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附件 2: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 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申 报 书 专 业 名 称: 通 信 工 程 专 业 负 责 人: 容 太 平 申报学校(盖章):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所服务的行业产业 : 通 信、 电 子 信 息 申 报 时 间: 2012 年 9 月 湖北省教育厅制 二一 二 年 八 月 2 一、专业基本情况 1-1 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 开办时间 2003年 8月 招生面向 省内 ( ) 省外 ( ) 近三年 招生规模 2010年 95 近三年毕业 学生人数 2010年 81 2011年 96 2011年 70 2012年 114 2012年 91
2、 近三年 初次 就业率 (%) 2010年 92.15% 近三年 年终 就业率 (%) 2010年 98.78% 2011年 92.75% 2011年 98.57% 2012年 91.50% 2012年 8 月 底 93.26% 培养 定位 电子信息及通信领域产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 高级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主要就业地区 (近三届) 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 、广东省 主要就业行业 (近三届) 通信系统、及相应专业设计 、生产 行业 1-2 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容太平 性别 男 出生 年月 1945年10 月 职称 教授 最后 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所学专业 (限第一学历专业)
3、无线电技术 专业负责人近三年参加企业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情况 参加共同建设 Philips & Embest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嵌入式 ARM实验室工作,有效期自 2006年 7月15 日起至 2011 年 7 月 15 日止。共有四届学生完成嵌入式 ARM 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 1600 名学生受益,已有 100多名学生获得 Philips & Embest 的 ARM 嵌入式工程师资格证书,已有二批 6 人次教师参加企业师资培训。 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中兴通讯 NC 联合教育中心共建 SDH 通信综合实验室工作,合作期限为自2010年 4月起,至 2015年 4月结束。已
4、有 两 届学生完成 SDH通信综合实验,约 300名学生受益,已有 三 批 6人次教师参加企业师资培训。 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与武汉烽火移动有限公司共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 式工作,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自 2010 年 4月至 2013 年 3月止。已有 三 届学生参加培养,约有 75名学生参加,解决 30名左右学生就业。 2011 年 10 月 参加武汉奇微和信息学部共建“现代网络通信”联合实验室项目 ,该室主要负责武汉奇微 3 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学生实习。 目前 已 组织师生 与武汉奇微 合作研发 一个项目。 1-3 教师队伍情况 专任 教师数 其中 兼职 教师数 其中 教授 副教授 其它
5、 高级 职称 中级 职称 其它 22 3 9 10 9 4 5 0 教师年龄结构 30 岁以下 30 岁 -50岁 50 岁以上 6 7 9 教师队伍具体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职 /兼职 兼职教师 工作单位 1 容太平 男 66 专职 2 卢益民 男 66 专职 3 朱如琪 男 68 专职 4 胡冬全 男 61 专职 5 罗和平 男 66 专职 6 陈超原 男 50 专职 7 何兆湘 男 65 专职 8 涂仁发 男 69 专职 4 9 郑汉麟 男 65 专职 10 王进 女 48 专职 11 刘袁缘 女 28 专职 12 刘小洋 男 39 专职 13 胡广义 男 33 专职 14 李
6、香春 女 39 专职 15 王丽君 女 30 专职 16 刘怡 女 28 专职 17 刘芳 女 27 专职 18 张采芳 女 36 专职 19 张翼 女 26 专职 20 黄金刚 男 30 专职 21 孙立刚 男 58 专职 22 赵真 男 47 专职 23 郑晓龙 男 32 工程师 /兼职 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 限公司 24 刘进 男 29 工程师 /兼职 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 限公司 25 李翔 男 32 工程师 /兼职 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 限公司 26 黄义军 男 40 高工 /兼职 武汉虹翼信息有限公 司 27 刘磊 男 36 工程师 /兼职 武汉虹翼信息有限公 司 28 涂涛 男 32
7、工程师 /兼职 武汉奇微电子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 5 29 林敬桥 男 50 高工 /兼职 武汉奇微电子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 30 杨学辉 男 34 高工 /兼职 中兴通讯 NC教育中心 31 戴长虹 男 46 高工 /兼职 武汉东安自动控制有 限公司 注: 专任教师只统计承担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兼职教师只统计来自行业、企业的人员。 教师 参与行业企业 实践情况(近三年) 序号 教师姓名 参与实践企业 时间及实践内容 1 孙立刚 卢钢 武汉肯纳电子有限公司 2012年 8月 22 日 -2012年 8月 29日 参与电子通信综合实习平台指导实习 2 孙立刚 江文华 武汉肯纳电子
8、有限公司 2012年 8月 14 日 -2012年 8月 21日 参与电子通信综合实习平台指导实习 3 孙立刚 武汉肯纳电子有限公司 2011年 8月 22 日 -2011年 8月 29日 参与电子通信综合实习平台指导实习 4 郑汉麟 深圳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 司 2010年 7月 5 日 -2010 年 7 月 15日 ARM Cortex-M3 平台开发培训 5 张翼 深圳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 司 2010年 7月 5 日 -2010 年 7 月 15日 ARM Cortex-M3 平台开发培训 6 孙立刚 汉口中原机械厂( 710厂) 2010年 8月 4 日 -2010 年 8 月 1
9、5日 参与通信实习平台指导实习 7 孙立刚 武汉肯纳电子有限公司 2010年 7月 16 日 -2010年 7月 23日 参与电子通信综合实习平台指导实习 6 8 孙立刚 汉口中原机械厂( 710厂) 2009年 7月 27 日 -2009年 8月 7日 参与通信实习平台指导实习 9 黄金刚 NIIT信息技术(上海)有限 公司 2008年 9月 1 日 -2008 年 9 月 26日 NIIT技术培训 10 赵真 滨湖机械厂 2008年 8月 4 日 -2008 年 8 月 16日 参与通信实习平台指导实习 产学研合作情况(近三年) 序号 教师姓名 产学研合作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单位 项目主要
10、内容 1 容太平等 校企联合培养采用“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10年 3月 -2013年 3 月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2 容太平等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中兴通讯 NC 联合教育中心 中兴通讯 NC联合教育中心 2010年 9月 -2015年 9 月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3 容太平等 武汉奇微和信息学部共建“现代网络通信”联合实验室 武汉奇微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 -2014年,负责产品的研发和学生实习。目前已组织 10 名师生与武汉奇微合作研发一个项目 4 王丽君 校企共建 SDH通信综合实验室 中兴通讯有限公司 2012年 8月 3 日 -2
