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2411361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地方院校核心竞争力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而组织文化是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大学文化与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阐述的基础上,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提出在物质、制度、精神等三方面,加强大学文化的建设、来培育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文化 地方院校 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随着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升,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进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而要想在这个激烈 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努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大学文化

2、,就应引起高校的关注,而作为各地方高等院校信息、人才、交通、国家投入等多方面不如重点院校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大学文化的涵义国内许多学者有不同解释:孙英认为,大学文化是2 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几个 要素构成。它是一个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有机统一体1。顾明远指出,大学文化最根本的核心是学风问题、校风问题,而校风、学风问题就是一个学校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治学态度的问题 2。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指

3、出,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互别的文化系统,它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是一种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等。 尽管各学者的是又不同,但其基本内涵 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借助管理学中对组织文化的定义(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通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3)来概括大学文化的内涵:大学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具有本高校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

4、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制度文化是指高等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 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 二、高校核心竞争力 3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学家 CK普拉哈拉德和 G哈默尔在 1990 年提出来的,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常识。”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长时期形成的、组织独有的,出于组织内部的,能保持组织现在和

5、将来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取得发展主动的组织整体整合 能力。 作为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技术观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知识观以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育为核心;资源观以优势资源为核心。虽然各观点支撑点不同,但都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部整合的、富有个性化的、复杂的能力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高等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学习、资源整合、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所形成的富有个性化的,能为现在和将来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并取得发展主动的整体整合能力。这种整合能力除了包括学术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 化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核心的硬件竞争因素外,更重要是对办

6、学理念、大学文化、核心战略等无形的软件竞争因素的整合 5。只有优秀的文化理念,才能吸引更优秀的教育人才,才能促进学术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吸引并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最终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三、加强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其核心竞争力途径 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是从 1999 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由中心城市4 或地级城市的专科学校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来,因而,无论就其师资力量、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教学基础设施以及科研条件都不及 部级重点院校。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不应仿效重点院校的组织目标。 1、物质文化方面作为大学文化的外在表现学校的硬件设施,因其蕴含一定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会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感

7、情、道德行为、全面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也是影响教职工归属感、成就感、发展空间的主要因素。在功能分区、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特色的校园环境;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健全全体师生的生活娱乐活动场所,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让人在优雅的教学、生活校园环境中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 神。 2、制度文化方面规章制度作为一种“法文化”,不仅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而且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首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从上到下应形成适应本校发展具有本地方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8、;其次,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形成高效、合作的管理团队,再次,坚持以人为本,讲究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既以法束人,又给予个性发展空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使各项教、学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更深层的教风、学风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3、精神文化方面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深层的群体意识,也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大学精神、教风、学风等几个方面。 学校的宗旨,是指学校生存的理由,一般来讲是指教书育人,但随着5 大学市场化趋势的来临,学校之间竞争加剧,科研成果转化需求加强,办学的目的和宗旨还应包括吸引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吸引高素质基础的优秀学子等

9、。在学校类型、层次、学科专业、服务面等目标方面重新定位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全体师生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师生对本学校的 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学校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声望,折射出学校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学校师生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 教风是教职员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风气与氛围,表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价值标准、团队精神等方面,只有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价值标准取向,相互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培养,才能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教学、科研氛围的形成。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与氛围,其不仅仅体现在

10、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体现在实践实 习、社会活动的交往过程中,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四、结论 大学文化不是在很短的时期形成的,但是作为学校办学决策者应对大学文化建设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全院师生达到共建意识,在物质、制度、精神三方面加强感性和理性认识,逐步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达到地方院校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6 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孙英 .论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 J.教育与现代化, 2004(1). 2顾明远 .铸造大学的灵魂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所在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3). 3周三多等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 4徐纯辉 .浅议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J.企业文化, 2006(6). 5王生卫,李慧玲 .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 J.南方论刊,2003(9). 作者简介:游坚平( 1975-),男,硕士,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