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市名医论坛讲座,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对策和方法,主讲人: 李富玉教授,济南军区青岛一疗中医科主任、文职二级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特聘教授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特聘专家和会诊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军中医师承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军康复与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济南军区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济南军区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李富玉教授简介,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其临床疗效提出:疗效就是科学 疗效就是硬道理,从中药源头上抓起,相继建立中药材种植合作基地、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中药配送中心、“中膳元
2、”养生保健基地、药用蘑菇种植基地、中药房和煎药室,实现种植、加工、炮制、处方、调剂、煎煮一条龙的环保循环式产业链。,辨证处方关药材质量关调剂煎煮关,提出“三关定疗效”的中医药理念,一、中医思维与疗效的关系二、现代诊断技术与疗效的关系三、辨证论治与疗效的关系四、选方遣药与疗效的关系五、药材质量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六、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七、药物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八、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九、中药调剂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三关定疗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九点:,一、中医思维与疗效的关系,临证时要以中医为本,并不断吸纳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既要注重传统中医理论,又不墨守成规。既要参以现代医学成果,又
3、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中医西化。,一、中医思维与疗效的关系,举个例子,有些中医先生开方时不是按照君臣佐使配伍而是根据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如“麻黄”这味药,按中药药性,它辛温,有发汗、利尿、平喘3个功效,而其可定量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只有平喘作用,而无利尿和发汗这两个功效。,调和,稳定,包绕,癌症,带瘤生存带瘤长寿,个性化治疗处方,全方位调养方案,一、中医思维与疗效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养生观,*初步构建了疗养院系统“治未病” 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一、中医思维与疗效的关系,二、现代诊断技术与疗效的关系,即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发挥西医对疾病病因、病位、病性在诊断上的长
4、处。,(一)明确诊断是疗效的保证,(二)确切的诊断才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只有诊断确切,医者才能心中有数并通过现代药理研究指导用药。,二、现代诊断技术与疗效的关系,“五区法”望诊“衡脉法”切诊,不仅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能研判性格、心理,进而明确病患的诱因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自创,三、辨证论治与疗效的关系,中医历来都讲究要有“悟性”,一是要学习他人的理论和经验,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反复的临床实践,将他人的经验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并有所创新。 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在每个医者来说,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医者意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正是中医的
