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儿童少年期反复、持久的行为模式反社会性、攻击性、对立违抗性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儿童调皮或少年逆反行为更为严重,品行障碍:病因,生物学因素 + 家庭因素 + 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品行障碍病因生物学因素,遗传雄性激素水平高5-HT水平降低:对冲动的控制力下降围产期并发症、低智商,品行障碍重要病因:不良家庭因素,父母患精神疾病、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父母不和睦、分居或离异亲子之间缺乏亲密感情联系对孩子冷漠或忽视、挑剔、粗暴,虐待对孩子过分放纵,不予管教,品行障碍病因:社会因素,经常接触暴力或黄色媒体宣传接受周围人的不
2、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伴有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敲诈 欺骗、偷窃等行为,品行障碍:症状反社会行为 1/6 项,1、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2、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3、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4、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5、持凶器故意伤害他人(刀、棍棒、砖、碎瓶子等)6、故意纵火,品行障碍:症状攻击性行为 2/8 项,1、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 3次以上)2、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少2次3、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13岁前)4、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品行障碍:症状攻击性行为 2/8 项,5、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
3、公共财物6、常常虐待动物7、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8、反复欺负他人(如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品行障碍:症状对立违抗性行为 3/7 项,1、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2、暴怒,好发脾气3、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4、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 长期严重的不服从,品行障碍:症状对立违抗性行为 3/7 项,5、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6、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7、故意干扰别人,品行障碍:合并症,语言发育障碍,多动症,情绪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CCMD-3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诊断标准,症状:同时符合以上 3 项症状标准严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病程: 6 个月排除: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或抑郁发作 广泛性发育障碍、多动症,CCMD-3对立违抗性障碍诊 断,仅有对立违抗行为,没有攻击性、反社会性行为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诊断需特别慎重(特别对年长儿童)有人认为这是较轻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品行障碍:病程,诱因:在父母离异、转学、结交有品行问题的 同伴以后逐渐发生早期:发生次数少,间断出现,程度较轻强化:没有及时得到制止或干预最后:形成持续性、反复发生的品行障碍,品行障碍:预后,少数 预后较好多数 预后不良,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与成人相同: 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特发于童年期: 分离性焦虑障碍 恐惧
5、症 社交恐惧症,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共同特点(一),主要因社会心理因素所致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或害羞等异常情绪,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共同特点(二),患者自身感到痛苦或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病程多呈短暂性与成人期神经症无内在联系或连续性,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病率,各类情绪问题 17.7%女性 男性,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的病因发病基础,遗传易感素质胆怯、敏感或过分依赖的性格过分保护,过分严格苛求、态度粗暴躯体疾病,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的病因促发因素,较严重的精神刺激打架受严厉批评学习负担过重过度紧张疲劳,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
6、der),定义: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过度焦虑情绪依恋对象:母亲、祖父母、父亲、其他抚养者起病年龄:多在6岁以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症 状,1、过分担心依恋对象:遇到伤害、一去不复返2、过分担心自己:会走失、被绑架、被杀害、住院3、上学时: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儿童分离别性焦虑障碍症 状,4、就寝时:没有依恋对象在身边 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5、睡眠中: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 夜间多次惊醒6、外出时:没有依恋对象陪同绝不外出,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症 状,7、离别性躯体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等8、离别性精神症状: 离别前过分担心 离别时或离别后 过度的情绪反应 (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
7、 社会性退缩,儿童恐惧症 (phobia),定义:发生在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特定性恐怖情绪对象:日常生活中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 自然事件:怕黑暗、怕动物等 身体损伤:怕死、怕出血等,儿童恐惧症,特点: 1、事物和情境并不具有危险性 2、虽有一定危险性 但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危险程度程度:回避、退缩行为,影响正常生活,儿童社交性恐惧症(social phobia),定义: 对新环境或陌生人 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儿童社交性恐惧症:症状,对新环境或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 紧张不安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过分关注、尴尬 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退缩 出现回避行为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治疗原则,心理治疗为主小剂量抗焦虑药或抗抑郁剂为辅,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游戏治疗,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药物治疗,用药:抗焦虑药(安定、舒乐安定) 三环类(多塞平、氯米帕明、丙咪嗪)疗程: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及时停药 不需要长期用药,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