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410418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 二 、认识过程 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 4、现在从太 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 1、赤道半径: 6378 千米 小 2、极半径: 6357 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 3、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4、赤道长: 4 万千米 5、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2 第二节 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 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

2、: 3、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反之为南极( 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 1) 形状 :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 2、 特点 (2)特点 :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 ( 3) 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 3、 纬度的划分 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 “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 90;南北极分别为 90 S 和 90 N。 低纬度: 0 30 4、 高纬度的划分 中纬度: 30 60 高纬度: 60 90 5、 南北半球的

3、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 子午线。 2、 特点:( 1) 形状 :半圆( 2)长度:相等( 3)方向 : 指示南北 3、 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 英国 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以东的 180为东经,代号 E,以西的 180为西经,代号“ W”。 三经线 4、 经线圈 :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 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 经。 5、 东西半球的划

4、分 : 国际上习惯用 20 W 和 160 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20 W 以东到 160 E 为东半球。20 W 以西到 160 E 为西半球。(切记: 0 -20W 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 160 E 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 、经纬网 : 1、定义 :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 : 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3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一 、定义: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 、昼夜更替的条件: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 、特点:

5、 ( 2)周期:大约是 24 小时 的 (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 、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 15划分为一个时区( 360 24=15)。 0经线所在的时区为中 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 以经度 180为界,东 12 区比西 12 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一 、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二、地球的公转 1、 方向:自西向东 2、 周期:一年 3、 产生的现象:四季

6、的季节变 化 4、 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 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昼夜的长短: 1、 阳光直射赤道 : 春分 3 月 21、秋分 9 月 23,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5、 2、 阳光直射北半球 :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 6 月 22)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3、 阳光直射南半球 :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 12 月 22)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 最短。 三 、 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 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 : ( 1) 、 0 23.5 S

7、( 23.5 N)为热带; ( 2) 、 23.5 N66.5 N 为北温带; 23.5 S66.5 S 为南温带 (3) 、 66.5 N90 N 为北寒带; 66.5 S90 S 为南寒带。 3、特点: (1) 、 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 2) 、 寒带 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3)温带 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4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 一 、比例尺 3、 三 、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二节 地形图 一 、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

8、距离。 地图的要素 1、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2、 类型:( 1) 线段比例尺 : 50km (2)数 字比例尺 : 1 5000000 ( 3)文字比例尺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0 千米 大小:( 1)大比例尺:分数值大,分母小,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 ( 2)小比例尺:分数值小,分母大, 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二 、方向 1、 传统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 2、 用指向标指示(注意: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 3、 在经纬网上用经纬线表示。 地形图 二 、 地形 1、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地面宽阔平坦。 2、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面起伏和缓。 3、高原:

9、海拔 500 米以上,地 面起伏和缓。 4、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坡度较斗,沟谷较深。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三 、 地形图 1、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 等高线地图:由等高线构成的地图。 3、 图例:( 1)山顶( 2)陡崖( 3)鞍部( 4)山谷( 5)山 脊 ( 6)陡坡与缓坡 (具体图例见课本) 5 第三节 地图的 应用(略) 第一节 海陆的分布 第二节 海陆的 面貌 海陆的分布 1、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2、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3、 地球表面 71%是海洋, 29%是陆地。 一、

10、分布不均 二、七大洲 1、名 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地理位置:(见地图) 3、分界线 ( 1)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2) 、亚非:苏伊士运河 ( 3)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 4)、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 5)、非欧: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三 、四大洋 1、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地理位置:(见地图) 四 、地理名词 1、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2、洋:海洋的中间部分。 3、海峡:间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3、岛屿:海洋中的小块陆 地。 4、半岛:陆地向海洋的突出部分。 海陆的面貌 一 、陆地

11、1、陆地地形: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2、七大洲地形特点: ( 1) 、亚洲:中间高,四周地,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均海拔高度仅次于南极洲。 ( 2)、非洲: 以高原为主 ,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 ( 3) 、北美洲: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山脉。 ( 4)、南美洲:西部山脉,山脉以东平原与高原相间。 ( 5)、南极洲:冰雪覆盖,平均海拔最高。 ( 6)、欧洲: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 ( 7)、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底地貌 1、 大陆架:大陆向海底的自然延伸。 2、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 3、 海沟:海低的沟谷。 4、 海岭:海低的

12、山岭。 5、 海盆:海低的盆地。 6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第 四 章 天气与气候 一 、 多变的天气 1. 天气是大气阴晴、风雨、冷热的短期反应。 2. 天气的特点: 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 时间里的大气状 况,它是 变化的,相对天气而言,气候变化一般 。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 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及军事等都产生影响。 4. 常用天气符号: 5. 在卫星云图上判读: 表是陆地, 表示海洋, 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 。 6.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 的数量有关,可以用 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 ,对人体健康 。 空气质量的高