5、优势所在,因为对于同一种疾病表现,中医可以有多种思路、多种渠道对其进行治疗,这就为我们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三、辨证论治与疗效的关系,“毒病”理论:“邪胜即是毒”,痰毒湿毒浊毒热毒火毒瘀毒郁毒虚毒,排毒,解毒,抗毒,化毒大法,“炎”指显性或潜在的实热证类的感染性反应,“无炎不成石” “无炎不成喘”,金钱草、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来发挥抗炎功效。,鱼腥草、黄芩等清热解毒药来发挥抗炎功能。,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提出辨毒论治,自创“三部醒脑法”,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结合大脑在头部功能区的定位,独创的一种推拿手法,具有健脑醒神、活血止痛、抗疲劳的作用,可迅速解除疲劳,调节亚健康状态,提高临床
6、疗效。,三、辨证论治与疗效的关系,四、选方遣药与疗效的关系,总的说来,选方遣药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一)参古知今,精选方药(二)精减用药,使药尽其效(三) 五类药物不用:虫类、矿物质类、排泄物类、多度炮制类、有毒类。,在辨证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用有最佳药理作用的药物,能弥补传统辨证重宏观轻微观缺憾,使中医的辨证论治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一是强调药宏力专,二是剂量灵活变通,三是注重对症选药,组方遣药特点,药量和剂数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四、选方遣药与疗效的关系,组方用药随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而变化。,五、药材质量与疗效的关系,现今,由于中药的大肆引种,药材的产地极为广泛,但是由
7、于大量种植,药材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六、中药炮制与疗效的关系,有区别地对中药材进行炮制处理,使偏者趋纯,烈者趋缓;使它们的某些作用更突出些或减弱些,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要求,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七、药物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特别是如何保持体内药物的有效浓度以提高疗效的问题。 首先,主药(君药)及主要配伍药量要到位。 其次,服药的次数与体内的有效浓度相关。,八、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提高时效,首先要注意早诊断、早治疗。其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 第三,服药要讲究时间性。,九、中药调剂与疗效的关系,首先,药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不仅要按照处方上的炮制要求进行调剂,更重要的深刻领会和掌握医生的用药意图
8、与目的。 其次,如果调配者量不及准,就会影响临床疗效。 第三,在配方当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对药物提出某些特殊要求。第四,对于药物先煎后下,由于药物质地紧、松有异,有效成份难溶、易溶有别,故临床配剂者要根据各药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典型医案举例,邱某,男,20岁,主诉:腰背部疼痛3年余,加重10个月。现病史:患者自诉,3年前出现腰部肩背部疼痛,劳累后疼痛加重,并伴有双膝关节疼痛,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受限,食生冷或饮食不规律时经常出现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近10月腰痛,左肩背部疼痛加重。未经检查。曾去某医院服中药治疗,效不显。为求中医药进一步调治,故来我院中医科就诊。刻下:腰部、左肩背部疼痛,
9、脊柱前屈、后伸、侧弯轻度受限,时眼痒,心慌,双膝关节疼痛,双下肢沉重无力。平素纳眠可,二便调。既往慢性胃肠炎病史4年余。检查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受限,脊柱棘突压痛阳性,Schober试验阳性,舌红,苔黄厚,脉细滑数。 中医诊断: 腰痛(湿热肾虚) 西医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治则:清热利湿,补肾止痛 方药: 当归30克 秦艽20克 杜仲20克 山豆根10克 海风藤15克 丹参50克 防风15克 秦皮15克 冬凌草60克 龙葵20克 汉防己10克络石藤30克 桑白皮15克 甘草15克 水煎服15剂,每日3次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左肩部疼痛消失,偶有疼痛,症状较轻,持续34分钟后可自行缓解,脊柱做各
