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循着教育的规律前进 山东省潍坊文华国际学校(以下简称“文华”),是一所由潍坊广文中学提供管理和部分师资的民办学校,是大家公认的优质初中,也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向往的地方,因为她不仅有着很高的升学率,更有着学生们喜欢的丰富的活动课程。就是这样一所优秀的初中,在 2015 年夏天,却开始了一场“自找麻烦”的改革选课走班。 很多人不理解,可是我们自己很清楚。教育的路上,文华人在风雨兼程赶路时,也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数年的准备、无数次的论证,我们目标笃定。 如今,选课走班已实行了近一年,学生 的状态告诉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选课篇 文华人循着教育的规律,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夜以继日开发
2、出了适合文华学子的校本学材。一本本为文华学子量身定制的学材,传承了百年名校的优秀传统,实现了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无缝连接,从活动课程到学科课程,从基础课程到分类课程,再到分层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1.一张来之不易的走班课表 众所周知,制定常规模式下的课程表,一个教务员就可以完成。而制订走班情况下的课程表,由于数值带来的选择的增加,单靠一个人或几个2 人的手动编排、计算,已无法完 成。因此,排出课程表成了我们实行选课走班需要克服的第一道障碍。那些日子里,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一次次线上线下沟通,不断地优化排课条件,好不容易排出了第一张选课课表。但是由于受到学科教室和老师数量的限制,这张课
3、表矛盾重重,如有的学生上午第一节课只能选体育、音乐、美术或是自习,这是传统授课模式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习规律。于是,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报告厅都成了上课的地点。在不断调整主客观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经过 20 次的调整,一张相对合理的课程表终于产生。 2.896 张诠释个体需求的课表 经过第一学期的“走班”,学生和老师已渐渐适应、逐渐改变,第二学期,真正的选课走班开始了。为了使选课顺利进行,学校先在全年级范围内用纸质稿进行了调研和指导,还印制了帮助学生和家长选课的选课指导。但是到了选课的时候,学生选课成了家长选课,“选课”成了“抢课”:不选自主自习,不选援助课程,不选艺术课程
4、一时间,选课系统混乱不堪,负责选课平台的老师的电话几乎被打爆。究其原因,对学生、家长,甚至老师而言,“选课走班”这一“新事物”还是太“新鲜”、太陌生了,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家长和学生完全无从下手。面对 这种情况,学校及时作出调整,立即开导师团长会,重新学习选课的标准,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逐个交流。终于在第二次选课中,学生选到了满意的课程,满意率达到了 99.9%。初一年级 896 张诠释着个体需求的课表诞生了。 这 896 张各不相同课表的产生是学生基于自身需求选择的结果,它使3 面向个体的教育成为可能,有力地昭示着选课走班和区分快慢班的根本区别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层级,绝不是
5、根据分数的高低,而是根据个体需求的不同。选课走班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都是进步的。从这 个意义上讲,选课走班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彻底告别因为“大一统”的要求所带来的沉重的课业负担,让轻松快乐变得不再遥远。 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合适的课程、地点和时段。尽管学校将教材分层、老师分类教学,但在学习中,学生的差异依然存在。针对这种差异,首先,学校作年级统一调整,比如,按计划数学教学分为三层,但在学习中,老师又根据实际情况将数学分成了四层。其次,老师会针对具体学生作个体的调整,例如,有的同学从数 I 调到了数 I
6、I,有的同学从数 III 调到了数 II 等。有两位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取得家长同意,向学校申请,从难度稍高的数 III 自愿调到了难度稍低的数 II,结果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各方面都进步很大。这样的一种调整,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本身,通过选课的思考,学生会想通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要慎重、理性地选择,选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必在乎别人怎么说,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有的同学想从低层调到高层,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挑战,选择就意味着责任,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体现得尤为深刻。基于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断区分,一步步接近面向个体的教育。 走班篇 课 程内容的分层分类必然引起教学要素的拆分与重组,包括时
