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8761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1、健康的概念英文用三个词标志疾病:Disease 躯体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 生物学角度。即疾病Illness 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头痛、焦虑 . 心理学角度 即病感Sickness病人生病了,不能履行社会职责,失去健康人应有的行为 社会学角度 即病患所以,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健康的定义:(1946年)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1989年)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和道德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

2、或最佳状态健康与疾病不是相互对立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概念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过分突出个人体验)English(1958)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良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健康完整,(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二、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目

3、前把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诸多因素均归于心理社会因素的范畴(一)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与生物遗传有较密切的关系,为内在心理品质;生活方式、应对方式与后天获得性有关,为外在心理品质心理因素赋予个体易病倾向,1、认知能力:心理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2、情绪因素:人的心理是通过人的情绪变化而影响机体功能的。3、人格特征: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来体验各种致病因素,并建立对刺激的反应形式。4、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二)

4、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事件(个人生活中的遭遇和变故)霍尔姆斯 “社会重新适应评定量表”Lcu小于150,来年健康平安;Lcu在150至300之间者,次年患病可能性为50%;若Lcu大于300者,次年患病的可能性高达70%,3、社会文化因素: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同的观念;语言环境的改变;异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4、社会支持:情感支持;能力支持;网络支持,三、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社会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预防性原则,(三)心理健康教

5、育的目标狭义的目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广义的目标: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以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与改造能力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第二节 心理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挫折是指个体的动机性行为遇到障碍而无法达到目标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不快、烦恼、苦闷和沮丧等情绪反应。,一、挫折的概念,挫折的产生,必须包括以下条件: 必须有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挫折情境 主体对此有所知觉并产生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心理挫折的原因,客观外界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噪音、气候等,社会环境因素:如语言障碍、种族歧视等,主观内在因素,心理条件:能力、人格、 兴趣、需要等,生理条

6、件:容貌、身材、生理 缺陷带来的限制,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境3、调节抱负水平,(二)提高挫折承受力,二、心理防御机制,1、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此概念,并构成其人格理论的概念之一。是人们面对紧张情境时的一种应对方式指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通过潜意识活动所产生的一种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和稳定的适应性心理反应,心理防御机制具有三个特征借助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减弱、回避或克服消极的情绪状态大多数心理防御机制涉及对现实的歪曲个体在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时通常自己并未意识,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1、否认(鸵鸟政策)指把已经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

7、发生过,以此来逃避心理挫折和痛苦感。掩耳盗铃2、曲解:当挫折出现时,主观上把客观事实加以歪曲,以符合个体内心需要和维护自尊心。“虎落平阳被犬欺”,3、投射指把自己所具有,但又为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信念、态度、意念、欲望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4、退行指当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的现实问题或痛苦。,5、幻想指当个人无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企图以一种非现实的想象的情境来逃避挫折情境,以得到自我满足6、转移:个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发泄自己的情感,转而发泄到比较弱小、

8、较为可靠或能够接受的其他对象上,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迁怒于人”,7、合理化: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这种理由为自己接受,其目的是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自尊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8、反向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我没有咬手指头”,9、升华:个体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欲望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10、幽默:“我早知道,打雷过后,一定会下雨的”,11、压抑(潜抑)把为社会道德规范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思想、情感等在尚未觉察时压抑在潜意识

9、层,或把痛苦的记忆予以选择性遗忘,从而免受动机、紧张、焦虑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压抑是所有心理防御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三)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心理挫折,使人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适应和战胜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表现出自我欺骗、退缩逃避的倾向,虽然能暂时缓解内心冲突,但从长远来看,会阻碍个体面对现实,妨碍积极进取,有时还会使个体陷入更大的挫折和冲突的情境之中,产生更严重的心理反应,进而影响人生的健康发展。,第三节 心理应激,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有词原为物理学上的名词,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过程,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把

10、它引进生理学和医学领域,其通俗含义是紧张、压力,定义: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表现出的心身紧张状态。察觉个体的认知评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即应激源能力个体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心身紧张状态即应激反应。通过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二、应激源及其分类应激源是指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的事件或情境,也可称为刺激物或刺激。(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二)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1、生理性应激源2、心理性应激源3、社会性应激源4、文化性应激源,(二)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1、工作有关的因素2、家庭和婚姻问题3、人际关系问