10、个方向活动已不受限制,腰部疼痛未见减轻,劳累或平躺时可加重,阴雨天疼痛加重。7月15日于401医院查:HCA-B27()。视病情守上方,加川牛膝50克、土元10克,余药同前,继服15剂,3次/日。 复诊:服用上药期间,刚开始自觉腰部有针刺感,3天后腰痛基本缓解,汗出亦有所减少,但停药后于弯腰或侧身时仍有腰部轻微酸痛症状。纳眠可,二便调。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视病情继服15剂,3次/日。 复诊:患者自诉,服上药后弯腰或侧身活动时腰部酸痛较前减轻,阴雨天时觉腰部刺痛,阵发性胃脘部隐痛。纳眠可,大便稀,1次/日,小便调。查:脊柱做各个方向活动及弯腰均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
11、脉弦细。视病情守上方,加徐长卿30克、地龙15克,改甘草20克,余药不变,继服15剂,3次/日。 200568至2007611,就诊17次,250剂中药,至今未复发。,典型医案1,候某,女,36岁,主诉:全身骨节疼痛10余年,现病史:患者自诉无明显诱因10多年前开始出现全身骨节疼痛,曾在当地治疗效不显,症状渐加重,故今来我科就诊,刻下症见:左肩周疼痛,后脊柱疼痛,腰痛,从腰骶、大腿直至膝关节疼痛,痛甚不能行走,活动受限,越活动疼痛越加重,晨起时腰背板痛,手指关节亦有疼痛,睡眠、饮食可,二便调。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瘀阻于筋骨) 西医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治则:补肝肾,散寒除湿,通脉止痛 方药:
12、 汉防已10克山豆根10克当归30克秦艽20克 独活20克桑白皮20克络石藤50克海风藤15克 寻骨风15克冬凌草60克丹参50克杜仲20克 地龙15克 水煎服15剂,每日3次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全身关节疼痛较前减轻,仍感背腰膝部窜痛,疼痛部位不定,活动后痛重,视病情守上方改汉防己15克,寻骨风20克,山豆根15克,加川芎20克,余药同前不变,继服15剂,每日3次。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周身关节疼痛进一步减轻,但活动后觉后脊柱,腰骶,大腿直至双膝关节部疼痛,平卧休息后痛轻,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厚腻,脉沉细。2006.2.6日去海慈中医院做腰部CT示:无明显异常。视病情守1.4日方改汉防己15
13、克,寻骨风20克,加羌活15克,川芎20克,余药不变,继服15付,每日3次。200614至2007611,45剂中药,至今未复发。农村中药用量小,效果好。,典型医案2,黄某,女,18岁,2005119因腰骶、两侧髋、膝关节疼痛僵硬7月余来诊。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两髋关节交替出现疼痛。疼痛较轻,无放射性,无关节活动受限,渐出现坐骨疼痛,不能坐,晨起脊柱僵硬,起床困难,需侧身,活动后可好转,左侧臂部疼痛,双膝关节疼痛,右膝关节肿胀,疼痛夜间较重,可影响睡眠,常于夜间痛醒,并出现持续低烧,在36-38度之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予柳氨磺胺吡啶等抗风湿药治疗效差,并复查血常规出现血白细胞
14、2.6109/l,肝功能异常,尿中蛋白、尿糖各(+),遂在北京301医院求诊,给予对症治疗并停用柳氨磺胺吡啶后,各项化验渐恢复正常,后一直服用扶他林,硫酸羟氨唑片,爱诺华,艾迪莎等,效一般。5天前再次出现持续低烧37.0-38.0度之间,经人介绍来我院求诊。刻下:周身无力,腰骶,两髋,膝关节疼痛,晨起僵硬,活动后缓解,双膝关节轻度肿胀,由坐位至立位时膝关节痛重,畏寒肢冷,头部易汗出,3天前开始服用强的松,3片/日,纳少,眠一般,小便调,大便3-4次/日。站立困难,右膝关节轻度肿胀,两髋关节,两骶髂关节,腰椎1-2及两侧压痛,双膝关节屈曲及伸直均受限,双膝关节浮髌试验(-)性,双侧“4”试验(+
15、)性,四肢肌张力正常,扩胸度试验(-)性,schober试验(+)性,指地距离不能完成,枕壁距无异常,舌质红苔白,脉沉。诊断:1、强直性脊柱炎 2、慢性反流性胃炎 3、药物性肝、肾损害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肝肾方药: 当归30克 冬凌草60克 络石藤50克 寻骨风15克 海风藤15克 秦艽20克 黄柏20克 汉防己15克 丹参50克 刺五加30克 连翘30克 黄芩30克 防风15克 桑白皮20克 杜仲20克 秦皮15克 羌活15克 甘草20克 灵芝30克 山豆根10克 水煎服3次/日15剂复诊:患者未至,其父亲来取药。患者将症状写出:膝痛,屈伸不利,有时有撕裂感,自觉筋短,腰背酸痛,夜
