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文物的分类(适合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分类方法) 第四节 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节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 文物保护工作瞻望 思考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试设想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 陶瓷的修复与保护( 6 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陶瓷文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重点掌握陶瓷文物的腐蚀及修复、保护技术;彩绘陶器的清洗与加固技术,熟悉 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 ,简单了解砖瓦类文物的保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陶瓷的原
2、料、组成及性质( 1 学时) 一、陶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二、陶瓷的原料 三、陶瓷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陶瓷器物的腐蚀及清洗( 1 学时) 一、陶瓷器的腐蚀情况 1酥粉 2沉积膜的形成 3带釉陶器表面形成黑斑 4黑色污垢:(有机脂类和碳黑) 5彩绘剥落,颜色掉色、变色 二、陶瓷器的清洗 1泥土的清洗 2表面沉积膜(物)的清洗 3陶器表面污垢清洗 4可溶性盐类的清洗 第三节 陶瓷类文物的修复 、保护技术( 2学时) 一、修复内容 1检查 2清洗 3找对(核拼)4粘接 5加固 6补配 7仿色 8作旧 二、陶瓷器的保存环境 第四节 彩绘陶器的修复与保护( 1 学时) 一、彩绘陶器的清洗,加固技术 二
3、、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 第五节 砖瓦类文物保护简介( 1 学时) 一、原料及结构 二、砖瓦类文物的保护 思考题: 1. 陶器与瓷器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2 陶器酥粉的原因是什么 ? 3 陶器、瓷器的原料、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 ? 4 陶瓷器修复、保护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 第三章 金属类文物的保护( 14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金属类文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重点掌握青铜器的腐蚀、去锈、缓蚀、封护技术和保存环境 以及铁器的腐蚀、缓蚀、保护技术和保存条件,熟悉金、银、锡、铅器的保护、保养和保存环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青铜器的保护( 6 学时) 一、 青铜器的组成及
4、特点 1、铜的存在及冶炼 2、铜合金的分类 3、青铜的特点 4、各类青铜器的化学组成 二、青铜器的腐蚀 1、腐蚀现象 2、“粉状锈”生成机理的探讨 三、青铜器的传统保护方法 1、铜的去锈 ( 1)机械去锈( 2)药剂去锈 2、对“粉状锈”的处理 3、铜器的修整 ( 1)焊接与粘接 ( 2)整形 四、青铜器的现代保护方法 1、去锈方法 ( 1)机械去 锈 ( 2)激光去锈( 3)还原去锈 ( 4)化学试剂去锈 2、稳定技术 ( 1)去除氯离子 ( 2)缓蚀( 3)表面封护 3、现代检测技术在青铜器修复中的应用 五、青铜器的存放与保管 1、青铜器存放环境 2、青铜器的日常维护 3、有机材料溢出气体
5、对金属文物的腐蚀 思考题: 1. 青铜器的 组成和结构怎样 ? 2阐述 “ 粉状锈 ” 生成机理的 基本条件。 2 3 青铜器 保护 的 程序是什么 ?每一个程序的具体措施怎样? 第二节 铁质文物保护 ( 4 学时) 一、铁器的组成与结构 1、铁器组成 2、铁的结构 二、铁器的锈蚀机理 1、金属腐蚀的类型 ( 1)土壤腐蚀 ( 2)大气腐蚀( 3)海水腐蚀( 4)盐浴 腐蚀 2、 铁器的锈蚀现象 ( 1)铁器的耐腐蚀能力( 2)锈蚀产物( 3)锈层分布 三、一般铁制品保护方法 1、覆盖层保护法 (保护膜法 ) ( 1)非金属保护膜 ( 2)金属保护膜 ( 3)氧化物保护膜 ( 4)暂时性保护膜
6、 2、缓蚀剂的应用 ( 1)具有氧化性的缓蚀剂( 2)非氧化性缓蚀剂( 3)有机缓蚀剂: ( 4)挥发性缓蚀剂 (气相缓蚀剂 ) 3、电化学保护法 1.阴极保护 2.阳极保护 四、铁质文物的保护 1、出土铁器的预处理 2、出土铁的清洗,除氯和去锈 3、粘接加固 4、铁质文物的表面保护 ( 1)缓蚀( 2)表面 封护 5、铁器的保存环境 思考题: 1. 铁器在地下埋藏、地上陈列时的腐蚀机理怎样 ?影响因素有哪些? 2 铁器的保护程序怎样 ? 3 铁器的保护环境有何要求 ? 4试述 铁器的 锈 蚀构造、除 锈 及缓蚀 。 第三节 金、银、锡、铅器的保养( 4 学时) 一、金器的保养 1、金的特性
