 ( 3)传播疾病 有害于人类健康 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休、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据有关文献记载,动物传染病有 200 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另有 100 种以
10、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 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 250 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 89 种,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 90 种。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方式,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可以从其病原、宿主,流行病学或病原的生活史等角度而有多种分类法。 已经查明: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两大类。 传染病是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之中,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 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禽流行性感冒等。 SARS 病毒与(野生)动物 : 2003 年
11、4 月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 SARS 是由冠状病毒引起。人们推测该病毒可能来源于某一类野生动物。 2003 年 5 月 23 日晚,香港大学微生物系与深圳疾病控制中心宣布 SARS 冠状病毒的 RNA 与从果子狸身上分离的冠状病毒的 RNA99%同源。 爱滋病病毒 : 自然宿主很可能就是生活在非洲的绿猴(非洲猴); 70/200 只检测到 AIDS 极为相似的病毒;这种猴爱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感染的过程中可产生突变,进化成为人 类的爱滋病。 尼巴病毒 : 1998 年 9 月至 1999 年 4 月,该病毒在马来西亚首次爆发,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并在几周内传染给人,被感染的 276 人
12、中 105 人死亡。自然宿主是狐蝠。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 埃博拉病毒 : 1976 年,刚果、加蓬、苏丹、象牙海岸、甚至英国, 270 人死亡; 1995 年, 245 人死亡。迄今全世界死于这种可怕病毒的人大约有 1 万人。可能与食用森林里死去的灵长类动物有关 1988 年 1 月 3 日,上海发生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 甲型肝炎 爆发流行事件,由 毛蚶 携带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 2000 年 7 月,英国超过 34000 个牧场的 176000 多头牛感染了 疯牛病 狂犬病、猫爪热、鼠疫、禽流感 等都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 青蛙、蛇体内分离出、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寄生虫,人食后
13、,严重的可导致失明、昏迷甚至瘫痪 。 4、与生物进化、考古、环境监测、仿生学、统计学、行为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关系 第 4 页 共 35 页 对动物化石和现存种类的研究,揭示物种的发生和演化规律,促进生物进化和考古学的发展。 生物统计学 对高级灵长类的研究使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人类学得到发展。 仿生学:鸟儿与飞机、蝙蝠与雷达、防震帽与啄木鸟、火车与蛇 环境监测:金 丝鸟作为井下瓦斯的监测器 与天气预测预报: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将来到 地震预测 5、文化艺术价值:诗歌、散文、绘画及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 观赏动物:金鱼、热带鱼、绿毛龟、鸟类(百灵、画眉)等 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民乐 “空山鸟
14、语 ”“百鸟朝凤 ”;西方 歌曲 “小杜鹃 ”“云雀 ”“百灵鸟 ”; 舞蹈 “孔雀舞 ”“白鹤舞 ”“鹭鸶舞 ”“天鹅湖 ”; 诗句 :如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画 “松鹤图 ” 6、现代生态旅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更渴望与大自然溶为一体,以便使紧张的心理及神经能得到休息和调整。在国外,狩猎者、垂钓者、观 赏者、摄影爱好者、徒步旅游者、野外宿营的人逐年增加,他们把钱用在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方面。 7、外交政治价值 :以大熊猫、朱鹮为例 三、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自然环境复杂,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