16、间痛甚,右肩痛,右大腿内侧关节痛,时关节有响声,睡眠时手指发麻,每日仍持续低烧。12月4日化验:谷丙转氨酶已正常,尿酸仍高,101.00mmol/L。血沉57mm/h。视病情继服上方。复诊:患者活动灵活,可自主活动,蹲起自如,无关节疼痛,无发烧畏寒,无项背强直,无关节僵硬,坐久后仍出现大腿后测肌肉发紧不适,活动后减轻,纳眠可,二便调。查体:青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形体偏瘦,肢体活动灵活自如,无关节肿胀变形,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视病情继服上方巩固病情。 昨日随诊,患者身体健康,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典型医案3,崔某,男,35岁,2005年4月22日初诊,因反复腰背部疼痛十余年来诊。患者于十余年
17、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于天气变化或受凉时加重,伴有胸闷,心慌,尿血。到中日医院就诊,行肾活检,其病理示:强直性脊柱炎继发轻度原膜增生型IgA肾病,腰椎骨髓符合AS,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不佳。现为求进一步中医诊治,前来我科就诊。刻下:腰背疼痛,于阴雨天气或受凉时疼痛加重,头痛,头晕,心慌,偶有耳鸣,双上肢颤抖,神疲乏力,易汗出,畏寒。睡眠差,多梦,二便调,平素易感冒。舌质红,苔黄躁,脉细数。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继发轻度原膜增生型IGA肾病治则:滋补肝肾,舒筋活络止痛方药:当归30克 络石藤50克 寻骨风15克 冬凌草60克 土茯苓50克 黄芪100克 秦艽20克 灵芝30克 丹
18、参50克 杜仲20克 党参30克 白术15克 龙葵30克 甘草20克 枸杞子30克 水煎服 4次/日 30付 复诊:患者经上述调理后目前腰部酸痛,心慌,手颤症状较前减轻,睡眠质量改善,精力较前充沛,双下肢有劲,但仍夜间盗汗。查体:双眼圈颜色变淡,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视病情守上方,改枸杞子50克,同时加山豆根10克,余药同前,继服30剂,3次/日。 复诊:患者服药后腰背部酸痛好转,偶有轻微腰背部酸痛,睡眠较前佳,夜间盗汗较前缓解。近日做尿检示各项化验指标均恢复正常。查:血压 120/80mmHg,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无力。视病情守4月22日方,改枸杞子50克、冬凌草100克,余药同前不变,继
19、服30剂,3次/日。昨日随诊,患者身体健康,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典型医案4,张某,男,47岁,主诉:鼻塞不通年余加重个月。现病史:鼻塞不通年余,嗅觉减退,点滴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稍缓解,近个月余上症明显较前加重,至第人民医院检查后诊为:1.慢性鼻窦炎2.鼻中隔偏曲,2010-4-8日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示:(右侧下鼻甲)粘膜组织呈中重度慢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经人介绍来我科求诊。刻下:上症仍见,头痛、头晕、耳鸣,咽部疼痛,干咳,时烦躁,胃脘部饱胀,胃堵、嗳气,时返酸、烧心,腹部饱胀,颈、腰部疼痛,纳一般,眠差,二便调。既往高血压病余年。舌质红苔灰厚,脉沉数弦。近日检查:直接胆红素
20、11.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2,谷氨酰氨基转移酶120.甘油三酯4.4,血糖13.2。 中医诊断:颃颡岩(痰湿闭阻) 西医诊断: 1、鼻咽癌 2、高血压病 3、糖尿病 治则:祛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二玉汤1付 黄精30g 生白术20g 茯苓80g 泽泻60g 柴茵散1付 大黄20g(后下) 栀子20g 龙葵60g 冬凌草60g 香附30g 枳实20g 桑白皮20g 仙灵脾30g 天花粉30g 北山豆根30g 牛蒡子15g 水煎服次每日30剂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食欲较前增加,面部浮肿较前减轻。目前患者双眼睑肿胀,鼻塞不通,饭后胃脘部饱胀不适,时有口干,纳食可,眠差,
21、二便调。查:bp140/90mmhg 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视病情守上方改龙葵80g 冬凌草80g加木香15g 余药同前,继服30付 6/日 复诊:患者诉自5天前始右侧鼻根部起小丘疱疹,内为囊性液体,渐增大至黄豆粒大小,压痛明显,余无痛痒等不适感,右耳有嗡鸣感,纳少,眠一般,二便调。查BP:140/90mmHg,舌质红苔黄厚,脉沉细数。视病情守2010-8-11日方改白术30克,加连翘30克,余药不变,继服20付,每日4次。2010-4-19至2013-11-28,痊愈,昨日随访正常。,典型医案5,仉某,女,64岁,2005年3月30日初诊,主诉:胃癌术后4月余。现病史:患者诉于去年9月份无明