7、(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2、金制品腐蚀的原因 ( 1)添加元素的锈蚀 ( 2)“鎏金”器物的锈蚀 3、去锈及清洗技术 ( 1)添加金属锈斑的清除 ( 2)水锈 主要成分为碳酸盐 ( 3)有机类污垢 ( 4)鎏金器物的去锈 4、金器的保存 二、银器的保养 1、银的文物特征(理化性质) (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2、银器的腐蚀现象 ( 1)硫化腐蚀 ( 2)氯化腐蚀 ( 3)氧化腐蚀 ( 4)溶解腐蚀 ( 5)添加元素的腐蚀 3、清洗去晦技术 4、银器的保存条件 5、修复技术 ( 1)增韧 ( 2)整形 6、银器保护 三、锡器的保养 1、文物特性 ( 1)物理性质 (
8、 2)锡的重要特性 “锡疫”( 3)化学性质 2、锡器的保养 ( 1)锡器的腐蚀 ( 2)清洗 ( 3)保存 四、铅制品的保养 1、铅的性质 (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铅的应 用 2、铅制品的保养 ( 1)清洗( 2)保存条件 思考题: 1. 金的性质十分稳定,但为什么还会发生腐蚀 ? 2解释 银器的晦暗和锡器的 “ 锡疫 ” 现象。 3 银器 可能会发生哪些反应 ? 4谈谈 金银锡铅器的保存条件 。 第四章 石质文物的保护( 8 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石质文物的种类,重点掌握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及修复、保护技术,熟悉石窟寺艺术品和 壁画、彩塑的保护 。 教
9、学内容: 第一节 石质文物的风化( 2 学时) 一、石质文物的种类 二、 石质文物 风化的原因:石质本身、物理、化学、生物等几方面 3 1.石质本身的因 素 2.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破坏 第二节 馆藏石质文物保护( 2 学时) 一、清洗 二、加固 1.微晶石蜡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丁酯 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或丙酮溶液 4.丙烯酸单体浸渗 5.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 6.硅的衍生物 7.Ba(OH)2加固法 8.石灰水法 (Ca(OH)2) 三、粘接 第三节 石窟寺艺术品的保护( 2 学时) 一、中国古代对石窟的保护 1.设置中心柱 2.设置窟檐 3.设计合理的排水工
10、程 4.涂抗风化材料 5.石窟凿时的加固 二、石窟寺的修补加固 1.化学灌浆法 2.建筑工程修缮法 三、露天石质艺术品 (石雕、石刻 )保养及修复 1.清洗 2.粘接 3.表面封护 第四节 壁画、彩塑的保护( 2 学时) 一、壁画、彩塑制作工艺及结构 二、壁画、彩塑的病害原因 三、壁画与彩塑的保护与修复 思考题: 1. 石质 文物风化的原因是什么? 2常用的 化学灌浆材料 有哪些 ?主要特性如何? 3 露天石质 文物 清洗 有哪些方法 ? 4、壁画的 病害原因是什么? 第 五章 档案、纸质文物保护( 6 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影响档案、纸质文物材料耐久性的内在因素,重点掌握
11、环境因素对档案、纸质文物的影响,以及档案、纸质文物的保护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档案、纸张材料的耐久性( 2 学时) 一、 载体材料(纸)的影响 纸的原料 植物纤维 1.外形 2.细胞壁的结构、化学成分 ( 1)纤维素 ( 2)半纤维素 ( 3)木素 3.植物纤维的质量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二、纸的生产过程与纸张的耐久性 1.机械纸 ( 1)制浆( 2)漂白( 3)打浆( 4)施胶 ( 5)加填( 6) 抄纸 2.手工纸 宣纸 三、字迹材料的影响 1. 衡量字迹耐久性的标准 ( 1) 色素成分 ( 2) 结合方式 ( 3) 字迹材料的分类 2. 各种字迹材料的组成及耐久性 第二节 库房环境对
12、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2 学时) 一、库房环境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1. 温湿度的影响 ( 1) 温湿度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 2) 温湿度的标准 2. 光线、有害气体、灰尘、水、火 3. 微生物的影响 霉菌和细菌 ( 1) 营养 ( 2) 呼吸 ( 3)生长环境 4. 害虫的影响 ( 1)害虫的特点 ( 2)常见的害虫 ( 3)检查害虫的方法 二、档案、纸质文物的保管 4 1. 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 2. 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3. 防尘、防有害气体 4. 防生物危害 ( 1)古代的药物防治 ( 2)现代防止生物危害的方法 第三节 档案、纸质文物的保护( 2 学时) 一、