15、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兽类 645 种( 968 亚种 /居群);鸟类 2188 种(亚种);爬行类 410 种(亚种);两栖类 280 种(亚种);鱼类超过 3000 多种。特点:( 1)特产珍稀种类多,如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白鳍豚、朱鹮、褐马鸡、黑颈 鹤、扬子鳄、中华鲟等 100余种。特产种类多即在我国境内繁殖的动物。( 2)经济种类繁多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可以归纳为: 1、野生动物种类丰富,资源数量不清。 2、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严重,生存受到威胁; 3、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不科学,乱捕滥猎严重; 4、濒危种越来越多,将影响我国物种的多样性。 四、野生动物的保护 (一)必
16、要性 野生动物国家所有,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破坏已经相当严重;保护工作的基础较差 (二)取得的成就 1、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2、组织实施拯救工程,一些濒 危物种得到恢复。 3、湿地保护受到重视,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4、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9 年 3 月 1 日正式公布施行。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 1988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林业部和农业部联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所包括的物种,分
17、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指的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的或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完全禁止捕杀;二级 指的是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第 5 页 共 35 页 值、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严格控制捕杀。 关于动物的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濒危野生动植物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物种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 5、广泛开展资源调查,不断加强科学研究。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 1995-2000 年 6、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我国国际影响。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捕鲸公约、国际自然和自然资
18、源保护联盟、人与生物圈计划 国际协调理事会、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 第一,要进一步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的力度。 第三,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 第四,要重视野生动植物产业的发展。 第五,要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技支撑体系。 第二章 珍稀哺乳动物及其欣赏 哺乳动物又称兽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一个纲 哺乳纲。之所以称为哺乳动物,是由于现生成年雌性个体的乳腺能分泌乳汁并哺育幼体。 现今的哺乳动物是辐射、扩散、适应最成功的类群,分布于世界各地。栖息于森林、草原、荒