22、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灼热感,纳差,到青医附院就诊,经检查并诊断为胃癌,并于2004.11.17日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胃脘部灼热感消失,但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差,左下肢上楼时酸痛不适,现为求进一步中医诊治,前来我院中医科就诊。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弱。 中医诊断:虚劳(肾气亏虚) 西医诊断:胃癌术后 治则:益气补肾 方药:芦石散65克 百合30克 龙葵20克 冬凌草60克 山慈故15克 苡仁20克 白术15克 猪苓50克 瞿麦15克 枸杞30克 白花蛇蛇草30克 当归20克 水煎服3次/日10付 复诊:患者未至,其家属代诉患者服药后纳眠可,精力较前充沛,视病情调方如下: 枸杞50克 苡仁30克
23、瞿麦20克 黄精20克 甘草15克 芦石散65克 百合30克 龙葵20克 冬凌草60克 山慈姑15克 白术15克 猪苓50克 白花蛇蛇草30克 当归20克 水煎服3次/日10付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胃脘部灼热感较前缓解,畏寒怕冷较前减轻,纳可身体较前有力,夜间口干,查:面色无华,舌质红苔厚中间裂纹,脉沉滑,视病情守上方去山慈姑,加黄精30克,天花粉20克,黄芪100克,余药同前,继服10付,每日3次。2005年3月30日2014年9月18日,就诊18次,服药200余付,随访至今一切正常。,典型医案6,房某,男,66岁,2014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确诊“慢性白血病”7天。现病史:患者述既往白
24、细胞高于正常2年,一直未予重视,半个月前无明显原因腹泻较重,检查后诊为:慢性白血病,住院治疗后腹泻好转,不接受化疗,经人介绍来诊,刻下;易饥饿,易烦躁,无发烧,纳眠可,大便2-3次/日,小便调。 体格检查: Bp: 164/94mmhg,P95次/分,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数。辅助检查:2014年11月1日青医附院检查示:白细胞19.73,血红蛋白86,血小板105。骨髓象示:CLL。中医诊断:湿毒内蕴西医诊断;慢性白血病治则:清热解毒方药:络风散1克 龙葵100克 冬凌草100克 当归30克北山豆根30克 连翘30克 黄连30克 双花30克黄芩30克 香附30克 厚朴30克 葛根160克元胡3
25、0克 仙灵脾30克 鹿含草30克 甘草100克水煎服4次/日30剂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精神、体力较前佳,但现大便溏稀,2-3次/日,时觉肛门疼痛,纳眠可,尿黄。查体:血压125/83mmHg。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视病情守上方改鹿含草50克,甘草120克,加陈皮30克,余药不变,继服30付,4/日。2014年11月10日2015年5月13日,就诊8次,服药240付,随访至今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感,一切正常。,典型医案7,张某,男,64岁,2006年7月7日初诊。主诉:目黄、身黄、小便黄2月余。现病史:4月份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初时症状较轻,未予重视。渐伴有恶心,不思饮食,口苦。
26、至4月底上述症状明显较前加重。5月5日入住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检查示:慢肝(急性期)。入院给予纬得建、谷光肝肽美、肌苷、白蛋白等药物点滴并口服护肝胶囊、优思福、钙片等药物治疗二十余天后症状渐缓解,胆红素、转氨酶较前下降明显,目黄、身黄、小便黄色较前变浅,恶心、较前减轻,纳较前佳。自6月10日始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次较前加重。给予药物治疗并行血浆置换术治疗5次后效不显。自3天前始开始中药治疗,效差。经人介绍来我中医科求诊。刻下:周身皮肤晦黄如烟熏,双侧眼球巩膜黄染,周身疲乏无力,时有皮肤瘙痒,无口干、口苦,无恶心欲吐,无右侧胁部不适。纳一般,食物无味,眠可,大便1日45次,量少,稍成形,大便颜色浅