11、012 年 8 月 10日 EPON接入技术培训 5 黄金刚 校企共建 SDH通信综合实验室 中兴通讯有限公司 2010年 8月 1 日 -2010 年 8 月 20日 SDH传输技术培训 6 黄金刚 Philips & Embest 大学计划 深圳英蓓特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 2010年 7月 5 日 -2010 年 7 月 5 日 ARM Cortex-M3 平台开发培训 7 张采芳 Philips & Embest 大学计划 深圳英蓓特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 2010年 7月 5 日 -2010 年 7 月 15日 ARM Cortex-M3 平台开发培训 7 8 王丽君 校企共建 SDH通信综
12、合实验室 中兴通讯有限公司 2009年 7月 26 日 -2009年 8月 10日 ZXMP光传输技术 NC讲师培训 9 刘芳 校企共建 SDH通信综合实验室 中兴通讯有限公司 2009年 7月 26 日 -2009年 8月 10日 ZXJ10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NC讲师培训 10 张采芳 刘小洋 Philips & Embest 大学计划 上海双实科技有限 公司 2009年 3月 27 日 -2009年 3月 30日 嵌入式系统实训项目培训 二、产业人才培养方案( 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 ) 2-1 产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 所在地区重点发展的行( 产 ) 业 网络 通信技术、光电信息、电子信息及
13、高新技术行 (产) 业 本专业重点 服务的行(产)业 通信与电子信息 年度拟招生规模 100名 主要合作企业 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 限公司 武汉虹翼信息有限 公司 武汉奇微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2 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质,掌握通信领域里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能在通信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从事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2-3 行 (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武汉“光谷”近 10年来通信产业蓬勃发展,以武汉邮科院烽火、长飞、 NEC 等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通信设备生产和网络建设龙头企业,在光纤通讯设备、
14、无线通信终端设备和光纤的生产上发展迅速,在国内网 络通信领域中占有重要份额,市场已拓展到国外;以占国内通信营运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电信和移动公司为代表的通信网络营运公司,为武汉和周边“城市圈”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有线和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以拥有国内最大尺寸芯片生产线的中国武汉芯片厂和著名的合资企业富士康为代表的芯片制造和通讯终端生产厂家也落户武汉“光谷”。通信领域里各个层次的企业聚集在武汉“光谷”,有望在通信行业年创造数千亿的产值,人才需求的缺口非常大,可见 8 通信人才对促进武汉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的通信企业中, 专业人才层次比例有些失调 。一 方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15、技术带头人严重短缺;另一方面, 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也严重匮乏 。尽管许多高校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但以研究(设计)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学校过多。由于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调,就造成了通信人才供需的不平衡。根据 市场对专业人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需求,以及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湖北武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处武汉光谷中心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锁定为“现代网络通信”,包括“ 现代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二个 方向,着重培养一线工程技术高级专业人才 。 2-4 产业人才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文 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概况 为了适应国家和武汉区域经济建设及电子、通信行业发展的需要,文华学院于 2003
16、年 6月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旨在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质,掌握通信领域里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能在通信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从事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办学之初,依托华科大 电信系 办学,共享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现在通信专业在校学生为 402人,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含电子信息专业 )有 22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 授 9人、博士 2 人 , 企业 兼职教师 9 人 。在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和 “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办学宗旨指导下 ,形成了“个性化教育”的办学
17、特色, 用一种开放式、灵活的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在专业的特色方向上,根据 市场对专业人才多层次和多规格的需求,锁定在现代网络通信方向上,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对学生着重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与培养。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提高和技能培训以及选修课构成的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并有包括 电子工艺生产实习、电子与通信实训、嵌入式系统课程 设计、 DSP 应用设计、 SDH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和培训在内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中兴通信 、武汉奇微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等企业共建实验室,目前已建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共 14个, 实验室面积约 4500平方