13、去污和清洗 二、去酸 三、加固(包括装裱) 四、字迹的巩固和褪色字迹的恢复 1字迹的巩固 2褪色字迹的恢复处理 思考题: 1.说明纸张酸度增加的内因和外因。 2.说明档案、纸质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3.试述各种库房环境因素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第六章 纺织品保护技术( 6 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影响纺织品文物的组成和腐蚀,重点掌握纺织品文物的清洗、消毒、加固、修复,掌握环境因素对纺织品文物的影响,熟悉其保存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纺织品的组成鉴定与损坏机理( 1学时) 一、纺织品纤维种类及其鉴别 1. 纺织纤维及其分类 2. 天然纤维的基本构造与特性 3. 天
14、然纤维的鉴别 二、纺织品染料的测定 1. 天然染料的常用种类 2. 天然染料的常用测试方法 三、纺织品颜料的测试方法 1. 古代纺织品常用的颜料 2. 颜料鉴别的主要方法 四、出土纺织品的损坏机理与污染原因 1. 纤维与染料、颜料的常见病变 2. 地下埋藏环境对纺织品的影响 3. 纺织品出土环境的突变对纺织品的影响 第二节 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 2 学时) 一、考古纺织品的起取 1. 干燥地区的起取 2高温高湿地区的起取 二、出土纺织品的清洗 1. 纺织品清洗的基本原则 2纺织品的表面清洗 3纺织品的湿法清洗 三、纺织品的消毒 1. 纺织品的消毒的一般知识 2纺织品的消毒杀虫的物理方法 3纺织
15、品的消毒的化学方法 四、 平整 1. 饱水纺织品的平整 2干燥纺织品的平整 第三节 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 2 学时) 一、纺织品加固修复的基本原则 二、平面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 1. 夹持法加固 2. 背衬法加固 3. 渗透法加固 第四节 纺织品的保存环境( 1 学时) 一、环境与纺织品的关系 1. 光对纺织品的影响 2. 温湿度对纺织品的影响 3. 微生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4. 害虫对纺织品的影响 5. 空气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二、纺织品的保存条件 思考题: 1.有一批唐代丝织品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请你分析它们在这一千多年的埋藏环境中,一直面临着哪些环境因素的 影响?如今出土后又将面临的危害是
16、哪些? 2.试述地下出土古代尸体身着纺织品可能出现的污染种类,并提出可行清洗方案。 3.列举目前纺织品加固所用的方法,指出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第七章、 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 6 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 古代竹木漆器腐朽的主要原因 ,重点掌握 古代竹木漆器的脱水定形、修复、加固技术 ,熟悉 古代竹木漆器的保养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竹木漆器腐朽的主要原因( 1学时) 一、竹木漆器腐朽的内因 1. 木质纤维的组成与结构 2. 古代出土木材与现代木材的区别 3. 漆器组成 构造 二、漆木竹器腐朽的外因 5 1. 地下水浸泡 2. 地下水中所含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3
17、. 各种生物腐蚀 第二节 饱水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形( 2 学时) 一、饱水木制文物的干缩性原理 1. 一般木材的 干缩状况和出土饱水古木的实际干缩情况 2. 饱水木质文物的干缩特征 3. 发掘时的保护原则 二、饱水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形 1. 自然干燥法 2. 明矾法脱水定形 3. 醇 醚 树脂连浸法 4. 阿里格 C法 5. 聚乙二醇法 6. 有机硅聚合物法 7. 射线辅照聚合法 8. 冷冻脱水干燥法 9. 丙酮 松香法 10. 蔗糖法 11. 脱胎换骨法 第三节 糟朽漆木竹器的修复加固( 2 学时) 一、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与修复的原则 二、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 1. 蜡及蜡与树脂混合加固法