19、漠、海洋、湖泊、溪流、农田、村庄与城镇,适于地栖、树栖、飞翔、水栖和地下生活。具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体型大小差异甚大,蓝鲸(重达 150 吨)是现今世界上所知的最大动物,而最小的鼩鼱只有 2 克左右。 中国疆域辽阔,地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北热带等气候带,具有高山、高原、峡谷、盆地、平原、海滩和海域等各种地貌,还有森林、草原、荒漠、农耕地、湿地与水域等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及景观类型孕育了复杂、多样的哺乳动物。 截至 2006 年 5 月为止,已知中国的哺乳动物有 13 目 56 科 242 属 645 种,是世界上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许多特有的濒危物种如大熊
20、猫、华南虎、金丝猴、白鳍豚、野马、野骆驼等颇受国内外关注。 食虫目 、 攀鼩目 、 翼手目 、 灵长目 、 鳞甲目 、 食肉目 、 鲸目 、 海牛目 、 长鼻目 、 奇蹄目 、 偶蹄目 、啮齿目 、 兔形目 食虫目 食虫类是比较原始的有胎盘类。个体较小,吻向前延长,有时成为管状,上颌长于下颌,形成铗状,便于摄食昆虫类。眼、耳均小,穴居的种类往往无耳壳。四肢短,通常蹠行。前后肢 5 指(趾),均具钩爪。 现生食虫目已分化 有 7 科 68 属 450 余种,是哺乳动物中除啮齿类、翼手类外物种最丰富,分化最复杂的类群。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我国分布有 3 科 24 属 79 种。
21、 攀鼩目(树鼩目) 第 6 页 共 35 页 攀鼩类(即树鼩)是一类善攀援、形似松鼠的小型兽类。吻部中度发育、尖细而突出,但吻基不能自由活动。脚不特别伸长,前后肢接近等长。 攀鼩目计有 2 科 8 属 22 种,其中现生类群有 2 科 6 属 20 种,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地区,北到喜马拉雅山脚和我国南部边缘。我国仅有 1 属 1 种,北树鼩。 翼手目(俗称蝙蝠) 是唯一真正能飞翔的哺乳动物。前肢演变成翼 ,具特别延长的指骨;后肢趾端具有钩爪,用于睡眠时倒挂住身体。眼极度退化,耳大而发达,不少种类具有耳屏或对耳屏等结构。头颅的听区特别膨大,蝙蝠在飞翔时不断发出一种超声波尖音,用耳朵感受从
22、各种障碍物上反射回来的回声,依次在晚间或黑暗洞穴种飞翔自如,以捕捉昆虫或避让障碍物。 翼手目 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现生的种类繁多,计有 18 科 202 属 1116 种。 现生的翼手目分为 2 亚目,即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前者食果性,体温较恒定,多白天活动,眼大,靠视觉定飞 行方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后者多数食昆虫,体温变化较大,夜行性,以回声定位飞行方位,分布几遍全球。 .灵长目 最高等的兽 (一)蜂猴科 Lorisidae:低级猿猴类或半猴类 有 蜂猴 Nycticebus coucang 和倭蜂猴 Nyctice
23、bus pygmaeus 2 种:体小( 32-37/20-25cm)、四肢细长、尾甚短( 2cm)、第二趾端具爪、听觉退化、眼睛适应夜间视物 珍稀的原因:分布区窄;生活习性上的弱点 (二)猴科 Cercopithecidae:中级猿猴类 1、猕猴属 Macaca( 6 种 ) 猕 猴 Macaca mulatta () 恒河猴, 6 种猕猴中分布最广,群居,猴王(大雄猴, 1 年) 利用猕猴采摘椰子,用途最广泛的高等实验动物 趣闻 藏酋猴 Macaca thibetana(),特产,峨眉山观猴 短尾猴 Macaca arctoides() 别名:红面猴、红脸猴、红面短尾猴;尾巴短,颜面红色,
24、老者红得发紫 供观赏、作为实验动物 2、六种叶猴 叶猴属和白臀叶猴 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叶猴 ”是指这类猴子都以叶子为食。 白头叶猴 、 长尾叶猴、菲氏(法氏)叶猴、戴帽叶猴 黑叶猴 Presbytis francoisi 头顶是黑色的毛冠,身上除耳基至两颊和尾端是白色之外,几乎长满富有光泽的黑毛,故得名 “黑叶猴 ”。 白臀叶猴(海南叶猴) Pygathrix nemaeus 白臀叶猴分布于东南亚, 1892 年在我国海南岛发现过,但迄今已逾 100 年还未见到第二只,它可能已经绝灭。 3、我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 Rhinopithecus 都是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第 7
25、页 共 35 页 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或称川金丝猴、普通金丝猴) 典型标志是:蓝面、仰鼻。身上的金色长毛,最长的可达十多厘米。分布四 川、甘肃、陕西、湖北(神农架) 群栖生活:金丝猴 “舍己救子 ”、 “金丝猴抢尸 ” 金丝猴濒危的原因:据说穿、卧金丝猴毛皮制成的皮衣或皮褥有治疗风湿性的奇效,惨遭捕杀( 1998年 4 月 11 日晚间新闻报道辽宁捕获 2 名盗卖 2 张金丝猴皮张的罪犯);乱伐森林,破坏了栖息地;猴群的行经路线比较有规律,每过一定时间必定再由此经过,在转移时树枝被折而发出的劈啪声和猴群的喧闹声交织成一片,根据地上折断的树枝和金黄色的粪便可