11、题4、个人健康问题5、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因素6、经济问题,(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1、正性生活事件:获得性或满足性事件指个人人为对自己的心身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2、负性生活事件:多为丧失性事件指个人人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三、心理应激的中介因素应激源能否引起应激反应及其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心理应激的中介因素,即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1、认知评价:指个体对遇到的应激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性做出评估,以便主动采取应对手段。是决定个体是否产生应激反应和反应程度的主要因素。2、应对方式:指个体在应激时使自身适应或摆脱应激情境的手段问题指向性应对:事先应对、寻求社会支持情绪指

12、向性应对:调控情绪、减轻紧张3、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朋、同事、单位组织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具有缓冲应激反应的作用对健康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四、心理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应激所致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一)应激的生理反应1、神经系统的反应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2、内分泌系统的反应通过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3、免疫系统的反应长期或较强烈的应激会抑制或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二)应激的心理反应1、焦虑应激反应时最常见的情绪反应2、恐惧3、抑郁4、愤怒,(三)应激的行为反应伴随应激的心理反应,

13、个体往往会采取一些行为来减轻或消除这些反应,使机体能够顺应环境变化,这就是应激的行为反应。1、逃避与回避2、敌对与攻击3、退化与依赖4、转换性行为,五、心理应激与健康有人因短期应激而发展起了建设性应对策略,导致了个体的积极改变;有的人却出现严重的身心功能障碍(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适度的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使人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1、适度的应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2、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长期的、超过人的适应能力的心理应激则会损害人的健康,对人体健康起消极作用1、生理功能的损害2、心理功能的损害3、社会功能的损害,六、护理

14、工作应激护理工作应激是指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一)常见的护理工作应激原1、工作环境特殊2、工作性质特殊3、工作负荷过重4、人际关系复杂5、个人情感与职业情感的矛盾6、工作与家庭的矛盾7、社会的认可和自身价值的矛盾,(二)应激对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护士的应激反应表现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过度疲劳综合征:指由于工作应激过强或过于持久,使个体的体力和脑力消耗过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身心病理反应,表现为情绪耗竭、工作能力下降、人格解体,(三)护理工作应激的处理1、处理要点P702、具体措施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放松技巧创造良好的

15、工作气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应对能力的培训寻求心理和社会支持,第四节 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念指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防治过程中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组综合症或躯体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患。心身障碍的基本特征: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起重要作用2、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到诱发的作用3、主要变现为躯体症状,并有器质性改变和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4、主要涉及受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与器官,二、心身障碍的范围1、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激惹综合征、神经性厌世、神经性呕吐2、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

16、心率失常、心脏神经症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4、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银屑病、多汗症5、内分泌代谢系统: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低血糖症、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6、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自主神经功能失调7、泌尿与生殖系统:遗尿症、激惹性膀胱、月经失调、经前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冷淡、不孕症8、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征、腰背部肌肉疼痛9、其他:癌症、术后肠粘连、口腔炎、口臭,三、心身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心身疾病的病因1、社会因素2、心理因素3、生理因素(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1

17、、神经系统的作用2、内分泌系统的作用3、免疫系统的功能,四、几种常见心身疾病(一)冠心病 1、人格特征:A型行为2、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3、生活方式4、社会环境,(二)原发性高血压1、人格特征:A型行为2、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职业性特征 慢性应激性事件3、社会环境,(三)消化性溃疡1、人格特征研究认为溃疡病人具有内向及神经质的特点。表现为孤僻、好静、遇事过分思考、苛求井井有条、情绪易波动、愤怒并常受压抑。近年来研究认为溃疡病可能并无特异性人格特征2、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3、生活方式,(四)支气管哮喘本病的发作与患者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有关。焦虑、失望、愤怒、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18、五)癌症1、人格特征:C型行为2、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3、生活方式,五、心身疾病的防治(一)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目标1、消除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2、消除心理学病因3、消除生物学症状(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心理治疗2、精神药物治疗3、社会支持(三)心身疾病的预防1、个体预防:培养健全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能力2、社会预防,课堂小结1、心理健康:概念、标准、心理社会因素2、心理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心理挫折概念、原因、挫折承受力;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3、心理应激: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源、中介因素、应激反应、心理应激与健康4、护理工作应激:常见的护理工作应激源、应激对护士心身健康的影响、护理工作应激的处理5、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概念、范围、常见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