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见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它是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创新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开拓新领域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国家对个人都有重要意 义。 21 世纪是科学与技术革命更加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层出
2、不穷的社会,这样的一个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不仅要摆脱贫困,更要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非有成千上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难当此任,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教育迫不及待的任务。 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必须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如果一个班级有这种富有朝气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学生长期受这 种环境的影响和熏染,就会不甘平庸,勇于进取,逐渐培养起创新的精神。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唯命是从,教师以管代教,以管代导,缺乏民主气氛;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
3、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的书呆子。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改革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方法 科学发明往往从观察开始。青霉素的发明者,英国著名的细菌学者费莱明说:“我之所 以能发现盘尼西林,是从一次偶然的观察中产生的,我的唯一功劳,是我没有忽视观察。”一个有创造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重要的现象和环节,养成他们善于从隐蔽的细节中,经过思考,
4、探索事物本质的习惯。每天的晨会,以前大多数是教师“训”,学生“听”的模式,孩子们毫无兴趣,白白浪费早晨的时间。为此,我鼓励孩子思考,想象怎样改变朝会,孩子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从电视、电台所搜集到的资料,创办了“小青蛙广播站”,在广播站里有“书海一游”、“ 科技天地”、“七色花”等栏目。这些栏目都是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学生对此有极大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想象的潜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学生的奇思异想,不要冷嘲热讽,要给于鼓励。教师要给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对想象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更加绚丽,更加美妙多姿。 二、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如何营造创新的氛围呢?我觉
5、得,首先班级里面应该有一种民主的气氛,只有有了民主的气氛,才能形成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学生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选干部,如 果由老师钦定,学生一定不能接受,甚至会有反感,干部的工作也难以开展。但是如果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由学生提名,经过几上几下的酝酿,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敲定,选出来的班干部肯定最准确,在学生中最有威信,也易以开展工作。又如开展某一项活动,比如校运会,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发动,自己去定人定项目,自己去报导宣传好人好事,自己去组织学生护理运动员(老师做指导),比老师包办无疑要好得多,既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疏漏,调
6、动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思广益,把活动搞好,又能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 其次,建 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摒弃自己的绝对权威,平等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师生关系融洽,我觉得要做到:教师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教师不能以为自己是班级的主宰者,应该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陈述观点,甚至允许学生跟老师辩论;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性;应该经常肯定和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树立可供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榜样;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感情,经常与学生座谈、谈心和交流;应该经常了解和关心学生的难处,为学生排忧解 难
7、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班上就会出现一种宽容、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对创新的追求更加执著和自信。 三、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人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过程的心理因素,除智力因素外,影响人的认知过程的其它心理因素,可概括为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控制能力和承受挫折的乐观程度等。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学生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气 ,才能使其潜在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学生以下几方面非智力因
8、素的培养: 1、兴趣。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决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作出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科学有深厚的兴趣。达尔文自述中主:“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是,我有强烈的多方面的兴趣,迷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沉醉在其中。”可见,兴趣的力量有多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一般的号召,物质的鼓励,无情的训斥,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显然能起作用,但又是有限,不会持久。 以 往朝会,教师大多是从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进行总结,单一的“训”已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不管教师再苦口婆心,再用心良苦,成效并不大。自从我们班开展了“小青蛙广播站”,学生有了极大
9、的兴趣。他们试着将班上的好人好事融进“七色花”小栏目,进行宣传表扬,他们也会将班上出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比起教师单一的说教效果好了几倍。可见,只有学生的兴趣才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最持久的动力。 2、热情。热情可以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创新的翅膀。没有对科学寄寓很大的热情是很难攀上高峰的。黑格尔讲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 业都不能成功。”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为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深刻的体验,同期怀种积极向上的意向,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感环境,如少先队的队列式,出旗仪式,主题队会等对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的熏陶,有很大作用
10、。我班曾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我为家添光彩”,学生在活动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添一份光,可以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发明小创造,自己的成绩为“家”添一份光,学生有了极大热情,这也培养了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情感。 3、毅力。一个人单凭热情和爱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否则达不到创新的目的。坚强的毅力,是人才成长、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凡是有建树的科学家几乎都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强的毅力,是通过克服各种障碍取得的。人在克服困难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种非凡对抗冲击力,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极端地活跃、耐挫力会更强。因此,党校应通过加强“挫折”教育业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在青蛙广播站中,每天
11、的小栏目我们将进行评比。其中,有些栏目将会落选,但是孩子们并没有气馁,朝着一个目标“办同学们喜欢的节目”前进,他们不断收取 意见,看报纸吸取经验,克服重重困难,尽量让本组节目的质量提高。孩子们在挫折中也学会锻炼自己的毅力。 四、鼓励学生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来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我们的很多教育专家也说: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些都告诉我们: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可以这样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管理能力的培养尤其如此。这种教育使一些学生成了学习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使“应试
12、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环 就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如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顾虑,即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敢于创新。经验告诉我们,自卑心理、怯懦心理是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创新的心理障碍。因为心理上有障碍,就缺乏做好工作的信心,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首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对个别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矫正。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轮换制,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参加管理、参加创新的机会,可是有的学生就不 敢参加管理,更不敢在管理中创新。他们认为自己能力有
13、限,不是管理班级的料,更不是创新的料,怕做不好工作,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为此,我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使他们敢以参加管理,轻装上阵;参加了管理后,又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参照前面同学的做法,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创新,引导他们把创新思想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中,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其次,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有能力创新。参加实践,实质上是外显的内部智力的活动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工作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常常有意无意地让他们参 加实践,让他们动手操作,动手设计,动手制作。例如班上的黑板报,我让他们轮流出版,从组稿、改稿、编辑、设计、抄写等等,都自己独立完成并且相
14、互竞争,既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博采众长,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 再其次,解放他们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创新的天地。成功的创新离不开创新的活动,而创新的活动离不开创新的空间。要使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发展,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搭建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舞台。例如每周的班会课,由学生轮流主持,让他们展示个性,体现自我,体验“与众不同”的快乐。我让同学们明确,要在众多的同 学中做到与众不同,就要创新,就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想新的主意。在这班会的舞台上,同学们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主意、办法去工作,因此每周的班会都有新的点子,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人人争取创新,每周的效果不同,处处都体现
15、了创新的魅力。又如教育后进生,由于老师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便发挥各自的办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加上他们都是同龄人,有共同的语言,所以效果比老师单独去做要好得多,既教育了后进生,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再如量化管理,由于老师改变了过去由老师设计方案、老师指名执行的做法,由学生集思广益定方 案,学生推选同学施行(或班上的同学轮流施行),同学们都开动脑筋,认真施行,结果不仅使量化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班风日益好转,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这些都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带来的明显效果。 五、鼓励学生广泛地学习 创造需要广博的知识,“学愈博则愈远”,知识越广泛,新思想和新观念越容易产生。因此,鼓励
16、学生广泛学习,掌握不同学科及交叉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由“小星星”广播站延伸到“新闻、奇闻、趣闻”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学习课外知识,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学生从活动中知识面扩大,视野拓宽。 六 、提倡学生的质疑。 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故事:一位老师给学生做了一个讲座,然后进行了一个小测验,学生把每道题都按老师讲的做出了回答,但这位老师把学生的答卷都判为错,学生很迷惑,这位老师说:“我讲的本身是错的,你们都按我讲的做答,当然是错的。”这个故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容易迷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
17、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 和内在潜能。二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求异思维是一切创造源泉。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做为教育者和班级的管理 者的我们,在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转变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去精心雕琢每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