26、以判断此处有猴群经过和它的去向,这无疑会给有经验的偷猎者提供方便。 金丝猴的趣闻 金丝猴非凡记忆力 发生在重 庆动物园的故事 金丝猴严厉的 “家规 ”发生在四川南坪白河自然保护区的故事 金丝猴 “阳阳 ”和 “虹虹 ”美国之行 2000 年 2 月 29 日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报道:目前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兴建了金丝猴驯养繁殖基地。 黔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 ( 或称灰金丝猴) 体形似金丝猴,鼻孔上仰,吻鼻部略向下凹,不像金丝猴那样肿胀。体毛主要灰褐色。脸部灰白或浅蓝。头顶前部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毛尖黑色。耳缘白色,背部灰褐色。两肩之间有一白色块斑,毛长达
27、 16 厘米。上肢的肩部外侧至手背,由浅灰褐 色逐渐变为黑色,下肢毛色变化与上肢相同。产于贵州梵净山区 ,现已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世上最稀有的一种猴子,种群数量只有 800 只左右,是三种中分布范围最小的、灭绝危险性最大。栖息于海拔 1700 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以多种植物的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经过中国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数十年努力,黔金丝猴在人工饲养的环境里已产下第二代幼仔三只,最大的一只已近两岁,其它两只分别为 8 至 10 个月。人工饲养环境里黔金丝猴产下第二代幼仔是目前科研和饲养方面 的一项突破,幼仔需达到两
28、岁,才基本闯过生命 “危险期 ”。 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或称黑金丝猴) 体毛黑褐色,幼猴全身白色(有 “雪猴 ”之称)。滇金丝猴是最适应高寒气候、栖息海拔最高(从2500 米到 5000 米)的灵长类动物,分布云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分布区狭小,各自然种群成岛状分布,相互隔离。在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已建立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盐井等自然保护区。 1998 年 6 月 7 日晚新闻联播报道云南某地滇金丝猴达 1000 多只 。 1999 年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定一只名叫“玲玲”的幼滇金丝 猴作为吉祥物。 (三)长臂猿科 Hylobatidae(猩猩科 Pongida
29、e): 高级猿猴类 黑长臂猿 Hylobates concolor、白掌长臂猿 Hylobates lar、白眉长臂猿 Hylobates hoolock、白颊长臂猿Hylobates leucogenys 都是 珍贵的稀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在云南和海南岛尚有为数不同的群体。 每天清晨,通常先由雌猿发出 “喂喂喂,哈哈哈 ”的声音,由低到高,从慢至快,然后雄猿发出了啼叫声,与雌性伴侣对唱,最后子女们也开始引吭高歌,纷纷加入大合唱,这合唱 声连绵不断,可以延续 15 分钟左右。长臂猿啼叫既是一种取乐方式,又是群体内相互联络的一种信号,还是相互警戒,保护自己领域的一种警告声。 第 8 页
30、共 35 页 长臂猿濒临灭绝 第一,长臂猿是严格的树栖动物,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直接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这是导致这类动物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 第二,长臂猿高昂的啼叫声,把自己的目标暴露无遗,这就给偷猎者提供了方便。 类人猿: 小型类人猿 长臂猿;大型类人猿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观看中国珍稀动物 灵长类 .鳞甲目 只有鲮鲤科 Manidae 一个种 , 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长期大量捕杀,数量锐减,为二级保护动物。 长 50-100 厘米 , 头、嘴巴、耳朵和眼睛都小 , 没有牙齿,胃里存留有几块小石子,可以代替牙齿研磨食物;舌细长、善伸缩,用以舐食蚁类 , 四
31、肢短,前肢较后肢长而有力,各具 5 趾,趾有爪。身披覆瓦状的鳞甲(也叫角质鳞),腹面及四肢内面生毛,鳞片间也有一些稀毛。分布于长江下游以南各省,是一种地栖动物 。 洞穴有两种:夏洞,洞内通道长度只有 0.3 米左右,里面很简单;冬洞,洞内通道弯曲,长度可达十余米,洞径约 20-30 厘米,里面可经过 2-3 个白蚁巢,这是它越冬的 “粮库 ”。 冬洞距地面的垂直深度有 2-4 米,洞底是一个很大的窝,窝内铺垫着柔软的枯草,用来保暖,是它越冬的 “卧室 ”或 “育婴室 ”。 白天在洞窝里酣睡;夜幕降临时从洞穴里爬出来活动和觅食。 平时动作迟缓,遇到危险时能快速行走。遇敌害身体卷成球团 。 有时前
