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的护理崔宇2016年10月20日,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一)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2、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二)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
3、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二手足口病分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重症病例可无典型皮疹绝大数病例在此期痊愈,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
4、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亦有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
5、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2期是3、4期发生的基础,阻断2期向3期、3期向4期发展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从2期发展到3期一般需要1天左右,偶尔在2天或以上从3期发展到4期有时仅需数小时,这数小时也是救治的关键不能及时发现2、3期,是目前我国重症手足口病的最大问题,第一期:皮肤黏膜受累期 -不需特别治疗,随访第二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重症,住院、密切观察第三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危重(交感-副交感失衡)第四期:心肺功能衰竭期-低血压/心脏,呼衰(交感
6、代偿衰竭)第五期:恢复期如何阻断向“心肺功能衰竭”发展是降低HFMD病死率关键,1.年龄小于3岁2.高热持续不退3.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4.呼吸加快5.心率明显增快,末梢循环不良、出冷汗 6.高血压7.WBC明显增高8.高血糖,高危指标,七、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一)持续高热不退。(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三)呼吸、心率增快。(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五)高血压。(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七)高血糖。,护理,由于变化迅速,密切的观察和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液体维护管理、体温处理、心率血压变化监护非常重要。危重病例应放置导尿管以避免尿潴留;护理操作应轻柔,避免按压膀胱、腹部而致脑压波动。吸痰尽量避免且无多大必要,可引起脑压大幅波动。由于颅内高压和正压通气,应抬高体位1530OC,减少反流,并应放置胃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