27、,夜尿34次,色深黄。眼球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如烟熏,舌两边色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 黄疸(湿热中阻) 西医诊断: 1、急性乙肝2、胆汁性肝病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青皮20 枳实20 猪苓60 当归30 甘草20 白藓皮10 茵陈100 栀子20 金钱草50 大黄20 蒲公英50 龙胆草20 柴胡20 玉米须50 玄参30 厚朴20 水煎服3 次每日15剂复诊:服药后精力体力较前好转,纳可,睡眠可。小便可,尿量无明显增多,色黄大便次数增多,但排便量不多,较通畅。近期下午体温在37.538.5之间。无自觉潮热。出汗不多。巩膜、全身皮肤均有黄染,舌淡,苔黄厚,脉数弦。视病情守上方,加
28、虎杖30g,继服15剂。复诊:服药后周身较前舒适有力,精力较前增加,周身皮肤无黄染,但现双巩膜仍轻微黄染,纳眠可,大便12次/天,小便调。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洪。2006.10.26日青岛第三人民医院化验肝功示:谷氨酰转肽酶169Iu/L,余正常,乙肝五项示:HBsAg(-),HBsAb(-),HBeAb(-)。200677至20061030,就诊9次,120剂中药,复查乙肝五项指标全银杏,肝功能大致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典型医案8,王某,男,56岁,2007年4月25日初诊,主诉:周身疲惫乏力半年余。 现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疲惫乏力,时右胁肋部胀痛,小便黄浊,未去医院诊治,1周前
29、社区查体时发现HBsAg(+),遂去青医附院化验乙肝全套、肝功后确诊为:“乙肝(大三阳),”未治疗,故来我科就诊。平素口苦,口中异味,纳眠可,大便调,小便黄浊。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虚劳(湿热壅积) 西医诊断:乙肝、大三阳治则: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茵陈60g厚朴20g 虎杖30g 黄柏20g 栀子20g 姜黄15g大黄30g后下 板蓝根60g 大青叶30g 白公散1付 当归30g 甘草30g 水煎服 4次每日20剂 复诊:服用上药后,患者目前右胁肋部疼痛基本缓解,精力较前充沛,无咽部不适,时有右胁肋部胀感,纳眠可,二便调,6月8日到青医附院复查肝功:总蛋白59.6g/L(60
30、-85),谷丙转氨酶131U/L,谷草转氨酶58U/L(0-42),亮氨酸转肽酶61U/L(18-58),乙肝全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前S1抗原均呈阳性,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阴性,查体:血压120/80mmHg,舌尖红苔黄厚,脉弦数,视病情守上方,继服20付,4次/日。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气短减轻,情绪较前稳定,心情较前舒畅,右胁肋部疼痛基本缓解,周身舒适有力,但现仍右后背部窜痛,纳可,睡眠好转,每晚约睡6小时,二便调。查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2009年2月25日去青岛传染病医院化验乙肝七项示: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余(-),肝功能正常。查
31、: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视病情继服20付,4次/日。2007年4月25日至2012年11月2日就诊30余次,服药400余付后乙肝大三阳治愈,至今身体健康,乙肝五项肝功能正常。,典型医案9,孙某,女,26岁,2004年6月17日初诊,主诉:周身乏力伴腰酸15天。现病史:患者诉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关节处肿胀,并伴周身乏力,腰酸软,未经诊治,4天后双踝处肿胀自行消退,患者于2004.6.8到401医院查尿常规示:PRO(3),血沉33mm/H,肾彩超:双肾未见异常,青大医院检查示:RF(),补体C3C4正常,ENA谱分析()。2004年6.15日青大医院血常规示:单核细胞百分之8.4,青医附院
32、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建议中医治疗,遂就诊于我科,刻下:周身乏力,腰酸软,无发热,无咽痛,无水肿,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虚劳(脾虚不摄,湿热下注 ) 西医诊断:急性肾球肾炎 治则:清利湿热,健脾除湿 方药:猪苓30克黄柏20克党参30克茯苓30克 当归15克白术15克丹参50克白芍20克 杜仲20克连翘30克山豆根15克甘草15克 水煎服10剂,每日3次 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周身乏力明显减轻,无腰酸,无尿频尿急,现唯觉咽痒不适,纳眠可,大便调,查体:90/65mmHg,神清,精神可,面无水肿,舌红,苔黄,脉细数。实验室检查:6月23日青岛市新阳光医院尿常规示:PRO(3