32、肢离地站立起来行走,并四处观望。会游泳、爬树 。 有益动物,它最爱吃白蚁;食量很大 。 鳞片是贵重药材,可通经络、下乳汁、消肿止痛 。 .食肉目 (一 )国宝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观看最后的大熊猫,思考为什么大熊猫如此珍稀? 野外调查: 1974、 1982、 2000 年对大熊猫进行了三次全国性的野外调查。调查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分布状况,为建立大熊猫谱系提供第一手资料;是从事大熊猫保护的基础工作,将为保护大熊猫、完善保护大熊猫的法律法规、实行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分布:四川(西部的 36 个县)、陕西( 6 个县)、甘肃( 1 个县),主要集
33、中在大凉山、岷山、秦岭 食性: 主要以竹子为食,最爱吃冷箭竹和华桔竹。它是一种食性高度特化的食肉兽,原先是吃肉的,后来因环境所迫,吃不到荤食,而它的栖息地到处可见竹子,于是大熊猫逐渐改变食性,从吃肉变成了吃竹。现生 的大熊猫,偶尔也吃肉:竹鼠或其他动物的残留尸体。大熊猫还有 “食铁兽 ”之称。 大熊猫还保留着 食肉兽的特征 : 具有尖锐锋利的犬齿和爪子;肠子短,只有体长的 4 5 倍;胃比较简单,没有食草兽的反刍和发酵作用。 食量: 消化系统不能消化纤维素,只能从汁水中吸收营养,为了维持身体的需要,只好尽量多吃。一只大熊猫每天平均要吃竹子 15 千克(吃的主要是竹秆,也吃竹叶)。 外形: “熊
34、身猫脸、黑耳黑肩、黑四肢黑眼圈 ”、黑白相间。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曾发现棕色大熊猫。大熊猫五指并生,从腕骨内侧又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适于抓、握。 学术价值: 大熊猫有 “活化石 ”之称,对研究生物进化、古地理、古气候等有很高学术价值。 更新世初期(大约 200 多万年前),大熊猫已在我国南方大量繁殖;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现生种遍布我国南半部;更新世晚期,气候变冷、冰川的侵袭,许多植物被冻死,很多动物被淘汰; 剑齿象、剑齿虎、猛犸、巨貘等都全军覆没;大熊猫退缩到高山深谷,未遭灾害,生存了下来,成为动物界的 “遗老 ”。它迄今保留着许多古动物的特征,如脑容量小,消化器官比较简单,骨骼很笨重等。 第 9
35、页 共 35 页 处境: 估计目前野生的只有 1000 只左右 。大熊猫种群数量稀少的原因分析: 第一,走向生物 发展的衰亡阶段。大熊猫一百多万年的发展史表明:其种群分布区已由狭至广再变狭,其数量从少至多再变少,其个体大小由小至大再变小。现在生存的大熊猫,正处在体型比巴氏大熊猫稍微缩小的阶段。 第二,退到高山深谷的尽头。 近 1 万年来,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开垦山区,不断砍伐树木竹林,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向西退缩到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高山深谷的尽头并零星分散,彼此分割,每一孤立山区的大熊猫个体少,它们寻求配偶的机会很少。同时,由于深谷的阻碍,寥寥无几的大熊猫只能在自己同胞或近亲中
36、交配,造成后代生命力降低,而且容 易出现畸型或死亡。 第三,食性单一带来的灾难。 1975 1976 年冬天,栖于四川北部和甘肃南部的大熊猫,因为竹林发生了周期性的开花枯萎,竟饿死了 138 只; 1983 年以来,四川、陕西、甘肃三个省的 30 个大熊猫产区县内,大熊猫可食的竹林成片开花枯死,大熊猫又一次受到严重的威胁,救 88 只活了 64 只,野外找回 70多具尸体。 第四,在繁殖和幼仔成活上的艰难性。 种群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少,而且呈逐渐减少趋势;寻求配偶艰难,完成交配不易;幼仔成活率极低 保护工作 第一,大力宣传保护大熊猫。 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几乎都知道大熊猫是 我国的珍贵动物,残害大
37、熊猫的事故已越来越少,偷猎大熊猫已受到应有的惩罚。在大熊猫产地,人民群众抢救大熊猫的事例层出不穷。 第二,解决分割状态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变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状态,把点状连成岛状,把岛状连成片状。自 1960 年代起,以大熊猫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已有 33 个以上,汶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面积达 20 万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 第三,提高繁殖率,保护大熊猫。人工饲养,自然繁殖;人工饲养,人工授精, 1978 年 9 月 8 日获得第一胎人工繁殖出来的大熊猫幼仔;克隆 友谊使者 ( 唐 ) 武则天 685 年 10 月 22 日送给日本天武天皇:根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 685
