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前庭蜗器,鼓室壁: A. 外侧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在鼓膜上方为骨性部,即鼓室上隐窝的外侧壁。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鼓膜光锥的改变或消失。 B. 上壁:由颧骨岩部的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中耳疾患可能侵犯此壁,引起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C. 下壁:仅为一薄层骨板,凸面向鼓室,将鼓室与颈静脉窝分隔。 D. 前壁:上部为颧骨岩部与鳞部的交界处,有肌咽鼓管,管的上部为鼓膜张肌半管,下部为咽鼓管半管。下部借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内动脉。,E. 内侧壁: 岬:中部的圆形隆起; 前庭窗(卵圆窗):位于岬的后上方,卵圆形,连于前庭; 蜗窗(圆窗):位于岬的后下方,圆形; 第二鼓膜:在活体为封闭蜗窗;
2、面神经管凸:前庭窗后上方的弓形隆起,内藏面神经。 F. 后壁: 乳突窦入口:后壁的上部; 外半规管凸:乳突窦入口内侧; 锥隆起:乳突窦入口下方,内藏锥骨肌; 鼓索后小孔:面神经管由鼓室内侧壁经锥隆起上方转至后壁,然后垂直下行,出茎乳孔;在茎乳孔上约5mm有鼓索自面神经管穿出,经鼓索后小孔进入鼓室。,位置关系:每个骨半规管皆有两个骨脚连于前庭,一个骨脚膨大称壶腹骨脚,脚上膨大部称骨壶腹;另一骨脚细小称单骨脚。因前、后两个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故三个骨半规管共有五个孔开口于前庭的后上壁。前骨半规管和后骨半规管所在的平面互为垂直,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所在的平面亦互为垂直,但前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所
3、在的平面约呈79.3度,小于直角。两侧外骨半规管形态、位置对称,约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侧前骨半规管所在的平面向后延长,相互垂直;两侧后骨半规管所在的平面向前延长也是相互垂直的;一侧的前骨半规管和对侧的后骨半规管所在的平面却是相互平行的。,A. 蜗轴 Modiolus :蜗顶至蜗底之间锥体形的骨松质,内有蜗神经和血管穿行。B. 蜗螺旋管 Cochlear:为中空的螺旋状骨密质骨管,围绕蜗轴作两圈半旋转。在蜗底处,蜗螺旋管通向前庭,管腔较大;向蜗顶,管腔逐渐细小,以盲端终于蜗顶。骨螺旋板:自蜗轴伸出,螺旋形。螺旋板钩:离开蜗轴的骨螺旋板。蜗轴螺旋管:内藏蜗神经节。基底膜:有螺旋器(Corti器)。前
4、庭阶:内有外淋巴。鼓阶:内有外淋巴。蜗孔:前庭阶和鼓阶经蜗孔相通。,(3)蜗管 Sochlear duct 位置:位于蜗螺旋管内。一端在前庭,借连合管与球囊相通连;另一端在蜗顶,顶端为细小的盲端。 形态:在水平断面上呈三角形。上壁:为蜗管前庭壁即前庭膜,并将前庭阶和蜗管分开;外侧壁:为蜗螺旋管内表面骨膜的增厚部分,该处上皮深面富有血管,称血管纹,一般认为与产生内淋巴液有关;下壁:即蜗管鼓壁(膜螺旋板或基底膜),与鼓阶相隔。在螺旋膜上有螺旋器 Spiral organ 或 Corti 器,属听觉感受器。,前庭蜗器小结,(4)声波的传导 空气传导:A. 声波耳廓收集经外耳道传至鼓膜鼓膜振动听骨链运
5、动(把声波转换成机械能并加以放大)镫骨底板前庭窗前庭阶内的外淋巴流动蜗孔鼓阶的外淋巴流动第二鼓膜(第二鼓膜外凸而波动消失);同时,前庭阶内的外淋巴流动前庭膜蜗管的内淋巴波动或直接使基底膜振动兴奋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B. 在鼓膜穿孔时,外耳道中的空气振动直接波及第二鼓膜鼓阶内的外淋巴波动基底膜振动兴奋螺旋器。通过这条途径,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听觉。,A. 传导性耳聋(不完全性耳聋):外耳和中耳疾患引起; B. 神经性耳聋(完全性耳聋):内耳、蜗神经、听觉传导通路及听觉中枢疾患引起。,骨传导:指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过程。声波的冲击和鼓膜的振动经颅骨和骨迷路传入,使内耳内的内淋巴流动,亦可使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连通及引流:前庭迷路的外淋巴液:向后与半规管的外淋巴相通,向前与耳蜗的前庭阶内的外淋巴相通,继而经蜗孔进入鼓阶。前庭迷路的外淋巴液通过外淋巴管向蛛网膜下隙引流。内耳膜迷路的内淋巴:经内淋巴管引流至内淋巴囊,再经内淋巴囊进入周围的静脉丛内。,(3)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谢谢各位同学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