18、2. 合成树脂加固法 三、针对性的修复加 固法 1. 小件艺术品的加固 2. 表面残碎、字迹模糊的木、竹简的修复加固 3. 残断竹简的粘结、修复 4. 竹质严重破坏的竹简的修复 5. 出土竹席、竹筐的修复 6. 漆器漆皮碎片的修复 第四节 漆木竹器的保养( 1 学时) 一、脱水定形、修复加固与保养的关系 二、漆木竹器保养的措施及方法 1. 控制温湿度 2. 防霉防虫 3. 竹简的保养4. 传世古漆器的保养 思考题 : 1.分析木质文物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地下7 米地层中,埋藏环境对其的影响。 2.简述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形处理的原理,列举你认为有发展前途的两种方法。 3.如果在南方汉墓中出土了大量
19、木牍,请制定现场临时性处理和保护方案。 第八章 皮革、尸体及骨角质类文物的保养( 6 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 皮革、骨角质类文物的组成与 腐蚀的主要原因 ,重点掌握皮革、尸体及骨角质类文物 的清洗、加固、保护技术,熟悉其平时的保养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皮革类文物的保养( 2 学时) 一、皮革的组成与结构 1. 物理性质 2. 化学组成 二、皮革类文物霉变的内因和外因 1. 霉变的内因 2. 存放环境的影响 三、皮革文物的保养 1. 皮革文物的杀菌防虫 2. 皮革文物的日常保养 四、饱水皮革文物的处理 1. 蜡封护法 2. 聚乙二醇法 3. 聚乙烯醇与甘油混合法 五、朽皮
20、 文物的加固保护 1. 朽皮文物的清理复原 2. 朽皮文物的加固处理 3. 朽皮文物的平展 第二节 尸体类文物的保养( 2 学时) 一、古尸体的类别 1. 干尸 (木乃伊 )2. 尸腊 3. 鞣尸 4. 湿尸 二、古尸体的保护 1. 干尸的清洗 2. 尸体的防霉变处理 3. 几种新型的尸体防腐剂 第三节 骨、象牙、角、琥珀文物制品的保养( 2 学时) 一、骨和象牙的组成及性质 1. 骨和象牙的组成 2. 骨和象牙的性质 二、骨和象牙制品文物的处理 1. 骨和象牙的清洗 2. 骨和象牙的漂白处理 三、骨和象牙制品的加固 1. 考古现场骨 和象牙的加固起取 2. 馆藏骨和象牙的加固处理 3. 断裂
21、骨和象牙的粘接 四、角质品和琥珀类文物的保养 1. 角制品的组成与结构 2. 琥珀类文物的组成与特性 3. 角质品和琥珀类文物的保养 思考题: 1. 对比骨和象牙的组成、结构,谈谈它们在地下埋藏环境中所面临的腐蚀情况。 2. 对于考古现场出土的骨和象牙,在保护处理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3. 简述马王堆汉墓女尸和楼兰干尸不被腐朽的原因。 6 文物保护员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试行),现制定如下工作职责。 一、严格遵守并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在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参与调查、了解文
22、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熟悉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 三、检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内原有格局、环境景观和历史风 貌的保护状况。 四、对破坏、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附属文物的行为,破坏、污染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原有格局和环境景观、历史风貌的行为,擅自移动、拆除、污损、破坏文物保护标志等违法违章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并采取妥当方式予以制止。 五、发现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受自然损坏现象或存在的自然损坏隐患,及时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并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六、及时、准确地上报或反映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信息。发现盗窃、盗掘、破坏文物等违法
23、犯罪现象,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并积极协助 文物、公安等部门做好查处工作。 七、及时上交在文物调查及其他途径中所获取的文物和相关资料,并协助文物行政部门积极动员其他人员上交出土文物。 八、严守国家文物机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未经发表的重要文物信息和资料,不得借机谋权私利。 文物具备的五个特征: 1、必须是有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文献形态和狭义的实物形态 2、必须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3、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 4、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5、同文物固有的使用价值分离 文物的分类的目的:便于文物的科学管理; 便于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为了更好的保存文物 文物分类