33、),视病情守上方改猪苓50克,公英50克,继服15剂,每日3次。复诊:患者诉服药后身体较前有力,腿脚肿亦较前减轻,10月18日尿检示:血(1),蛋白质(3),镜检示:颗粒管型0-1个/HP,视病情调方如下: 龙葵20克冬凌草60克黄柏20克当归15克 白术15克连翘30克白芍20克槐米20克 黄芪100克茯苓30克甘草15克猪苓50克 灵芝20克香椿50克 水煎服25剂,每日3次 2004年6月17日2015年3月9日,期间患者结婚生子,现复查肾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亦无明显不适感。,典型医案10,孙某,女,49岁,2004年12月17日初诊,主诉:左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复发4天。现病史
34、: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疼痛,恶寒,发热,遂送往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治疗后症暂缓解,此后每于饮食不当则出现左上腹疼痛,服6542后疼痛则缓解,4天前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左上腹疼痛,呈持续性,压痛明显,并心烧,恶心,大便稀日行多次,无恶寒,发热,无呕吐,纳眠差。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可诉。体格检查:中年女性,神清,精神可,形体适中,面色少华,舌质红苔黄,脉沉涩。 中医诊断:腹痛(气滞湿阻) 西医诊断: 胰腺炎 治则:理气止痛 方药: 大黄15g 厚朴20g 枳实20g 莱菔子20g 香附20g 元胡30g 葛根30g 川芎20g 沉香15g 半枝莲30g 陈皮20
35、g 泽泻30g 黄连20g 公英50g 水煎服3次/日20付复诊:经上述方药调理后,腹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纳可,但仍睡眠差,主任示酌加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药。守上方加红花20g,丹参50g,小茴香10g,乌药10g,余药不变,继服15剂,水煎服,3次/日。 20041217至2013624,随访患者身体健康,无明显不适感。,典型医案11,患者潘某,女,96岁,2009年10月6日初诊,患者未至,其女儿代诉患者10.3大便时肛门脱垂,随到山大医院就诊,急诊回纳脱垂物。但一直便血,应用止血药效不显,患者高血压病,冠心病史10余年,时有头晕不适。今来我科求中药调理治疗。脱肛,流血不止,应用各类止血药仍
36、出血。视病情开方如下: 黄连20g 厚枳散1付 木香10g 香附20g 山豆根30g 元胡30g 桔梗20g 槐米30g 蛇莓30g 龙葵50g 仙鹤草30g 紫草15g 甘草50g 5付 水煎服 4/日患者女儿述服上药5付后患者便血已止,大便通畅正常,可下地行走。,典型医案12,李某,男,33岁,2006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发现肺大泡5年。现病史:2002年8月因感冒发热后出现胸闷、憋气,经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海慈医院CT检查示:右肺大泡。于当月施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未再发病。今年9月因天气炎热及工作劳累致胸闷憋气再次发作,无气喘,无发热。到青岛海慈医院就
37、诊,CT示:1、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右肺多发纤维胸膜粘连并钙化,2、双肺多发肺大泡。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就诊,刻下:上症仍见,遇空气不流通则出现胸闷、憋气,右侧胸部刀口附近阵发性胀痛,纳食可,睡眠正常,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胸痹(热痰蕴肺) 西医诊断: 1、肺大泡(双肺多发)2、肺气肿3、慢性支气管炎4、右肺多发纤维胸膜粘连并钙化治则: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方药:山豆根15g 百部20g 甘草20g 鱼黄散175g 龙葵30g 陈皮20g 秦皮15g 冬花20g 天花粉30g 旋复花30g 莱菔子20g 杏仁15g 仙灵脾30g 冬凌草60g 水煎服 3次每日15剂复诊:服药后效佳,右侧胸部刀口附近阵发性胀痛,胸闷,憋气均已缓解,周身较前舒适有力,但现仍觉阵发性左胸部发胀,纳眠可,二便调。查:BP 105/60mmHg,舌红,中苔黄厚,脉滑数。视病情守上方,改山豆根10克,继服15付,3次/日。复诊:服上药后右胸部手术刀口处隐痛已解,体力、精力可,周身已无任何不适感。纳眠可,二便调。查:BP 100/65mmHg,舌质红,苔黄厚,脉数。2007年1月30日在本院门诊做胸透示:右肋膈角变钝。20061010至2007129,就诊6次,90剂中药,复发胸部CT较前明显好转,无自觉不适感,随访至今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