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 预防,手 足 口 病,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病原:肠道病毒感染常见病毒类型: EV71(埃可病毒 )/CoxA16(柯萨奇病毒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的病毒型为EV71,手足口病
2、的治病因子:,病毒的杀灭,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医用酒精和来苏不能灭活,紫外线及干燥环境可灭活病毒,碘酒、漂白粉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630分钟即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手足口病”的世界各国过往发生情况 :,我国的“手足口病”过往情况,重庆疫情,目前,重庆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截止4月15日,重庆一共报告手足口病3313例,重症11例,死亡8例 。重庆手足口病疫情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个是病例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五岁以下儿童,二是以散发为主,三是聚集疫情均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四是死亡病例也均为散发。,“手足口病”的易患
3、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而重,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是病毒变异后免疫力无效,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等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所以是传染的唯一来源,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
4、为100: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粪-口:水或食物污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绝大部分为轻型病例,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聚集性病例,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
5、口病病例。,宣传要点:1、“手足口病” 预防关键:,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2、“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为了保护孩子成人洗手要更加认真,3、洗手 洗手时容易忽略的部位事实上有客观规律,洗手也有方法,特殊时期请您教导您的孩子,4、请及时清理冰箱,冰箱物品分袋放置,并保持清洁。,5、不要让儿童喝生水、不要吃生冷食物(包括凉菜),避免接触患病儿童,6、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7、儿童使用的奶瓶、奶嘴以及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8、
6、“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9、居家儿童的父母要勤洗勤晾孩子的衣服,杀灭细菌。,10、勤晒所有家庭成员的衣被,11、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强调下一步工作要求,走访辖区所有托幼园所,建立手足口病防控联系机制,保持通讯联系。指导托幼园所开展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停课标准: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到辖区各托幼园所,要求其立即召开家长会,将宣传工作落实到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