24、原则:在同一次分类中,应遵循同一标准的原则; 按一定标准将同类 文物划归一类; 一种分类法只能依据一个标准; 对复合体文物进行分类,应以约定俗成为原则 文物分类方法:时间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属性分类法、 价值分类法、来源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 文物保护技术: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文物保护:是通过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文物 进行防护、保养和修缮。 文保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使文物尽可能长时间地为人类文明发展 服务 文物保护的意义: 1、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弄清各种不同文物的
25、损坏机理和运动变化规律; 2、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为制定和选择文物保7 取文物保护手段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寿命,为长久发挥文物价值服务; 4、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为经济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5、文物保护技术是文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科学之一,其研究可以丰富、完善文物科学的研究,为文物保护研究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文物分析鉴定方法:形态分析、波谱分析、元素分析、色谱分析 文物断代方法分为五类: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辐射规律断代 利用天然辐射引起的各种效应来断代 根据磁性规律断代 物理、
26、化学及其他方法断代 实验研究方 法的重要性: 1、文物保护技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2、文物保护、修复必须遵循“整旧如旧,保持原貌”和“可逆性、可再处理性”的客观规律。 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内容: 1、文物制成材料的研究。研究各种文物制成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质;研究文物制成材料的老化机理; 护方法,采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质老化的规律性。 2、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影响文物保存寿命的环境因素研究;文物保护技术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3、文物修复和整治技术的研究 文物保护技术的特点: 1、在学术上具有综合性 2、在技术上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 3、 在学术宗旨上具有保守性 文物寿
27、命主要取决于: 1、文物制成材料本身的耐久性,即载体材料各种理化性能的稳定性 2、保护文物的外界环境 3、最主要的还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污染物、地质环境和有害微生物及有害昆虫等 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严格的、科学的温度定义是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基础上的 湿度:是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的物理量,它有多种表示方式,如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 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通常用 1 立 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克数来表示,绝对湿度不能直接测量到,二是间接测量其他量计算得到的。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实际绝对湿度接近饱和绝对湿度的程度,是衡量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露点:当