7、间、空4 间、学生、老师、资源、教学方法等。分类重组后,物质与意识会以区域化形式呈现,学生只有到达这些区域,才能享受这些资源,以满足自己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因此,走班成为必然。 1.变由“心”生 自 1862 年以行政班为主体的班级授课制进入我国,至今已有 150 多年的历史,而走班形式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一个年级有 896 名学生,就有 896 张课表。学生们背着书包轻松自如地穿梭在各学科教室之间,内心涌动着自主的力量,却“走”急了老师、“走”急了 家长。导师焦急万分:“我一天除了上课,别的时间想见学生都难,该去哪儿找学生?”一位老教师双手握拳,眼中满含泪水:“一切为了学生,如
8、今学生到处晃悠,我抓都抓不住,为了学生从而谈起?简直是胡闹!”家长实在按捺不住,跑到学校来,看着楼道里熙熙攘攘的学生,惊慌失措:“很热闹哈,你们真热闹!这么热闹,怎么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向学生发起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让所有的人感到震惊, 90%的学生特别喜欢走班,这是“自主”更是“被尊重”的力量呀!同时,学校对老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除了个别老师支持走班外, 其他大部分老师都要求回到过去的行政班授课。老师对选课走班的不认可,给学习的转型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以说这也是改革之初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在那时,“小学段”到来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表,或援助、或拓展、或自主自习
9、、或约见导师,自由支配时间。教室里,他们或席地而坐、或倚住墙角,下课了,却浑然不觉,仍旧专心致志地学习、思考。28 个学科教室,老师的存在仿佛成了多余。老师们完全被这种自主和自觉5 惊呆了,有的老师说,这是自己从教多少年来不曾见过的景象。那天学生们的表现,给所有老师上了一堂见证选择和自主力量的课,用 活生生的现实坚定了老师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2.结构重建 选课走班打破了班级授课制,课程内容的分层分类引起了教学要素的重组,这都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重建结构,重建课程评价标准和诊断评价制度。 为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由管理转向引领,踏踏实实做面向个体的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践行教育理想的实践
10、中并成为领军人物,学校打破原来的垂直管理体系,建立分布式领导岗位,实行扁平化管理,设立主任导师、导师、教学管理团队、午餐项目组、午休项目组、大课间项目组、学生自主管理学院等部门。 当传统的行 政班被打破,当单一的课程变为多元,当学生的面前充满了选择,导师的引领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引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校在初一年级实行“全员导师制”。所有老师,不分年龄、不分学科均任导师,每位导师带领 16 名学生。对于这件“史无前例”的事情,很多人怀疑,这可能吗?音体美老师怎么可能做导师,老师接受吗?家长接受吗?孩子接受吗?众多的疑问接踵而来。对还是不对,只有学生知道。学期过半,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和导师
11、亲如一家人!“马美女”“范叔叔”“ Obama legs”这些都是学生对导师的称呼。导师们纷纷表示,当学生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告诉导师时,导师们深深体会到人师的幸福和满足,那种被信任的感觉是“班主任时代”怎么都想不到的;当学生把自己的爱好、理想跟导师交流时,导师感觉到学生的世界是那么的五彩6 斑斓,学生的思想是那么广袤与真实,于是导师们只好捧起一本本书去丰富自己、去寻找一切机会为自己充电。于是体育老师读了如何成为高效能老师问题学生诊断博弈心理学等无数本书;于是音乐老师利用周末从潍坊跑到上海学习,只为用专业征服学生。导师引领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倒逼导师的发展。人人做导师,让老师和孩子的
12、充分交流成为可能。当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它怎么会开不出灿烂的鲜花? 自由与约束总是结伴同行,在选课走班的情形下,学生自由了,如何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领和约束、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将结果交给过程、如何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学校管理层在各种例会上征求意见,形成了年级范围内统一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制度像一条轨道,规范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有了它,学校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现在的文华,初一年级午休时间不再统一要求学生午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去图书馆阅读、去无声自习室或者去小声讨论室,一切都源于学生的正 当需求。 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文华的老师们有了共同的信念,在方向一定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深化改革,任何事物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发展永远是硬道理。 通往未来教育的路很长,但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启程;通往未来教育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但我们信心满满,因为我们一直循着教育的规律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