18、米,设备资产达 800万元, 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本专业 是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 , 特别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建设 和“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工作。 几年来, 承担省级教研课题 1项, 完成院级教改项目 10 余项, 编写出版教材和实验教学指导书 9 本,已建成 “信号与线性系统”等 2 门学院精课程和 “电路基本 理论”等 3 门优质课程 ,先后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7 个,还与“烽火”、“ 虹 翼 ”等公司在培养 急需人才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本专业 6 年来共培养合格本科毕业生约 600 名,考取研究生 60 余名,有480 余名获学士学位 。学生 获
19、各类专业技术大赛奖 50 余人次, 2012 年 8 月参赛的 “基于 Google Earth 的 GPS 车辆监控系统”和“远程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分获 “毕 昇 RIGOL 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9 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文华学院“育人为 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结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学科专业发展的 “面向社会,适应需求,差异发展,比较优势,创新机制,个性培养” 24 字 方针,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发展规划。 通信工程专业以“合格 +特色 (新型优势 )”的学科发展思路,从“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发挥个性,
20、分流培养,办出特色”的原则出发,立足光谷,适应湖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在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训、实验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彰显个性化教育特色 , 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际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 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 经过三年建设,把通信工程专业办成专业特色鲜明,与湖北省支柱产业紧密结合,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形成一套符合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建成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锻炼出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本院通信工程专业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的品牌专业,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架构指导思想 只有与
21、湖北省战略性新兴 (支柱 )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培养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产业人才。本专业在 采用 “订单式”培养形式 (见 支撑材料 4-1) 的基础上 ,重 新修订 了 “ 3+1 模式”产业人才培 养方案 。 走 与企业 紧密 联合培养的 方 式,即 : 学生用 5 个学期在校内学 完 通 识 必修课、 专业基础、部分专业课,第六学期 学完专业方向课 , 暑期 和第七学期 由学校专业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现代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的岗前培训,并进行实战操作训练和生产实习,第八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校负责对学业合格的学生发放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企业负责对选中参加
22、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安排工作岗位。 只要修满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学分 (约 180 学分 ),学生就可以毕业。 若英语通过四级考试,就可以获得本专业的学士学 位。 毕业设计 具体 安排: 第七学期末,毕业生可结合企业的工作任务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采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毕业设计的有关要求按学校的规定执行, 第 八学期开学前三周完成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 5 月下旬完成毕业论文,并回校答辩, 6 月下旬办理有关毕业和离校手续。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产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联合培养 3+1 模式 )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质,掌握通信领域里基
23、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能在通信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从事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 用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二、 基本规格要求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 2、在信息传输、交换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 10 3、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4、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 三、 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 学时与学分 总学分: 180.5学分 课内教学学时 /学分: 2016 / 126 占总学分的比例: 69.81 % 在企业 完成学时 /学分: 608 / 38 占总学分的比例: 21.05 % 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 6 学分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的比例 通识课程 464/29 16.07% 专业课程 1336/83.5 46.26 % 个性课程 216/13.5 7.48% 实践教学环节 872/54.5 30.19 % 注 :课程结构 与企业提供的课程 如 下面 框图所示 。 课程结构组成 通识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专业 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基础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跨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 个性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