28、空气中谁其含量和气压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刚好达到保护状态,此 8 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温度作用于文物的机理: 1、促使文物制成材料分子相转变 2、改变化学反应活化能 温度作用于文物的表现: 1、 温度因素直 接产生破坏作用,主要是对于不同材质构成的复合文物,由于不同材料热胀冷缩时的体积变化不同,变化速度也各异,导致文物的开裂; 2、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对文物产生的间接破坏作用。 湿度作用于文物的机理: 1、直接途径:在一定温度下,环境湿度增高,文物制成材料含水量增大,表现为吸湿;环境湿度下降,文物制成材料含水量减少,表现为解湿。 2、间接途径:水是各种有害化学反应的媒介,随环境
29、湿度的变化,有害化学反应也随之变化,其破坏力也随之变化。 湿度作用于文物的表现: 1、 湿度与化学反应的联系 2、湿度产生物理形变对文物的损害 3、 湿度造成文物的生物腐蚀 温度、湿度的控制: 1、研究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 2、指定文物库房温度、湿度标准 3、文物库房建筑的建设 4、主要是库房要密闭、通风、增温、降温、加湿、减湿等 光对文物材料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光对文物材料具有热效应、使有关化学反应加速和产生光化学反应。 光裂解反应: 是指高分子材料吸收光能而直接产生裂解的光化学反应,反应过程无需氧的参与。 光氧化反应:是指高分子材料受光辐射时,在氧的参与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 在光化学反应
30、过程中,文物材料中存在的重金属离子杂质会起到催化学氧化反应的作用。 光化学反应致害文物的一般特点: 1、光化学反应是激发态分子的反应 2、 材料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光的波长愈短,其光化学效应愈大 3、 光化学反应具有后效性; 4、部分光化学反应具有光敏性 照度:是指物体表面得到光通量与被照射表面的面积之比,单位为勒克斯。 光的防控: 1、合理确定库房照度标准; 4、避光保存 2、限制光的照度值; 5、文物在利用过程中减少光的辐射强度与作用时间 3、过滤紫外线; 6、文物被淋湿或受潮时,应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 7、避免或减少拍照次数,容易褪色的文物不宜长时间在柜子里陈放 空气的组成成分:恒
31、定组成成分、可变组成成分、不定组成成分 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或环境。 空气污染物来源:自然污染源,如火山爆发、地震、深林失火等 人工污染源,如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 二氧化硫对文物的危害:对石质文物、金属文物、有机质文 物、古代玻璃制品、壁画的危害 硫化氢对文物的危害: 9 氯及氯化物对文物的危害: 灰尘: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微粒,是大气尘地一部分。 灰尘按粒径大小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于 10 微米的颗粒,为降尘 一类是小于 10 微米的颗粒,为飘尘 灰尘按形态分为三类:粉尘、烟
32、尘、雾尘 灰尘对文物的危害: 1、造成与文物材料间的机械磨损 2、增加酸、碱对文物的影响 3、向文物传播霉菌孢子 4、灰尘黏附在文物表面造成污染损害 气溶胶:是指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以气体为分散介质的空气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有两种,一种是硫酸烟雾,由烟尘中的二氧化硫经过反应形 成的硫酸雾;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汽车尾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强烈日光辐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混合物。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 1、对空气进行监测 2、优化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 3、进行空气进化和过滤 4、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空气的自由流通 土壤的特征:多相性、多孔性、不均匀性、相对固定性 土壤对金属文物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