38、年,武则天曾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 70 张毛皮。西方曾有人怀疑这白熊是北极熊,但由于长安距北极甚远,而且皇苑内就有大熊猫,所以有专家猜测这就是大熊猫第一次作为国礼赠送出国。根据记载,那时候林深竹茂,大熊猫数量众多,唐太宗就有过一次赏给功臣大熊猫皮十余张的事。 1941 年,宋美龄送给美国一对(潘达、潘弟) 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出国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作为国礼赠送、商业借展、科技目的的交流合作 。 从 1957 年到 1982 年的 26 年间,中国共赠送给 9 个 国家 23 只大熊猫 ( 现在只剩下 7 只他们的后代了,日本 2 只,墨西哥 3 只,德国 2 只 ): 前苏联 1957
39、 年获赠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获赠一只安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65 年至 1980 年,相继获赠丹丹、三星、琳琳等 5 只大熊猫; 美国 1972 年 4 月获赠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 日本 1972 年 10 月获赠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 1980 年获赠雌性大熊猫欢欢, 1982 年获赠雄性大熊猫飞飞; 法国 1973 年获赠一对大熊猫燕燕和黎黎; 英国 1974 年 4 月获赠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 第 10 页 共 35 页 前联邦德国 1974 年 11 月获赠一对 大熊猫天天和宝宝; 墨西哥 1975 年 9 月获赠一对大熊猫迎迎和贝贝; 西班牙 1978 年 9 月获赠
40、一对大熊猫绍绍和强强 1982 年以后,我国取消了赠与方式,随后几年商业借展的方式也被取消。目前,只剩下交流合作一种大熊猫出国途径。 2000 年 4 月 12 日 CCTV-1 晚间新闻报道:美国国家动物园正准备迎接来自中国的一对大熊猫,花300 万美元修缮原有的熊猫馆,原先的一对大熊猫(兰兰、玲玲)分别于 1992 年和 1999 年去世。 目前有 24 只大熊猫成为 “ 留洋大使 ” ,在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奥地利、泰国 6 国安了家。其 中加入 “ 外籍 ” 的只有 7 只,都是当年被赠送出国的大熊猫的后代。另外 17 只仍保留着中国 “ 国籍 ” , 其中美国 9 只,日本 4
41、 只,奥地利 2 只,泰国 2 只 , 属于科研目的的交流合作,我们对这 17 只有所有权。根据协议,这些大熊猫住在海外动物园,但每只大熊猫的留洋期一般不超过 10 年,在海外产下的小宝宝也属于中国,长到 3 岁以后要回到祖国。比如 1999 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出生的 华美 就已经回到了卧龙老家,并已 结婚生子 。 1961 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的会徽:镀金大熊猫像,还以此作为该会会旗的图案 (二)兽中之王虎 Panthera tigris 观看南亚虎,目的:了解虎的生活习性 个亚种:巴厘虎( P. t. balica)、里海虎( P. t. virgata)、爪哇虎( P. t.
42、sondaica)、孟加拉虎( P. t. tigris)(即 印度虎 ) 、东北虎( P. t. altaica)、华南虎( P. t. amoyensis)、苏门答腊虎( P. t. sumatrae)、印度支那虎( P. t. corbetti)(即 东南亚虎 ) 已绝灭: 巴厘虎( 1940 年灭绝)、里海虎( 70 年代)、爪哇虎( 80 年代) ;其余 5 个亚种正以 每天 1只的速度减少;现存各亚种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孟加拉虎 : 3060-4735 只,我国分布于云南西部、西藏南部,约 30-50 只 东北虎 : 437-506 只,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约 12-20 只
43、华南虎 :我国特有,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估计约 20 只 ? 苏门答腊虎 : 400-500 只,我国不分布。 印度支那虎 : 1180-1790 只,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 30-40 只 虎在中国的分布: 历史上中国分布有五个虎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里海虎 (1940 年分布于新疆的里海虎灭绝 )。分布区西起 新疆,东至沿海诸省,北接中俄边界,南抵海南,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其中华南虎为中国特有的虎亚种。因此,中国不仅是虎的起源地,而且也是虎的分化中心和虎亚种最多的国家。 华南虎 历史分布: 1940 1950 年代其分布范围仍然很广,有 14 15 个省区有分布,即:东起闽浙沿海(约东经 120),西至川西(约东经 100),南达广东雷州半岛(约北纬 2030),北及豫晋边界(约北纬 35)。到 1980 年代后,华南虎分布区急剧萎缩,退至南方的少数省份的部分地区,据 1990 年代的调查认为华南虎主要分布在华南南岭至武夷山 一线 分布中心是湖南、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