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消化系统疾病.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7653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消化系统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病理消化系统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病理消化系统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病理消化系统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病理消化系统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病 (peptic ulcer disease) 以十二指肠、胃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是黏膜自我消化的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70% 胃溃疡25% 病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病因发病 1 胃液的消化作用;胃酸分泌增多 2 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粘膜屏障:粘液 覆盖减少接触 碱性 中和胃酸 膜脂蛋白 阻止氢离子逆向弥散 粘液分泌不足、细胞损伤 屏障功能 H离子逆向弥散 血管受损 肥大细胞 释放组胺 血循环障碍 粘膜受损,3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溃疡病患者常有精神过度紧张或忧虑、胃液分泌障碍、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迷走N+ 胃酸分泌 十二指肠溃疡

2、 迷走N+ 胃蠕动 胃泌素 胃酸 胃溃疡4 遗传因素 血型为O型发病率高于其他血型1.5-2 倍; 与遗传可能有关;,(二) 病理变化,特点:胃、十二指肠壁形成慢性溃疡性病灶。大体:1.好发部位: a.胃幽门部小弯 b.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和后壁2.形状: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溃疡周围粘膜呈放射状,3.大小:直径0.52cm4.深度:较深5.底部: 比较平坦,非活动期坏 死、出血较轻。6.龛影: 钡餐透视发现胃壁缺损。,光镜,溃疡底部分四层结构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慢性消化性溃疡,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疤痕组织,(三)结局及并发症,1.愈合:渗出物及坏死物被吸收、清除,肉芽组织增生修

3、补缺损,上皮再生而愈合2.幽门狭窄,幽门狭窄,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幽门部溃疡瘢痕收缩:溃疡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收缩致使幽门狭窄,永久性梗阻。幽门炎性水肿、痉挛,结局及并发症,3.出血: 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少量出血(隐匿出血):肉芽组织中血管破坏,潜血试验阳性,见于溃疡活 动期病人。大量出血:溃疡底部大血管破裂。日出血量60ml,表现:呕血、柏油样 大便(硫化铁)。,结局及并发症,4.穿孔:指溃疡病灶穿透浆膜层。急性穿孔:幽门前壁及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引起急性腹膜炎。慢性穿孔:后壁溃疡,与附近器官粘连(胰、肝),放射痛。,5.癌变:胃溃疡癌变率1-5,溃疡边缘上皮再生,反复修复增生细胞癌变

4、,溃疡扩大,直径可达2.5cm以上。边缘隆起、变硬、可触及包块。,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发病率较高且有不断升高趋势,流行地区广泛,各种年龄及不同性别均可罹患,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病因与发病机理 目前已证实引起病毒性肝炎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及庚型(HGV)六种。 共同感染 - HDV与HBV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 - 慢性HBV+HDV;,基本病理变化 细胞水肿-气球样变;(一)肝细胞变性 毛玻璃样变性;(二)肝细胞坏死 嗜

5、酸性变; 1 点状或小灶状性坏死; 单个,数个 2 碎片状坏死(PN);界板处灶状坏死, 3 桥接坏死(BN) 中央静脉-中央静脉 中央静脉-汇管区 两个汇管区之间 (三)炎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四)肝细胞再生 (五)纤维胆管再生 Kupffer细胞.纤维母细胞.小胆管,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轻型 急性型肝炎 急性较轻型 轻度慢性 病毒性肝炎 慢性性肝炎 中度慢性 重度慢性 急性重症性肝炎 重症性肝炎 亚急性重症性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一 普通性病毒性肝炎 1 急性普通型肝炎 最常见,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病变主要在小叶内 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嗜酸小体. 点状坏死.肝细胞再生. 炎细

6、胞浸润 如有黄疸者胆汁淤积.胆栓.细胞内色素颗粒 如丙肝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 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呈滤泡样聚集; (乙肝不明显),结局 大多数在6个月内治愈 点状坏死能完全再生修复、 但乙型、丙型肝炎往往恢复较慢, 其中乙肝5%-10%、 丙肝约70%可转变为慢性肝炎,2 慢性普通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半年(一年)以上; 导致慢肝的因素有:病毒类型、治疗不当、 营养不良、合并其它感染、 饮酒、服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免疫因素;,病理变化、 1 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的碎片 状 坏死、少量纤维增生小叶 结构清楚、界板无破坏 2 中度慢性肝炎:变性坏死较明显、中度碎片 状坏死、出现特征的

7、桥接坏死、 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 小叶结构大部保存 3 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与大范围的 桥接坏死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纤维间隔分割小叶结构,临床病理联系 肝大、疼痛、脾大; 实验室检查是重要的依据: ALT、胆红素、丙种球蛋白 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 A/G 比例异常结局轻度的可痊愈或病变相对静止; 病变不断加重 反复发作 肝细胞坏死 纤维增生 小叶结构破坏 肝硬化,二 重症性肝炎 是严重的一型肝炎;较少见;1 急性重症性肝炎 (爆发型) 起病急、病程短(10天)病变严重、死亡率高; 病理变化 肝小、轻(600-800g).左叶严重.柔软. 肝细胞坏死广泛.严重、吞噬活跃、无再生、 临床

8、和病理联系: 胆红质入血 肝细胞性黄疸 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出血倾向 肝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 结局:大多数短期内死亡;原因为:肝昏迷、 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衰竭、DIC; 少数转为亚急性重性肝炎,2 亚急性重症性肝炎: 病程长(数周-数月)、多数是急性来的; 病理变化 肉眼 小、可见有结节、 镜下 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的再生; 纤维的再生、炎细胞浸润; 结局 病变可停止、痊愈; 多数发展 坏死后肝硬化,肝硬化,概述 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脏变硬变形,称为肝硬变。 发病年龄:2050岁,男女 早期无症状,后期出现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异常。,肝硬变的

9、病变特点,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硬变,肝硬变的病理类型,按病因分类(病毒性、酒精性、胆汁性、隐源性等); 按病变形态分类(小结节型、大结节型、混合型、不完全分隔型); 结合病因、病变、临床综合分类(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等),一、门脉性肝硬变,病因1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肝(最常见病因)、丙肝2慢性酒精中毒 欧美国家多见3其它:毒物与药物、营养缺乏等,病变: 大体: 晚期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1000g)。质硬,表面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直径0.5-1.0cm),镜下,1.假小叶形成是其特征性病变,假小叶内可以出现下列改变:肝

10、细胞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偏位、缺如、多个,可有汇管区;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再生。,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代之以由纤维组织包绕的大小不等肝细胞团块2. 增生的结缔组织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假胆管、胆管。,假小叶,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病理临床联系,(一)门脉高压症原因: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小叶中央纤维化、肝窦增厚、闭塞;肝内血管网受破坏而减少, 增加了门脉回流的阻力;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形成吻合枝, 阻碍门脉血液回流。,门脉高压征症状:,脾肿大:可达脐部,1000克;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 胃肠道淤血;腹水;侧枝循环形成: a.食道下段静脉丛: 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死因 b.直肠静脉丛: 痔疮便血 c.腹壁浅静脉丛: 重要体征(海蛇头现象),(二)肝功不全,1)血浆白蛋白减少: 白/球2)雌激素a.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 b.蜘蛛痣3)出血倾向4)肝细胞性黄疽5)肝性脑病(肝昏迷,主要死因),结局,1.肝昏迷死亡;2.上消化道大出血(食道下段静脉丛破裂)失血性休克;3.合并肝癌、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