13、低受自然环境和 的影响。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 气温的测定 测量工具是 ,测量时要把它放在 里测量,一般在距离地面 处。 单位是 ,读作 。 对气温的观测一般一天要进行 4 次,通常在北京时间 8时、 时、 时、 2 时。 气温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2.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或 14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 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 海陆的变迁 一、变迁的原因 1、 内力: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2、 外力: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风雨、流水、海浪、海平面上升。 3、 人类活动:拦海造田等。 二、大陆漂移说与板块构造说说 1、大陆漂移说

14、( 1) 、提出:德国 魏格纳 ( 2)、观点: 2 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整块,以后逐渐解体、分裂。 2、板块构造说 ( 1)六大板块(见课本 43 页 ) (2) 、运动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交界处: a、 张裂处:裂谷、海洋 b、 挤压处:山脉、岛弧、 海沟 三、火山和地震带: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 喜马拉雅带 7 年变化: 陆地月最高气温 陆地月最低气温 海洋月最高气温 海洋月最低气温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 与 之差。 3.气温的分布: 表示方法:通常用 图表示。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的为 中心,反之为 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

15、等温线稀的地方,气温差别 。 4.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纬度差异: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海陆差异: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 三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概念: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 、雪、 等的总称,其中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2.测量工具是 ,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是 。 3.降水的季节变化 表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 表示。 类型:全年多雨, , , , 。 3.降水的分布 表示:世界割地的降水通常用 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

16、 ,海陆因素, 。 降水的分布特点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概念:一个地方 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 2.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

17、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8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3)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影响: a)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因素, 因素。 第一节 第一节 天气 第二节

18、气温 的变化与分布 天 气 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1、 天气:一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性。 2、 气候:一地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二、天气: 1、 卫星云图:绿色为陆地,蓝色为海洋,白色为云层白色深的地方,云层厚,为阴雨区。 2、 天气符号:见 48 页。 3、 风级符号:见 48 页。 三、空气质量: 1、 优:空气质量指数: 0 50,对健康无影响。 2、 良:空气质量指数: 51 100,对健康无影响。 3、 轻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 101 200,对少数过敏体质有影响。 4、 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 201 300,对过敏体质有影响。 5、 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

19、数: 300 以上,对健康人群有影响。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 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 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3、 气温变化曲线:见课本 51、 52 页图。 4、 特点:热带气温变化小,温带、寒带气温变化大。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 1)、定义:将气温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 2)、特点: 、 同 一条线上的点的气温相等。 、 稀疏的地方温差小,密集的地方温差大。 、 等温线闭合,中心温度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 等温线闭合,中心温度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2、分布: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 2 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

20、中,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 7 月,最低气温 1 月;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 1 月,最低气温 7 月 .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递减)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 9 第三节 降水量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节 气候的类型 降水量的变化与分布 一、变化: 1、 形式: 雨 、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2、 时间不同降水不同。 3、 地点不同降水不同。 4、 降水量柱状图 :横坐标(时间),纵坐标(降水量)。 二、 分布 : 1、 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2、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

21、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4、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5、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气候的类型 一、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不 同。 二、类型: 1、热带: ( 1)热带雨林: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 ( 2)热带草原:非洲中部、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墨 西哥,巴西高原。 ( 3)热带季风:印度、东南亚。 ( 4)热带沙漠: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 2、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 回归线附近 , 大陆东岸 。 地中海气候 :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 岸 。 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

22、期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度,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大陆内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纬度较高,在极圈 附近。 3、寒带: 、 冰原气候:两极 、 苔原气候:极圈内只长苔藓的地方。 4、高原山地气候: 、 青藏高原 、 安第斯山脉 10 第五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六节 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纬度因素: 1、 原因:纬度不同,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也不同。 2、 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则气温高,降水量大;越往两极(纬度越高)获得太阳的热量越少,则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小。 二、海陆因素: 1、 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 2、 沿海地区降水量大,内陆地区降水量小。 三、地形因素: 1、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 2、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关系 气候与人类的 一、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1、生活: ( 1)、因纽特人:雪橇、雪屋 ( 2)、傣族:高脚屋 ( 3)、沙漠:骆驼 (4) 、水乡:以水代步 2、生产: 、 水稻:湿热环境 、 小麦:温凉干爽环境 二、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1、良性: 、 植树造林 、 人工降雨 2、不良: 、 臭氧空洞 、 温室效应 、 酸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