33、。电池的阳极反应是金属的溶解; 阴极反应是氧在阴极的去极化。 微生物:是指一大群个体体积 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生物大致分为五大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霉菌:是一类丝状真菌的通称,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落的真菌成为霉菌。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生长素)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酸碱度、氧气) 微生物对纤维质文物的危害: 1、造成材料结构的破坏; 2、形成霉斑; 3、增加文物材料酸度; 4
34、、增加湿度 对有害微生物的防治: 1、减少污染菌接触文物 2、严格控制库内温度、湿度 3、采用安全有效的防霉剂 对有害微生物的杀灭:物理灭菌法:冷冻真空干燥灭菌、激波灭菌、 r 射线灭菌 化学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累灭杀有害微生物,一般采用熏蒸灭菌法 文物害虫的特征:耐干性、耐热性与耐寒性、耐饥力、杂食性、繁殖力 文物害虫危害文物材料的机理:是害虫由于生长发育等生活活动的需要而咬食文物材料。分为三种有害变化,一是改变了文物材料的结构,二是文物材料咬食后,孔洞丛生,影 响文物外貌,三是昆虫的排泄物影响文物外观,还成为微生物侵蚀文物的新的源泉。 文物害虫的防治:预防:( 1)库房建筑防虫 ( 2)清
35、洁卫生防虫 ( 3)控制温度、湿度防虫 ( 4)做好文物藏品入库前的建议与处理 ( 5)对文物进行定期检查 ( 6)药物防虫 灭杀:用熏蒸剂灭杀,如溴 甲烷、环氧乙烷等 用高低温杀虫法、r 射线辐射杀虫法、缺氧杀虫法 10 粘土:是一般粘土原料的总称,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是有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的。粘土的化学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水。其主要矿物类型有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水铝英石类、叶腊石类。 粘土的作用:在陶瓷生 产过程中,粘土原料是可塑性原料,粉碎后与水掺合能产生可塑性,成型的生坯在干燥后有足够的强度,烧成后能转变成坚实的岩石般物质。这是成为陶瓷
36、器成型和烧成的工艺基础。 陶瓷器文物的损坏: 1、可溶性盐类损坏; 2、难溶性盐类损坏; 3、温度、湿度变化造成的损坏; 4、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坏; 5、食物腐败物、烟熏造成的损坏 陶瓷器文物修复: 1、清洗; 2、拼对; 3、粘接; 4、补配; 5、加固; 6、作色; 7、做旧 青铜器文物的化学组成: 铜、锡、铅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石范铸造、陶范铸造、失蜡法铸造、金属型铸造 青铜器的腐蚀机理:以电化学腐蚀为主,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表面的水蒸气形成肉眼很难见到的水膜,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态物质能溶解于水膜中,使水膜成为电解质溶液,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作用界面间带有不同的电荷,因而金属失去电子而被
37、腐蚀。 青铜器的腐蚀物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有害锈主要是粉状锈,无害锈主要有氧化铜、氧化亚铜、硫化铜等。 青铜器保护处理原则: 1、保持原状是保护青铜器的基本原则; 2、青铜器腐蚀物应选择性地清除和保留; 3、慎重使用保护修复材料; 4、所用方法要经过试验 封护:采用一些特殊的化学试剂使其表面形 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铜体的进一步腐蚀。 氧化银局部风护法:当青铜器有害锈尚未蔓延开来时,可将有害锈剔除干净,并在露出新鲜青铜基体前提下,让氧化银和氯化铜充分作用成膜,达到封护目的。 变形青铜器的整形:捶打法、模压法、锯解法 残缺青铜器的补合方法:传统烙铁钎焊法、高分子材料粘接法 铁器的结构可分为三类:铁素
38、体、铁素体 +渗碳体、铁素体 +石墨体+渗碳体 铁器的腐蚀原因: 1、铁碳合金的结构不耐腐蚀 2、铁的化学院性质活泼 3、环境对铁器文物腐蚀的影响 有害锈:是指分子结构疏松不稳定的成分 无害锈:是指结构紧密坚硬、稳定的锈蚀成分 化学腐蚀:是指器物与介质之间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电化学腐蚀:是指铁器表面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锈蚀,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在器物很薄的水膜下发生的。 出土铁器的预处理: 1、强制干燥; 2、检测腐蚀; 3、去锈除氧; 4、加固粘接; 5、缓蚀封护; 6、控制环境 唐代纯金壶修复: 1、整形。用锡锤将金器放在铁棍上,轻轻敲打逐 步整形。 2、配壶嘴。用红铜叶打制成壶嘴,按照壶腹纹饰的样形移画到红铜壶嘴上,灌入 錾 花胶,雕刻上纹饰。 3、粘接做旧。用环氧树脂将壶嘴粘上壶身,在粘合处贴上金箔,再做点和壶身相近的土锈色嘴; 3、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